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選輯(晉書、宋書、梁書、魏書、隋書、舊唐書、元史、明史)
僧玄奘,姓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博涉經論。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貞觀初,隨商人往遊西域。玄奘既辯博出羣,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咸尊伏之。在西域十七年,經百餘國,悉解其國之語,仍採其山川謠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記十二卷。貞觀十九年,歸至京師。太宗見之,大悅,與之談論。於是詔將梵本六百五十七部於弘福寺翻譯,仍敕右僕射房玄齡、太子左庶子許敬宗,廣召碩學沙門五十餘人,相助整比。
僧人玄奘,俗姓陈,是洛州偃师县人。隋朝大业末年出家为僧,广泛学习佛教经论。他曾经认为当时的佛经翻译有很多错误,于是前往西域,广泛寻求不同的佛经版本进行对照验证。贞观初年,他跟随商人前往西域游历。玄奘学识渊博超群,所到之处必定为当地人讲解佛经、解答疑难,西域各国无论远近都对他十分尊敬佩服。他在西域十七年,经历一百多个国家,完全掌握那些国家的语言,还收集当地的山川地理、民间歌谣、风俗习惯和物产情况,撰写《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他回到京城长安。唐太宗召见他,非常高兴,与他交谈讨论。于是下诏让玄奘带着六百五十七部梵文佛经在弘福寺进行翻译,并命令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广泛召集五十多位博学的高僧,协助玄奘整理校对佛经。
高宗在東宮,為文德太后追福,造慈恩寺及翻經院,內出大幡,敕九部樂及京城諸寺幡蓋眾伎,送玄奘及所翻經像、諸高僧等入住慈恩寺。顯慶元年,高宗又令左僕射于志寧、侍中許敬宗、中書令來濟李義府杜正倫、黃門侍郎薛元超等,共潤色玄奘所定之經,國子博士范義碩、太子洗馬郭瑜、弘文館學士高若思等,助加翻譯。凡成七十五部,奏上之。後以京城人眾競來禮謁,玄奘乃奏請逐靜翻譯,敕乃移於宜君山故玉華宮。六年卒,時年五十六,歸葬於白鹿原,士女送葬者數萬人。
高宗在当太子时,为给文德太后祈求冥福,建造了慈恩寺和译经院。宫廷送出大幡,皇帝命令九部乐和京城各寺院的幡盖仪仗队伍,护送玄奘和他翻译的佛经、佛像以及诸位高僧入住慈恩寺。显庆元年,高宗又命令左仆射于志宁、侍中许敬宗、中书令来济、李义府、杜正伦,黄门侍郎薛元超等人,一起润色玄奘所译定的佛经,国子博士范义硕、太子洗马郭瑜、弘文馆学士高若思等人,协助翻译。总共完成七十五部佛经,上奏朝廷。后来因为京城百姓争相前来礼拜,玄奘便上奏请求找个清净地方翻译佛经,皇帝下令将他迁到宜君山的旧玉华宫。玄奘在显庆六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归葬于白鹿原,送葬的男女达数万人。
CBETA 编码:B009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