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註圓覺經

No. 251-A

淳熈十年二月乙丑,聖旨賜(臣寶印)御註大圓覺經一部。()九頓首,薰香伏讀,如在 靈山親聞,無有少異。()具表謹謝,仍進山頌,歌詠聖德。乞就徑山開板,流通四方,使天下衲子發明心地,同泛如來大圓覺海。蒙聖恩俞𠃔。()謹稽首拜手言曰:圓覺自性非性者,直指也。 聖人不言而言者,方便也。維諸佛於大光明藏光嚴住持,即是一切眾生淨覺心地。當此時,說聽已周,法義已具。而婆伽世尊答文殊,以圓覺本有,無明本空,為法行之正因,免眾生之邪見。廼見直指根源,更無枝葉。普賢諸大菩薩為物之故,於無疑處起種種疑。而如來各隨其機,於無應處能種種應。所謂都城非一門而入,大廈非一木而支也。謂之圓覺,覺無不圓。謂之了義,義無不了。然十二部經之所共詮者,以此為之眼目。三十五祖之所單傳者,以此為之骨髓。()愚謂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凡夫也。終日圓覺而未甞圓覺者,如來也。雖與裴休之說相為冰炭,唯親證者廼能知之。恭惟我今上皇帝陛下,得佛心法,廣大周徧,靈明昭徹。仁如天,智如神,靜而聖,動而王,豈非圓覺一心之妙用乎。萬機之暇,游戲於大光明藏,肆筆成書,顯揚聖意。寔以佛佛道同,不言而言,言直指也。()謹按佛法流入中國,唯唐太宗文皇帝親製序文,冠於大般若經,而未甞註釋。今我皇帝陛下,顯示一心之法,註釋大圓覺,以悟羣迷。真冠乎百王,超出前代一人而已。昔圭峯禪師宗密,附以疏鈔,但其文浩繁。今陛下所註,言簡而義豐,詞約而理盡。自有圓覺以來,蓋未有此書也。()謹以賜本鋟板,傳之無窮。上以祀延兩宮,聖壽無疆。次以均福四海,亦使見者聞者,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如是開悟,永斷輪迴。此()對揚休命之萬一也。
淳熙十年二月乙丑日,圣旨赐予臣御注《大圆觉经》一部。臣九叩首,焚香恭读,如亲临灵山聆听圣言,毫无差异。臣上表叩谢,并进献山颂,歌颂圣德。恳请于径山刻版印行,广传四方,令天下僧众明心见性,同登如来大圆觉海。蒙圣恩允准。臣谨叩首禀告:圆觉自性非性者,直指真如也。圣人无言而言者,方便说法也。诸佛安住大光明藏庄严法界,即是众生本具净觉心地。当此之际,说听圆满,法义周备。而世尊答文殊问,以圆觉本具、无明本空为修行正因,除众生邪见。此乃直指根源,不落枝蔓。普贤等大菩萨为度众生,于无疑处设诸疑问。如来随其根机,于无应处作种种应。正如都城非一门可入,大厦非一木能支。名为圆觉,觉性无不圆满;称为了义,义理无不透彻。十二部经共诠此理,以此为眼目;三十五祖单传此心,以此为骨髓。臣愚见:具足圆觉而执着圆觉者,凡夫也;终日圆觉而不着圆觉相者,如来也。此说虽与裴休之论冰炭相反,唯亲证者能知其妙。恭惟当今皇帝陛下,彻悟佛心,广大周遍,灵明洞彻。仁德如天,智慧如神,静则圣明,动则王道,岂非圆觉一心之妙用乎?万机之暇,游心大光明藏,挥毫成书,阐扬圣意。实因诸佛道同,不言之言,乃直指也。臣考佛法东传,唯唐太宗亲撰序文冠于《大般若经》,未作注释。今陛下昭示一心之法,注解《大圆觉经》以启群迷,真乃超越百王,空前绝后。昔圭峰宗密禅师作疏钞,文义浩繁。今陛下所注,言简义丰,词约理周。自圆觉法门创立以来,未有如此妙解。臣谨将赐本刻版流布,上祝两宫圣寿无疆,下祈四海共沐法恩,令见闻者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如是开悟,永断轮回。此乃臣报答圣恩之万一也。
臨安府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住持傳法()(寶印)稽首拜手,謹言。
临安府径山兴圣万寿禅寺住持传法僧人宝印恭敬叩拜,谨呈此言。
()
偈颂
古佛與今佛, 同一廣長舌, 於無途轍中,
為物啟途轍。 撥開千障雲, 放出一天月。
普令大地人, 言下盡昭徹, 覺亦無可圓。
幻亦無可滅。 只此無亦無。 紅爐一點雪。
稽首佛與佛, 字字無異說。
古佛与今佛, 同具广长舌, 在无路可寻处, 为众生开辟道路。 拨开重重迷雾, 现出一轮明月。 普令世间人, 当下皆明了, 觉悟本无圆满可求, 幻相也无须断除。 就连这"无"也不存在, 如红炉上一点残雪。 顶礼诸佛, 所言字字皆真实。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