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壹阿含經
皈依能仁第七仙,宣说圣贤无上道;
永处生死长流河,世尊今为度众生。
尊长迦叶与众僧,贤哲阿难广闻多;
善逝涅槃供舍利,从拘夷国至摩竭。
迦叶正念行四等,观众生类堕五道;
正觉演法今辞世,忆念尊教怀悲泣。
迦叶思惟正法本,如何流传久住世?
至尊种种宣妙法,总持于心无漏失。
谁具此力集众法,处处因缘根本在?
今此众中智慧者,阿难贤善广闻持。
即击犍椎集四众,比丘八万四千数,
皆得罗汉心解脱,永离系缚种福田。
迦叶悯念世间故,追思佛恩报往昔;
世尊付法嘱阿难,愿演正法久住世。
如何次第不紊序?三劫勤集法宝藏,
令后四众得闻法,闻已即能离众苦。
阿难谦言不堪任,诸法甚深无量义,
岂敢妄分如来教,佛法功德无边智!
今尊迦叶能担荷,世雄付法于耆宿;
大迦叶今为大众,佛在世时分半座。
迦叶答言虽如是,年迈衰朽多忘失,
汝今总持智慧力,能使法本永住世。
我具三种清净眼,亦知他心通众意,
一切众生种种性,无有能胜尊阿难。
梵天帝释齐降临,四王护世诸天众,
弥勒率众从兜率,菩萨亿数难计量。
弥勒梵释及四王,合掌恭敬同启请:
一切诸法佛印可,阿难是吾法藏器。
若不愿令法久住,即为毁坏如来教;
愿存根本济群生,救度危难脱苦海!
释尊示现寿短暂,色身虽灭法身存;
当令法脉永不断,阿难勿辞宣妙法!
迦叶上首与圣众,弥勒梵释及四王,
至诚劝请阿难说,愿如来教不灭尽。
阿难慈和四无量,入微狮吼震法界,
环顾四众望虚空,悲泪挥洒难自持。
忽放光明现瑞相,普照众生如朝阳;
弥勒睹光偕释梵,敛容谛听无上法。
四众寂静专一心,求法意念不散乱;
尊长迦叶与圣众,凝视尊者目不瞬。
时阿难演无量经,谁能总集为一藏?
我今分作三部分,立十经为一偈颂。
契经为一律为二,阿毗昙经为第三;
过去三佛皆三分:经律论藏为三藏。
契经今分四部分,初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第四分。
尊者阿难如是念:如来法身永不灭,
常存世间不断绝,天人闻法证道果。
或有深法义难解,难诵难记不可忆;
我今集为一法义,次第相从不紊乱。
二法归二如配对,三法连三似贯珠,
四法归四五亦然,五法六法次第连,
八法广说九有序,十法乃至十一数;
如是法宝永不忘,亦恒住世久流传,
于大众中集此法,阿难即时升法座;
弥勒赞叹善哉说,诸法义理皆相应。
尚有诸法宜分别,世尊所说各不同;
菩萨发心向大乘,如来开示种种门。
人天至尊说六度: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定智慧如新月,究竟圆满见真法。
勇施头目身血肉,妻儿国财皆能舍,
此为檀度不应弃。
戒度坚固如金刚,不毁不犯无缺失,
护戒如护未烧瓶,此为戒度不应弃。
有人来截手足时,不起嗔恚忍力强,
如海纳流无增减,此为忍度不应弃。
勤修善法断恶行,身口意业无疲厌,
破除障碍至正道,此为进度不应弃。
坐禅观息心不乱,定意坚固不动摇,
纵使地动身不倾,此为禅度不应弃。
智慧能知尘劫数,算数譬喻所不及,
总摄诸业意不散,此为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谈空性,难解难见不可观,
未来学者生疑惑,此菩萨行不应弃。
阿难自陈如是念:菩萨大行愚难信,
除诸罗汉得解脱,尔乃笃信无疑惑。
四众发心求佛道,及诸一切众生类;
若有坚定不疑者,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赞叹善哉说,趋向大乘心广大;
或有诸法断烦恼,或有诸法证菩提。
阿难自问云何集?我亲闻佛说此法,
亦有非耳闻佛说,此法岂非当存疑?
若言亲见恐失真,于未来众成虚妄;
今依诸经"如是我闻",佛所在城邑国土:
波罗奈国初说法,摩竭降伏三迦叶;
释翅、拘萨、迦尸国,瞻波、句留、毗舍离。
天宫龙宫阿修罗,乾闼婆等拘尸城;
纵难确指说法处,当称原本在舍卫。
我闻一时佛住世,与诸弟子在舍卫,
祇树给孤独园中,长者布施修善地。
时佛告诸比丘众:当修一法专一心,
思惟一法勿放逸。何等一法?谓念佛,
念法念僧及念戒,念施念天次第修,
念出入息及身念,念死除乱十念法。
此十念外更有十,次第当称佛弟子;
初度憍陈如得道,最后须跋陀罗汉。
由此方便明一法,二法三法次第增,
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诸法悉通达。
从一增一至无穷,法义深广不可尽;
一一契经义深远,是故名为增一含。
今寻一法难测度,难持难解不可知;
比丘自称功德业,今当赞叹最为尊。
譬如陶匠造器皿,随心所成无犹豫;
如是增一阿含法,三乘教化皆圆融。
佛经微妙甚深广,能除结使如涤流;
然此增一最殊胜,能净三眼灭三毒。
专心受持增一法,即为总持如来藏;
纵使今生未尽惑,来世必得大智慧。
若有书写此经卷,缯彩华盖作供养,
所得福报无量数,以此法宝难值故。
说此法时地大动,天华纷落至膝深,
诸天虚空赞善哉!上尊所说皆究竟。
契经为一律为二,阿毗昙藏第三分;
方等大乘义幽玄,及诸经集为杂藏。
安立佛语无错谬,因缘本末皆相符;
弥勒诸天同称善,释迦遗教得久传。
弥勒即起持妙华,欢喜散洒供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宣,令阿难速证圣果。
那时,尊者阿难和梵天王带领众多梵天众前来聚集;化自在天率领他的随从们全都来聚会;他化自在天带着他的随从们也全都来集会;兜率天王带领天众们都来聚会;艳天带着他的随从们全都来聚集;帝释天率领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全都来集合;持国天王带领乾达婆等全都来聚会;增长天王率领众夜叉全都来聚集;广目天王带着众多龙众全都来集会;多闻天王带领夜叉和罗刹众全都来聚会。
这时,弥勒菩萨对贤劫中的诸位菩萨说:你们要劝导鼓励各位善男子、善女人们,诵读受持这部增一尊法,广泛传播弘扬,让天界和人间的众生都能依教奉行。
说这些话时,诸天、世人、乾沓和、阿须伦、伽留罗、摩睺勒、甄陀罗等,都各自说道:我们都会共同护持这些善男子、善女人,让他们能够诵读受持增一尊法,广泛宣扬流传,永远不中断。
那时,尊者阿难对优多罗说:我现在把这部《增一阿含经》托付给你,你要认真诵读,不要遗漏或减少。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轻视这部经典,就会堕落为凡夫行为。为什么呢?优多罗啊,这部《增一阿含经》包含了三十七道品的教义,一切佛法都从这里产生。
当时,大迦叶问阿难道:阿难啊,为什么增一阿含经能衍生出三十七道品教法,一切佛法都从这里产生?
阿难回答道:确实如此,尊者迦叶!增一阿含经衍生出三十七道品及一切法;暂不论增一阿含经,即便一首偈颂也能衍生出三十七道品及一切法。
迦叶问道:“哪首偈颂中能生出三十七道品及一切佛法?”
那时,尊者阿难便诵出这首偈言:
莫作一切恶,力行一切善,清净己心意,此乃诸佛教。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禁止一切恶行乃是佛法的根本,由此能生起所有善行;善行生起时,心念自然清净。因此,迦叶啊!诸佛世尊的身业、口业、意业,始终保持着清净的修行。
迦叶问道:“阿难,为什么增一阿含经单独讲说三十七道品和其他教法,其他四部阿含经是否也讲说这些内容?”
阿难回答说:暂且放下。迦叶!四部阿含经的要义,在一首偈颂中就已完整涵盖诸佛的教法,以及辟支佛、声闻的教法。为什么呢?因为"诸恶莫作"是戒律的根本准则;"众善奉行"是清净的修行;"自净其意"是心念的净化;"是诸佛教"能消除邪见颠倒,去除愚痴妄想。迦叶啊!持戒清净的人,心意怎会不净呢?心意清净就不会颠倒;没有颠倒,愚痴妄想便熄灭,三十七道品的果位就能成就。既然能成就道果,这不正是诸佛的教法吗?
迦叶问道:“阿难啊,为何将这增一阿含传授给优多罗,而不托付给其他比丘所有的佛法呢?”
阿难回答说:增一阿含经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增一阿含经,两者没有分别。
迦叶问道:为什么要把这部增一阿含经嘱托给优多罗,而不嘱托给其他比丘呢?
阿难回答说:迦叶,你要知道,过去九十一劫时,毗婆尸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世间。那时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伊俱优多罗,当时那位佛陀将增一法门交付给他,让他诵读传持。之后三十一劫时,又有佛陀名为式诘如来、至真、等正觉出世。那时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目伽优多罗。式诘如来又将此法门交付给他,让他诵读传持。就在那三十一劫中,毗舍婆如来、至真、等正觉也出现在世间。那时这位优多罗比丘名叫龙优多罗,佛陀再次将此法门交付给他,让他诵读传持。
迦叶,你应当知道,在现在的贤劫中,有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在世间。那时,有一位叫雷电优多罗的优多罗比丘,又将这个法门嘱咐于他,让他诵读修习。贤劫中接着又有佛出现,名叫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那时,有一位叫天优多罗的优多罗比丘,也将这个法门嘱咐于他,让他诵读修习。贤劫中接着又有佛出现,名叫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那时,有一位叫梵优多罗的优多罗比丘,又将这个法门嘱咐于他,让他诵读修习。
迦叶,你应当知道,现今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已出现于世。这位比丘名叫优多罗,释迦文佛虽已涅槃,比丘阿难仍在世间。世尊将全部法要嘱托于我,我现在又将此法传授给优多罗。为何这样做?因为应当观察他的根器,审察其本缘,然后传授法要。何以故?在过去此贤劫中,拘留孙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于世。那时有位国王名叫摩诃提婆,以正法治理国家,从不偏私,寿命极长,相貌端正无人能及,世间罕见,八万四千年中保持童子身自在游戏,八万四千年中以太子身份依法治国,八万四千年中又以国王身份正法教化天下。
迦叶,你应当知道,当时世尊在甘梨园中游化,饭后依照惯例在庭院中经行。我和侍者们在场,那时世尊忽然微笑,口中放出五色光芒。我见此情景,便上前恭敬跪拜启问世尊:佛陀不会无故微笑,恳请告知缘由。如来、至真、等正觉者从无虚妄之笑。迦叶啊,当时佛陀告诉我:过去世在此贤劫中,曾有名为拘留孙的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就在此地为众弟子广说妙法。后来此贤劫中,又有拘那含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彼佛同样在此处广宣法要。此后,此贤劫中迦叶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迦叶如来亦在此地广开法筵。
那时,迦叶!我在佛前恭敬跪拜,向佛禀告:愿未来释迦文佛也在此处,为众弟子完整说法,此地将成为四位如来金刚法座,永不断绝。
那时,迦叶!释迦文佛坐在那里,就对我说:阿难!从前这个座位上,在贤劫中有位名叫摩诃提婆的国王出世。他以王法教化众生八万四千年,用道德训导他们。过了许多年,国王对劫比说:若看见我头上有白发,就立刻告诉我。那时,那人听到国王的命令,又过了几年,看见国王头上长出白发,就上前跪拜禀告:大王要知道,头上已生白发了。国王对那人说:拿金镊子来,拔下我的白发,放在我手里。那人接受国王的命令,便拿起金镊子,上前拔下白发。
那时,大王见到白发后,便说出这首偈:
而今我头顶,已生白发衰;
使者已来临,应即刻出家。
我如今已经享尽人间福报,应当精进修行以求升天之德。当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坚定信心,出家修道,远离一切苦难。
那时,摩诃提婆王对第一太子长寿说:你可知晓?我头上已生白发,意欲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以坚定信心出家修道,远离诸苦。你当继承王位,依法治国,勿令有过失,莫违我教诲而行凡夫之事。若有人违背我言,便是凡夫行径。凡夫之人,长堕三恶道、八难之苦。摩诃提婆王将王位授予太子后,又将财宝赐予劫比,随即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以坚定信心出家修道,远离诸苦。历经八万四千年精进修持清净梵行,践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命终之后往生梵天。
那时,长寿王牢记父王的教诲,一刻也不曾忘记。他以公正的法度治理国家,行事光明磊落,不到十天时间,又重新成为转轮圣王,具备了七种宝物。这七宝分别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藏宝、典兵宝。他又有一千个儿子,个个勇猛聪慧,能解除民众苦难,统领四方疆土。
那时,长寿王依照先王的传统,写下这样的偈颂:
敬奉佛法与尊长,
铭记恩德知报偿;
勤修身口意三业,
此乃智者所赞扬。
我明白这个道理后,便将这部增一阿含经传授给优多罗比丘。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法都有其因缘。
当时,尊者阿难对优多罗说:你过去做转轮圣王时,不曾违背王的教诲,现在再用这佛法嘱托你,不要背离正法,别做凡夫的行为。你现在应当知道,如果违背如来的善法教导,就会堕入凡夫境地。为什么呢?因为那时的大天王摩诃提婆未能到达究竟解脱的境地,未能解脱到达安稳之处;虽然享受梵天的福报,仍未到达终极;如来的善业,才称为究竟安稳之处,快乐无边,受天与人敬仰,必能证得涅槃。因此,优多罗!应当遵行这佛法,诵读记念:不要让它缺失遗漏。
这时,阿难尊者就用偈颂说道:
应当常念正法,如来由此而生;
正法成就正觉,辟支佛与罗汉道。
法能消除众苦,也能结出果实;
心念不离正法,今生来世皆受益。
若想成就佛果,当如释迦牟尼;
受持三藏教法,经文句读不谬误。
三藏虽难持守,义理深广无边;
应当诵习四阿含,便能断除天人之径。
阿含虽难诵持,经义无穷无尽;
切勿令戒律缺失,此乃如来至宝。
戒律亦难持守,阿含同样如此;
坚定持守阿毗昙,便能降伏外道邪术。
弘扬阿毗昙法,其义亦难把握;
应当诵习三阿含,不失经文句读。
契经与阿毗昙,戒律广传世间;
天人与众遵循,便能生于安稳处。
倘若没有契经法,亦无戒律存在;
犹如盲人入黑暗,何时能见光明?
故而将此托付汝,及四部弟子众,
应当珍重莫轻慢,于释迦文尼教法!
当尊者阿难说完这些话时,天地六次震动。诸位天神在虚空中手持天花,散落在尊者阿难及四众弟子身上。一切天、龙、鬼神、乾沓和、阿须伦、加留罗、甄陀罗、摩休勒等,都满怀欢喜赞叹道:善哉!善哉!尊者阿难!上中下所说皆无有不好,应当恭敬佛法。诚如所言,诸天世人无不是依佛法而得以成就。若有行恶者,便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道。
那时,尊者阿难在四众弟子中发出狮子吼声,劝诫所有人奉行这一教法。当时,在座的三万天人与凡人获得了清净法眼。那时,四众弟子、诸天及世间众人听闻尊者所说,都欢喜地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