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密妙義深道六法引導廣論纂要
綜論
一 本六法為密藏傳入中土大法之一種,其以人之「身」與「心」,極盡幻化之道緣,闡明「人」本位之一切奧秘,判別即生成佛之預測與決定。
二 本六法統攝光明道,而又特立光明一法,蓋欲辨別光明若干種類,一一加以識持,俾於「中有」「生西」兩法,嫺熟運用,獲證淨果。
三 第一法可稱六法命根。既名忿怒母,又奉亥母為本尊,其義在重取母性,以拙火起於人慾,盛於母性,故於生起處取象阿字,此阿字乃不生之生。惟有善於識持,使怒發之火,摧燒煩惱,燃起智慧,轉爾濁分,化為淨分,不難成就虹光雙融身。其致力要在樂空不二,明空不二,惟樂而空,乃可祛世俗之染墮,惟明而空,乃可增寂照無碍。
四 「定」為一切修持之根本方法,故本六法屢列「定於光明上」是無分生與死皆定在光明,其成就通達於大定妙定,而為覺行圓滿之一端,亦即決定成佛之方便手法。
五 道之會合種類頗多,不外醒時眠時死時本具之活用「貪」「瞋」「癡」,會為法身報身化身。其根本三會合,謂醒時修「忿怒母」與「幻身」。則見修與「貪」會合,眠時修「夢」與「光明」,則善業與「癡」會合,依「中有」與「幻身」則覺受與「瞋」會合。推而廣之「眠」與「法身」會合,「夢」與「報身」會合,「醒」與「化身」會合,「死」與「法身」會合,「中有」與「報身」會合,「生西」與化身會合。此正六法綜合之建立,應善尋其迹,發覺「俱生智」,應善通其義,導入「後得境」。
六 果位更分直超橫超,本法列上中根補特迦羅,是依「此生」或「中有」或「後世」或「後幾世」成就而分。即舉精進上根為證,仍以忿怒母火趨入中脉為昇華道種之開始,再視氣脉暖明之長養,四喜四空之運用。而沿顯教術語,如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位,修道位,以明進階之工夫,不可假飾,亦不易躐越。終至獲登十三金剛持地,趨入無學道,成就體性身,盡輪𢌞際,四身不動,當為「此生」淨果。其他中根下根不免於亦漸亦頓,願行者披堅甲進之不已。
七 加行每日修一二次,正行每日修四六次,而修「幻」「夢」「光明」,每座須以三分之一時間,先修忿怒母。「中有」可每日座餘修持。「生西」則每月一次或三次溫習。其他違緣,治病、保持亦各詳明舉出。此皆迹軌也,然不可玩忽,亦不可執着,並須諦審本義互義,如何配合本身之年齡體健環境加以調劑。俟嫺熟後乃時時(醒時眠時)處處安樂持之,養成無修之修。而密持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以達方便為究竟之旨。
CBETA 编码:B0063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