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
兩部大法相承師資付法記上
《金刚界大教王经》师徒传承法脉记录
三藏法师金刚智说:我从南天竺国,亲自在龙智阿阇梨那里,传承到这《金刚界百千颂经》。龙智阿阇梨亲口告诉我:此法是从毗卢遮那如来(即释迦如来,这是从法性身的身份来称呼)在世时传下来的。如来将这金刚界最上乘的教法,托付给普贤金刚萨埵;普贤金刚萨埵又传给妙吉祥菩萨;妙吉祥菩萨经过十二代传承,将法教嘱托给龙猛菩萨(龙猛菩萨就是龙树菩萨。因为菩萨出生在龙树下,所以名为龙树);龙猛菩萨又经过数百年,将法教付嘱给龙智阿阇梨;龙智阿阇梨再经过一百多年(这二位圣者都已成就道果,寿命都有数百岁),将法教传给金刚智三藏(梵语称“缚曰罗吉孃曩”,中文就是金刚智)。
金刚智三藏和尚精通大小乘佛法,以一切有部为宗,持戒清净如霜,以律仪为堤防。他是南天竺国王的第三子,为了弘法,持锡杖游历五印度,后来到大唐。当时有位中天竺国的三藏法师,俗姓释迦,是斛饭王的第五十二代孙。因为父王命令他出征作战,见到杀戮残害众生的事太多,于是不愿继承王位,厌恶世俗而出家,发誓要将佛法传到东方。他与金刚智三藏,在唐玄宗朝同时担任国师。他知道金刚智三藏通晓金刚界法门,于是向金刚智三藏请求传授金刚界五部法。
当时金刚智三藏知道中天竺国的无畏三藏理解《大毗卢遮那经》教法,赞叹说:这个法门极其深奥,难遇难求。过去在南天竺国就听说有《大毗卢遮那经》的名字,于是游历五印度寻访,但都没有遇到懂的人。如今来到大唐,有幸遇到这个教法,就请无畏三藏求授《大毗卢遮那经》大教,两人互相为师,传授这两部教法。
金刚智阿阇梨又将这金刚界大教王传授给大兴善寺的三藏不空智阿阇梨。不空智和尚又把这法门嘱托给含光阿阇梨等五位弟子:一是含光阿阇梨(代宗皇帝曾敕令他去修造五台山金阁寺,因此没有闲暇传法);二是大兴善寺惠朗阿阇梨(传给崇福寺天竺阿阇梨,天竺阿阇梨又传给德美、惠谨和俗家居士赵玖);三是青龙寺昙贞阿阇梨(他不传弟子,每当有人来求学,就说东塔院的惠果阿阇梨精通教理,可以去他那里学习);四是保寿寺觉超阿阇梨(传给契如和惠德阿阇梨);五是青龙寺东塔院惠果阿阇梨,他精通声韵学,汉语梵语都明白,常常静心于实相之门,妙悟如如之理,经常读诵《维摩经》,又在闲暇时披阅《涅槃经》《华严经》《般若经》《楞伽经》《思益经》。后来遇到大兴善寺不空三藏和尚,传授他金刚界法门,于是说:这个教法最高最妙,但以往所悟的大乘心地法门也是至极微妙,如今遇到金刚界法门,更为最上,所以说再没有超过它的。而且显教的心地法门只明理观,而这瑜伽教则贯通理和事两方面,安住金刚界,一念相应,便即刻成佛,所以说至高无上。
所传金刚界法的,还有大兴善寺传授灌顶教法的同学惠应阿阇梨、惠则、成都府惟尚、汴淋辨弘、新罗国僧惠日、日本国僧空海、青龙寺义满、义明、义操、义照、义愍、义政、义一,以及俗家居士灵殷(以上十四人都传授了大教,依次得阿阇梨位)。
其次,青龙寺东塔院义操阿阇梨所传的金刚界大法,则有同院的同学僧法润、义贞、义舟、义圆,景公寺僧深达,净住寺僧海云,崇福寺僧大遇,醴泉寺僧从贺、文苑,会昌寺新罗国僧均亮,本院常坚,玄法寺僧智深、法全,及弟子僧文秘(以上十四人授金刚界大法,皆依次得阿阇梨位)。
得到金刚界大教后,海内广泛流传,枝脉不断。如同优昙钵花盛开,教法圆满。那些得传金刚界法的人,顿时见菩提,入曼荼罗,得受阿阇梨灌顶,就像得到法轮王的职位。
这大教王名为“金刚界”:“金刚”是坚固的意思,表示一切如来法身坚固不坏,无生无灭,无始无终,常存不坏;“界”是本性,表明一切如来的金刚本性,遍及一切有想众生身中,本来具足圆满,具有普贤毗卢遮那的大用自性身海功德。所以修瑜伽法的人,又以大乐普贤金刚欲箭三摩地,破除无明住地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子与现行,以及二乘种性,彻底摧碎,在一念之间证得大日毗卢遮那佛位。
此经又名“金刚顶”:就像人的身体,顶是最尊胜的,这教法在一切大乘法中最为尊贵上乘,所以叫金刚顶(梵语称“缚曰噜瑟抳沙”,就是金刚顶)。又是金刚界光明遍照如来现出等觉身,示现三密五智,让一切众生证得大圆镜智,成就大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