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寺剎史料
韩山子为普济浮图撰写铭文后,对其门徒说:普济大师是先王尊崇的师长,道行高深,举国上下谁不敬仰追随?众人聆听他的教诲,将其奉为终身准则。唯独我因疏懒未曾亲近,连竹院僧众的谈论也未曾入耳。因此普济大师出入宫廷、精进修持的功夫,我不敢贸然揣度。这皆因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师圆寂后显现舍利神异,更证实其德行。举国争先供养,唯恐不及。我长久苦于无缘表达敬意。今奉旨撰铭,自当奉命,只是不知拙文能否配得上普济大师。当世鸿儒众多,而我独受此命,岂非天意?既感荣幸又觉惶恐。后来门人欲赠润笔之资,我推辞道:大师是先王之师,我乃先王之臣。以臣子身份为先王之师作铭已不合礼制,若先王在世亲赐,臣尚当辞谢,何况此刻先王英灵在上?岂敢贪财渎职?若弟子们真要报师恩,当重修古刹,既利国家,又安僧众。纵不润我笔墨,普济大师的功德也必将泽被众生。释志先秉承遗志奔走操持,定安郡夫人任氏(现为比丘尼妙德)舍财建庵,韩山子因此作记。后世住持此庵者,若能如普济舍利般清净自持便好。我们儒者常说:舜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有为者亦当如是。请将此铭刻于座右,檀越名氏详见铭后。苍龙戊午年八月吉日,三重大匡韩山君兼领艺文春秋馆事牧隐李穡记。
僧人安分,尼姑名叫妙澄。
明朝崇祯纪元后一百四十年甲午年腊月 西原人韩廷维书
后四甲午年正月重新刊印
重新修整僧众居所的规训
寺院住持车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