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心鏡
大方廣圓覺。
广大圆满的觉悟智慧。
此經迺窮理盡性之書,潔靜精微之教,部雖屬於方等,教味唯歸一圓。瞿曇示因地之良規,妙德啟修行之正路,故褒之以大方廣,實之以修多羅。今言圓即大也,曰規;覺即方也,曰矩。蓋聖人用此模範眾生,能成十方諸佛軌則,名善法行也。又圓是圓融,覺是覺性,真覺之性,圓融之道,如大海水,澄湛圓融。楞嚴云:覺海性澄圓,圓澄覺元妙。又圓則寂也,覺則照也,照而常寂故曰圓,寂而常照故曰覺。覺取照義,圓取寂義,照而寂,寂而照,寂照同源,故曰圓澄覺元妙。此非獨取廣大無邊之義為圓覺,須知眾生旅泊三界,生死結根,無明業識,非圓覺寂照之功,幻翳空華,孰能銷殞?故圓覺之義,義盡於斯。
这部经典是探究真理、通达本性的著作,是清净微妙的无上教法。虽然归入方等部类,但教法旨趣终归圆满一乘。释迦牟尼开示修行根本准则,文殊师利指明实践正道,因此以"大方广"赞叹其义,以"修多罗"诠释其理。所谓圆即大,称为规;觉即方,称为矩。这是圣人用来教化众生的法度,能成就十方诸佛的准则,名为善法行持。再者,圆是圆融无碍,觉是觉悟本性,真实觉性即是圆融之道,犹如大海之水澄澈圆融。《楞严经》说:觉性之海澄净圆明,圆明澄净的本觉奥妙无穷。圆即是寂然不动,觉即是朗照无遗。朗照中常寂然,故称为圆;寂然中常朗照,故称为觉。觉取其光明照了之义,圆取其寂静不动之义。照而寂,寂而照,寂照同出一源,所以说"圆澄觉元妙"。不能仅以广大无边之义解圆觉,须知众生漂泊三界,生死根本在于无明业识,若非圆觉寂照之力,如幻如影的虚妄执着,谁能破除?圆觉的真义,尽在于此。
修多羅。
经典
此翻契經,契理契機,故曰契經。
这部翻译的经典,上合真理下应众生,所以称为契经。
了義。
究竟真理
了義者,法華以前圓教之外皆不了義,盖權實未融故也。今既聞開顯同法華之圓並為了義,所以事理圓融、因果頓足,佛法之妙豈復有過於此?
真正的教义,在《法华经》之前的圆教之外都是不彻底的教义,因为方便说与真实义尚未融合的缘故。如今既然听闻开权显实与《法华经》圆教同属究竟教义,所以事相与理体圆满融通、因果顿时具足,佛法的精妙难道还有超过这个的吗?
經
经典
經者,徑也。經由聖人心口,故得萬古同遵,百世不易。準佛地論解,則能貫能攝。此方儒書,則訓法訓常。餘如常釋,不復繁引。
佛经是通向真理的道路。因为佛经出自圣人的言语和思想,所以能万世共同遵循,永不改变。按照《佛地论》的解释,佛经能贯通一切法义,统摄所有教理。在中土儒家典籍中,经书被解释为法则和常道。其余解释与通常说法一致,这里不再过多引用。
CBETA 编码:X0254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