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世經

起世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閻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羅石室。時,諸比丘食後皆集常說法堂。一時坐已,各各生念,便共議言:「是諸長老,未曾有也。今此世間,眾生所居國土天地,云何成立?云何散壞?云何壞已而復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迦利罗石窟。那时,比丘们用完斋饭后都聚集在讲经堂。众人坐定后,各自心生疑问,便一起商议说:各位尊者,真是前所未有啊。如今这世间众生居住的国土天地,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毁灭的?毁灭后又如何重新形成?形成后又如何保持安稳?
爾時,世尊獨在靜室,天耳徹聽,清淨過人。聞諸比丘食後皆集常說法堂,共作如是希有言論。世尊聞已,晡時出禪,從石室起,往法堂上,在諸比丘大眾之前,依常敷座,儼然端坐。於是世尊知而故問:「汝等比丘!於此集坐,向來議論有何所說?」
那时,世尊独自在静室中,天耳通彻无碍,清净远超常人。他听到比丘们饭后聚集在法堂,正进行着如此稀有的讨论。世尊听后,于傍晚时分出定,从石室起身来到法堂,在大众比丘面前依照惯例铺设座位,威仪具足地端正而坐。随后世尊明知故问道:诸位比丘,你们在此共坐,方才议论的是何事?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比丘,於此法堂,食後共集。大眾詳議作如是言:『是諸長老,未曾有也。云何世間如是成立?云何世間如是散壞?云何世間壞已復立?云何世間立已安住?』大德世尊!我等向來集坐言論,正議斯事。」
那时,比丘们一起对佛陀说:大德世尊,我们这些比丘饭后聚集在法堂,大家详细讨论,都说:这些长老真是罕见。世间为何这样形成?世间为何这样毁灭?世间毁灭后又如何重新形成?世间形成后又如何安住?大德世尊,我们刚才聚集讨论的正是这件事。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諸比丘!乃能如是,如法信行。諸善男子!汝以信故,捨家出家。汝等若能共集一處,作如是等如法語者,不可思議。汝等比丘!若集坐時,應當修此二種法行,各為己業,不生怠慢,所謂論說法義及聖默然。若能爾者,汝等當聽如來所說如是之義,世間成立,世間散壞,世間壞已而復成立,世間立已而得安住。」
这时,佛陀对比丘们说:很好!很好!诸位比丘能够这样如法地信仰修行。善男子们!你们因为信仰而舍弃世俗生活出家。如果你们能聚集在一起,这样如法地谈论佛法,功德不可思议。比丘们!当你们集会时,应当修习这两种修行方式,各自精进不怠慢:一是讨论法义,二是保持圣者的静默。若能如此,你们应当聆听如来所说的道理:世间如何形成,世间如何毁灭,世间毁灭后又如何重新形成,世间形成后如何安住。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時。修伽多!今正是時。若佛世尊,為諸比丘說此義者,我諸比丘聞世尊說,當如是持。」
这时,众比丘一同对佛陀说:大德世尊!现在正是时候。善逝啊!现在正是时候。如果佛世尊能为众比丘讲解这个道理,我们这些比丘听闻世尊开示后,必定会如法奉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次第演說。」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那时,佛陀对比丘们说:比丘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应当为你们依次解说。这时,比丘们一起对佛陀说:是的,世尊!我们乐意听闻。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千欝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羅天、千梵世天。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云:『我能作能化能幻。』云:『我如父。』於諸事中,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佛陀说:比丘们!如同一个日月运行所照亮的四方天下,像这样的范围,四个天界共有千个日月照耀之处,这就称为一千世界。比丘们!一千世界中,有千个月亮、千个太阳、千座须弥山王,四千小洲、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四千龙族、四千大龙族、四千金翅鸟族、四千大金翅鸟族、四千恶道处、四千大恶道处、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种大树,八千种大山,一万种大地狱,千个阎魔王、千个阎浮提洲、千个瞿陀尼洲、千个弗婆提洲、千个郁单越洲、千个四天王天、千个三十三天、千个夜摩天、千个兜率天、千个化乐天、千个他化自在天、千个摩罗天、千个梵世天。比丘们!在梵世天中,有一位大梵天王,威力最强,无人能胜过他,统领千位梵天之王,自称:“我能创造、能变化、能幻化。”自称:“我如众生之父。”在诸事中如此傲慢自大,于是生起我慢之心。如来则不然。为何如此?因为一切世间现象,都是随各自的业力显现而形成的。比丘们!这一千世界,形状如发髻,称为小千世界。比丘们!这样的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第二中千世界。比丘们!将这第二中千世界作为单位,满一千个,就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比丘们!这三千大千世界同时形成,形成后又会消散毁坏,毁坏后又会重新形成,形成后便安住一段时间。像这样,世界完全毁灭时,称为散坏;完全形成时,称为成立;完全安住时,称为安住。这就是无畏佛陀所教化的一个佛国世界,是众生居住的地方。
「諸比丘!今此大地,厚四十八萬由旬,周闊無量。如是大地,住於水上,水住風上,風依虛空。諸比丘!此大地下,所有水聚,厚六十萬由旬,周闊無量。彼水聚下,所有風聚,厚三十六萬由旬,周闊無量。諸比丘!此大海水,最極深處,深八萬四千由旬,周闊無量。諸比丘!須彌山王,下入海水,八萬四千由旬,上出海水,亦八萬四千由旬。須彌山王,其底平正,下根連住大金輪上。諸比丘!須彌山王,在大海中,下狹上闊,漸漸寬大,端直不曲,大身牢固,佳妙殊特,最勝可觀,四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須彌山上,生種種樹,其樹欝茂,出種種香,其香遠熏,遍滿諸山,多眾聖賢,最大威德,勝妙天神之所止住。
比丘们,现在这片大地厚达四十八万由旬,宽广无边。这样的大地安住于水上,水安住于风上,风依附于虚空。比丘们,在这大地之下,所有水聚集处厚达六十万由旬,宽广无边。那水聚集处之下,所有风聚集处厚达三十六万由旬,宽广无边。比丘们,这大海之水最深处有八万四千由旬,宽广无边。比丘们,须弥山王向下深入海水八万四千由旬,向上高出海水也是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王的底部平整,下方根部连接在大金轮上。比丘们,须弥山王位于大海中,下部狭窄上部宽阔,渐渐向外扩展,笔直不弯,山体坚固,美妙殊胜,最为壮观,由四种珍宝构成,就是金、银、琉璃和水晶。须弥山上生长各种树木,这些树木繁茂,散发出种种香气,香气远播,遍布众山,众多具有大威德的圣贤和殊胜美妙的天神居住在那里。
「諸比丘!須彌山王,上分有峯,四面挺出,曲臨海上,各高七百由旬,殊妙可愛,七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𤦲、瑪瑙之所莊挍。諸比丘!須彌山下,別有三級,諸神住處。其最下級,縱廣正等,六十由旬,七重牆院、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復有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遶,端嚴可愛,其樹皆以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𤦲瑪瑙七寶所成。一一牆院,各有四門,於一一門,有諸壘堞重閣、輦軒却敵樓櫓、臺殿房廊、苑園池沼,具足莊嚴。一一池中,竝出妙華,散眾香氣。有諸樹林,種種莖葉,種種花果悉皆具足,亦出種種殊妙香氣。復有諸鳥,各出妙音,鳴聲間雜,和雅清暢。其第二級,縱廣正等,四十由旬,七重牆院、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多羅行樹亦有七重,周匝齊平,端嚴可愛,亦為七寶,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𤦲瑪瑙之所挍飾。所有莊嚴,門觀樓閣臺殿、園池果樹眾鳥,皆悉具足。其最上級,縱廣正等,二十由旬,七重牆院,乃至諸鳥,各出妙音,莫不具足。諸比丘!於下級中,有夜叉住,名曰鉢手;第二級中,有夜叉住,名曰持鬘;於上級中,有夜叉住,名曰常醉。
诸位比丘!须弥山王的上半部分有山峰,四面高耸突出,弯曲延伸至海面上方,每面高度都是七百由旬,格外美妙可爱,由七种宝物合成,就是金、银、琉璃、水晶、珍珠、砗磲、玛瑙所装饰。诸位比丘!须弥山下另有三级,是诸神的住处。最下面一级,长宽相等,都是六十由旬,有七重围墙、七重栏杆、七重铃网,还有七重多罗行树,环绕四周,端庄庄严可爱,这些树都由金、银、琉璃、水晶、赤珠、砗磲、玛瑙七宝构成。每一道围墙各有四座门,每座门都有许多垛口、楼阁、轩廊、敌楼、望楼、台殿、房廊、苑囿、池塘,装饰完备。每个池塘都绽放美妙的花朵,散发各种香气。有许多树林,各种茎叶,各种花果一应俱全,也散发出种种殊妙香气。还有各种鸟类,各自发出美妙的声音,鸣叫声交错,和谐清亮。第二级长宽相等,都是四十由旬,有七重围墙、七重栏杆、七重铃网,多罗行树也有七重,环绕整齐,端庄庄严可爱,同样由七宝金、银、琉璃、水晶、赤珠、砗磲、玛瑙装饰。所有庄严的门楼、楼阁、台殿、园池、果树、众鸟,一应俱全。最上面一级长宽相等,都是二十由旬,有七重围墙,乃至各种鸟类各自发出美妙声音,无不完备。诸位比丘!在最下面一级中,有夜叉居住,名叫钵手;第二级中,有夜叉居住,名叫持鬘;在最上面一级中,有夜叉居住,名叫常醉。
「諸比丘!須彌山半,高四萬二千由旬,有四大天王所居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宮殿,帝釋所居;三十三天已上一倍,有夜摩諸天所居宮殿;夜摩天上,又更一倍,有兜率陀天所居宮殿;兜率天上,又更一倍,有化樂諸天所居宮殿;化樂天上,又更一倍,有他化自在諸天宮殿;他化天上,又更一倍,有梵身諸天所居宮殿;他化天上,梵身天下,於其中間,有摩羅波旬諸天宮殿;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上,有遍淨天;倍遍淨上,有廣果天;倍廣果上,有不麤天;廣果天上,不麤天下;其間別有諸天宮殿所居之處,名無想眾生;倍不麤上,有不惱天;倍不惱上,有善見天;倍善見上,有善現天;倍善現上,有阿迦尼吒諸天宮殿。諸比丘!阿迦尼吒已上,更有諸天,名無邊空處、無邊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等皆名諸天住處。諸比丘!如是處所,如是界分,眾生居住;是諸眾生,若來若去,若生若滅,邊際所極。此世界中,所有眾生,有生老死,墮在如是生道中住,至此不過,是名娑婆世界無畏剎土。諸餘十方一切世界,亦復如是。
诸位比丘!须弥山半腰处高四万二千由旬,建有四大天王居住的宫殿;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宫殿,是帝释天居住之处;三十三天再往上一倍高度,有夜摩诸天居住的宫殿;夜摩天上方再高一倍,有兜率陀天宫殿;兜率天上方再高一倍,有化乐诸天宫殿;化乐天上方再高一倍,有他化自在诸天宫殿;他化天上方再高一倍,是梵身诸天居所;他化天与梵身天之间,有魔罗波旬诸天宫殿;梵身天上方翻倍处是光音天;光音天上方翻倍处是遍净天;遍净天上方翻倍处是广果天;广果天上方翻倍处是不粗天;广果天与不粗天之间另有诸天居所,名为无想众生处;不粗天上方翻倍处是不恼天;不恼天上方翻倍处是善见天;善见天上方翻倍处是善现天;善现天上方翻倍处是阿迦尼吒诸天宫殿。诸位比丘!阿迦尼吒天之上还有名为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的诸天居所,这些都称为诸天住处。诸位比丘!这些处所与界域,就是众生居住之地。这些众生往来生灭,皆有其限度。此世界中所有经历生老病死的众生,都在这轮回之道中流转,无法超越,这就叫作娑婆世界无畏刹土。其余十方一切世界也都是如此。
「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有洲,名欝單越,其地縱廣,十千由旬,四方正等,彼洲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東面有洲,名弗婆提,其地縱廣,九千由旬,圓如滿月,彼洲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西面有洲,名瞿陀尼,其地縱廣,八千由旬,形如半月,彼洲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南面有洲,名閻浮提,其地縱廣,七千由旬,北闊南狹,如婆羅門車,其中人面,還似地形。諸比丘!須彌山王北面,天金所成,照欝單越洲。東面天銀所成,照弗婆提洲。西面天頗梨所成,照瞿陀尼洲。南面天青琉璃所成,照閻浮提洲。
诸位比丘,须弥山北面有大陆名叫郁单越,这片土地长宽各一万由旬,四边方正匀称,那里人的面容也和地形相似。诸位比丘,须弥山东面有大陆名叫弗婆提,这片土地长宽各九千由旬,形状如同满月,那里人的面容也和地形相似。诸位比丘,须弥山西面有大陆名叫瞿陀尼,这片土地长宽各八千由旬,形如半月,那里人的面容也和地形相似。诸位比丘,须弥山南面有大陆名叫阎浮提,这片土地长宽各七千由旬,北部宽阔南部狭窄,就像婆罗门的车子,其中人的面容也和地形相似。诸位比丘,须弥山北面由天金构成,光芒照耀郁单越洲;东面由天银构成,光芒照耀弗婆提洲;西面由天水晶构成,光芒照耀瞿陀尼洲;南面由天青琉璃构成,光芒照耀阎浮提洲。
「諸比丘!欝單越洲,有一大樹,名菴婆羅,其本縱廣有七由旬,下入於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弗婆提洲,有一大樹,名迦曇婆,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下入於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瞿陀尼洲有一大樹,名鎮頭迦,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於彼樹下,有一石牛,高一由旬,以此因緣,名瞿陀尼(隋言牛施)。諸比丘!此閻浮洲,有一大樹,名曰閻浮,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於此樹下,有閻浮那檀金聚,高二十由旬,以此勝金出閻浮樹下,是故名為閻浮那檀,閻浮那檀金者,因此得名。諸比丘!諸龍金翅所居之處,有一大樹,名曰拘吒賒摩利,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阿修羅處,有一大樹,名善晝華,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乃至枝葉垂覆五十由旬。諸比丘!三十三天、有一大樹,名曰天遊,其本縱廣亦七由旬,下入於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
诸位比丘,在北俱卢洲有一棵大树,名叫庵婆罗,树干粗达七由旬,深入地底二十一由旬,树高百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诸位比丘,东胜神洲有一棵大树,名叫迦昙婆,树干同样粗达七由旬,深入地底二十一由旬,树高百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诸位比丘,西牛贺洲有一棵大树,名叫镇头迦,树干同样粗达七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那棵树下有一头石牛,高一由旬,因此这个洲得名西牛贺洲。诸位比丘,我们居住的南赡部洲有一棵大树,名叫阎浮,树干同样粗达七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这棵树下有座阎浮那檀金堆,高二十由旬,由于这种优质黄金产自阎浮树下,所以称为阎浮那檀金,阎浮那檀金由此得名。诸位比丘,在龙族和金翅鸟居住的地方有棵大树,名叫拘吒赊摩利,树干同样粗达七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诸位比丘,阿修罗的领地上有棵大树,名叫善昼华,树干同样粗达七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诸位比丘,三十三天有棵大树,名叫天游,树干同样粗达七由旬,深入地底二十一由旬,树高百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
「諸比丘!須彌山下,次復有山,名佉提羅,高四萬二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七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𤦲瑪瑙。諸比丘!其須彌山、佉提羅山二山之間,闊八萬四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諸比丘!佉提羅外有山,名曰伊沙陀羅,高二萬一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佉提羅山、伊沙陀羅二山之間,闊四萬二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水上。伊沙陀羅山外有山,名曰遊乾陀羅,高一萬二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伊沙陀羅、遊乾陀羅二山之間,闊二萬一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牟陀花、奔茶利迦花等,諸妙香物,遍覆諸水。遊乾陀羅山外有山,名曰善見,高六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遊乾陀羅,與善見山,中間相去一萬二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諸水。善見山外有山,名曰馬半頭,高三千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其善見山,與馬半頭,二山之間闊六千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諸水上。馬半頭外有山,名曰尼民陀羅,高一千二百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其馬半頭、尼民陀羅二山之間,闊二千四百由旬,周匝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諸妙香物,遍覆於水。尼民陀羅山外有山,名毘那耶迦,高六百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尼民陀羅、毘那耶迦二山之間,闊一千二百由旬,周匝無量四種雜華,乃至諸妙香物,遍覆諸水。毘那耶迦山外有山,名斫迦羅(隋言輪圓,即是鐵圍山也),高三百由旬,上闊亦爾,端嚴可愛,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毘那耶迦,及斫迦羅,二山之間,闊六百由旬,周匝無量四種雜花,及諸妙香物,遍覆於水。去斫迦羅山其間不遠,亦有空地,青草遍布,即是大海。於大海北,有大樹王,名曰閻浮樹,身周圍有七由旬,根下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乃至枝葉,四面垂覆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遍布。次有菴婆羅樹林、閻浮樹林、多羅樹林、那多樹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間有空地,生諸青草。次有男名樹林、女名樹林、刪陀那林、真陀那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呵梨勒果林、鞞醯勒果林、阿摩勒果林、菴婆羅多迦果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可殊羅樹林、毘羅果林、婆那婆果林、石榴果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烏勃樹林、柰樹林、甘蔗林、細竹林、大竹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荻林、葦林、割羅林、大割羅林,迦奢文陀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彌覆。次有阿提目多迦華林、瞻波華林、波吒羅華林、薔薇華林,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邊有空地,青草遍覆。復有諸池,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彌覆池上。復有諸池,毒蛇充滿,亦各縱廣五十由旬,間有空地,青草遍覆。次復有海,名烏禪那迦,闊十二由旬。其水清冷,味甚甘美,輕軟澄淨。七重砌壘、七寶間錯、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外有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遶,殊妙端嚴,以瑪瑙等七寶莊飾。周遍四方,有諸階道,悉皆端嚴,亦以金銀琉璃、頗梨赤珠、車𤦲瑪瑙等之所合成。復有無量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遍覆水上,其華火色,即現火光;有金色者,即現金光;有青色者,即現青光;有赤色者,即現赤光;有白色者,即現白光;婆無陀色,現婆無陀光。華如車輪,根如車軸,其根出汁,色白如乳,味甘若蜜。
诸位比丘,须弥山下方另有一座名为佉提罗的山,高四万二千由旬,山顶宽度与之相同,庄严美妙,由七种珍宝构成,包括金银、琉璃、水晶、赤珠、砗磲和玛瑙。须弥山与佉提罗山之间相距八万四千由旬,其间遍布青莲、红莲、黄莲和白莲等香花,覆盖水面。
佉提罗山外有伊沙陀罗山,高二万一千由旬,山顶同样宽阔,庄严可爱,亦由七宝构成。两山间宽四万二千由旬,水面覆满各类妙香莲花。
伊沙陀罗山外是游乾陀罗山,高一万二千由旬,形态庄严,七宝所成。两山间距二万一千由旬,水上遍布香花。
游乾陀罗山外有善见山,高六千由旬。两山间一万二千由旬,水面香花覆盖。善见山外是马半头山,高三千由旬。两山间六千由旬,布满香花。
马半头山外有尼民陀罗山,高一千二百由旬。两山间二千四百由旬,水面香花遍布。尼民陀罗山外是毗那耶迦山,高六百由旬。两山间一千二百由旬,覆满四种杂花。
毗那耶迦山外是斫迦罗山(意为圆形铁围山),高三百由旬。两山间六百由旬,遍布杂花妙香。斫迦罗山外不远有青草地与大海。
大海北岸有阎浮树王,树干粗七由旬,根深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叶覆盖五十由旬。周边分布着各类果树林,如庵婆罗树林、多罗树林等,各广五十由旬,间有青草地。
另有男女名树林、药树林,及诃梨勒果林、石榴林等各类果林,均广五十由旬。还有乌勃树林、竹林、荻苇林等,皆覆青草。
更有各类花林,如阿提目多迦花林、蔷薇花林等。众多池塘覆满青莲等花,亦有毒蛇充斥的池塘。另有乌禅那迦海,宽十二由旬,水清味美,七重宝栏围绕,四方宝阶庄严,水面绽放各色光华的莲花,根如车轴,汁液甘甜如蜜。
「諸比丘!烏禪那迦海中,有轉輪聖王所行之道,亦闊十二由旬。閻浮提中,轉輪聖王出現世時,此中海道,自然涌現,與水齊平。諸比丘!次烏禪那迦海有山,名曰烏承伽羅。諸比丘!此烏承伽羅山,莊嚴端正,殊妙可觀,一切樹、一切葉、一切華、一切果、一切香,種種草、種種鳥獸,但是世間所出之物,於彼山中,無不悉備。諸比丘!烏承伽羅山,如是端正,殊妙可觀,汝等應當善持此也。
比丘们,在乌禅那迦海里,有一条转轮圣王行走的道路,宽十二由旬。当转轮圣王出现在阎浮提世间时,这条海中的道路会自然涌现,与水面平齐。比丘们,乌禅那迦海边有座山,名叫乌承伽罗。比丘们,这座乌承伽罗山庄严端正,美妙可观,所有树木、叶子、花朵、果实、香气,各种草木、鸟兽,凡是世间存在的事物,在那座山中全都具备。比丘们,乌承伽罗山如此端正美妙,你们应当好好记住。
「諸比丘!次復有山,名曰金脇。於此山中,有八萬窟,有八萬龍象在中居住,竝皆白色,如拘牟陀華,七支拄地,悉有神通,乘空而行。其頂赤色,似因陀羅瞿波迦蟲,六牙具足,其牙纖利,雜色金填。諸比丘!過金脇已,即有雪山,高五百由旬,闊厚亦爾。其山殊妙,四寶所成,謂金銀琉璃頗梨。其山四面,有四金峯挺出山外,各高二十由旬。復有高峯,眾寶間雜,逈然秀出,高百由旬。於山頂上有池,名曰阿耨達多,阿耨達多龍王,在中居住。其池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涼冷,味甘輕美,清淨不濁。七重塼壘、七重板砌、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周匝圍遶,端嚴殊妙,乃至瑪瑙等七寶所成。復有諸華,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其華雜色青黃赤白,大如車輪,下有藕根,麤如車軸,汁白如乳,味甘如蜜。諸比丘!此阿耨達多池中,有阿耨達多龍王宮,其殿五柱,殊妙可愛。阿耨達多龍王與其眷屬,在中遊戲,受天五欲,快樂自在。
诸位比丘!接着还有一座山,名叫金胁。在这座山中,有八万个洞窟,住着八万头龙象,全身洁白如拘牟陀花,七肢着地,都具备神通,能腾空飞行。它们的头顶呈红色,像因陀罗瞿波迦虫,长有六根完整的牙齿,牙尖锋利,用杂色金镶饰。诸位比丘!过了金胁山,就是雪山,高五百由旬,宽厚也如此。这座山极为美妙,由四种宝物构成,即金、银、琉璃、水晶。山的四面有四座金色山峰突出山外,各高二十由旬。还有一座高峰,由众宝交错而成,巍然耸立,高达百由旬。山顶上有一个池塘,名叫阿耨达多,阿耨达多龙王住在其中。池塘长宽各五十由旬,池水清凉,味道甘甜轻盈,清澈无浊。七重砖墙、七重木板、七重栏杆、七重铃网,环绕四周,庄严美妙,甚至由玛瑙等七宝构成。还有各种花,如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牟陀花、奔茶利迦花,花色各异,有青、黄、红、白,大如车轮,下面有藕根,粗如车轴,汁液白如乳汁,味道甜如蜂蜜。诸位比丘!在这阿耨达多池中,有阿耨达多龙王的宫殿,殿堂有五根柱子,美妙可爱。阿耨达多龙王与其眷属在其中嬉戏,享受天界的五种欲乐,快乐自在。
「諸比丘!阿耨達多池東有恒伽河,從象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東海。阿耨達多池南有辛頭河,從牛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南海。阿耨達多池西有薄叉河,從馬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西海。阿耨達多池北有斯陀河,從師子口出,與五百河俱流入北海。
各位比丘,阿耨达池东边有恒河,从象口中流出,与五百条河一起流入东海。阿耨达池南边有印度河,从牛口中流出,与五百条河一起流入南海。阿耨达池西边有博叉河,从马口中流出,与五百条河一起流入西海。阿耨达池北边有私陀河,从狮子口中流出,与五百条河一起流入北海。
「諸比丘!以何因緣,此龍名為阿耨達多?諸比丘!有三因緣。何等為三?諸比丘!閻浮洲中有諸龍住處,唯除阿耨達多龍王,其餘諸龍受快樂時,便有熱沙墮其身上,諸龍爾時即失天形,現蛇形相。諸龍時時受斯等苦,阿耨達多龍王無如此事,是名第一因緣。諸比丘!閻浮洲中,除阿耨達多龍王,其餘諸龍遊戲樂時,有熱風來吹其身體,即失天形,現蛇形相,有如是苦。阿耨達多龍王,無如此事,是名第二因緣。諸比丘!閻浮洲中所有諸龍遊戲樂時,金翅鳥王飛入其宮,諸龍既見金翅鳥王,心生恐怖,以恐怖故,即失天形,現蛇形相,具受眾苦。阿耨達多龍王,無如此事。若金翅鳥王,生如是心:『我今欲入阿耨達多龍王宮內。』彼金翅鳥,以報劣故,即自受苦,永不能入阿耨達多龍王宮殿。諸比丘!此是第三因緣。是故說名阿耨達多。
比丘们!为何这条龙名为阿耨达多?比丘们!有三个原因。哪三个?比丘们!阎浮提洲中有许多龙居住,唯独阿耨达多龙王例外,其他龙享受快乐时,会有热沙落在身上,那时这些龙便失去天界身形,显现蛇形。这些龙时常遭受这种痛苦,阿耨达多龙王没有这种事,这是第一个原因。比丘们!阎浮提洲中,除了阿耨达多龙王,其他龙游戏享乐时,有热风吹拂身体,便会失去天界身形,显现蛇形,遭受如此痛苦。阿耨达多龙王没有这种事,这是第二个原因。比丘们!阎浮提洲中所有龙游戏享乐时,金翅鸟王飞入它们的宫殿,这些龙见到金翅鸟王,心生恐惧,因恐惧而失去天界身形,显现蛇形,遭受种种痛苦。阿耨达多龙王没有这种事。如果金翅鸟王心想:我现在要进入阿耨达多龙王的宫殿。那只金翅鸟由于业报低劣,便会自身受苦,永远无法进入阿耨达多龙王的宫殿。比丘们!这是第三个原因。因此称它为阿耨达多。
「諸比丘!雪山南面,不遠有城,名毘舍離。毘舍離北,有七黑山,七黑山北,有香山。於香山中,有無量無邊緊那羅住,常有歌舞音樂之聲。其山多有種種諸樹,其樹各出種種香熏,大威德神之所居止。諸比丘!彼香山中有二寶窟,一名雜色、二名善雜色,殊妙可愛,乃至瑪瑙七寶所成,各皆縱廣五十由旬,柔軟滑澤,觸之猶若迦旃連提迦衣。諸比丘!有一乾闥婆王,名無比喻,與五百緊那羅女,在雜色、善雜色二窟中住,具受五欲,娛樂遊戲,行住坐起。諸比丘!二窟之北,有大娑羅樹王,名為善住,別有八千娑羅樹林,周匝圍遶。彼善住娑羅林下,有一龍象,亦名善住,遊止其中。色甚鮮白,如拘牟陀華,七支拄地,騰空而行,頂骨隆高,如因陀羅瞿波迦蟲。其頭赤色,具足六牙,其牙纖利,金沙廁填。復有八千諸餘龍象,以為眷屬,其色悉白,如拘牟陀華,七支拄地,乃至悉以金填其牙。於善住娑羅林北,為善住大龍象王出生一池,名曼陀吉尼,縱廣正等五十由旬,其水涼冷,甘美澄清無諸濁穢,乃至藕根大如車軸,破之汁出,色白如乳,味甘若蜜。諸比丘!曼陀吉尼池側,周匝更有八千諸池,四面圍遶,一一皆如曼陀吉尼,無有異也。
诸位比丘,雪山的南面不远处有座城,名叫毗舍离。毗舍离的北面有七座黑山,七座黑山的北面有座香山。香山里住着数不清的紧那罗,终日歌舞奏乐。山中长满各种树木,每棵树都散发着独特香气,是威德天神居住的地方。诸位比丘,这香山里有两个珍宝洞窟,一个叫杂色窟,一个叫善杂色窟,极其美妙可爱,都是用玛瑙等七种宝物构成的。每个洞窟长宽都有五十由旬,地面柔软光滑,踩上去就像迦旃连提迦做的衣服那么舒服。诸位比丘,有个叫无比喻的乾闼婆王,带着五百位紧那罗女,住在这两个洞窟里,尽情享受五欲之乐,游戏玩耍,起居生活。两个洞窟的北面有棵大娑罗树王,名叫善住树,周围环绕着八千棵娑罗树。这善住娑罗树林里有头龙象,也叫善住象,在那里活动。它通体雪白,像拘牟陀花一样,四条腿加鼻子、尾巴七处着地,能腾空飞行。头顶隆起像因陀罗瞿波迦虫,红色的脑袋长着六根象牙,牙尖锋利,镶嵌着金沙。还有八千头白如拘牟陀花的龙象跟着它,也都是七处着地,象牙镶金。在善住娑罗树林的北边,为善住大龙象王生出一片池塘,叫曼陀吉尼池,长宽正好五十由旬。池水清凉甘甜,清澈见底,连藕根都有车轮那么粗,掰开流出像牛奶般雪白的汁液,味道甜如蜂蜜。诸位比丘,曼陀吉尼池周围还环绕着八千个小池塘,每个都和它一模一样。
「諸比丘!其善住龍象王,意若欲入曼陀吉尼池中遊戲之時,即念八千龍象眷屬。時,彼八千諸龍象等,亦起是心:『善住象王心念我等,今者當往善住王處。』諸象到已,皆在善住龍象王前,低頭而立。爾時,善住大龍象王知諸象集,即便發引,向曼陀吉尼池。八千龍象,前後圍遶隨從而行。善住象王從容安步,諸龍象中,有持白蓋覆其上者;有以鼻持白摩尼拂拂其背者;有諸樂神,歌舞作倡,在前引導。爾時,善住大龍象王到已便入曼陀吉尼池,出沒洗浴,歡娛遊戲,從心適意,受諸快樂。中有龍象洗其鼻者,或有龍象磨其牙者、或有龍象揩其耳者、或有龍象灌其頭者、或有龍象淋其背者、或有龍象摩其脇者、或有龍象洗其髀者、或有龍象洗其足者、或有龍象浴其尾者;或有龍象拔取藕根淨洗鼻擎內其口者;或有龍象,拔優鉢羅華、鉢頭摩華、拘牟陀華、奔茶利迦華等,繫於善住象王頭者。
诸位比丘,善住龙王象王想要进入曼陀吉尼池游戏时,就会想起八千头龙象眷属。这时,那八千头龙象也会生出这样的念头:善住象王正想着我们,现在该去善住王那里了。众象到达后,都低头站在善住龙王象王面前。那时,善住大龙王象王知道众象已聚集,便起身前往曼陀吉尼池。八千头龙象前后围绕随行。善住象王从容安详地迈步,众龙象中有举着白色华盖遮护其上的,有用鼻子拿着白色摩尼拂尘拂拭其背的,还有乐神歌舞奏乐在前引导。那时,善住大龙王象王到达后便进入曼陀吉尼池,出没洗浴,欢娱游戏,随心适意,享受快乐。其中有龙象为他洗鼻子,有龙象为他磨牙,有龙象为他擦耳朵,有龙象为他浇头,有龙象为他淋背,有龙象为他摩肋,有龙象为他洗大腿,有龙象为他洗脚,有龙象为他洗尾巴;有龙象拔取藕根洗净后用鼻子递到他口中;还有龙象拔取青莲华、红莲华、黄莲华、白莲华等,系在善住象王头上。
「爾時,善住大龍象王,於曼陀吉尼池中,恣意洗浴,遊戲歡娛,自在受樂,噉諸龍象所奉藕根,頭上莊飾優鉢羅等種種雜華。是事訖已,從彼池出,上岸停住。八千龍象,然後散入八千池中,隨意洗浴,遊戲自在受快樂已,各食藕根,食竟亦以優鉢羅等種種雜華,繫其頭上,用自莊嚴,復共集會善住王所,四面圍遶,恭敬而住。爾時,善住大龍象王,與彼八千諸龍象等,前後導從,還詣善住娑羅樹林所。象王行時,諸龍象等,或擎白蓋,或執白拂,隨從如前,諸神作樂,導引亦爾。爾時,善住大龍象王,到善住娑羅大林已,在樹王下,隨意臥起受諸安樂,八千龍象亦各詣彼八千樹下,行住臥起自在安樂。於彼林中有娑羅樹,其本或復周圍六尋,有娑羅樹,其本或復周圍七尋八尋九尋十尋,有娑羅樹其本周圍十二尋者,唯此善住娑羅樹王,其本周圍十有六尋。彼八千娑羅樹林之中,若有萎黃及所落葉,即有風來,吹令外出,不穢其林;八千龍象,所有便利穢汙之物,有諸夜叉隨掃擲棄。
那时,善住大龙象王在曼陀吉尼池中尽情洗浴,游戏欢娱,自在享乐,吃着众龙象奉献的莲藕根,头上装饰着优钵罗等种种杂花。这些事做完后,它从池中出来,上岸停住。八千头龙象这才分散进入八千个池中,随意洗浴,游戏自在享受快乐之后,各自吃莲藕根,吃完也用优钵罗等种种杂花系在头上,装扮自己,再一起聚集到善住王那里,四面围绕,恭敬站立。那时,善住大龙象王与那八千头龙象前后簇拥,返回善住娑罗树林。象王行走时,众龙象有的举着白伞,有的拿着白拂,像之前一样跟随在后,众神奏乐,引导也是如此。那时,善住大龙象王到达善住娑罗大林后,在树王下随意卧起,享受各种安乐,八千头龙象也各自到那八千棵树下,行住卧起自在安乐。在那林中有娑罗树,树根有的六寻粗,有的七寻、八寻、九寻、十寻粗,有的娑罗树树根十二寻粗,只有这棵善住娑罗树王,树根十六寻粗。那八千棵娑罗树林中,若有枯萎黄叶或落叶,就有风吹来,将它们吹出林外,不使树林污秽;八千头龙象的粪便秽物,有夜叉随时清扫丢弃。
「諸比丘!閻浮提中,有轉輪聖王出現世時,八千象中一最小者,日日晨旦至輪王前供給承事,調善象寶因此得名。彼善住大龍象王,每十五日晨旦,往詣天帝釋所,在前住立,承奉駈使。諸比丘!善住象王有此神通,有此威德,雖復生於象畜之中,然是龍輩,乃有如是大威神力。汝等比丘,應當念持。
比丘们,当转轮圣王出现在阎浮提时,八千头大象中最小的一头,每天清晨都会到转轮王面前侍奉,因此被称为调善象宝。那头名叫善住的大龙象王,每逢十五日清晨,就会前往帝释天所在之处,恭敬站立,随时听候差遣。比丘们,善住象王具备这样的神通和威德,虽然投生为畜生道的象类,却是龙种,拥有如此大的威神之力。你们这些比丘,应当牢记在心。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