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尊者全集
No. 1452-B紫栢大師集序
莊生曰。卜梁倚。有聖人之才。無其道。吾有聖人之道。無其才。夫聖人矣。又何才與道之別。曰苟非其人。道不虗行。才者人也。予嘗披歷代祖圖於少室。其人無不魁傑有奇表。心竊異之。既而遇紫栢大師。見其旋尺之面。合圍之腰。坐若熊蹲。行如象步。士大夫得晉接者。不言而意已消。學徒瞻依者。未施棒喝而魂慮已慴。與向所見圖中諸宿。若或睹之。葢真其人哉。
庄子说:卜梁倚,具备圣人的才干,却未得圣人之道;我掌握圣人之道,却缺乏圣人的才干。圣人境界至高无上,才与道又有什么区别呢?回答是:若非合适之人,道便无法真实体现。才干取决于人本身。
我曾翻阅少室山历代祖师画像,发现他们个个相貌魁伟奇特,心中暗自惊异。后来遇见紫柏大师,见他面庞方正如尺,腰围粗壮需合抱,静坐时似熊踞,行步时如象移。士大夫与之交谈,未及言语便已心折;弟子们亲近追随,未受棒喝便已肃然敬畏。这与先前所见画像中的诸位先德,仿佛一一对应。这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啊。
神廟戊子己丑閒。大師駐錫吾地。與先正陸莊簡公。先師馮具區先生。深談不二。因築精舍。舍於棱嚴廢址。時灌莾極目。而大師說法如雲如雨。東南淨信。聞風趨向。施物填委。無何杞梓丹青。峩峩暉煥。不啻還舊觀而已。大師偕高足開公。創列規條。期為百世之守。江以南。海以北。諸剎不啻累百。而稱清規楚楚。遵蹈不踰尺寸者。必首棱嚴也。大師涉濤江。禮育王。躋雪棧。瞻峨嵋。躡冰壑。朝五頂。足跡徧天下。而後之京輦。以弘法故。示滅圜扉。所被顯晦大小鈍敏。諸機益廣。而語言亦益散落。其所說法。觸著信口所錄以示人。拈著信手絕組。絍蹊綫之迹。而波瀾橫溢。起沒自在。吞天沃日之勢。日澎湃於方幅之楮也。近代未見其儔。求之於古。妙喜幻住。庶或近之。金沙于潤甫大夫。赤心自行。混俗而扶大教。宛古淨名龐蘊之流。其於大師參領最深。契誼最篤。遇所攄撝。輒錄藏之。迨乎歸寂。聞有手筆落人家者。不遠千里。必力致之。二十年餘。裒然成大帙矣。近則謹書精刻。以寵同學。既而又幡然曰。大師生平所棲託注念。無如棱嚴。所發弘願。無如方冊法藏為第一事。剞劂之役。近在雙徑。去棱嚴不五六舍。是錄宜歸棱嚴。俾模印以行。稍取其直。以資刻藏。於大師寂光土中必所欣也。且弘法維人。棱嚴主者。白法師為大師克家之子。興廢舉墜。靡不殫力。是錄宜并入荷法擔中。乃以今上崇禎辛未嘉平月。舁板於堂。白法師受之。馳告於予。予曰。大夫之意良矣。嘗試與子爇一片檀。詣大師影堂相對。繙閱告語之意。必有浮於紙墨之上者。言誠可味。人誠可追也。是以吾貴其合。且也大師之言行。則於法得其綱骨。大師之願滿。令佛菩薩之言盡行。則於法徹其源底。不可謂非佛日崦嵫時。弩力魯陽之戈也。師與吾輩其必勉之。無負大夫無負大夫。 就李竹嬾居士李日華沐手撰書
神庙戊子己丑年间。大师驻锡吾地。与先正陆庄简公、先师冯具区先生深入探讨不二法门。因而在楞严废址上修建精舍。当时荒草丛生满目萧然。而大师说法如云雨普润。东南信众闻风而来。布施物资源源不断。不久栋梁彩绘巍峨辉煌。不仅恢复旧观而已。大师与高足开公共立清规。期冀百世遵循。江南海北寺院数以百计。而戒律严明、行止有度的。必首推楞严。大师曾渡钱塘礼阿育王塔。登雪山朝峨眉。踏冰窟访五台。足迹遍天下。后至京城为弘法故。示寂于狱中。所化根器无论显隐利钝广博无碍。言教更广为流布。其随机说法信手拈录示人。纵是只言片语亦如天风海涛。起落自在气象万千。近世无人能及。古德中唯妙喜、幻住差可比拟。金沙于润甫大夫。笃实修行混俗弘教。宛如维摩、庞居士再来。与大师道谊最深。凡见大师墨迹必竭力收藏。闻有散佚者千里求取。积二十余年成此巨帙。近日精心刊刻流通。忽又幡然曰:大师平生最重楞严。弘愿首推方册藏经。此刻板置于双径。距楞严不过三十里。理当迎归楞严。印经所得资助藏经刊刻。必为大师欣慰。况弘法需人。今楞严住持白法师乃大师法嗣。中兴道场不遗余力。此板当由其护持。遂于崇祯辛未腊月迎板入寺。白法师驰书相告。余言:大夫用心良善。若能与君焚香大师影堂。相对翻阅必得言外之旨。字字可味。人人可追。吾所以赞其因缘和合。且大师言行得佛法纲骨。满愿令圣言流布。实为末法昏晓中鲁阳挥戈返日。吾辈当共勉之。不负大夫。不负大夫。 檇李竹懒居士李日华沐手敬书
CBETA 编码:X145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