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經大意
No. 561-B心經大意自䟦
或又曰:儒禪淆濫,持世道者之憂也。子儒衣談佛,且為分疏,非惟攙行之譏,實蒙二本之責。子自救不了,奚呶呶之贅歟?余應之曰:朝聞夕死,先聖之言也;此心此理,同先儒之言也。鄒子輿氏惡二本之夷之,亦惡執一之子莫。儒佛參同,大明於世界已久,不待今日也。自悲智慧尠劣,發蒙小言,其於闡揚性道,類置紙燈於二曜之下,戞瓦缶於八音之間,焉能為有無哉?惟違心作誑,好名為欺之語,自信操筆時凜凜,佛菩薩聖賢舉頭鑒照,不敢隻字蹈焉。然則儒衣談佛,罪知不顧者,非二本也,惡執一也。儒禪諸書,有詳說,有反說,約心經、金剛約之約者,偶因酬答機緣,謬各述為大意。目底法門龍戰,道術羊岐,原為明道,用東魯之學疏經;匪云背儒,與西乾之徒奪席。從此,余且為杜口毗耶矣。
己未孟秋東海止庵王起隆識於楞嚴之般若堂
善信、汪裕助銀四錢,沈純祉、錢甲徵、王頴之、黃承蒼、高佑釲各助銀五錢,尤天祚助板二錢,刊此心經大意。比丘受付真境各助印四錢,謝文英書,繆時化梓,同祈開 佛知見,破除凡小愚癡,證性菩提,度脫塵勞苦厄。
王起隆敬識 板寄楞嚴流通
CBETA 编码:X056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