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觀莊嚴論略釋
听闻西藏所传弥勒五论中,《现观庄严论》是必修的,因此极力劝请法尊译师译出颂文并略作解释。初看一切相智中菩提心的二十二种比喻、二十大乘僧、四加行各分上中下;染净所分别三十六法、十三修行法性、八出生正行、道智中大乘见道十六刹那、遍智中远近道能所治差别,以及加行十差别、四自性、一切相加行中三智差别相与加行得失相、三智相及胜相各十六;作用相十一、自性相十六、见修顶各能所取分别三十六、无间顶加行破邪执十六种,渐次加行十三种,刹那加行四种,四身差别及智身二十一聚与二十七事业等,义理精深繁复,令人惊叹前所未见。之后取《大般若经》第一会、第二会、第四会对照,发现灿烂有序都是经中本有的义理层次。但直接阅读《般若经》的人,容易因繁杂而生厌倦。《大智度论》以实相为宗推演辨析诸法无不详尽,虽然汪洋恣肆,却也难以把握其统绪。若非补处菩萨的甚深智慧,怎能以三智境、四加行行、一法身果次第贯通经义,如同网在纲上,有条不紊?运用瑜伽的善巧分别相、彰显般若的无分别性,有此论则般若的眉目清晰、瑜伽的精髓充实。颂本原有八品,离前后文增序摄为十品,并对文字稍作润色。欣见妙论先睹为快,遂将所感略述于卷首。
向大雄世尊致敬,
向慈氏无著等圣者顶礼,
传授此教法者,
愿加持利益一切众生。
CBETA 编码:B003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