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
我听到的是这样:
有一次,世尊在罗阅城的灵鹫山上,和五百位大比丘们在一起。
提婆达多来到阿阇世王的住处,到达后便入座就坐。当时阿阇世王立即从座位上起身,以头顶礼提婆达多的脚,然后回到座位坐下。
那时,阿阇世王对提婆达多说:“我曾听尊者提婆达多说过,那位沙门瞿昙常说:‘有五种逆罪,若有贵族男子或女子犯下这五种不可饶恕的罪,必定堕入地狱无疑。哪五种呢?即杀害父亲、杀害母亲、杀害阿罗汉、分裂僧团、对如来起恶意。若有男女犯下这五种不可饶恕的罪,必定堕入地狱无疑。’如今,提婆达多,我亲手杀害了父亲,我也会堕入地狱吗?”
当时提婆达多告诉阿阇世王:大王不必心怀恐惧,能有什么灾祸?能有什么罪过?谁造业谁承受报应,谁作恶谁承担果报。大王本就没有犯下恶逆罪行,作恶之人自会承受报应。
当时众多比丘到时间穿好衣服拿着钵,进入罗阅城乞食。那时众多比丘进入罗阅城乞食,听到国王阿阇世对提婆达多说:尊者提婆达多!我听说沙门瞿昙说过:有五种不可救的罪,如果有男女行这五种事,必定堕入地狱无疑。我无辜杀害父王,我会堕入地狱吗?那时提婆达多回答说:不要害怕,大王!谁造业谁受报,业力从何而生?谁作恶谁受报应。王并没有造业,造业的人自己承受报应。
那时,许多比丘在罗阅城乞食完毕,饭后收拾好衣钵,将坐具搭在肩上,来到世尊面前,恭敬行礼,退坐一旁,便将与阿阇世王讨论的内容详细禀告世尊。
当时,佛陀就说了这首偈颂:
愚人知晓此处,却言恶行无报应,
如今我观未来,果报自有定处。
那时,世尊对比丘们说:“摩竭国的阿阇世王虽然杀害了父王,但不久之后也会来到我这里,他将对我生起同样的信心;命终之后,会像拍球一样堕入地狱。”
那时有一位比丘向世尊问道:从地狱命终之后,会投生到什么地方?世尊回答:从地狱命终之后,会投生到四天王天。
比丘问道:他从那里死后,会投生到什么地方?佛陀告诉比丘:比丘,他从那里死后,将转生到三十三天。
比丘问道:从三十三天命终后,会投生何处?世尊回答:比丘,从三十三天命终者,将往生炎摩天。
比丘问:世尊!他从炎天死后,会投生到哪里?世尊回答:从炎天死后,将投生到兜率天。
比丘向佛陀问道:世尊!从兜率天命终后,会投生到哪里?佛陀回答:从兜率天命终后,将投生化自在天。
这位比丘问:“如果有人从化自在天命终,会往生到什么地方呢?”世尊告诉他:“比丘啊,从化自在天命终的人,将会往生到他化自在天。”
比丘问:“世尊,如果有人从最高的天界——他化自在天命终,会往生到什么地方呢?”
世尊告诉比丘:“这样的人,会往生化自在天,也会往生兜率天、炎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还会重新投生到人间。”
比丘问道:“世尊,他此生结束之后,会投生到哪里去呢?”世尊告诉比丘:“这位比丘,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在未来二十劫的漫长时间里,都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条不好的道路。他将在天界和人间不断轮回转世,在最后一世生命中,他会剃掉头发胡须,披上出家僧人的袈裟,凭着坚定不退的信心出家修行,最终成就辟支佛的果位,名号叫作‘无秽’。”
这位比丘赞叹道:“真是不可思议啊!世尊!像他这样造下深重罪业的人,竟能享受到如此殊胜的快乐果报,最终证得辟支佛果,名号叫作无秽。”
世尊告诉众比丘:"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虽然发心向善想要修行成就,也积累了许多善行。但比丘们要知道,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坚定愿力,才能让人从地狱的痛苦中得到救度;如果只是表面发心却不坚定,即使因缘具足暂时没堕入地狱,终究还是要靠种种方法才能避免地狱之苦。"
比丘问佛陀:“如果一个人同时做到了这两件事,他会投生到什么地方呢?” 佛陀告诉他:“同时做到这两件事的人,会投生到两种地方。哪两种呢?要么生到天上,要么生在人间。”
比丘问道:“一个人发心要成就菩提,但种种条件却不具备,这两种情况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世尊告诉比丘们:“如果一个人发心修行很坚定,但外在条件不具足,这是钝根;如果发心不够坚定,但外在条件很具足,比丘们,这反而是利根。”
比丘问佛陀:「愚笨的人和聪明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世尊告诉比丘们:“天资迟钝的人,修行往往难以进步;天资敏锐的人,因为聪慧明达,修行就容易上进。”
比丘问道:「这两种业报有什么不同?各自对应什么样的行为?」
这时,世尊便说出这段偈语:
智慧在世间最为珍贵,能带人到达安稳无忧的境界。真正明白因果平等的人,就能切断生死轮回的链条。
比丘啊,事情其实是这样的:这些都是有区别的。
那时,这位比丘听完佛陀的教导,满心欢喜地接受了教诲,随即从座位上起身,恭敬地叩首顶礼佛足,绕行三圈后安静地退出了法会。
这时,那位比丘就在当天准时到来,他穿好僧袍、拿着饭钵,进入罗阅城乞食,来到摩竭国王宫的大门外。
那时,阿阇世王远远看见那位比丘走来,一见到就命令守门人说:守门人,怎么回事?我之前已经下令,释种比丘不准放进这里,只有尊者调达例外。
这时守门人抓住那位比丘的手,将他赶出门外。那位比丘举起右手,对摩竭国国王说道:我是大王的大善知识,是安稳之处,没有种种烦恼。
国王回答说:比丘啊,你为何这样说?有何依据,竟敢声称“我是大王您的善友,是您的安隐之处”?
那时,那位比丘告诉阿阇世王说:世尊这样评价大王:摩揭陀国王虽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但他在恶业命终之后,将如同拍球般堕入地狱。从地狱命终,将转生四天王天;从四天王天命终,将转生三十三天;从三十三天命终,将转生炎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从他化自在天命终,又将转生化自在天、兜率天、炎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后还会转生人间,获得人身。如此,大王将在二十劫中不堕三恶道,流转于人世,最后获得人身时,将剃除须发,披上袈裟,以坚定信念出家修道,成为辟支佛,名号无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王将获得这种无根之信。比丘说完这番话,便退下离去。
当时阿阇世王听了那位比丘的话,既不欢喜也不恼怒,也没有接受他的说法,就对耆婆王子说:耆婆,有个沙门来我这里说,如来、至真、等正觉已经为我授记,虽然我杀了父王犯下大逆不道的罪业,死后会先堕入地狱受报,像拍球一样短暂。之后会转生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从这些天界命终后,又会依次转生化乐天、兜率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后降生人间,最后一世得人身时,将剃除须发,披上僧衣,以坚定信心出家修道,最终证得辟支佛果,名号叫无秽。你去——耆婆——到那位沙门乔达摩那里问清楚,他是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耆婆回答说:是的,大王。
那时,耆域王子奉了摩竭国国王的命令,离开罗阅祇城,前往灵鹫山,来到世尊所在的地方。到了之后,他恭敬地跪拜行礼,然后坐在一旁。耆域王子便将摩竭国国王吩咐的话,原原本本地向如来转述了。
世尊告诉他说:“是的,耆域!佛陀世尊说的话真实不虚,所说的都符合事实。为什么呢?耆域,那位阿阇世王将来会生起一种没有根源的信仰。耆域,世间所有的男女众生,他们也都会走上同样的道路,没有什么不同。”
当时,耆域王子听完佛陀的教诲后,便从座位上起身,恭敬地叩首顶礼佛足,然后告辞离开。他来到摩竭国王的住处,对阿阇世王禀告说:"那位如来、至真、等正觉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为什么呢?因为那些获得无根信心的人,确实不会有任何差别。恳请大王前去拜见那位如来、至真、等正觉。"
这时国王回答说:"耆域啊!我听说那位沙门瞿昙有这样的咒术本领,能够降伏人心,让外道和其他学派的修行者都接受他的教化。所以我不适合去见沙门瞿昙。先等等吧,耆域!我要观察那位沙门瞿昙,看他是否真的具备无所不知的智慧?如果他确实拥有无所不知的智慧,那时我再去见沙门瞿昙。"
那时,耆域王子从摩竭国王那里听了这番话,便离开罗阅城,前往灵鹫山,来到世尊所在的地方。到了之后,他恭敬地跪拜行礼,然后坐在一旁,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禀告给世尊。
这时世尊告诉耆域王子说:"耆域啊,摩竭国王很快就会到我这里来,他将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在我涅槃之后,他会恭敬供养我的舍利。"耆域王子听了欢喜不已,激动得不能自制。于是世尊又为耆域王子宣说精妙的佛法,使他心生法喜。
这时,耆域王子从如来那里听闻了这深奥的佛法,便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恭敬地用头顶触碰佛陀的双足行礼,然后绕行三圈才退下离开。耆域王子听完佛陀的教导后,满心欢喜地依照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