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綱目
No. 1594-B佛祖綱目序
我编纂这部书时,内心怀着深切的愿望。佛经上说:自己尚未得度却先度化他人,这是菩萨的发心;自身觉悟已经圆满又能觉悟他人,这就是如来应化世间。所谓发心,正是为了追求自我觉悟;所谓应世,正是为了实现最初的心愿。心念未显之时,深远幽暗,不见一物,既没有佛也没有祖师,没有纲领也没有条目,这是本性纤尘不染的境界。心念显现之后,恢弘广大,包容万物,既有佛也有祖师,既有纲领也有条目,这是本性万法朗然的境界。所以说:既不可刻意追求,也不可无心获得;既不能用语言表述,也不能靠静默通达。要超越四句的局限,断绝百非的纠缠,如同虚空中栽花,又似水波上踏月,没有你着力的地方,也没有你思量的余地。究竟该怎么做?用佛祖的道理超越佛祖,用纲目的体系突破纲目。其神妙之处,只在于修行者自己领悟罢了。这部书初稿始于万历三十八年的庚戌年,完成于崇祯四年的辛未年。呕心沥血,耗费二十一年光阴,最终写成《佛祖纲目》四十一卷。当时莲社的同修们共同商议刻印流通,作为人天的智慧眼目。我于是欢喜踊跃,作偈语道:(偈语部分)
我写这本书,不为名声,事理都讲清,权实双运并行。 愿读者看后,清楚如明镜,打开书阅读,发起无上心。
不希望佛子,沉迷文字味,只愿回头找,当下就是真。 斩断葛藤根,砍倒无明树,不希望佛子,乍生知解心。 只愿探根源,扫除怪异相,空手回家乡,处处无障碍。
不希望佛子,傲慢自高大,只愿知过错,灵光自显现。 佛也无奈何,魔军自退散,不希望佛子,轻视戒律行。 只愿本性戒,无犯也无持,血肉身躯上,现出摩尼珠。
不希望佛子,沉空干枯坐,只愿明心性,永不退转堕。 管什么蒲团,破还是不破,不希望佛子,虚度好光阴。 只愿勤精进,牢记在心中,万年如一念,大地全平沉。
不希望佛子,含糊又糊涂,只愿彻底悟,打碎疑团障。 竿头再进步,桶底全踢穿,不希望佛子,浮华护外表。 只愿用真心,圆满修六度,法海虽无边,刹那即渡过。
我作这偈颂,诸佛来证明,沧海可枯竭,须弥能崩塌。 但这大愿力,与佛永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