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會疏
南本大般涅槃經會疏卷第七
大般涅槃經邪正品第九(卷第七)
北凉 天竺三藏 曇無讖 譯
晉 沙門 慧嚴 慧觀謝靈運 重治
邪正品(六卷云分別邪正品)
邪者魔也正者聖也邪魔多種謂邪惡邪俗邪偏邪漸邪惡者闡提謗法四重五逆十惡四趣等果是也文云聽畜八種不淨即謗佛執九部經謂無方等即謗法若欲行婬應脫法服即犯四重此等名為邪惡邪俗者通謂二十五有因果煩惱業陰天魔等是文云依因父母愛欲和合生育是身愛即煩惱是身即陰以有漏形作無漏身即是天魔往昔苦行即是業等即其義也邪偏者謂聲聞緣覺無常苦空邪曲涅槃等是文云如來無常變異宣說無我即其義也邪漸者謂分別歷別棄捨二邊別求中道亦三昧魔菩提心魔等是文云如來於諸外道邪論無所知於世間湯藥無所知無所知故故名如來於刀割香塗不生憎愛唯能處中故名如來即是其義正者名聖聖正多種謂執正善正真正方正對於四邪以論四正四邪既出於文翻邪即正不俟更論此四邪四正即四悉意邪惡尤重眾邪之根即世界也邪俗之邪為清昇者立此名字即為人也邪偏偏破生死入涅槃即對治也邪漸所到之處即是常住從歷別門立此邪名即第一義正亦如是執正是魔是欲界主執正欲界即世界也善正是世間之善為成眾善即為人也真正是出世之法對破世間方乃名正是次第大乘能到實相實相是第一義通途邪正其相如是今經所指兩法兩人謂魔經魔律持魔經律是為四魔此意則寬該前諸邪正亦四種佛經佛律持佛經律是為四正則冠前四正從此立名故言邪正品此品答前迦葉問云何知天魔為眾作留難如來波旬說云何分別知然四依有廣大之德邪正有分別之能雖二義相成而四依答廣大邪正答分別兩品備有形聲兩偽而前品多明形亂後品多明聲亂(云云)文為五一略明邪正二廣明邪正三論義四領解五述成初略中有問有答。
爾時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四種人等應當依耶。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我所說應當依止何以故有四魔故何等為四如魔所說諸餘經律能受持者。
問則牒上四依答則出邪三寶魔即邪佛所說即邪法受持者即邪僧如百論迦毗羅自謂為佛所說弟子等為此惑亂須上四依。
迦葉白佛去二廣說邪正有問有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有四種魔若魔所說及佛所說我當云何而得分別有諸眾生隨逐魔行復有隨順佛所教者如是等輩復云何知。
問中雙問邪正三寶云何分別如文上問云何知天魔為眾作留難是問形亂如來波旬說云何分別知此問聲亂今問魔及所說即上兩問而言隨魔行者即是徒黨還隨魔作形聲兩亂。
廣答為二先答形亂次答聲亂。
佛告迦葉我般涅槃七百歲後是魔波旬漸當壞亂我之正法譬如獵師身服法衣魔王波旬亦復如是作比丘像比丘尼像優婆塞像優婆夷像亦復化作須陀洹身乃至化作阿羅漢身及佛色身魔王以此有漏之形作無漏身壞我正法。
初云七百秊者正法千秊由度女人減五百秊六百七百入像法時摩耶經云六百秊馬鳴出七百秊龍樹出是時魔盛即有四依魔有有漏通能變為四部四果及佛色像猶如獵師外被袈裟內懷殺害魔亦如是外為聖像內挾邪謀夫無漏在心不在於色云何言作無漏之形聖人有無漏威儀亦是無漏五陰故魔學之。
從是波旬當作是說下二是明聲亂文為五一亂佛身二亂結戒三亂佛德四亂經律五亂罪福初亂佛身者又四一亂生二亂行三亂入廟四亂納妃初文者。
是魔波旬壞正法時當作是言菩薩昔於兜術天上沒來在此迦毗羅城白淨王宮依因父母愛欲和合生育是身若有人生於人中為諸世間天人大眾所恭敬者無有是處又復說言往昔苦行種種布施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緣為諸人天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之所恭敬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悉是魔之所說善男子若有經律作如是言如來正覺久已成佛今方示現成佛道者為欲度脫諸眾生故示有父母依因愛欲和合而生隨順世間作是示現如是經律當知真是如來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若言實生是魔說言不生生是佛說。
若有說言如來生時於十方面各行七步不可信者是魔所說若復有說如來出世於十方面各行七步此是如來方便示現是名如來所說經律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次就行中亦應例爾今不爾者明不行是魔說行是佛說何者魔邪常欲隱佛之德顯佛之過名亂佛行。
若有說言菩薩生已父王使人將詣天祠諸天見已悉下禮敬是故名佛復有難言天者先出佛在其後云何諸天禮敬於佛作是難者當知即是波旬所說若有經言佛到天祠是諸天等摩醯首羅大梵天王釋提桓因皆悉合掌敬禮其足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若有經律說言菩薩為太子時以欲心故四方聘妻處在深宮五欲自娛歡悅受樂如是經律波旬所說若有說言菩薩久已捨離欲心妻息之屬乃至不受三十三天上妙五欲如棄涕唾何況人欲剃除鬚髮出家修道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魔經律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經律者即是菩薩。
入廟納妃皆如文。
從佛在舍衛去是亂結戒如文。
若有說言佛在舍衛祇洹精舍聽諸比丘受畜奴婢僕使牛羊象馬驢騾雞豬貓狗金銀瑠璃真珠頗棃硨磲碼碯珊瑚琥珀珂貝璧玉銅鐵釜鍑大小銅盤所須之物耕田種植販賣市易儲積穀米如是眾事佛大慈故憐憫眾生皆聽畜之如是經律悉是魔說若有說言佛在舍衛祇陀精舍那黎樓鬼所住之處。
爾時如來因婆羅門字羖羝德及波斯匿王說言比丘不應受畜金銀瑠璃頗棃真珠硨磲碼碯珊瑚琥珀珂貝璧玉奴婢僕使童男童女牛羊象馬驢騾雞豬貓狗等獸銅鐵釜鍑大小銅盤種種雜色牀敷臥具資生所須所謂屋宅耕田種植販賣市易自手作食自磨自舂治身呪術調鷹方法仰觀星宿推步盈虗占相男女解夢吉凶是男是女非男非女六十四能復有十八惑人呪術種種工巧或說世間無量俗事散香粖香塗香熏香種種華鬘治髮方術姦偽諂曲貪利無厭愛樂憒閙戲笑談說貪嗜魚肉和合毒藥治壓香油捉持寶葢及以革屣造扇箱篋種種畫像積聚穀米大小麥豆及諸果蓏親近國王王子大臣及諸女人高聲大笑或復默然於諸法中多生疑惑多語妄說長短好醜或善不善好著好衣如是種種不淨之物於施主前躳目讚歎出入遊行不淨之處所謂沽酒淫女博奕如是之人我今不聽在比丘中應當休道還俗伇使譬如莠稗悉滅無餘當如是等經律所制悉是如來之所說也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六十四能者佛有三十二相外道夸毗謂陪勝佛故云有六十四能又佛有三十二相并業外道攀對求等故立六十四能。
三從若有說言去是亂佛德。
若有說言菩薩為欲供養天神故入天祠所謂梵天大自在天韋陀天迦旃延天所以入者為欲調伏諸天人故若言不爾無有是處若言菩薩不能入於外道邪論知其威儀文章技藝僕使鬬爭不能和合不為男女國王大臣之所恭敬又亦不知和合諸藥以不知故乃名如來如其知者是邪見輩又復如來於怨親中其心平等如以刀割及香塗身於此二人不生增益損減之心唯能處中故名如來如是經律當知是魔之所說也若有說言菩薩如是示入天祠外學法中出家修道示現知其威儀禮節能解一切文章技藝示入書堂技巧之處能善和合僕使鬬爭於諸大眾童男童女後宮妃后人民長者婆羅門等王及大臣貧窮等中最尊最上復為是等之所恭敬亦能示現如是等事雖處諸見不生愛心猶如蓮華不受塵垢為度一切諸眾生故善行如是種種方便隨順世法如是經律當知即是如來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大菩薩。
此中明佛不知好惡不別怨親刀割香塗悉不忻惡如即人云刺眼不瞬此以癡意亂德。
四從若有說言如來為我者是亂經律初通就經律作亂後就常無常作亂如文。
若有說言如來為我解說經律若惡法中輕重之罪及偷蘭遮其性皆重我等律中終不為之我久忍受如是之法汝等不信我當云何自捨己律就汝律耶汝所有律是魔所說我等經律是佛所制如來先說九部法印如是九印印我經律初不聞有方等經典一句一字如來所說無量經律何處有說方等經耶如是等中未曾聞有十部經名如其有者當知必定調達所作調達惡人以滅善法造方等經我等不信如是等經是魔所說何以故破壞佛法相是非故如是之言汝經中有我經中無我經律中如來說言我涅槃後惡世當有不正經律所謂大乘方等經典未來之世當有如是諸惡比丘我又說言過九部經有方等典若有人能了知其義當知是人正了經律遠離一切不淨之物微妙清淨猶如滿月若有說言如來雖為一一經律演說義味如恒沙等我律中無將知為無如其有者如來何故於我律中而不解說是故我今不能信受當知是人則為得罪是人復言如是經律我當受持何以故當為我作知足少欲斷除煩惱智慧涅槃善法因故如是說者非我弟子若有說言如來為欲度眾生故說方等經當知是人真我弟子若有不受方等經者當知是人非我弟子不為佛法而出家也即是邪見外道弟子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不如是是魔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復次善男子若有說言如來不為無量功德之所成就無常變異以得空法宣說無我不順世間如是經律名魔所說若有人言如來正覺不可思議亦為無量阿僧祇等功德所成是故常住無有變異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所說者即是菩薩。
五從復有人言去是亂罪福文為三番初明正次明邪三更明正。
復有人言或有比丘實不毀犯波羅夷罪眾人皆謂犯波羅夷如斷多羅樹而是比丘實無所犯何以故我常說言四波羅夷若犯一者猶如析石不可還合若有自說得過人法是則名為犯波羅夷何以故實無所得詐現得相故如是之人退失人法是名波羅夷所謂若有比丘少欲知足持戒清淨住空閑處若王大臣見是比丘生心念言謂得羅漢即前讚歎恭敬禮拜復作是言如是大師捨是身已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比丘聞已即白王言我實未得沙門道果王莫稱我已得道果唯願大王勿為我說不知足法不知足者乃至謂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默然受我今若當默然受者當為諸佛之所訶責知足之行諸佛所讚是故我欲終身歡樂奉修知足又知足者我定自知未得道果王稱我得我今不受故名知足時王答言大師實得阿羅漢果如佛無異爾時其王普皆宣告內外人民中宮妃后悉令皆知得沙門果是故咸令一切聞者心生敬信供養尊重如是比丘真是梵行清淨之人以是因緣普令諸人得大福德而是比丘實不毀犯波羅夷罪何以故前人自生歡喜之心讚歎供養故如是比丘當有何罪若有說言是人得罪當知是經是魔所說復有比丘說佛祕藏甚深經典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斷無量億諸煩惱結即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一闡提若王大臣作如是言比丘汝當作佛不作佛耶有佛性不比丘答言我今身中定有佛性成與不成未能審之王言大德如其不作一闡提者必成無疑比丘言爾實如王言是人雖言定有佛性亦復不犯波羅夷罪復有比丘即出家時作是思惟我今必定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之人雖未得成無上道果已為得福無量無邊不可稱計假使有人當言是人犯波羅夷一切比丘無不犯者何以故我於往昔八十億劫常離一切不淨之物少欲知足威儀成就善修如來無上法藏亦自定知身有佛性是故我今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名為佛有大慈悲如是經律是佛所說若有不能隨順是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是大菩薩。
初比丘自知非聖答云非聖是則無犯。
次從復有說言無波羅夷去是邪。
復有說言無四波羅夷十三僧殘二不定法三十捨墮九十一墮法四懺悔法眾多學法七滅爭等無偷蘭遮五逆等罪及一闡提若有比丘犯如是等墮地獄者外道之人悉應生天何以故諸外道等無戒可犯此是如來示現怖人故說斯戒若言佛說我諸比丘若欲行淫應捨法服著俗衣裳然後行淫復應生念淫欲因緣非我過咎如來在世亦有比丘習行淫欲得正解脫或命終後生於天上古今有之非獨我作或犯四重或犯五戒或行一切不淨律儀猶故得具真正解脫如來雖說犯突吉羅如忉利天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在地獄是亦如來示現怖人言波羅夷至突吉羅輕重無差是諸律師妄作此言言是佛制必定當知非佛所說如是言說是魔經律。
三從若復說言於諸戒中去更明正。
若復說言於諸戒中若犯小戒乃至細微當受苦報無有齊限如是知已防護自身如龜藏六若有律師復作是言凡所犯戒都無罪報如是之人不應親近如佛所說。
若過一法 是名妄語 不見後世 無惡不造
是故不應親近是人我佛法中清淨如是況復有犯偷蘭遮罪或犯僧殘及波羅夷而非罪耶是故應當深自防護如是等法若不守護更以何法名為禁戒我於經中亦說有犯四波羅夷乃至微細突吉羅等應當苦治眾生若不護持禁戒云何當得見於佛性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後乃見因見佛性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九部經中無方等經是故不說有佛性耳經雖不說當知實有若作是說當知是人真我弟子。
若過一法者說戒時最初問清淨不三唱不答即成妄語(云云)一切眾生雖有佛性要因持戒者佛性是正因持戒是緣因(云云)。
迦葉白佛去是第三論義文有三番一論佛性二論過人三論夢覺初番先問(云云)。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上所說一切眾生有佛性者九部經中所未曾聞如其說有云何不犯波羅夷耶。
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說實不毀犯波羅夷罪善男子譬如有人說言大海唯有七寶無八種者是人無罪若有說言九部經中無佛性者亦復無罪何以故我於大乘大智海中說有佛性二乘之人所不知見佛故說無無有罪也如是境界諸佛所知非是聲聞緣覺所及善男子若人不聞如來甚深祕密藏者云何當知有佛性耶何等名為祕密之藏所謂方等大乘經典善男子有諸外道或說我常或說我斷如來不爾亦說有我亦說無我是名中道若有說言佛說中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煩惱覆故不知不見是故應當勤修方便斷壞煩惱若有能作如是說者當知是人不犯四重若有不作如是說者是則名為犯波羅夷若有說言我已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有佛性故有佛性者必定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我今已得成就菩提當知是人則名為犯波羅夷罪何以故雖有佛性以未修習諸善方便是故未見以未見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義故佛法甚深不可思議。
次答中如來或說我說無我是名中道者中論云諸法實相中無我非無我我無我皆是假名言我是假言無我是實非我非無我即是中道。
次第二番問答先問次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有王問言云何比丘墮過人法。
答中先明犯次明不犯後重明犯如文(云云)。
佛告迦葉若有比丘為利養故為飲食故作諸諛諂邪偽欺詐云何當令諸世間人定實知我是真乞士以是因緣令我大得利養名譽如是比丘多愚癡故長夜常念我實未得四沙門果云何當令諸世間人謂我已得復當云何令諸優婆塞優婆夷等咸共指我作如是言是人福德真是聖人如是思惟專為求利非為求法行來出入進止安庠執持衣鉢不失威儀獨坐空處如阿羅漢令世間人咸作是言如是比丘善好第一精勤苦行修寂滅法以是因緣我當大得門徒弟子諸人亦當大致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令多女人敬念愛重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作如是事墮過人法。
復有比丘為欲建立無上正法住空閑處非阿羅漢而欲令人謂是羅漢是好比丘是善比丘寂靜比丘令無量人生於信心以此因緣我得無量諸比丘等以為眷屬因是得教破戒比丘及優婆塞悉令持戒以是因緣建立正法光揚如來無上大義開顯方等大乘法化度脫一切無量眾生善解如來所說經律輕重之義復言我今亦有佛性有經名曰如來祕藏於是經中我當必定得成佛道能盡無量億煩惱結廣為無量諸優婆塞說言汝等盡有佛性我與汝等俱當安住如來道地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無量億諸煩惱結作是說者是人不名墮過人法名為菩薩。
若言有犯突吉羅者忉利天上日月歲數八百萬歲墮地獄中受諸罪報何況故犯偷蘭遮罪此大乘中若有比丘犯偷蘭遮不應親近何等名為大乘經中偷蘭遮罪若有長者造立佛寺以諸華鬘用供養佛有比丘見華貫中縷不問輒取名偷蘭遮若知不知亦如是犯若以貪心破壞佛塔犯偷蘭遮如是之人不應親近若王大臣見塔朽故為欲修補供養舍利於是塔中或得珍寶即寄比丘比丘得已自在而用如是比丘名為不淨多起鬪爭善優婆塞不應親近供養恭敬如是比丘名為無根名為二根名不定根不定根者欲貪女時身即為女欲貪男時身即為男如是比丘名為惡根不名為男不名為女不名出家不名在家如是比丘不應親近供養恭敬於佛法中沙門法者應生悲心覆育眾生乃至螘子應施無畏是沙門法遠離飲酒乃至嗅香是沙門法不得妄語乃至夢中不念妄語是沙門法不生欲心乃至夢中亦復如是是沙門法。
第三番問答中二先問次答。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夢行淫欲是犯戒不。
佛言不也應於淫欲生臭穢想乃至不生一念淨想遠離女人煩惱愛想若夢行淫寤應生悔比丘乞食受供養時應如饑世食子肉想若生淫欲應疾捨離如是法門當知是佛所說經律若有隨順魔所說者是魔眷屬若能隨順佛所說者是名菩薩若有說言常翹一脚寂默不言投淵赴火自墜高巖不避險難服毒斷食臥灰土上自縛手足殺害眾生方道呪術旃陀羅子無根二根及不定根身根不具如是等事如來悉聽出家為道是名魔說佛先聽食五種牛味及以油蜜憍奢耶衣革屣等物除是之外若有說言聽著摩訶棱伽一切種子悉聽貯畜草木之屬皆有壽命佛說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即是魔之所說我亦不聽常翹一脚若為法故聽行住坐臥又亦不聽服毒斷食五熱炙身繫縛手足殺害眾生方道呪術珂貝象牙以為革屣儲畜種子草木有命著摩訶棱伽若言世尊作如是說當知是為外道眷屬非我弟子我唯聽食五種牛味及油蜜等聽著革屣憍奢耶衣我說四大無有壽命若有經律作是說者是名佛說若有隨順佛所說者當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隨佛所說者是魔眷屬若有隨順佛經律者當知是人是大菩薩善男子魔說佛說差別之相今已為汝廣宣分別。
夢婬無罪悟已應悔若悟已讚歎得罪大品中意亦爾(云云)摩訶楞伽此云赤色與下文被服赤色相違云何通解云下文說未制戒時此中說制戒後又一解赤亦多種大赤則遮如乾陀輕赤此則不遮(云云)。
迦葉白佛去第四是領解。
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魔說佛說差別之相因是得入佛法深義。
第五述成。
佛讚迦葉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曉了分別是名黠慧。
CBETA 编码:X06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