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涅槃經疏三德指歸卷第十
錢塘沙門釋 智圓 述
現病品
開善下佛實無病示現有病令他離病即是答上云何諸菩薩遠離一切病問也。
暂无译文
望後為正者以現病品在五行之初故。
暂无译文
今皆不然者今師總斥梁武中後如第一疏破開善答問理亦不成且佛答迦葉問但齊大眾品具如長壽品初疏文十義也故知此品非是答問觀師雖云望後為正而云望前是結成前答破同開善所立俱非故今總斥。
暂无译文
眾苦併除者二死盡故尚無變易寧當有分段病耶。
暂无译文
能斷下尚能斷他煩惱之病寧當自有四大病耶。
暂无译文
佛地下若在因中或容有病以惑未盡故智未極故今既圓極寧當有病。
暂无译文
偏言四分者即經云貪欲瞋恚愚癡憍慢也諸部小乘即以三毒及等分為四今經不取等分而取憍慢也若合字釋義則貪欲無別乃至憍慢亦爾若分字釋義則自愛為貪愛他為欲自忿為恚忿他為嗔自惑為愚惑他為癡自責曰憍陵他曰慢。
暂无译文
通見思故者以十使見惑後五中有此四故九地思惑亦有此四故云通也身邊等五及後五中疑思惑中無故云別在見諦今迦葉但舉此四以攝見思。
暂无译文
通別病因者見思通惑是分段病因無明別惑即變易病因以四分之名通界外故。
暂无译文
經㿇音習。
暂无译文
噦噎於越反通俗文氣逆曰噦。
暂无译文
痲瀝力金反聲類痲小便數也。
暂无译文
經顧命文殊者尚書曰成王將崩命召公畢公率諸候相康王作顧命孔安國云臨終之命曰顧命實命羣臣敘以要言。
暂无译文
經聲聞人等下列三學也。
暂无译文
尸羅是戒諸禪是定三摩提此云正受正勤是慧。
暂无译文
經教大迦葉者謂迦葉尊者是佛長子也。
暂无译文
此亦是四悉者初文教弟子即世界次文請大乘即第一義餘二如文。
暂无译文
經何故不治惡比丘者佛今在世而不自治滅後何人能治耶。
暂无译文
初釋煩惱下先簡示障體文有四句前二是障後二非障皆先列次釋。
暂无译文
若數數下釋前二句義也數數起是明利相而闕深義故止觀云發時深重不可禁止觸境彌增無能遮制是為深相數數發起起輙深重故名為利。
暂无译文
不數數下釋後二句文亦闕略應云起雖深重不數數起即深而不利也不深不利義准可解。
暂无译文
通論下結示今意今約別論障義故二是二非又據止觀煩惱境列四句竟乃云第四即屬通途果報惑相尋常相係故言非深非利三句起動異常即屬煩惱發相雖此約現行彼明發相而其句義旨趣合同以驗今文應云三句是障今但判前二者或恐疏誤或別有意。
暂无译文
七慢下隨文釋義。
暂无译文
經葢纏者謂五葢十纏五葢如前記十纏者一嗔二覆三睡四眠五戲六掉七無慚八無愧九慳十嫉忿恚曰嗔隱藏自罪曰覆意識昏熟曰睡五情暗冥曰眠嬉遊曰戲三業躁動曰掉屏處起罪不自羞曰無慚露處為非不羞他曰無愧財法不能慧施曰慳他榮心生熱惱曰嫉。
暂无译文
七慢者一慢二慢慢三不如四增上五我六邪七憍等中上上中等者其實與他齊等而自謂我勝故云等中上他實高勝謂己等彼故云上中等俱舍亦明八慢名義次第與此小異一我慢自謂盛壯我慢則強二大慢於他勝謂己勝三過慢於他勝謂己等四邪慢於有德中謂己有德五增上慢未得謂得六慢慢於他等謂己等於等而輕七不如慢於多分勝謂己少劣八憍慢色不如他亦謂己等。
暂无译文
經懟佷丈淚反爾雅懟怨也。
暂无译文
經欠㰦又作呿同丘庶反通俗文張口運氣謂之欠㰦也。
暂无译文
釋業障中皆云決定者簡異不定故。
暂无译文
五無間者應法師云無間有二一身無間二受苦無間而言五者以五逆業感無間報因果合標故云五無間也或云無間之果有五種故謂一報無間捨身即受二受苦無間中無樂故三時無間定一劫故四命無間中無絕故五形無間其身充滿八百由旬故欲虵嗔者多婬欲虵多嗔恚。
暂无译文
皆先業果者虵身是報果嗔欲心是習果竝由先世嗔欲習報業因感斯二果復由宿習又起來業以例惡人其旨可見。
暂无译文
經不御御進也。
暂无译文
經狀蓐音辱薦也。
暂无译文
大拏云者謂須大拏經也。
暂无译文
經蟠龍蒲寒反方言未昇天能謂之蟠龍廣雅蟠曲也蟠委也。
暂无译文
瞿曇此云甘蔗種是佛本姓故以張王為例。
暂无译文
釋說法中經大悲為本等者若有大悲必應說法今既無說悲在何所。
暂无译文
蓮華是瑞者病相則凶今華是瑞故非病相。
暂无译文
非病所能者非實病者能放光明也。
暂无译文
表解脫明矣者解脫三塗生人天故經文次第明三塗初明濟地獄次明濟饑鬼後明濟畜生於地獄中初濟八大獄次眷屬獄前八地獄各有十六眷屬謂八寒冰及八炎火彼一一獄面各有四門謂二寒冰及二炎火故有十六今經中偏舉寒冰略無炎火故云乃至八種寒冰也八大獄既各有十六眷屬若支本合數則有一百三十六所也廣說獄相於此非要事備瑜伽俱舍等論吉祥問正法念等經。
暂无译文
前四從聲者謂阿波波等竝是寒聲。
暂无译文
後四從色者疏文兩解初約罪人見優鉢華池等由愛華池入中受苦。
暂无译文
次或言下約凍諸罪人身體紅赤如四華色。
暂无译文
劈裂者說文劈破也廣雅劈裂也。
暂无译文
通言地獄者梵言泥黎此義譯為地獄謂地下有獄故言地獄言獄縛罪人不得解脫婆沙云梵言捺落迦此言受苦器即是苦之器具也亦云那落迦此言受苦者謂是罪人也舊譯不分總言地獄言捺落迦者具四義一不可樂二不可救三闇冥四地獄踰伽云此下三萬二千踰膳那有等活等活下千踰膳那有黑繩等七如是已下六捺落迦相去皆隔二千由旬其八寒皆小於八熱地獄俱舍乃云下過二萬至無間底極為淺近。
暂无译文
化佛利益經中有相好現通說法現通中有依有正如文。
暂无译文
經鳳皇者雄曰鳳雌曰皇通名曰鶠爾雅曰鶠鳳其䳄皇是也。
暂无译文
色頂有形等者淨居有五謂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今云色頂即第五淨居也。
暂无译文
有頂下云云者即前文三番釋聲至有頂義謂竪徹三界頂竪徹三乘頂竪徹等覺頂不唯尼吒為有頂也故知今文先約色頂以解淨居者且順他釋。
暂无译文
例世下如下德王品明。
暂无译文
天有四種一者世間天二者生天三者淨天四者義天世間天度如諸國王生天者三界諸天淨天者四果及支佛義天者十住菩薩以能善解諸法空義故故知今云淨居即是天之別稱故得例同後三以生淨居在色界故不得云世間淨居也。
暂无译文
注云云者同前有頂以配三義故知一家立義葢准經文非任𦙄臆以佛釋天義備四種故外惡緣謂諸魔外道內惡因謂諸邪惡風內善因謂微妙智慧外善緣謂辨才供佛尋經可見。
暂无译文
舉昔證今者昔已久除病因病果驗知今日無病也如此之人者即三種人五種人可得有病也。
暂无译文
異前三人者前即大眾問品彼文三種病人但是此中初罪人耳以此初人含前三種故若比前文今乃剩有二乘小道及聞經菩薩也。
暂无译文
今三人者一不差二不差差三差差文逸不差二字也。
暂无译文
初是下釋出三人。
暂无译文
次是二乘小道者謂有瞻病隨意醫藥則差無此三即不差故云不差差也。
暂无译文
三是下有瞻病亦差無瞻病亦差故云差差。
暂无译文
與前碩異者此與四依品辨異彼為護法則駈遣惡人若有破戒者不聽受持讀誦大涅槃經今則許其發心為菩提種故聽其供養等。
暂无译文
此乃與奪之意者今文約與四依約奪。
暂无译文
初列下通前點示開合也。
暂无译文
不差者即初病人經文已開謗法等三也。
暂无译文
不差差者即第二病人而經但云聲聞緣覺直舉二乘故云未開至下明五種病人即是開此第二人也至下方開故云未開差者。
暂无译文
即開等者第三病人經開為六也。
暂无译文
約五法師者即書寫等也謂一書寫二受持三讀誦四供養五為他說如經。
暂无译文
合三十種者以五人各為六事故成三十也。
暂无译文
中者下中謂中間即第二病人也今雖未開而下文更開四果支佛以為五種故探取下開文於此結數共成三十八種謂初人開三中人開五後人開三十也。
暂无译文
成上第二病人者只是開上第二以為五故。
暂无译文
遇緣下遇緣則改小入大不遇則且滯偏空。
暂无译文
帶病脩行者病即殘思及別惑也。
暂无译文
菩薩在因此收三教菩薩以惑在故亦是帶病故云例此但菩薩執輕易轉故屬差差。
暂无译文
斷三結者問見惑既有八十八使如何但說斷三結已即令得果答論云此三種結三三昧近對治法身見是空近對治法戒取是無願近對治法疑是無相近對治法復次三結生惑增上身見生六十二戒取生一切苦行疑於過未一切處生猶豫故但說三。
暂无译文
廣則十四二十八者謂人天各七為十四人天各經中陰為二十八。
暂无译文
下文等者即第二十經云得阿耨菩提心也。
暂无译文
須會釋之者今云成菩提則在果下云得菩提心則在因以初住真因即是分果故知二文義異位同又第十九經云八萬劫至大涅槃亦是初住位也涅槃是斷果菩提是智果故知與第二十經智斷互現耳然此三文其言小別其意大同若發菩提心必至菩提涅槃果故妙樂記第七云故從圓義從初發心三義具足又云果中既是智斷二德故初發心菩薩可指初住分得智斷然經三文皆云八六四二豈可因果同經爾許時耶此且一往故菩提涅槃並通因果若教仍權且至初住縱至極果其教亦權豈必八六等方至極果耶則與一生入地生身得忍為妨。
暂无译文
五下分云云者問何緣此五名順下分答下謂欲界此五順益下分界故名順下分謂貪恚不出欲界身見不出我心戒取不出下法疑不出凡夫又貪欲嗔恚故不過欲界故說貪嗔如守獄卒身見等三如防邏人故俱舍云由二不超欲謂貪嗔由三復還下謂身見戒取疑。
暂无译文
五上分者一色界貪二無色界貪三色無色掉舉四色無色慢五色無色無明由此五種能令有情不超上界名順上分結以貪過重兩界別論。
暂无译文
獨一之行者以支佛不從他悟故名獨一如麟頭之一角故云麒麟獨一之行此經但以麟角喻於自悟不同小宗分部行麟喻之異也公羊傳麒麟仁獸也說文身牛尾一角角頭有肉所以初果八萬支佛十千者以由界內經生多少不同致令界外其根利鈍不等。
暂无译文
CBETA 编码:X0662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