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會疏
大般涅槃經四諦品第十
四諦品
此品答上云何諸調御心喜說真諦舊云佛昔隨情但說有量四諦止在界內聖心不暢今緣常住說無量四諦出三界外故佛心喜亦名有為無為四諦亦名有作無作四諦今問有量出分段不出變易無量亦不出變易不出既同俱是有量量與無量是對小大兩緣何足為喜又有量是有為者那言三是有為一是無為若爾有為義不成若無量是無為者那得猶有變易生死解言不為分段身命所為故言無為不無三相若爾實非無為無為不成無作亦壞勝鬘雖有此之名教別為一緣不得用彼無量四諦釋此經文義不相會舊又明五時四諦初時約事如苦是逼迫相(云云)第二時至第四時約理如五受陰洞達空無所有是苦義義即是理解言入觀之時亡名絕相無此四事藉四方便故言四諦如見諦入真無八忍八智但緣一滅言忍智者從方便為名為此義故四時不明佛性佛心不喜第五時以智為諦文云無苦而有真實故說佛性佛心則喜今問若還是前有量無量已如前難若非有量無量復是何諦則無別名既無別名則無別理復何用此以釋今經今明此品與聖行品有同有異聖行具明四種四諦今文但明一實四諦其相云何佛性實相徧一切處能於四事明了實相乃可稱諦若不了者倒而非諦經有明文何須致惑謂知如來甚深境界常住不變微密法身名之為諦此乃亦舉佛果為端實通一切畜生地獄陰界諸入悉了常住法身不變名苦聖諦於不淨中而生真智不壞正法名集聖諦於斷滅中識如來藏名滅聖諦明識三寶及正解脫名道聖諦諦非四數約四了諦故名四諦如來出世元為說此覆相今開塗乳毒洗故言心喜說真諦從此立名故言四諦品文為二初明四諦二領解初四諦即為四章四章各六但有次第不次第之殊苦諦六者一明惑二明惑果三明解四明解果五結解六結惑一即是四四即是一名不思議此文明矣初明惑又兩先直明苦後不解故苦。
佛復告迦葉所言苦者不名苦聖諦何以故若言苦是苦聖諦者一切畜生及地獄眾生應有聖諦。
善男子若復有人不知如來甚深境界常住不變微密法身謂是食身非是法身不知如來道德威力是名為苦何以故以不知故法見非法非法見法。
下文明苦有三種一是苦非諦非實二是苦是諦非實三非苦非諦是實(云云)。
當知是人必墮下是明惑果。
當知是人必墮惡趣輪轉生死增長諸結多受苦惱。
若有能知下是明解。
若有能知如來常住無有變異或聞常住二字音聲。
若一經耳下是明解果。
若一經耳即生天上後解脫時乃能證知如來常住無有變易既證知已而作是言我於往昔曾聞是義今得解脫方乃證知我於本際以不知故輪轉生死周回無窮始於今日乃得真智。
若如是知下結解。
若如是知真是修苦多所利益。
若不知下結惑。
若不知者雖復勤修無所利益是名知苦名苦聖諦若人不能如是修習是名為苦非苦聖諦。
次集章亦六次第如前此初明惑。
苦集諦者於真法中不生真知受不淨物所謂奴婢能以非法言是正法斷滅正法不令久住。
以是不知下明惑果。
以是因緣不知法性以不知故輪轉生死多受苦惱不得生天及正解脫。
若有深智下明解。
若有深智不壞正法。
以是因緣下明解果。
以是因緣得生天上及正解脫若有不知苦集諦處而言正法無有常住悉是滅法以是因緣於無量劫流轉生死受諸苦惱。
又牒昔迷舉非顯是。
若能知下結解。
若能知法常住不異是名知集名集聖諦。
若人不能下結惑。
若人不能如是修習是名為集非集聖諦。
次滅諦章亦六次第小異初明惑。
苦滅諦者若有多修習學空法是為不善何以故滅一切法故壞於如來真法藏故作是修學是名修空。
言多修空者一是二乘沈空二是外道撥無即是多修空。
次修苦滅者是明解。
修苦滅者逆於一切諸外道等若言修空是滅諦者一切外道亦修空法應有滅諦若有說言有如來藏雖不可見若能滅除一切煩惱爾乃得入若發此心一念因緣於諸法中而得自在。
亦應言逆聲聞而偏語外道有二義一前來以訶聲聞二聲聞乖理即是外道。
若有修習下明惑果。
若有修習如來密藏無我空寂如是之人於無量世在生死中流轉受苦。
若有不作下明解果。
若有不作如是修者雖有煩惱疾能滅除何以故因知如來祕密藏故是名苦滅聖諦。
若能如是下結解。
若能如是修習滅者是我弟子。
若有不能下結惑。
若有不能作如是修是名修空非滅聖諦。
道諦章亦六還如前次第但後結小異初即明惑。
道聖諦者所謂佛法僧寶及正解脫有諸眾生顛倒心言無佛法僧及正解脫生死流轉猶如幻化修習是見。
先出所惑次正明惑。
以是因緣下明惑果。
以此因緣輪轉三有久受大苦。
若能發心下明解。
若能發心見於如來常住無變法僧解脫亦復如是。
乘此一念下明解果。
乘此一念於無量世自在果報隨意而得何以故我於往昔以四倒故非法計法受於無量惡業果報我今以滅如是見故成佛正覺是名道聖諦。
若有人言三寶無常下結惑。
若有人言三寶無常修習是見是虗妄修非道聖諦。
若修是法下結解。
若修是法為常住者是我弟子真見修習四聖諦法是名四聖諦。
實結道滅言四諦者道滅是四諦之後當於第四迦葉白佛去二是領解。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修習甚深四聖諦法。
CBETA 编码:X0659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