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直解
初序分。
序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
我是这样听说的:有一次。
此下至平等法會,總名證信序。以諸經之首,皆有此序,名為通序。以阿難請問佛遺命,立言證法,有所授也。如是我聞者,謂阿難結集法藏時,口宣佛言,謂如是之法,我阿難從佛所聞,非臆說也。一時之言,本無定指,但是佛與弟子機感會集之時,故凡說經,皆曰一時。
从这段开始直到平等法会部分,整体称为证信序。因为各部佛经的开头都有这个序言,所以称为通序。由于阿难向佛陀请示遗教,确立教法作为证明,表明这些教法确有传承。"如是我闻"的意思是,阿难在结集法藏时口述佛的教导,说明这些教法都是我阿难从佛陀那里亲闻的,并非自己臆造。"一时"这个说法原本没有具体时间,只是表示佛陀与弟子们因缘和合、聚集说法的时刻,所以凡是佛说法都称为"一时"。
婆伽婆!
世尊!
亦云薄伽梵,乃梵音楚夏耳,是佛之果號。此號從來不翻,以含多義故不翻。謂此一語具有六義: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皆稱佛德。若翻一名,則攝義不盡,故但存梵語耳。此五不翻之一例也。此為說法主。
薄伽梵也是梵语音译的不同读法,是佛陀的果位称号。这个名号历来不翻译,因为它包含多种含义。这一名号具有六种含义:一是自在,二是炽盛,三是端严,四是名称,五是吉祥,六是尊贵,这些都体现了佛陀的功德。如果只翻译其中一种含义,就不能完整表达其意义,所以保留梵语原音。这是五种不翻译的情况之一。这是讲法的主尊。
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
进入神通大光明藏的正定境界,一切如来以光明庄严安住其中。
此說經處也。佛有三身,謂法、報、化。所依土亦有三,謂寂光、實報、莊嚴,及方便有餘。法身佛依寂光土,報身佛依實報土,即盧舍那佛住華藏土,與地上菩薩說華嚴經。化身乃釋迦佛,依人間靈山、舍衛、精舍等處,為人天等說三乘法。今說經處,言大神通光明藏者,乃常寂光土,是法身所依。言三昧,此云正定正受者,乃正定中受用,意顯此經乃法報同體之佛所說,正定正受乃自受法樂之處也。一切如來光嚴住持者,言法性土乃諸佛所證,常寂光土以光為嚴,非餘寶物莊嚴也。以此寂光乃法身之安宅,故云住持。即此說處依真,便非他佛餘處可比,顯法最殊勝也。
这里是佛陀讲经的地方。佛有三种身相,分别是法身、报身、化身。所依止的净土也有三种,即寂光净土、实报净土、庄严净土和方便有余土。法身佛安住于寂光净土,报身佛居于实报净土,也就是卢舍那佛所在的华藏世界,为登地菩萨宣讲《华严经》。化身佛则是释迦牟尼佛,在人间灵鹫山、舍卫国、精舍等地,为人天众生演说三乘教法。此处所说的"大神通光明藏",指的是常寂光净土,是法身佛的依止处。所谓"三昧",译为"正定正受",是指在正定中享受法乐,意在表明这部经典是由法报一体的佛陀所说,正定正受是佛陀自受法乐之处。"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说,法性净土是诸佛所证得的境界,常寂光净土以光明为庄严,而非其他珍宝装饰。因为寂光净土是法身佛的安住之处,所以称为"住持"。正是由于讲经处所依止的是真实境界,便非其他佛陀的处所可比,显示出此法最为殊胜。
是諸眾生,清淨覺地。
这些众生,皆具清净觉悟之本性。
此言寂光,乃生佛平等之實際。謂諸佛之安宅,即是眾生本有不迷之覺地。此顯真妄不二之真境也。
这里所说的寂光,是诸佛与众生平等无别的真实境界。诸佛安住的究竟归宿,即是众生本具、从未迷失的觉性之地。此处彰显了真实与虚妄本来不二的究竟实相。
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
身心归于寂静,平等无差别,遍布十方世界,无有分别,随顺自然。
此言寂光真境,乃諸佛眾生若身若心皆同寂滅平等之實際,此體深也。圓滿十方謂用廣,言其用圓滿,含褁十方,廣大無外也。不二隨順文倒,應云隨順不二,謂一切聖凡皆歸此中平等一際,故云隨順不二。
这段话的意思是:寂光真境是指诸佛与众生在身心上都达到寂灭平等的真实境界,这个本体非常深奥。圆满十方是说它的作用广大无边,作用圆满,包含容纳十方世界,广阔无边。不二随顺在文字上是倒装的,应该说随顺不二,意思是所有圣人和凡夫都归于这个平等无差别的境界,所以称为随顺不二。
於不二境,現諸淨土。
在不二境界中,显现种种清净佛土。
上不二境,乃諸佛自受法樂之地也。以無身心之相,何有主伴之分?若無主伴,無說無示,則無說法之事矣。今言從不二境現諸淨土者,正顯從自受用現他受用土,乃為地上菩薩說自性法之報土,此中乃有說聽。然此土中雖有說聽,而如來尚在三昧,未曾出定,何以有說?意顯此經乃法身如來所說之法,顯示離心意意識境界相,此正如來最勝清淨禪,殊非他經可比也。楞伽經中法身說法,乃以法證佛,此經以處證佛,二經合觀,良有深旨,此從來所未達者,請深觀之。
至高无上的不二境界,是诸佛亲证法喜的究竟之地。既然没有身心分别之相,哪里还有主尊与眷属的差别?倘若主伴不存,自然没有言说开示,也就没有讲经说法之事。此处说从不二境界显现诸佛净土,正是表明从自受用报身化现他受用报土,这是为登地菩萨开显自性妙法的报身净土,在此境界中才有说者听者。然而此净土中虽有说听之事,如来始终安住三昧,未曾出定,为何却能说法?这是为了彰显此经乃法身如来亲说妙法,显示超越心意识分别的绝对境界,这正是如来最胜清净禅境,绝非其他经典所能比拟。《楞伽经》中法身说法是以妙法印证佛果,此经则以所处境界印证佛果,两部经典互相参究,确有甚深奥义,这是历来未被透彻领悟的妙旨,望诸仁者深入体察。
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同住如來平等法會。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一起,其中有: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作为上首,他们与所有眷属都进入禅定,共同安住于如来平等的法会中。
此標伴眾,列上首之名也。十二大士,舊解皆以三觀釋其名,然各具其德,似不必拘。言皆入三昧者,以佛乃即法身之報相,土乃即寂光之報土,況佛自入三昧,說自性法,豈有聽眾散心而可入耶?故必入三昧,然後可同住此平等法會也。問曰:主伴皆在三昧,則無聽矣,將何以顯法耶?答曰:此不思議之妙法也。昔空生巖中宴坐,天帝散華,讚為善說般若。空生曰:我實無說。天帝曰:尊者以不說說,我以絕聽聽,如此說聽,是真般若。了此,可信三昧中善說善聽也。舊說菩薩既有啟請威儀,必有出入之文,或譯人略之,此說太拘。豈不聞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豈獨佛常在定,而菩薩便不定耶?八地菩薩現三昧,樂意生身而度生,豈出定耶?若執必出定而有聽受啟請,則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豈非菩薩之事耶?因便及此,學者識之。
此处标明与会圣众,列出上首菩萨名号。十二位大菩萨,古来注解多以空假中三观解释其名号,实则各具殊胜功德,不必拘泥此说。经文说"皆入三昧",因佛陀即是法身报相,净土即是寂光报土,况佛自入三昧演说自性妙法,听众岂能以散乱心得以契入?故必先入三昧,方能同住此平等法会。
或问:主佛与伴众皆住三昧,则无人听闻,如何彰显法义?答:此乃不可思议妙法。昔须菩提岩中静坐,帝释天散花赞叹"善说般若"。须菩提言:我实未曾说法。帝释天答:尊者以无说而说,我以无闻而闻,如是说闻方是真般若。悟此理者,便知三昧中自有善说善闻之妙。
古注谓菩萨既有启请威仪,必有出定记载,或为译者省略,此说过于拘泥。岂不闻"龙象常居定,无有不定时",岂独佛陀恒住三昧,而菩萨反有出入?八地菩萨现三昧乐意生身度化众生,岂是出定?若执定须出定方能闻法启请,则"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之事,岂非菩萨本分?顺带提及,学者当明此理。
CBETA 编码:X0258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