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楞伽經記
采用章节划分经典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当年道安法师用三分法划分佛经时,世人批评他割裂经义。直到亲光菩萨的论著传入,果然用三分法贯穿整部佛经,人们这才赞叹其精当契合。其实每部经典都有其核心宗旨,章节划分正是为了提纲挈领彰显要义,使读者把握精髓,从而超越文字领悟真谛,如同得鱼忘筌,绝非刻意肢解或主观臆断。后世研究佛学者不明"离言"真意,各自执著成见,叠床架屋地阐发,不仅招致毁谤正法的过失,更令学人无所适从,正是所谓歧路亡羊。《楞伽经》以超越言说的第一义谛为宗旨,本非口舌所能触及,又岂能靠妄念分别来契入?之所以进行章节划分,皆因经文简奥古拙,义理脉络深隐,为使学人得其门而入,故特意揭示纲领,阐明问答渊源,贯通前后文义,令其了然于心,以期突破文字障碍体悟真义,这绝非主观臆断。即便如此已是权宜之法,后世觉悟者切莫认为尚有不足而妄加增补,否则自招谤法之罪非轻。
万历二十六年四月初八佛诞日,僧人德清题于广州青门城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