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寶雨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佛陀住在伽耶城的伽耶山顶,和七万二千位大比丘在一起。这些比丘都是阿罗汉,已经断尽烦恼,不再有痛苦,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他们的心彻底解脱,智慧完全通达;像训练有素的骏马,也像稳重的大象;完成了该做的事,达成了该成的目标;放下了所有负担,实现了自己的利益;断除了所有束缚,清楚地明白了佛法;心灵获得自在,到达了彼岸;完全通达法界,成为法王子;对于世间的利益供养,心中没有任何执着;很好地完成了出家,具备了圆满的戒律;理解圆满,安住在涅槃的道路上。只有一个人除外,就是长老阿难,他还处于修学的阶段。
有八万四千位大菩萨,都是一生就能成佛的补处菩萨,能当下证得一切智慧,随顺佛法、恭敬尊重,获得无执着的总持法门,安住于首楞严大定,自在运用神通,证得无功用行的境界,远离一切障碍,发起大慈悲心遍满十方世界,善于摄受无量佛国净土。他们依空性修行,安住无相境界,心如虚空般宽广、如深海般澄澈、如须弥山般不为八风所动,又如莲花般清净无染,如明净的宝珠,如纯炼的真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起无边智慧深入佛的境界。这些菩萨的名字是:宝炽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宝冠菩萨、宝髻菩萨、宝积菩萨、宝性菩萨、宝顶菩萨、宝幢菩萨、金刚藏菩萨、金藏菩萨、宝藏菩萨、德藏菩萨、离垢菩萨、如来藏菩萨、智藏菩萨、日藏菩萨、定藏菩萨、莲花藏菩萨、解脱月菩萨、普月菩萨、净月菩萨、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莲花眼菩萨、普威仪菩萨、端严菩萨、普慧行菩萨、法慧菩萨、胜慧菩萨、上慧菩萨、金刚慧菩萨、狮子游戏菩萨、大音声王菩萨、狮子吼菩萨、甚深音声菩萨、无染着菩萨、离一切垢菩萨、月光菩萨、日光菩萨、智光菩萨、智德菩萨、贤德菩萨、月德菩萨、莲花德菩萨、宝德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大菩萨等。
还有十六位善大丈夫,以贤护菩萨为首;又有贤劫菩萨,以慈氏菩萨为首;又有四大王众天,以四大天王为首;又有三十三天众,以帝释天王为首;又有时分天众,以时分天王为首;又有知足天众,以知足天王为首;又有乐变化天众,以乐变化天王为首;又有他化自在天众,以他化自在天王为首;又有白分魔王众,以商主魔罗为首;又有梵天王众,以大梵天王为首;又有净居天众,以摩醯首罗天王为首;又有无量百千阿素罗众,以毗摩质多罗阿素罗王、睒末罗阿素罗王、婆稚阿素罗王、罗怙罗阿素罗王等为首;又有无量百千诸龙王众,以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娑揭罗龙王、和修吉龙王等为首;又有无量百千诸龙王子,以威光为首;又有无量百千诸龙王婇女,以及其余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罗、揭路荼、紧捺罗、莫呼罗伽、人非人等,都来集会。
那时伽耶山顶方圆四由旬,地面和空中没有一处不被大众充满,大家为了供养佛陀、世尊而铺设狮子座。这座狮子座高一由旬,用无量百千种精美绸缎、宝铃、宝网、宝盖装饰,还有千百条绸带垂下。狮子座及周围地面都由金刚构成,坚固不坏,平坦如掌,打扫得十分洁净,撒满各种天花,非常庄严美好。地上自然生长出无量百千瓣金色莲花,琉璃为茎,帝青为台,香气芬芳,令人心生欢喜。宝座四边生出四棵宝树,高半由旬,枝叶荫蔽覆盖三俱卢舍范围。
那时,如来在大众中坐在狮子座上,用清净的智慧转动妙法之轮,降伏魔怨,不被世间法所染污,无所畏惧,如同狮子王,如同清净的池塘,又像大海,如同高耸的妙山,如阳光般耀眼,如月光般清凉,如大龙王普降法雨,如梵天王超越一切法众。无量无边的弟子们,以及成百上千的帝释、梵王、护世四天王等,所有大众前后围绕,瞻仰佛陀庄严的面容,目光片刻不离。
那时,世尊从头顶放出大光明,照耀整个法会。这道光名为普耀,有无数光芒伴随,遍布十方一切世界,又回到佛所在之处,向右绕行三圈,从面部融入。然而佛的面容并无变化。就像月光遍照虚空,虚空没有变化;光明融入佛的面容,也是如此没有变化。又如同将水或酥油倒入沙堆,沙堆不会改变;光明融入佛的面容,也是同样如此。
那时,东方有一位名叫月光的天子,乘着五色祥云来到佛陀所在之处,向右绕行三圈,恭敬礼拜佛足,然后退到一旁坐下。
佛对天人说:你的光明极为稀有!天子啊!你曾在过去无量佛前,用各种香花珍宝、装饰品、衣服卧具、饮食汤药虔诚供养,种下众多善根。天子!正因为你曾种下无量善根,如今才获得这般光明照耀。天子!因此缘故,在我涅槃后末法时期第四个五百年,佛法将灭时,你将在南赡部洲东北方的大支那国,证得阿鞞跋致位,实为菩萨却示现女身,成为自在女王。多年间以正法治理教化,养育百姓如亲生子女,劝导修行十善;能护持弘扬我的教法,建造佛塔寺院;又以衣物、饮食、卧具、汤药供养僧人;始终修持清净梵行,名为月净光天子。但所有女身都有五种障碍:不能成为转轮圣王、帝释天、大梵天王、阿鞞跋致菩萨和如来。天子!你却能在五障中获得两种果位,即阿鞞跋致菩萨位与转轮王位。天子!这是最初的祥瑞征兆。当你登基时,国土中将有山峰涌现、五色祥云显现。那时伽耶山北也会出现新山峰。天子!你还将显现无数瑞相,我简略说明:那国土安稳富足,人口繁盛,令人喜爱,你当保持正念施予众生安乐。天子!你在位时将得无量寿命,之后会往生兜率天宫侍奉弥勒菩萨,待弥勒成佛时,将为你授无上正等正觉之记。
那时月光天子从佛陀世尊那里听到授记后,欢喜踊跃,身心安泰,从座位上起身,绕佛七圈,恭敬礼拜佛足,随即解下身上佩戴的珍宝衣饰,奉献给佛陀。他这样说道:世尊,我今天能在佛前亲耳听闻这段本末因缘,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授记,获得了极大利益!说完这番话,他又绕佛三圈,退坐一旁。
那时在东方经过恒河沙数世界之外,有一个世界名叫莲花,那里的佛号为莲花眼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正在为众菩萨宣讲正法,他所演说的唯有一乘法门。那个佛土中没有声闻、辟支佛的名号,所有众生都是不退转菩萨,回向无上正等正觉。那个世界的菩萨们,都以禅定法喜为食,不需要段食等。那尊佛的光明清净遍照一切,不需要依靠日月星辰的光明,大地平坦如手掌,没有草木、墙壁、瓦砾以及山川,清净庄严。
那时,释迦牟尼佛放出的光明遍照国土,在场大众更加欢喜。有一位菩萨名叫止一切盖——为何菩萨得此名号?因为众生听闻其名,便能断除种种障碍束缚,所以称为止一切盖——当时,止盖菩萨借助佛的光明,来到佛陀面前,从莲花台下来,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说:世尊!这样种种清净光明,令人身心愉悦,是从何处而来?
那时莲花眼如来告诉止盖菩萨说:善男子,从这里往西,经过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有一个佛国名叫索诃,那里有佛名为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果有众生听到那位佛的名号,就能在无上正等正觉的修行道路上不退转。这些种种清净的光明,都是从那位如来身上显现出来的。凡是有众生遇到这种光明的,身心都会感到欢喜安乐。
那时止盖菩萨对佛陀说:世尊,为什么听闻那尊佛的名号,就能在无上正等正觉上不退转呢?
佛对止盖菩萨说:善男子!因为那位如来在过去修菩萨行时,曾发下这样的誓愿:如果我成佛之后,一切众生听到我的名号,都能在无上正等正觉的修行中不退转!
止盖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世界中的所有众生,只要听到佛的名号,就都能在菩提道上不退转吗?
佛说:不是的!
止盖菩萨问道:世尊,那些众生既然已经听闻了那尊佛的名号,为什么其中有些人会退转,有些人不会退转呢?
佛陀说:善男子!只要能够听闻如来的名号,都能为他们种下不退转的因缘,因此也可以称为阿鞞跋致。善男子!就像种子没有腐烂,等到后来水土条件具备时。你认为,这样的种子能称为有生机吗?
止盖菩萨向佛禀告:世尊,这样的种子没有损坏,如果遇到因缘就一定会生长。
佛说:善男子!确实如此!那些众生因为听闻佛的名号,必定能证得不退转的果位,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授记。
这时止盖菩萨对佛陀说:世尊,我现在想去娑婆世界,礼拜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觉,侍奉供养,恭敬赞叹,希望您能允许!
这时,世尊对止盖菩萨说:善男子,你想去那里,现在正是时候。
众菩萨又对佛陀说:世尊!我们也想到娑婆世界去,礼拜亲近、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时,世尊告诉那些菩萨们说:善男子!你们若想去,现在正是时候。你们到了那个国土,不要生起轻视、放纵的心。为什么呢?那里的众生贪欲、嗔恚、愚痴深重,不敬重修行人和婆罗门,作恶造业,粗暴凶恶,虚伪奸诈,骄傲自大,贪爱吝啬,嫉妒懈怠,破坏戒律,行种种恶事,被无量烦恼束缚。而那位如来能在这样的恶世中教化众生。
那些菩萨对佛说:世尊!释迦牟尼如来真是稀有难得,能做这样难行之事!
佛陀告诉诸位菩萨:确实如此!正如你们所说!在充满恶业的时代,如果有众生能在弹指之间生起清净信心,或持守戒律,或舍弃吝啬贪心,或发起大悲心,生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其功德胜过在清净佛国修行百千劫。
那时,止盖菩萨与众菩萨领受佛陀教诲后,向佛足顶礼,从原本住处出发,准备前往娑婆世界。为了供养释迦牟尼佛,他们施展种种神通变化,显现出宝树、花树、果树、劫波树等,这些树都用真金、琉璃、砗磲等珍宝装饰,高大宽广而精妙,枝叶繁茂;又显现出种种衣服、庄严身体的饰品、妙香宝盖、诸天音乐如同云雨般降下。示现如此无量变化后,止盖菩萨对众菩萨说:诸位仁者!那娑婆世界充满诸多苦难,请各位各自展现神变,让那里的众生获得无上安乐!
当时诸位菩萨都回答:确实如此!
这时,止盖菩萨与众菩萨身上散发出种种清净光明,光芒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地狱、畜生、饿鬼三恶道众生被佛光触及,皆得脱离苦难,获得安乐,心生慈悲,彼此如视父母,远离贪嗔。那些日月光明无法照亮的黑暗世界,此时一片光明,众生得以相见。威光照耀充满世间,所有山峰——铁围山、大铁围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及其他黑山——上至梵天界,下至阿鼻地狱,无不被其遍照。佛光所到之处,一切众生所求皆得:需食得食,需衣得衣;需车乘得车乘,需财物得财物;盲人重见光明,聋者恢复听闻;癫狂者回归正念,受苦者获得安乐;怀孕者自然平安分娩。
那时,止盖菩萨与众菩萨来到娑婆世界后,前往伽耶山。由于菩萨们的威德神力,三千大千世界被宝网覆盖,庄严景象显现。虚空中遍布大云,降下天界美妙的莲花、各色鲜花、殊胜果实,有的降下天花串、上等香、细香、袈裟、衣服、珠宝伞盖、经幡。当这些种种供养器具显现时,娑婆世界一切有情众生都获得了无上的无量快乐。
当时,伽耶山顶及各方国土所有的枯树断枝、一切荆棘丛林,因菩萨威神力的缘故全都消失不见。同时又显现出各种宝树、花树、果树、旃檀树、沉香树、劫波树等,枝叶花果依次庄严排列,极其美妙可爱。虚空中演奏着天界音乐,进行供养和赞叹。
这时,止盖菩萨从座位上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我想向如来、应供、正等觉请教几个问题,恳请您允许!
佛对止盖菩萨说:“善男子,你想问什么就问吧,我会为你解说,所有如来都认可。现在你应当好好收摄自心!”
止盖菩萨听闻佛陀应允后,恭敬禀告:世尊,菩萨如何圆满布施?如何圆满持戒?如何安住忍辱?如何圆满精进?如何圆满禅定?如何圆满智慧?如何圆满方便善巧?如何圆满大愿?如何圆满殊胜力用?如何圆满证得智慧?
世尊,菩萨如何等同大地?如何等同流水?如何等同烈火?如何等同清风?如何等同虚空?如何如月皎洁?如何如日光明?如何威如雄狮?如何善能调伏?如何本性寂静?如何清净如莲?如何广大其心?如何清净其心?如何心无迟疑?如何智慧如海?如何获微妙智?如何成就如理辩才?如何获得解脱辩才?如何具足清净辩才?如何令众生欢喜?如何言说令人信受?如何称为说法者?如何随顺法而行?如何善巧通达诸法?如何善解法界?如何行于空性?如何行无相境?如何行无愿门?如何成就慈心?如何成就悲心?如何修习喜心?如何践行舍心?如何游戏神通?如何远离八难?如何不退菩提心?如何获得宿命通?如何亲近善知识?如何远离恶友?如何证得如来法身?如何修成金刚身?如何成为大商主?如何善知道路?如何说法无谬?如何常得三昧?如何受持粪扫衣?如何安用三衣?如何不随他转?如何常行乞食?如何一坐不卧?如何一日一食?如何住阿兰若?如何树下安居?如何露地而坐?如何冢间修行?如何常坐不卧?如何随遇而安?如何修习瑜伽?如何受持经藏?如何受持律藏?如何威仪具足?如何舍离悭妒?如何平等待众?如何善供如来?如何降伏傲慢?如何增长净信?如何善解世俗?如何通达胜义?如何深明缘起?如何自知心性?如何了知世间?如何生净佛土?如何处胎不染?如何乐求出家?如何清净活命?如何精进不倦?如何顺教不违?如何常含慈笑?如何总持多闻?如何善摄正法?如何为法王子?如何感天护佑?如何知他心念?如何善化有情?如何随顺而住?如何共住安稳?如何善摄众事?如何相好庄严?如何依止修行?如何如药王树?如何勤修福业?如何善能变化?如何速证菩提?
这时,世尊对止盖菩萨说:善男子!很好,很好!你是为了利益无量众生,为了安乐无量众生,为了怜悯一切世间,才问这个道理。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会为你解说。
这时止盖菩萨听完这些话后对佛陀说:是的,世尊!我们很乐意听闻!
佛陀说: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十种法,便能获得布施波罗蜜多。是哪十种?一是成就法施;二是成就无畏施;三是成就财施;四是成就无希求施;五是成就慈悯施;六是成就不轻慢施;七是成就恭敬施;八是成就供养施;九是成就无所依施;十是成就清净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所成就的法布施?就是领受正法,坚持诵读,无所贪求。不是为了利养和恭敬,也不是为了名声或胜过他人,只为让一切受苦众生消除罪业而演说妙法,心中毫无所求。就像为国王、王子或贱民之子说法时心无分别,何况为大众说法岂能有偏颇之心?虽然行布施却不因此心生傲慢。善男子,这就叫做菩萨所成就的法布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成就无畏施?所谓菩萨自己舍弃刑罚及一切武器,也教导他人舍弃刑罚及一切武器。又观察一切众生如同父母,如同子女,如同亲属。为何菩萨有这样的念头?如佛所说:一切众生没有不曾做过我父母、子女眷属的!对微小虫子尚且割自身肉来布施,何况广大的众生而让他们惊恐!这就叫菩萨成就无畏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成就财施?说的是菩萨看见一切众生造作极重恶业,便用财物施舍来摄受他们,使他们远离所造的恶业,安顿在善道中。菩萨又这样想:佛说布施是菩萨的菩提心。通过布施,能断除三种不善法,就是吝啬、嫉妒和恶念。所以我应当效法如来,随自己拥有的财物常行布施。虽然布施,也不起傲慢心。这就叫菩萨成就财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成就的不求回报的布施?所谓布施,绝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财物,不是为了眷属,也不是为了利益供养。菩萨行布施时,内心清净,因此远离一切希求回报和感恩的想法而行布施。这就是菩萨成就的不求回报的布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成就的不轻慢布施?所谓布施时,始终不随意抛掷、轻视欺辱而给予;从未怀有嗔恨嫌弃、要挟压制之心;不倚仗富贵权势傲慢自大;不为追求博学名声而骄纵放逸。布施之时,心怀欢喜恭敬,尊重赞叹,亲手施与。这便是菩萨成就的不轻慢布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修行的恭敬布施?就是说,菩萨见到师长、亲教师及一切修持清净行的尊者,都恭敬礼拜,问候起居,凡是他们所做的种种善行,都发愿自己能一同参与并成就。这就称为菩萨修行的恭敬布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所修行的供养布施?即菩萨对佛、法、僧三宝的供养。如何供养佛?指在如来塔庙中供奉鲜花、香料、末香、烧香,或涂香扫地;若塔庙损毁,应当进行修缮,这就是菩萨对佛的善妙供养。如何供养法?指菩萨听闻正法后,或抄写、受持、读诵、通晓,或如理思维、如法修习,这就是菩萨对法的善妙供养。如何供养僧?指提供僧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乃至饮水器具等一切所需物资,这就是菩萨对僧的善妙供养。如此供养佛、法、僧三宝时,便是菩萨所成就的供养布施。
善男子!什么是菩萨成就无所依施?就是说菩萨在行布施时,从来不是为了追求成为天王的果报或转生其他天界,也不求做人间的国王或小王等,这就称为菩萨成就无所依施。
善男子!菩萨如何成就清净布施?所谓菩萨行布施时,观察所施之物以及施者、受者皆非真实存在,远离一切障碍、贪着与过失,这就称为菩萨成就清净布施。
善男子,如果能够具备这十种修行方法,就称为菩萨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再者,善男子!菩萨若能具备十种修行方法,就能圆满持戒的修行。是哪十种呢?第一,严格遵守出家戒律;第二,遵守菩萨清净戒律;第三,远离一切烦恼;第四,远离不正当的念头;第五,畏惧自己所造的恶业;第六,畏惧自己犯下的过错;第七,不敢贪图他人财物;第八,立下的誓愿坚定不移;第九,保持清净戒律而不执着;第十,戒律的实践清净无染。
菩萨如何远离一切缠缚障碍与烦恼热恼?所谓菩萨不被贪、嗔、痴等毒火所烧灼,也不因缺乏资生用具而生热恼。这是因为菩萨修习对治贪欲的方法,并远离引发贪欲的因缘。什么是贪欲的对治法?什么是引发贪爱的因缘?修习不净观是对治贪欲的方法,世间美色是引发贪爱的因缘。
如何修习不净观?菩萨观察自身的头发、汗毛、指甲、牙齿、皮肤、血脉、筋肉、骨髓、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脂肪、脑膜、鼻涕、唾液、泪水、脓液、汗液、油脂、痰液、疮痂、污垢、大小便等,这些体内流溢着种种臭秽不净之物。如此观察不净的本质,深生厌离心,不起贪念。即使愚钝痴迷、心智狂乱、年幼无知之人,见到这些尚且不生贪爱,何况智者!这就是菩萨修习不净观。
如何远离引发贪爱的因缘?菩萨见到世间端庄美妙的相貌、可爱的形象时,若生起染著心,感到身心愉悦,便立即思惟:世尊曾说"爱欲境界如同幻梦,觉悟后即不存在",智者怎会对幻梦之境生起贪心!这就是菩萨修习对治贪欲自性及其引发因缘。
菩萨如何修习对治嗔恚?如何远离引发嗔恚的因缘?菩萨对一切有情多修慈心,由此对治嗔恚。若因执着因缘而生嗔恚时,菩萨便能降伏灭除嗔恚习气,这就是菩萨修习对治嗔恚及其引发因缘。
菩萨如何修习对治愚痴?如何远离引发愚痴的因缘?菩萨通过如是观察得以远离愚痴,因离愚痴故无诸热恼,远离贪欲及资具执着,这就是菩萨修习对治愚痴及其引发因缘。
菩萨如何能够远离不合理的思想?就是说,菩萨独自在安静的地方打坐时,从来不会这样想:我住在清净的地方,不杂乱地生活,我遵循如来的戒律。其他那些沙门、婆罗门等人,都是杂乱地生活,有很多执着,不遵循如来的戒律。这就叫菩萨远离不合理的思想。
菩萨为何畏惧所造诸不善业?菩萨应正念思维,勤修善法,依照如来教导,比丘等当恭敬持守净戒,专心修习禅定,学习般若智慧。为何如此?因以恭敬心行善积福,能感得端正、可爱殊胜的果报。菩萨如此远离一切不善之业,即是菩萨能畏惧所造诸业。
什么是菩萨对违犯戒律的畏惧?就是说,菩萨哪怕见到微尘那么小的违犯,也会深深感到害怕,即使是最轻微的罪过,心中也怀着极大的恐惧,更何况对更多的违犯行为心生欢喜!为什么呢?因为菩萨知道如来说过:比丘们应当明白!大量服毒会让人丧命,少量服毒也会让人丧命。比丘们应当明白!如果犯下重罪就会堕入恶道,如果犯下轻罪也会堕入恶道。菩萨这样正确思考时,对违犯戒律产生畏惧,这就称为菩萨对违犯戒律的畏惧。
什么是菩萨畏惧侵用他人财物?指这样的菩萨与城镇村落中的婆罗门、刹帝利等阶层心意相通、彼此信任。那些婆罗门、刹帝利等将金银、玛瑙、珍珠、贝壳、珊瑚、璧玉、琉璃宝及生活用品寄存于菩萨处。菩萨接收时独自保管不令混杂,虽无人监督,菩萨对他人财物始终不起贪念擅自取用。再者菩萨若掌管公共财物,无论是佛塔所属物品、四方僧众物品或僧团共有物品,对于这些财物也绝不私自使用。为何如此?因为世尊曾开示:凡他人饮食、生活物资及一切物品,未经允许皆不应取用。菩萨如此思惟后,宁可割自身肉充饥,也绝不侵犯他人财物,这就是菩萨畏惧侵用他人财物的含义。
什么是菩萨誓愿坚固?就是说,如果有恶魔或魔天的眷属用各种美妙的欲望来扰乱菩萨,想让菩萨生起贪爱心,菩萨面对这些诱惑心中毫不迷惑执着,不退失道心,这就叫菩萨誓愿坚固。
菩萨如何能对清净戒律心无执着?说的是菩萨善于守护戒律,但从不生起这样的念头:凭借这些戒律,我可以转生天界或王族之家。这就称为菩萨对清净戒律心无执着。
菩萨如何做到三轮戒律清净?即菩萨在身、口、意三方面都获得清净。如何使身业清净?即永远远离一切身体恶行。什么是身体的恶行?即杀生、偷盗、邪淫等行为,因恒常远离,故称为身业清净。如何使语业清净?即永远远离一切言语恶行。什么是言语的恶行?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因恒常远离,故称为语业清净。如何使意业清净?即永远远离一切心念恶行。什么是心念的恶行?即贪欲、嗔恨、邪见等,因恒常远离,故称为意业清净。这就是菩萨的三轮戒律清净。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这十种法,就能使戒行达到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