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有一次,世尊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那时,世尊到了用餐时间,穿上僧衣,拿着钵,进入舍卫大城乞食。在城中依次乞食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完饭后,收起僧衣和钵,洗了脚,像往常一样铺好座位,盘腿而坐,端正身体,保持正念不动。
这时,比丘们来到佛陀的住处,到达后,恭敬地顶礼佛足,向右绕行三圈,退后坐在一旁。这时,德高望重的须菩提尊者在大众中站起身来,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恭敬站立,对佛陀说道:稀有啊,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善于护持诸菩萨,善于嘱托诸菩萨。世尊,菩萨在大乘中,应如何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当如何安住?如何修行?如何降伏其心?
这时,佛陀对须菩提说:很好,很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于护念各位菩萨,善于付嘱各位菩萨。现在你仔细听,我来为你解说。菩萨在大乘中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当这样安住,这样修行,这样降伏自己的心。
须菩提恭敬地对佛陀说:世尊,确实如此。我非常乐意聆听您的教诲。
佛陀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所有一切众生,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无论是有形相、无形相,有思想活动、无思想活动,或既非有想也非无想的众生,凡是属于众生范畴的,我都要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而得到究竟解脱。虽然如此救度无量无数的众生,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个众生得到解脱。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执着众生的相状,就不能称为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如果菩萨产生众生相、人相、寿者相的分别,就不能称作菩萨。
还有,须菩提,菩萨在布施时不应执着于任何事物,应无所执着地行布施。不执着于形色的布施,不执着于声音、香气、味道、触觉、法理的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这样布施,不执着于任何相状。为什么呢?如果菩萨不执着于相状而行布施,他所积累的福德多得无法估量。
须菩提,你认为怎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吗?须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以及上方下方的虚空,能够思量其边际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菩萨以无住相之心布施,所获福德之聚也是如此不可想象。佛又告诉须菩提:菩萨应当这样行布施。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能凭借相貌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不能通过相貌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相貌,并非真实相貌。
佛陀告诉须菩提: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能认识到一切现象并非真实存在,那就不是虚妄了。这样明白现象本非真实,就能见到如来。
须菩提恭敬地向佛陀问道:世尊,在未来末法时代,是否会有众生听到这样的经典章句,能够生起真实的觉悟呢?
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这样说:难道会有众生,在未来末法时代,听到这样的经文章句,能生起真实的觉悟吗?
佛再次告诉须菩提:未来末世时代,将有菩萨大士。在佛法将灭时,持守戒律、修习福德智慧之人,能对此经典章句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
佛又告诉须菩提:你应当知道,那些大菩萨们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那里修行供养,也不是在一尊佛、两尊佛、三四五尊佛那里种下善根。
佛又告诉须菩提:已经在无量百千万诸佛那里修行供养,在无量百千万诸佛那里种下各种善根。听闻这部经,哪怕只生起一念清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完全知道这些众生,如来完全看见这些众生。须菩提,这些菩萨生起如此无量的福德聚集,获得如此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这些菩萨不再有我相、众生相、人相、寿者相。
须菩提,这些菩萨既不执着于法相,也不执着于无法相;既不执着于相,也不执着于无相。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执着于法相,就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菩提,如果菩萨执着于法相,就是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须菩提,不应该执着于法,也不应该不执着于法。正因如此,如来常说筏喻法门,这个法应当舍弃,但又不能舍弃法。
此外,佛陀对慧命须菩提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的法吗?须菩提回答:据我所理解的佛陀所说之义,没有固定的法是如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也没有固定的法是如来可以宣说的。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不可执取不可言说,既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什么呢?一切圣者,都是以无为法而得名。
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如果有人用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布施。须菩提,你觉得如何?这位善男子或善女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非常多,佛陀!那位善男子或善女人获得的福德非常多。为什么呢?世尊,这种福德聚集,其实并非真正的福德聚集,所以如来才说福德聚集、福德聚集。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布施。而另有人在这部经中,哪怕只是受持四句偈语,并为他人解说,他的福德胜过前者无数倍。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一切诸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门,都出自这部经。一切诸佛如来,都从这部经诞生。须菩提,所谓的佛法,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佛法。
须菩提,你怎么看?须陀洹会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须陀洹果位”吗?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作须陀洹。不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外境,这才称为须陀洹。
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斯陀含会不会有这样的念头:我已证得斯陀含果?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斯陀含,只是假名为斯陀含。
须菩提,你认为怎样?证得阿那含果位的人,会不会有这样的念头:我已经得到阿那含果了?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做阿那含。只是假名为阿那含。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阿罗汉能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阿罗汉果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法叫做阿罗汉。世尊,如果阿罗汉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阿罗汉果,那就是执着于自我、他人、众生和寿者相。世尊,佛说我证得了无诤三昧,最为第一,世尊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会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如果有这样的念头:我证得了阿罗汉果,世尊就不会说我是无诤行第一。因为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任何所行,才被称为须菩提无诤、无诤行。
佛问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如来过去在燃灯佛那里,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法吗?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法。
佛对须菩提说:如果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庄严佛国土地。这位菩萨说的不是真实的话。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并不是真正的庄严,只是叫做庄严佛土。所以须菩提!所有菩萨和大菩萨们,应该这样生起清净心,不执着任何事物,不执着于色而生心,不执着于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该无所执着而生起其心。
须菩提,比如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王那么大。须菩提,你觉得怎样?这样的身体算不算大?
须菩提回答说:非常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身体并非实有的身体,所以才称为大身。那个身体不是真实的身体,因此称之为大身。
佛说:“须菩提,像恒河里所有沙子的数量,这么多条恒河,你觉得怎么样?这些恒河的沙子,是不是很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光是这些恒河已经多得数不清,更何况其中的沙子。”
佛说: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宝装满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用来供养诸佛如来。须菩提,你觉得怎样?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得到的福报多不多?须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得到的福报非常多。
佛对须菩提说:用七种珍宝装满像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用来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对此法门,乃至只受持四句偈颂,为他人解说,这所得的福德,胜过前面布施珍宝的福德无数倍。
再者,须菩提!无论何处宣讲这法门,哪怕只是四句偈颂,应当知道此处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阿修罗都该恭敬供养,如同对待佛塔庙宇。更何况有人能完全信受奉行、诵读此经。须菩提!应当明白此人已成就至高无上、最为稀有的妙法。凡是这部经典所在之处,就有佛陀在世,应当如同敬奉佛陀般尊重。
这时,须菩提恭敬地对佛说:世尊,应当如何称呼这个法门?我们应当怎样信奉受持?佛告诉须菩提:这个法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用这个名字,你们应当信奉受持。为什么呢?须菩提,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就不是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如来有说过什么法吗?须菩提回答:世尊!如来没有说过任何法。
须菩提,你觉得如何?三千大千世界里所有的微尘,算不算多?须菩提回答:这些微尘非常多。世尊!
须菩提!这些微尘,如来说它们并非真正的微尘,只是称作微尘。如来说世界,并非真实的世界,只是称作世界。
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可以凭借三十二种庄严身相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三十二种庄严身相,实际上并非真实存在的形相,只是假名为三十二种庄严身相。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子,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生命来布施,而另有人在这部经法中,哪怕只是受持四句偈颂,并为他人讲解,他所获得的福报要远远超过前者,多得无法计算。
那时,须菩提听完这部经,深刻理解了其中的义理,感动得流泪哭泣,他擦着眼泪对佛陀说:太稀有了,世尊!太稀有了,善逝!佛陀宣说如此深奥的法门,我过去虽然获得了慧眼,却从未听过这样的教法。
为什么呢?须菩提!佛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就不是般若波罗蜜。
世尊!如果又有人听闻这部经典,内心清净而生起真实智慧,应当知道这人已成就最殊胜稀有的功德。世尊!这真实智慧并非形相,所以如来称之为真实智慧。世尊!我现在能听闻这样的教法,理解信受并不困难。但在未来世,若有众生听闻这教法并能信受奉行,这人就是最为稀有难得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已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这样说?我相本非真实存在,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都不是真实存在。为什么呢?能够超越一切虚妄分别的形相,就可称之为佛。
佛告诉须菩提:是这样的,是这样的!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不惊慌、不恐惧、不害怕,应当知道这个人非常稀有。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并不是第一波罗蜜。如来所说第一波罗蜜,是因为过去无量诸佛也都说波罗蜜,所以才称为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如来说忍辱波罗蜜,就不是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过去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那时我没有自我之相、众生之相、人相、寿者相,没有相,也不是没有相。为什么呢?须菩提,我在过去被一节节肢解时,如果有自我之相、众生之相、人相、寿者相,就会生起嗔恨心。须菩提,我又想起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时,在那些世中,也没有自我之相、众生之相、人相、寿者相。所以须菩提,菩萨应当远离一切相,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什么呢?如果心有所执着,就不是真正的安住。不应执着于色而生心,不应执着于声、香、味、触、法而生心,应当生起无所执着的心。所以佛说:菩萨的心不执着于色而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应当这样布施。
须菩提说:世尊,一切众生的形相,其实并非真实形相。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过:一切众生,本质上都不是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讲真话的人、讲实话的人、讲如理的话的人、讲不颠倒的话的人。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法,所讲说的法,既不真实也不虚妄。
须菩提,好比有人走进黑暗,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事物而进行布施,也是这样。须菩提,好比有人有眼睛,黑夜已过,阳光普照,能看见各种颜色。如果菩萨不执着于事物而进行布施,也是这样。
另外,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信受奉持、诵读修习这个法门,如来就会用佛的智慧完全了知这个人、完全看见这个人、完全觉照这个人,这些人都会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清晨时分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进行布施,正午时分又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进行布施,傍晚时分再用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身体进行布施,像这样舍弃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无量身体,经过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的时间一直用身体布施。假如另有人听闻这个法门,生起信心而不诽谤,他所获得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阿僧祇倍,更何况是书写、受持、读诵、修行这个法门,并广为他人解说。
须菩提,简单来说,这部经书具有不可想象、无法衡量、无边无际的功德。如来为发大乘心的人宣说此法门,为发最上乘心的人宣说此法门。如果有人能够领受持诵、修习这部经,并广泛为他人解说,如来完全知晓这样的人,完全看见这样的人,他们都将成就不可想象、无法衡量、无边无际的无量功德。这样的人,就是承担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喜欢小乘佛法的人,对于这部经,不能领受持诵、修习,更不能为他人解说。如果有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对于此法门,想要领受持诵、修习并为人解说,那是不可能的。
须菩提!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这部经书,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和阿修罗都应当供养。要知道这个地方就是佛塔,大家都应恭敬,行礼绕行,用各种鲜花和香料散落在此处。
还有,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这部经,却被人轻视侮辱。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前世造下的罪业,本该堕入恶道,但由于今世被人轻贱的缘故,前世的罪业就得以消除,将来必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须菩提,我回忆过去无量无数劫中,在燃灯佛之前,曾遇到八十四亿那由他百千万尊佛,我全都亲自供养承事,没有遗漏一尊。须菩提,像这样无量的诸佛,我全都亲自供养承事,没有遗漏一尊。如果在未来的末法时代,有人能够受持读诵修习这部经典,他所获得的功德,比起我供养诸佛的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不及一,甚至用所有算术比喻都无法相比。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未来的末法时代,能够受持、读诵、修行这部经典,他们所获得的功德,如果我详细说明,或许有人听了会心生狂乱,产生怀疑而不相信。须菩提,你要明白这个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它的果报同样不可思议。
这时,须菩提向佛请教说:世尊!菩萨应当如何发起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当如何安住?应当如何修行?应当如何降伏妄念?
佛陀告诉须菩提: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萨,应当这样想:我要度化一切众生,使他们进入无余涅槃的境界。这样度化一切众生后,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被度化。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存有众生相、人相、寿者相,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叫作菩萨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在燃灯佛那里,是否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法?
须菩提对佛陀说:不是的,世尊!根据我对您教法的理解,佛陀在燃灯佛那里,并没有任何法可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其实没有任何一法,是如来在燃灯佛那里得到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果真有某一法让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燃灯佛就不会为我授记说:你将在来世成佛,名号释迦牟尼。正因为确实没有一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燃灯佛才为我授记,这样说:年轻人,你将在来世成佛,名号释迦牟尼。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如来,就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本性。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这人说的不是真话。须菩提,实际上并没有一种法,是佛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妄的。所以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所说的一切法,一切法,就不是一切法,所以才叫作一切法。
须菩提!比如有人,他的身体高大庄严。须菩提回答:世尊!如来所说的高大身体,并非真实存在的高大身体,因此如来称之为高大身体。
佛说: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说:我要度化无量众生,那就不是菩萨。佛说:须菩提,你怎么想?真的有法叫作菩萨吗?须菩提回答:没有,世尊。实在没有法叫作菩萨。
因此佛说:一切事物中没有众生、没有人、没有寿命。须菩提,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庄严佛国土地。这人不配称为菩萨。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庄严佛土,所谓庄严佛土,其实不是庄严,只是叫作庄严佛国土地。须菩提,如果菩萨能够透彻理解无我和无我法,如来就说这人真正是菩萨菩萨。
须菩提,你觉得呢?如来有肉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肉眼。
佛说: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如来有天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天眼。
佛说: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有慧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慧眼。
佛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有没有法眼?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法眼。
佛说:“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有佛眼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有佛眼。”
佛陀问:须菩提,你怎么看?恒河里所有的沙子,如来称之为沙子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来称这些为沙子。
佛说: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就像一条恒河里的所有沙粒,有这么多条恒河,这些恒河所有沙粒数量的佛世界,这样的世界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这些世界非常多,世尊!
佛陀告诉须菩提:“你所处世界中的所有众生,他们的各种心念活动,如来都完全知晓。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各种心念活动,其实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心念活动,所以才称之为心念活动。为什么呢?须菩提啊,过去的心念无法捕捉,现在的心念无法捕捉,未来的心念也无法捕捉。”
须菩提,你怎么看?如果有人用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布施,这样的善男子、善女人,因这样的因缘,获得的福报多吗?须菩提回答:是的,世尊。这样的人因这样的因缘,获得的福报非常多。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因为这样的因缘,会获得很多福德。须菩提,如果福德是真实存在的,如来就不会说福德多、福德多了。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能以圆满的色身见到佛陀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得见。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具足色身,并非真实的具足色身,所以如来称之为具足色身。
佛问:须菩提,你觉得如何?如来能用圆满的形相来认识吗?须菩提回答:不能,世尊。如来不应以圆满的形相来认识。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圆满形相,并非真实的圆满,只是假名为圆满形相。
佛说:须菩提,你觉得如何?你认为如来有这样的念头吗?我应当讲说佛法。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所说法,那就是在诽谤佛,因为他不理解我所说的。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所说之法,其实没有法可说,所以才称为说法。
那时,智慧第一的须菩提恭敬地向佛陀请教:世尊,未来之世若有众生听闻此经法门,能否生起真实信心?
佛陀说:“须菩提!他们既不是众生,也不是非众生。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众生者,如来所说并非真实存在的众生,只是假名为众生。”
佛问: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吗?须菩提答:没有,世尊。世尊,没有任何一种法是如来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正是如此,须菩提!对于无上正等正觉,我其实没有得到丝毫法,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
再者,须菩提,这法门平等无差别,没有高下之分,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因为不执着众生、人、寿者相,才能证得平等的无上正等正觉,一切善法皆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谓的善法,如来说并非真实存在的善法,只是假名为善法。
须菩提,如果有人把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像须弥山王那样高大的七宝堆聚起来,用来布施;而另一个人受持读诵这部般若波罗蜜经,哪怕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并为他人解说,那么前者的福德比起后者,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万分之一、歌罗分之一、数分之一、优波尼沙陀分之一都比不上,甚至用任何算术和比喻都无法衡量。
须菩提,你怎么想?你认为如来会有这样的念头:“我度化众生”吗?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实际上并没有众生是如来所度化的。
佛陀说:须菩提!如果有真实的众生需要如来度化,如来就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分别。须菩提!如来说:所谓有我,其实并非真有我,只是愚昧的凡夫自以为有我。须菩提!如来所说的愚昧凡夫,其实并非真实存在的凡夫,所以才称为愚昧凡夫。
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能够凭借形相见到如来吗?须菩提回答:根据我对如来所说教义的理解,不能凭借形相见到如来。
佛说: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不能通过形相来见到如来。佛接着说:须菩提,如果依靠形相就能见到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应该是如来了。因此,不能通过形相来见到如来。
这时,世尊以偈颂说道:
若以形象见我,以声音寻我, 此人走邪路,不能见如来。 那如来的微妙本体,即是诸佛法身, 法身不可见,其心不能知。
须菩提,你怎么想?如来能凭借形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须菩提,不要这样想:如来是凭借形象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须菩提,如果你有这种念头:菩萨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时,是在说诸法断灭之相。须菩提,千万别这么想。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时,不会说诸法断灭之相。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像恒河沙粒那么多的世界的珍宝来布施。如果有菩萨明白一切法都没有自我,证得无生法忍。这样的功德胜过前面布施所得的福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执着于福德的缘故。
须菩提向佛陀问道:世尊,菩萨不追求福德吗?
佛说:须菩提!菩萨接受福德,但不执着福德,所以菩萨才真正得到福德。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或去或来或住、或坐或卧。这个人没有理解我所说的意思。为什么呢?如来,没有去的地方,没有来的地方,所以叫做如来。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再把数量等同这些微尘的无数世界也磨成微尘。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这些微尘的数量难道不算多吗?
须菩提回答说:这些微尘数量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这些微尘是真实存在的,佛就不会说它们是微尘了。因为佛所说的微尘,本质上并非微尘,所以佛才称之为微尘。世尊!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本质上也不是世界,所以佛才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真实存在的,那就只是一个聚合体。如来所说的聚合体,本质上也不是聚合体,所以佛才称之为聚合体。
佛说:须菩提,所谓一合相,其实是不可言说的,但世俗凡夫却贪执于这些名相。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有人这样说:佛在讲说自我之见、他人之见、众生之见、寿命之见。须菩提,你怎么看?这人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吗?须菩提回答:不是的,世尊。为什么呢?世尊,如来所说的自我之见、他人之见、众生之见、寿命之见,并非真实存在的自我之见、他人之见、众生之见、寿命之见,只是假名为自我之见、他人之见、众生之见、寿命之见。
须菩提,菩萨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对于一切法,应当这样认知,这样观察,这样坚信,这样不执着于法相。为什么呢?须菩提,所谓的法相,如来说并非真实法相,只是假名为法相。须菩提,如果有大菩萨用充满无量无数世界的七种珍宝来布施。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起菩萨心,对于这部般若波罗蜜经,哪怕是其中的四句偈语,能够信受奉行、读诵背诵,并为他人解说,他所获得的福德胜过前者无量无数倍。如何为他人解说而不称为解说,这才是真正的解说。于是说偈言:
一切因缘所生的事物, 如同星辰、眼翳、灯烛、幻影、 晨露、水泡、梦境、闪电、浮云, 应当这样去观察。
佛陀讲完这部经后,长老须菩提、各位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大菩萨们,以及世间一切天人、人类、阿修罗、乾达婆等众生,听闻佛陀所说的法义,都充满欢喜,深信接受,依教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刚般若经》前后共有六种译本。据《开元录》记载,此为第二译。《思溪藏》经本已失传,误将陈朝真谛三藏的译本重复刊出,标注为魏朝菩提流支所译,差异甚大。现从菩提流支三藏所译论中摘出经文,刻版流通,以期阅者知其本源。时至元辛巳年冬月初十五日,南山普宁经局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