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疏三德指歸
陳如品末
此後分經者案譯經圖紀云沙門若那䟦陀羅唐言智賢南海波凌國人麟德年中益府城都沙門會寧故遊天竺觀禮聖跡汎舶西遊路經波凌國遂共智賢譯大般涅槃茶毗分一部二卷寄經達交州會寧方之天竺後儀鳳年初交州都督梁難敵遣使附經入京三年戊寅大慈恩寺僧靈會於東宮啟請施行此經批文云婆羅門師者即智賢三藏以四姓中婆羅門取為清貴故天竺通稱婆羅門國其僧亦曰婆羅門僧出西域記古來講者遂以此分二卷續前大部為三十七三十八也此文猶是第五用章初陳如半品即歸伏中第四須䟦出家也。
甚深玅法者聞上佛說無想之法乃是實智實境境智名別其體元同境智相冥三一互攝故云甚深玅法也。
而得法眼即初果初聖果現證中初經家敘事法性智水下經家歎德初三句正歎智斷初二句歎智德中先歎境能發智如源出水則是法性之源出智慧水故云法性智水次句歎智能照境如水從源出還溢於源如智從境發還照於境故云灌注心源後一句歎斷德即是境智冥合能斷三惑二死之縛故云無復縛著。
漏盡下結歎智斷漏盡結斷德意解結智德二德具故名阿羅漢行漸解圓意如前示。
蒙如來恩者佛令阿難召我殷勤教誨令我捨邪故云恩也。
世尊下歎佛悲智之德由大智故自出生死故云智慧大海由大悲故令我捨邪故云慈愍無量。
行苦遷逼者以苦依身在未免遷逼。
坏器毒身者四大無堅如坏易壞身如虵篋故曰毒身。
無歸無依無趣者以佛喻君父師佛今既滅則臣無主可歸子無父可依資無師可趣上略標無主下具釋三義若具標者應云無主無父無師也。
八種聲者一極好二柔耎三和適四尊慧五不女六不誤七深遠八不竭。
徧緣境界等者緣六塵境起三種惑謂於好色起貪惡色起恚中庸起癡聲等皆然以惑潤業能感生死名造生死業。
法應如是者欲令眾生修善斷惡故方便示滅也。
如來涅槃甚深等者以滅即不滅不滅即滅亦即非滅非不滅故重言甚深所以如來示滅上達其本下悲其迹中根處悲達之間二乘皆在下悲之限現病品云下愚凡見言必涅槃唯諸菩薩文殊師利等能知如來常住不變。
即噓長歎者噓吹也歎平聲無緣者耻躬不逮所以長歎。
唱言下有機者能見賢思齊所以稱善。
疏云亦應生起四品者須䟦既得道入滅則如來化事已周故以教法遺囑時眾故有遺教品既囑累已畢則聖心無慮宣入秘藏故次有還源品既已還源須焚應質故次有茶毗品火葬既訖靈骨猶存故散及人天令供養獲益故有廓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