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會解了義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福智無比破無知, 竪指擎拳總是癡。
學海任從他運用, 吹毛劍下不容絲。
上半部說不住於相,單說個清淨法身是根本智。歷舉功德較量十三分,遂說出經名十四分。因空生深解,遂說離相,發心,行六波羅蜜,以至度眾生,嚴佛土,得菩提,福德,相好,說法,俱在修一切善法上。說一切法皆佛法,而總歸於無我,不出通達無我法之五眼。可見差別智,不在根本智外。圓滿法身,不在清淨法身外。所謂一切佛法,皆從此經出,以見此經功德之大故。又重將功德較量,仍點出般若經名,以見無上菩提,不出般若此經之外。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將功德較量,點出般若經名,以見徹始徹終,更無二理,即因即果,更無二時。無上菩提,總不出此般若經名,此外別無善法。因呼空生而告之曰,一四天下,有須彌山王,三千大千世界,則有億萬須彌山王矣。以此至高至廣之七寶,持用布施,豈非善法中之至大至廣乎。然而善法不從般若出,則有漏功德也。善法若從般若出,則全海一漚也。若人以此般若,受持四句,為他人說,則無少法之清淨法身,無高下之平等法身,豈布施福德可及哉。彌勒偈云,雖言無記法,而說是彼因,是故一法寶,勝無量珍寶。
大鐵圍山高廣二百二十四萬里,小鐵圍山高廣十二萬里,須彌山高三十六萬里,以此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CBETA 编码:X0486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