禪宗正脉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
東印度人也。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曰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踰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王子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於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於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於諸明中。心明為上。此諸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於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祖歎其辨慧。乃復問曰。於諸物中。何物無相。曰於諸物中。不起無相。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高。曰於諸物中。人我最高。又問於諸物中。何物最大。曰於諸物中。法性最大。
他是东印度人。后来到南印度弘扬佛法。当时的国王名叫香至,虔诚信奉佛教,对僧人极为敬重,供养丰厚,远超常人。他还布施了无价的宝珠。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月净多罗、次子功德多罗、幼子菩提多罗。这位幼子正是后来的达摩祖师。祖师想测试三位王子的悟性,便拿出国王布施的宝珠问道:这颗宝珠晶莹圆满,可有能与之相比的?大王子、二王子都说:此珠是七宝之首,确实无可超越。若非尊者功德深厚,谁能受得起这样珍贵的供养?三王子却说:这只是世间珍宝,算不上最上等。在一切宝物中,佛法才是最珍贵的宝。这只是世间之光,算不上最明亮。在一切光明中,智慧之光才最明亮。这只是世间之明,算不上最殊胜。在一切光明中,心性的光明才最殊胜。这些珠宝的光芒不能自照,需要借助智慧之光才能显现。用智慧辨明之后,才知这是宝珠;知道是宝珠,才明白它的珍贵。但真正的珍宝不会自诩为宝,真正的宝珠不会自认为珠。所谓珠不自珠,需要借助智慧之珠来辨别世间之珠;宝不自宝,需要借助智慧之宝来彰显佛法之宝。因此,当修行者证得佛法时,心宝自然显现;众生若能觉悟,心中珍宝同样放光。祖师赞叹他的辩才智慧,继续问道:在万物中,什么没有形相?答:在万物中,不起妄念就是无相。又问:在万物中,什么最高?答:在万物中,人我执见最高。再问:在万物中,什么最大?答:在万物中,法性最大。
【頌】祖因東印度國王。請祖齋次。王乃問諸人盡轉經。唯師為甚不轉。祖曰。貧道出息不隨眾緣。入息不居蘊界。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非但一卷兩卷。
祖师在东印度国应国王邀请参加斋会。国王问众人都在诵经,为何唯独大师不诵。祖师答道:贫道呼气不随外缘,吸气不驻五蕴。恒常转动如是经典,百千万亿卷,非止一卷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