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世尊住在舍卫国的祇陀林给孤独园。与他一起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当时,世尊在上午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在城中依次乞食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完饭,收拾好衣钵。中午过后,收起衣钵,洗好脚。像往常一样铺好座位,盘腿而坐,身体端正,保持正念。那时,许多比丘一起来到佛陀所在的地方,到了之后,向佛陀顶礼,右绕三圈,退坐一旁。
这时,净命须菩提与大众一起坐着聚会。净命须菩提随即从座位上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向佛足行礼。他双手合十对佛说道:稀有啊,世尊!如来应供正遍觉知,善于护念诸位菩萨摩诃萨,是为了给予无上的利益;善于付嘱诸位菩萨摩诃萨,是为了给予无上的教导。世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起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应当如何安住?应当如何修行?应当如何发起菩萨心?净命须菩提这样问完。
这时佛陀告诉须菩提:须菩提!很好,很好!正是如此,善男子!如来以无上利益之心善加护念诸位大菩萨,以无上教法善加嘱咐诸位大菩萨。须菩提!所以你如今要专心聆听,恭敬地好好思量,我现在就为你解说。菩萨发起菩提心、修习菩萨乘时,应当这样安住,这样修行,这样发心。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
佛对须菩提说: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修行菩萨道,应该这样发心:所有一切众生,包括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色的、无色的,有想的、无想的,非有想的、非无想的,乃至众生界以及假名所说的众生,我都要让他们进入无余涅槃。这样度化无量众生后,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众生被度化。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有众生的概念,就不能称为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一切菩萨都没有自我、众生、寿命、受者的概念。
另外,须菩提,菩萨布施时不应执着于自己的行为,不应执着于其他任何事物,也不应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这样布施而不起执着之念。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以无执着之心行布施,这样的福德是无法估量的。
须菩提,你觉得东方的虚空可以测量吗?须菩提回答:无法测量,世尊。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十方虚空可以测量计算吗?须菩提回答:不可测量,世尊!
佛祖说:正是如此,须菩提!如果菩萨以无执著之心行布施,这样的福德积累也同样不可估量。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通过殊胜的身相见到如来吗?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所说的殊胜身相,实际上并非真实的身相。
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一切形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没有形相才是真实。从形相中超越形相,才能见到如来。说完这些后,净命须菩提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在现在和未来,如果有菩萨听到这样的正法,关于此经所讲的这些形相,他们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吗?
佛陀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说:在现在或未来,会有菩萨听到这样的正法,对此经的章节句子产生真实的认知吗?为什么呢?须菩提!在未来世确实会有众生听闻此经并能产生真实的认知。
还有,须菩提!在未来世界正法将要消亡的最后五百年里,会有许多大菩萨持守戒律、修行福德并具备智慧。须菩提!这些大菩萨不是只在一尊佛前修行,也不是只在一尊佛那里种下善根;他们已经在无量无数的佛前修行,已经在无量无数佛那里种下了善根。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样的正法解说,对这部经的章节句子,哪怕只是一瞬间生起真实的信心。须菩提!如来完全知道这些人,完全看见这些人。
须菩提,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能够积累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这些菩萨已经没有了自我、众生、寿命、感受的执着。这些菩萨既不执着于法,也不执着于非法,既不执着于有想,也不执着于无想。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还有法的执着,那就是有了自我、众生、寿命、感受的执着。须菩提,所以菩萨不应该执着于法,也不应该执着于非法。正因为如此,如来才说:修行的人如果明白筏喻的道理,连正法都应该放下,何况是非法呢。
佛又对净命须菩提说: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说过什么法吗?须菩提回答:据我理解佛所说的意思,没有任何一种法是如来所得到的,名为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任何一种法是如来所说的。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这个法,不可执取、不可言说,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圣者都是凭借无为的真如而显现的。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因为这种布施而产生的福德多吗?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非常多,善逝!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因为这种布施而获得的福德非常多。为什么呢?世尊!这种福德聚集其实并非真正的福德聚集,所以如来才称之为福德聚集。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又有人从这部经中领受四句偈语,为他人正确解说其中含义。此人因此因缘所获得的福德,远胜过前者无量无数倍。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无上的觉悟正果正是由此福德成就,一切诸佛世尊也都由此福德而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佛法,本质上并非真实存在的佛法,只是假名为佛法罢了。
须菩提,你怎么想?须陀洹会认为自己证得了须陀洹果吗?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世尊,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境界可以到达流(须陀洹的境界),所以才称为须陀洹。乃至色、声、香、味、触、法也都是如此,所以称为须陀洹。斯陀含名为一往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往来境界,所以称为斯陀含。阿那含名为不来,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不来境界,所以称为阿那含。
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阿罗汉能这样想:‘我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阿罗汉果位’,那就是执着于自我、众生、寿命和受者。世尊!如来称赞我,在修行无诤三昧的人中最为第一。世尊!我现在已经成为阿罗汉,远离了三界的欲望。世尊!我也不会这样想:‘我是阿罗汉。’世尊!如果我这样想:‘我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如来就不会为我授记:‘在修行无诤三昧的人中,须菩提善男子最为第一。’实际上并无所得,只是安住于无诤、安住于无诤。”
佛陀问须菩提:你觉得如何?过去在燃灯如来阿罗汉三藐三佛陀那里,如来可曾得到过什么法吗?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确实没有任何法,是如来过去从燃灯如来阿罗汉三藐三佛陀那里得到的。
佛陀告诉须菩提:如果有菩萨这样说:我要庄严清净的佛土。那么这位菩萨就是在说虚妄的话。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庄严佛土,如来认为并非庄严,这才是真正的庄严清净佛土。须菩提!因此菩萨应当生起这样的心: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不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等而生起心念,应当无所执着而生起清净心。
须菩提,比如有人身形高大如山中之王须弥山。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这样的身形算不算高大?须菩提回答:非常大,世尊。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形并非实有,只是假名为身形。正因为并非实有,所以才称之为身形。
佛陀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像恒河里的所有沙粒那样多的恒河,这些恒河中的沙粒算多吗?”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光是这么多恒河已经多得数不清,更何况其中的沙粒。”
佛说:须菩提,我现在要开导你,我要向你说明。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中,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种珍宝遍满这些世界,用来供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须菩提,你认为怎样?这个人因为这样的因缘,得到的福德多吗?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非常多,善逝!这个人因为这样的因缘,生出的福德非常多。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种珍宝装满恒河沙数那么多世界来布施。而另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恭敬领受这部经典,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语,并为他人正确解说。后者所获得的福德,远胜前者无量无数倍。
另外,须菩提!不论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人能够对这部经典,哪怕只是四句偈颂进行读诵讲解,应当知道这个地方在世间就成为圣地。一切人、天及阿修罗等都应当恭敬礼拜。更何况有人能够完全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应当知道这个人就与无上稀有之法相应,这片土地上有大师驻锡,或有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在此。佛陀说完这些话。
净命须菩提恭敬地向佛陀询问:世尊,这部经典的名称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信奉持守?
佛陀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你们应当以这个名字来受持奉行。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般若波罗蜜,如来所说并非实有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可曾说过任何一法吗?须菩提回答:没有的,世尊。如来不曾说过任何一法。
佛陀问须菩提: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微尘,算不算多?须菩提回答:这个世界里的微尘非常多,世尊!非常多,善逝!为什么呢?世尊!这些微尘,如来说它们不是微尘,所以才叫做微尘。这些世界,如来说它们不是世界,所以才称为世界。
佛问须菩提:你觉得如何?能用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来见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这所谓的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如来说过并非真实相貌,所以才称之为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佛对须菩提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生命都舍弃用来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从这部经典中哪怕只是四句偈语,恭敬地接受持诵并为他人正确解说。这个人因此因缘,所获得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无数。
这时,净命须菩提因领悟法义而深受感动,不禁悲伤流泪,说道:稀有啊,世尊!稀有啊,善逝!如来宣说的如此经典,从我证得圣慧以来,从未听闻过这样的教法。为什么呢?世尊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其实并非般若波罗蜜,所以才称为般若波罗蜜。世尊!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已经与无上稀有之法相应,听闻此经时能生起真实的认知。世尊!这种真实认知,其实并非实有的认知,因此如来称之为真实认知、称之为真实认知。世尊!这事对我并不稀奇,如来正说此经时我已生起信解。世尊!未来世若有众生能恭敬受持并为他人正确解说,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已经与无上稀有之法相应。世尊!这样的人不再有自我之想、众生之想、寿者之想、受者之想。为什么呢?自我之想、众生之想、寿者之想、受者之想,其实都是非想。为什么呢?因为诸佛世尊已彻底解脱一切想执,无有残余。说完这些话后。
佛陀告诉须菩提:是的,须菩提!正是如此。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已与无上稀有的妙法相应。此人听闻这部经典时,心不惊惶、不恐惧、不畏惧。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这个法门,是最殊胜的波罗蜜。如来所说的这个波罗蜜,无量诸佛也都是这样宣说的,因此称为最胜波罗蜜。
还有,须菩提,如来所说的忍辱波罗蜜,其实不是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我曾被迦陵伽王割截身体,骨肉分离破碎。那时候,我没有我执、众生执、寿命执、受者执,也没有无执或非无执的念头。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当时我有我执、众生执、寿命执、受者执,那时就会生出嗔恨心。须菩提,我记得过去五百世中,曾做大仙人名叫说忍。在那时,心里也没有我执、众生执、寿命执、受者执。所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当舍弃一切执着心,发起无上菩提心,不应执着于色而生心,不应执着于声、香、味、触而生心,不应执着于法而生心,不应执着于非法而生心,不应生起任何有所执着的心。为什么呢?如果心有所执着,就不是真正的安住。所以如来说:菩萨应当以无所执着的心行布施。
再者,须菩提,菩萨应当这样布施,为了一切众生的利益。这种众生观念实际上并非真实观念。如来所说的所有这些众生,其实都不是众生。为什么呢?因为诸佛世尊已超越一切观念。
须菩提!如来说真实、说真理、说如实、说不虚假。再者,须菩提!这法是如来所觉悟的,这法是如来所宣说的,这法既非真实也非虚妄。须菩提!好比有人在黑暗中,你要知道菩萨执着于相而行有相布施也是如此。须菩提!如同人有眼睛,在黑夜已过、白昼光明照耀时,能看见种种颜色。你要知道菩萨不执着于相而行无相布施也是如此。
还有,须菩提!在未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读、如法修行,并为他人正确解说这部经典,如来完全知晓这些人,完全明了这些人,他们将积聚不可估量的福德。
再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上午布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像前面说的恒河沙数那么多;在中午布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在下午布施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也都像前面说的恒河沙数那么多。这样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用身体和生命来布施。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典而不生诽谤之心,因此所生的福德比前面那种布施的福德还要多无数无量倍。更何况有人能书写、接受、持守、读诵这部经典,教导他人修行,并且广为他人解说。
另外,须菩提,这样的经典不可思议,没有能与之相比的,如来只是为了怜悯利益那些能行无上乘和行无等乘的人而宣说。如果有人在未来世受持读诵,教导他人修行并正确解说这部经典,如来完全知道这些人,完全看见这些人,他们将获得无数无量不可思议的无等福报。这样的人由于我的加持,就能承担无上菩提。为什么呢?须菩提?这样的经典,如果是那些志向低劣的人,以及执着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的人,他们能够听闻、修习、读诵并教导他人正确解说,是不可能的。
再者,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宣说这部经典,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等众生,都应当恭敬供养,合掌绕行。要知道,这个地方在世间就成为佛塔。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诵读并教导他人修行,正确宣说这样的经典。这些人在现世中遭遇轻视等境遇,是由于过去世中所造的恶业本应招致来世恶道的果报,但因在现世承受轻微苦报的缘故,前世罪业及其苦果便得以消除,将来必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记得过去无数无量、无法计算的漫长岁月里,在燃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之后,有八万四千百千亿尊如来已成佛道。我对所有这些如来都一一恭敬承事供养,没有错过任何一尊。假如有人在末法时代的第五十个五百年期间,受持读诵这部经,教导他人修行,正确解说此经。须菩提,此人产生的福德聚积,比起我过去供养诸佛如来所获得的功德,连百分之一都不到,千万亿分之一都不到,甚至用尽一切算术比喻都无法相比。
须菩提啊!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末法时代受持读诵这样的经典,他们所获得的功德,我如果详细述说,只怕听闻此事的善男子、善女人,会因为要铭记如此巨大的福报而心生迷乱,甚至陷入癫狂。再者,须菩提!这样的经典奥妙不可思议。如果有人依照此经修行,他所获得的果报同样不可思议。
这时须菩提向佛陀问道:世尊,那些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修习菩萨道时,应当如何安住其心?应当如何修持?应当如何发起菩萨心?
佛告诉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应当这样想:我要帮助一切众生达到无余涅槃的境界。即使度化了无量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众生被度化。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还存有众生的概念,就不能称为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菩萨道。须菩提,你认为呢?如来在燃灯佛那里,是否得到了一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得到一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正是如此。在燃灯佛那里,如来没有获得任何一法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假如在燃灯佛那里,如来获得了一法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说:"婆罗门,你在来世将会成佛,名号为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须菩提!正因为确实没有任何一法是如来所获得的,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燃灯佛才给我授记,这样说:"婆罗门,你在来世将会成佛,名号为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就是真如的别名。
须菩提,如果有人声称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人说的不是实话。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法,是如来所证得的,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这个法,既不真实也不虚幻,所以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谓一切法,其实并非一切法,因此如来称之为一切法。
须菩提,比如有人拥有广大无边的身体。
须菩提说:世尊!如来所说的遍满虚空的大身,实际上并非真实之身,因此才称为遍满虚空的大身。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正是如此。须菩提!如果有菩萨这样说:'我将度化一切众生进入涅槃。'就不应称他为菩萨。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有任何一法叫作菩萨吗?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
佛陀告诉须菩提:因此如来佛说,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我,没有众生,没有寿命,也没有感受者。须菩提,如果有菩萨这样说:我要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这样的菩萨是在说虚妄不实的话。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庄严佛国净土,如来佛说那并不是真正的庄严,这才叫作庄严清净的佛国净土。须菩提,如果菩萨能够真正明白一切事物都没有自我,如来佛这位应供正遍觉者就会说:这才叫作菩萨,这才叫作菩萨。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肉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佛说: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有天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佛说:须菩提!你觉得怎样?如来有慧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佛说: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有法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佛说:须菩提!你觉得怎样?如来有没有佛眼?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恒河中的所有沙粒,每一粒沙代表一条恒河,所有恒河中的沙粒数又代表那么多世界,这样的世界数量算多吗?须菩提回答:确实如此,世尊,这些世界的数量非常多。
佛陀说:“须菩提!你所处世界中的所有众生,我全都知道他们心念的连续状态有各种类别。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心念的连续状态,如来说并非真正的连续状态,只是称之为连续状态。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心念不可捕捉,未来的心念不可捕捉,现在的心念也不可捕捉。”
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如果有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做布施,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凭借这样的因缘得到的福报多吗?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非常多,善逝!
佛陀说:“正是如此,须菩提!正是如此。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因这因缘福德无量。”
佛说:须菩提,如果福德聚集只是叫做聚集,如来就不会说这是福德聚集、那是福德聚集。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通过圆满的色身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不可以通过圆满的色身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因为这圆满的色身,如来说并非真正的圆满色身,所以如来称它为圆满色身。
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通过圆满的相貌来认识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不能以圆满的相貌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圆满相貌,其实并非真实的圆满相貌,所以如来称之为圆满相貌。
佛陀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是否有这样的念头:我现在确实在说法。须菩提!如果有人声称:如来确实能够说法。你应当明白,此人因为不理解真实存在和产生错误执着,从而诽谤我。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说法、说法,实际上并没有一种东西可以称为说法。
这时须菩提向佛陀问道:世尊!在未来之世,若有众生听闻这样真实无妄的经典章句,他们能生起真实的信心吗?
佛陀告诉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也不是非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众生,如来说他们并非众生,也并非非众生,因此称之为众生。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可曾得到过任何一种法,名为无上正等正觉吗?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如来不曾得到过任何一种法,名为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正是如此。甚至没有像微尘那么小的法是如来所舍弃或如来所得到的,因此称为无上正等正觉平等平等。
再者,须菩提,诸佛诸佛所觉悟的真理并无差别,因此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
另外,须菩提,这个法平等无高低之分,因此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另外,须菩提,因为不存在我、众生、寿命、承受者等分别,这法门平等无差别,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
另外,须菩提,通过真实善法,能够圆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认为并非实有之法,所以称为善法。
须菩提,如果有人将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的七宝堆积起来,布施给他人。而另有人从这部般若波罗蜜经中,甚至只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四句偈语,那么后者所得的功德,比起前者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不及一,任何数字都无法比拟,乃至一切威力、品类、相应、譬喻都无法企及。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会有这样的念头吗:‘我度化了众生’?须菩提!你不应当这样想。为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众生被如来度化。须菩提!如果真有众生被如来度化,那就是执着于自我、执着于众生、执着于寿命、执着于受者。须菩提!这些执着,如来说并非真正的执着,只是因为凡夫众生才会执着于此。须菩提!所谓的凡夫众生,如来说他们并非真实的众生,所以才称为凡夫众生。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能否通过圆满具足的外在形相来认识如来?须菩提回答:据我对佛所说法义的理解,不应以具足相来认识如来。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正是如此。不应以圆满具足的形相来认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果以圆满具足的形相来认识如来,转轮圣王也就成了如来。所以不应以圆满具足的形相来认识如来。
这时,世尊用偈语说道:
若通过形色来见我,以声音来寻求我, 此人行于邪道,不能真正见到我。 应当依佛法见佛,调御者以法为身, 此法非意识所及,佛法深奥难见。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可以凭借圆满的相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须菩提,你如今不应有这样的见解:如来因圆满的相貌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并非依靠圆满的相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如来有这样的说法,修行菩萨道的人有法可以断灭。须菩提,你不要这样认为。为什么呢?如来不曾说过修行菩萨道的人有法可以断灭或永远舍弃。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数那么多世界的七宝来布施。如果有菩萨能悟透一切法无我无生,证得无生法忍。以这个因缘,他所获得的福德要超过前者。须菩提,修行大乘的人不应执着福德的多寡。
须菩提问:这样的福德可以执取吗?
佛说:须菩提!这些福德是可以积累的,但不能执着占有,所以说是可以积累的福德。须菩提!如果有人以为如来是在行走、站立、坐着或躺着,这个人没有理解我说的意思。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没有来去,没有去处也没有来处,因此称为如来、应供、正遍觉知。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土地的微小尘埃,烧成灰烬,合在一起做成墨丸,就像微尘聚集那样。须菩提,你觉得怎么样?这些极微小的尘埃聚集起来,难道不算多吗?
须菩提说:那些微尘的聚合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世尊!如果微尘聚合是真实存在的,世尊就不该称之为微尘聚合。为什么呢?世尊所说的这些微尘聚合,如来说并非微尘聚合,所以才称作微尘聚合。如来说的三千大千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因此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呢?世尊!如果执着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就是一种执着;这种执着,如来说并非执着,所以才称为执着。
佛陀说道:“须菩提,这个‘聚一执’只是世俗的说法。须菩提,这个法不可言说,凡夫俗子却执着于言语理解。须菩提,如果有人声称‘如来在讲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这人说得对吗?”须菩提回答:“不对,世尊!不对,善逝!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见解,所以才称之为我见、众生见、寿者见、受者见。”
须菩提,如果有人修习菩萨道,应当这样理解、这样看待、这样相信,一切法都应该这样修行,是为了不让对法的执着产生。为什么呢?须菩提,这种对法的执着,如来所说其实并非真正的执着,所以才称之为法执着。
须菩提,如果有菩萨以大千世界无量无数的珍宝进行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读诵这部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其中四句偈语,并教导他人修行、广为宣说。那么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因此获得的福德,远胜于前者无量无数。应当如何宣说此经?如同无所宣说,才是真正的宣说。如如不动中,恒常存在正法。你们应当观察一切有为法,如同黑暗、眼翳、灯火、幻影,又似朝露、水泡、梦境、闪电、浮云。
这时世尊讲完这部经后,大德须菩提心中充满欢喜,与在场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以及人、天、阿修罗等一切世间众生,都欢欣鼓舞,深信受持,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