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觀莊嚴論略釋
攝品第十
(乙三)釋餘略義,分二:(丙一)攝為六義、(丙二)攝為三義。今初。
相及彼加行, 彼極彼漸次, 彼竟彼異熟, 餘六種略義。
如是為樂廣者已開八門廣說。次為樂中者除前八門當知說餘六種略義,謂三智自性之相,修彼三智行相之圓滿相加行,修三智相最極之頂加行,三智行相一串次第修習時之漸次加行,修三智加行究竟時之剎那加行,三智之異熟果法身也。
(丙二)攝為三義。
初境有三種, 因四加行性, 法身事業果, 餘三種略義。
如是為樂中者已開六門宣說。次為樂略者當攝為三門宣說,謂三智是修加行之境,四加行是彼究竟三智之因,法身及事業是加行之果。此境、行、果三門,即離前二另說餘門也。
(甲三)論後義。其造論者,謂此《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是成就究竟大悲大智現住覩史多天一生補處彌勒菩薩所造,由梵譯藏者謂天竺明本光論師與吉祥積譯師繙譯校對,後又經天竺大德無死論師與具慧譯師重譯校閱善為決擇也。
謹依先覺論, 摘譯少分義, 歸命慈氏尊, 加持成佛事。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四終
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譯畢在漢藏教理院雙柏精舍
CBETA 编码:B003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