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嬰兒行品
嬰兒者蒼頡篇云男曰兒女言嬰今言嬰者通男女也劉凞釋名曰嬰兒者𦚾前曰嬰接之嬰前而乳養之也此喻果上之用現勝劣身說權實法悉名嬰兒行也故下經明五種嬰兒義在此矣。
大即如來行者謂圓嬰兒也是故須約涅槃為體方能起於大小兩用。
權智下破他師黃葉即人天嬰兒若以權智為體則但能起於人天之用也。
兩行皆爾者謂皆明因果及以偏圓例知此品應具此義故云此不應無問嬰兒既是果用何故作因釋耶答果由因剋因修偏圓之行果獲大小之用今約義兼通故收於因而正在果亦如聖梵正在於因而亦通果若爾天行雖專在果理亦通因既指雜華義准可見。
從初發心(至)行道者此指名字為發心。
能化所化等者佛是能化證果四德上根是所化修因四德故云皆行對彼偏小圓稱上根。
一究竟故不能語者還取第三不能來經文以成今意。
隨他言音即是隨順機緣說偏說小談常無常然後引權歸實故經云亦令因而得解。
經名物不一者小兒召物多好重呼故。
不語還具四德者前合不起等四敵對四德則不語譬樂今不於語復有四德故云還具以此例前各應具四佛語雖略准義合有乃是四一互融體無二故得作此說故云餘三亦應如是。
婆和是小兒學語之聲也。
正取和字者和淺婆深以三藏菩薩對當教二乘得名大乘既非無漏是故今文以婆對衍。
合文自釋者以經合云和者名無常故然據合文約開偏入圓以說故云聞已為常法等疏主且指所開判屬六度。
舉六字者苦樂晝夜父母也。
是無憎愛者不憎夜愛晝也應以父母喻境智文略不釋玄義云不知苦樂是泯憂喜不知晝夜是齊明暗不知親疎是等憎愛不作大小是亡巨細。
合菩薩化他者以經云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故。
初譬云不作大逆等者即解譬文不能造作大小諸事也。
行於中道者離二邊中也。
譬妄常者楊樹常在故。
譬妄淨者謂是金故。
譬妄樂者牛馬可乘無徒行之苦故。
譬妄我者男女是人人必有我故。
利使鈍使者緣滅諦下起惑也。
見道修道者皆分證滅故。
九品增修者即冤親中人各開三品也。
二是半惑者通菩薩但破界內煩惱界外煩惱全在故云半惑惑既染汙故乖淨義。
但是嬰兒者起想著故但是凡夫非是化用。
以行成故等者此則自淺階深從權入實故始與人天小善終歸大般涅槃應知自爾已前皆名啼哭故啼哭之義不獨三塗。
得果下結責古人經文顯云得大涅槃而不知是果如何如何者謂責古人明文若是如何不見也詩云如何如何忘我實多。
亦呼為大涅槃者初地分得也若爾今云得大涅槃亦是初地與前聖梵二果其位正等。
第三單結者即聖行品初大分三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