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識規矩直解
第八識頌
性唯無覆五徧行 界地隨他業力生
謂第八識非善非惡亦非有覆。故其性但是無覆無記。但與徧行五心所相應也。三界九地但隨夙世善惡引業所牽受生。分毫不能自作主張。豈可執為我哉。
二乘不了因迷執 由此能興論主爭
第八識之行相甚為微細。難可了知。佛恐愚法聲聞妄執為我。故于阿含諸經姑未顯說。而二乘迷於佛旨。執于權教。不了此識是有情總報之主。生死涅槃之依。妄撥為無。故大乘論主廣引聖教。備顯正理。以與之爭。蓋欲破彼妄執故也。
浩浩三藏不可窮 淵深七浪境為風
受熏持種根身器 去後來先作主公
此第八識其有能藏.所藏.執藏義故。所以浩浩而不可窮其邊際。淵深而不可得其源底也。此識持一切轉識種子。故名能藏。受轉識所熏成種。故名所藏。被第七識執之為我。故名執藏。此識如水。前七轉識依此得起猶如波浪。此識所現境界之相。能與轉識作增上緣。猶如猛風。此識一味無記恒時相續。故受前七轉識之所熏習。持一切法之種子。持內根身。持外器界。若于死位。此識最後捨去。若于生位。此識最先來執。雖非實我實法。而一期生死必以此為總報主也。
不動地前纔捨藏 金剛道後異熟空
大圓無垢同時發 普照十方塵剎中
此識有種種名。一名阿賴耶識。以其被第七識執為我故。此名至不動地前我執永伏即便先捨。二名為異熟識。以是善惡漏無漏業至成熟時所招感故。此名直至金剛道後圓滿佛果方得捨之。三名一切種識。通于因果凡聖等位。但至成佛之後則惟持圓滿無漏善種。盡未來際利樂有情。更不受熏。以其一切有漏種子及一分劣無漏種皆永斷故。名之為無垢淨識。以其與極善無漏之慧心所恒相應故。名之為大圓鏡智。此識一轉。此智一發。則法界洞朗。真俗等觀。故云普照十方塵剎中也。
八識規矩直解(終)
CBETA 编码:X0895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