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綱目
No. 1594-A佛祖綱目序
我这个人啊,在历史典籍中浮沉近五十年。深知古今之事,再没有比修史更难的了。无论是正史难修,即便是野史笔记也不容易;无论是稗官野史难作,即便是琐言杂录也非易事。若更进一步,为天地立传,再进一步,为仙佛作史,除非是能以山河为法身、以人天为手眼的大智者,否则没人能提纲挈领集其大成。心空居士耗费三十年心血,编纂成《佛祖纲目》这部书。从此佛门戒律有了总纲,修行法门有了记载,宗派源流有了脉络,兴衰沿革有了考据。总而言之,这就是一部从七佛以来最完备的佛教史书。南朝宋元徽年间,王俭编《七志》,仅仅将佛经附在图谱末尾。梁朝初年,朝廷命任昉等人在文德殿整理藏书,又在华林园专设佛经馆。后来阮孝绪广搜典籍,独尊佛经,在《七录》之外另编佛录,但也只是用来增广见闻、展示奇书罢了。唐宋以来,禅宗兴盛,支派纷出。自《景德传灯录》问世后,续作迭出,合称《五灯会元》。于是六祖慧能之后,青原行思、南岳怀让再度分宗;马祖道一以来,五家宗派各显其妙。到了宋代,僧人法磐另立教门,以《法华经》为根本,以天台宗为法统,以止观法门为途径,这就是《佛祖统记》的由来。等到元代僧人智常再作《统载》,名义上沿袭《统记》,体例却大不相同。他开始采用史家编年体例,主张以禅宗为主、教门为辅,将净业修行、神通感应、性相义理、观行法门尽数收录。但有识之士指出其中错漏,令人难以辩驳。修史之难,竟至于此。居士前世因果分明,自称是明教大师契嵩转世,所以对禅宗法统大义凛然恪守,全书纲目清晰标注详实。至于书中淡化神通事迹而注重禅机接引,会通各宗最终导归净土,更是循循善诱,无不是为了让佛法如水乳交融,如灯灯相续,使"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的宗旨,让人开卷即能领悟。这样,居士显化度生、报答佛恩的大愿,就圆满实现了。何至于像那些争执门户的小师们,硬要分别正闰,妄划南北,起初想修正历史,最终却成了宗派斗争的工具呢?可叹啊!韦昭因秉笔直书被投井坑,崔浩因触犯忌讳全族遭殃,致使忠臣节士只能像张俨那样暗中标注,如孙盛一般私藏真本。翰林院里陷阱遍布,哪比得上旃檀林中逍遥著述?菩提海岸从无是非风波,人天鬼龙都可参与修史,祇园精舍便是史馆衙门。像居士这样肩负修史重任,谁说极乐世界里没有史官职位、没有担此大任之人呢?
明朝崇祯七年八月吉日
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管詹事府事务、《实录》副总裁 董其昌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