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海龍王經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一
行品第一
我听到的是这样: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讲法,在场的有八千位大比丘和一万二千位菩萨。这些都是从十方世界来的大圣者,他们德行圆满,能总持一切佛法;学问广博,辩才无碍;能断除一切疑惑,具足大神通;深入理解各种智慧法门,度化众生到达彼岸;他们的禅定境界受到诸佛赞叹;能遍游不同世界,以神足通自由飞行,降伏魔众;能分辨各种法义,明了真理实相,看清一切众生的本源;积累修行功德,对世间的得失毁誉等八种境遇都不执着;以大慈悲心庄严自己的言行意念;披上精进的铠甲,历经无数劫修行而不厌倦;像狮子吼般教化外道,以不退转的坚定心印印证真理;通达诸佛深奥的法藏——这些菩萨的名字是:山光菩萨、惠山菩萨、大明菩萨、总持山刚菩萨、山铠王菩萨、山顶菩萨、山幢菩萨、山王菩萨、石磨王菩萨、雷音菩萨、雨王菩萨、宝雨菩萨、宝英菩萨、宝首菩萨、宝藏菩萨、宝明菩萨、宝幢菩萨、宝顶菩萨、宝印手菩萨、宝畅菩萨、宝严菩萨、宝水菩萨、宝光菩萨、宝铠菩萨、宝现菩萨、宝造菩萨、乐严法菩萨、净王菩萨、严顶相菩萨、金光饰菩萨、宝髻菩萨、天冠菩萨、千光菩萨、原险菩萨、照昧菩萨、月辩菩萨、发意转法轮菩萨、金光净菩萨、常施无畏菩萨。这一万二千位菩萨都具有这样的德行。还有贤劫中的大菩萨弥勒、文殊等六十位大圣者,不可思议菩萨、解缚菩萨等十六位大士,帝释天、四大天王和忉利天的天人们;焰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众,魔子道师,大梵天王、梵净天王、善梵天王、梵具足天王、大神妙天、净居天、离垢光天,乃至一切善天、燕居无善神王,各自带着六万眷属;四万二千山树神王;名叫持华的力士神王,带着三万二千眷属和香音神一起前来;无焚龙王带领七万二千龙众;四方金翅鸟王,以及其他一切尊神、天龙鬼神、无善神、凤凰神王、山树神王、甜柔神等,都带着各自的眷属来到佛陀面前。他们向佛顶礼后,退坐一旁。比丘、比丘尼、在家修行的男女居士们也上前向佛行礼,各自坐在一旁。
那时佛陀被成百上千的随行大众围绕簇拥着,坐在诸天庄严清净、如狮子般高大宽广的法座上,为四众弟子普遍说法。佛陀在人群中就像安稳光明的须弥山王矗立在大海中,功德超越诸天,世间无人能比;他身上散发的光明巍巍赫赫,没有照不到的地方。
这时如来示现威德神通,虚空中应时化现出一顶珍宝伞盖。各种奇珍异宝交织点缀,覆盖了整个法场四方。无数千百垂下的珠串璎珞间,青黄赤白的无垢宝珠与照耀虚空的明珠交相辉映,宝珠放射出无量色彩的光芒,多得无法计算。天空中飘落种种香花,花瓣堆积直到膝盖;虚空里响起宏大雷音,同时降下众多名贵香氛。
这时,大目犍连尊者(智慧第一的弟子)秉承佛陀的旨意,恭敬地上前请示佛陀:“今日天地震动、祥光普照的景象,是我们从未见过、从未听闻的殊胜境相。这究竟预示着怎样的吉祥征兆呢?”
佛陀告诉目连尊者:"现在海龙王要来拜见佛陀,所以先显露出这些祥瑞的景象。"
佛陀话音未落,龙王立刻带着七十二亿侍女、八十四亿眷属,捧着香花、经幡、宝盖和千百种乐器,来到佛陀所在之处。他们上前叩首礼拜后,环绕佛陀行走七圈,将手中供品撒向佛陀,奏响音乐虔诚供养。龙王与后宫眷属们一同停在佛前,用诗偈赞叹道:
您怀着慈悲心怜悯世间众生,向世人示现智慧之光。 虽然生于尘世之中,却像莲花般不受污染。 您给予世人安稳快乐,以智慧照亮过去现在未来。 领悟真理如同阳光普照,我向世间最尊贵的您顶礼。
您具足十种智慧力量,超越布施持戒的功德, 调伏自己并教化众生,如同驯服躁动的野马。 您熄灭烦恼的火焰,带领大众走向觉悟。 布施七种珍贵法财,以慈悲心对待一切生命, 您是众生的慈父,我向最殊胜的福田顶礼。
眉间白毫相绽放光明,犹如阳光映照白雪, 纵是高高在上的天人,也无法望见您的顶相。 佛面放出无量光芒,沐浴佛光获得安宁, 光明普照千百国度,乃至地狱最深处。
您的言语柔和深远,化解众生心中困惑, 妙音传遍天地世间,清净没有半点杂质。 驱除贪嗔痴的黑暗,以智慧光明照亮心田, 赐予安稳令人欢喜,示现解脱之道。
您通达三世无有障碍,世间无人能与相比, 洞悉众生一切行为,明了善恶果报归宿。 观察众生根器因缘,当下便能清楚照见, 开启心扉获得解脱,我向无上智慧顶礼。
亿万魔军来到树下,企图寻找佛陀过失, 您以崇高德行威神,降伏一切邪恶心念。 不起嗔恨不生厌倦,以慈悲力引导教化, 供养如此世间至尊,谁还敢有丝毫懈怠。
观察万法本质空寂,犹如虚空不可执取, 如露如电如雾如沫,如幻如化如水中月。 诸法本来空无自性,认清无我真相, 透彻揭示生死本质,因此无人不敬仰。
为此经历无数劫难,精进修行无量岁月, 供养恒河沙数诸佛,功德无法计算衡量。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圆满具足, 尊贵誓愿皆已成就,我向大雄大力顶礼。
海龙王念完这首赞颂佛陀的偈子后,恭敬地上前对佛陀说:“我有些问题想请教,如果您允许的话,我才敢说出来!”
佛陀说:「你尽管问。如果有任何疑惑,我自会为你一一解答清楚!」
龙王恭敬地听着,欢喜地提问: “菩萨怎样能消除恶道之苦? 怎样能超越各种劫难? 怎样能常生天上人间? 怎样能不远离诸佛? 怎样能遇到善知识? 怎样能常得安宁? 怎样能心怀坚定信念? 怎样能广受众生敬爱? 怎样能成就度众生的因缘? 怎样能增长善法? 怎样能乐于积累功德? 怎样能常安住于真理? 怎样能不执着五蕴? 怎样能常喜爱正法? 怎样能享受法喜? 怎样能闻法不厌? 怎样能请教观察深义? 怎样能听闻后依法修行? 怎样能具足出家德行? 怎样能持守清净戒律? 怎样能放下重担? 怎样能安住树下修行? 怎样能乐于独处? 怎样能自在独修? 怎样能远离谄媚虚伪? 怎样能具足出家智慧? 怎样能悟入深妙法义? 怎样能观诸法如幻? 怎样能不堕入断灭见? 怎样能不堕于常见? 怎样能超越因缘法? 怎样能远离各种邪见? 怎样能得神通自在? 怎样能具足六种神通? 怎样能得智慧通达? 怎样能证漏尽神通? 怎样能展现无遮大慈? 怎样能得无碍智慧眼? 怎样能明了众生心念? 怎样能精进永不满足? 怎样能善解教化言语? 怎样能降伏魔怨? 怎样能远离一切恐惧? 怎样能帮助退心者振作? 怎样能得不退转境界? 怎样能证无生法忍? 怎样能超越一切清净? 怎样能使所有行为清净? 怎样能得佛陀授记?”
佛陀赞叹道:“问得好啊,海龙王!你能向如来请教这样深刻的道理。现在请仔细听,用心领会,好好思惟其中的意义!”
龙王恭敬地回答:“世尊啊,我们真心渴望聆听您的教诲!”
佛陀说:“菩萨有四件事可以远离恶道。哪四件?菩萨对众生没有伤害之心,始终保持十种美德,不议论他人短处也不轻视傲慢,反省自己的过错不指责他人缺点;这就是四件事。还有四件事能超越各种灾厄。哪四件?常常赞叹佛、法、僧三宝,对喜爱佛法的人不加以扰乱,不制造他人疑虑,对犹豫不决的人都给予开导;这就是四件。还有四件事能生在天上人间。哪四件?不放弃求道之心,也教导他人不毁坏戒律,内心愿望清净,为他人讲经时怀着深切的慈悲;这就是四件事。还有八件事能不离诸佛。哪八件?时常忆念佛,供养如来,赞叹世尊,塑造佛像,劝化众生使其见到如来,无论面向何方听闻佛名,都发愿往生佛国心志不退,喜爱微妙佛法的真正智慧;这就是八件事。还有四件事能遇到善知识。哪四件?不傲慢不谄媚,常怀恭敬,言语柔和顺从而不自大,虚心接受教导;这就是四件。还有三件事常处安然。哪三件?不刚强不固执不阿谀,去除贪心嫉妒,见他人得供养代为欢喜;这就是三件。还有五件事常怀坚定信念。哪五件?明白解脱之力,积累功德之力,了知因果之力,遵循道心之力,运用佛法之力;这就是五件。还有两件事常得喜悦守护。哪两件?保持欢喜心,不起嗔恨心;这就是两件。还有二十件事守护各种因缘。哪二十件?坚信佛教,不被外缘牵绊,自己行为自己负责,他人行为他人承受,法理相互印证,法理相互照亮,善恶必有报应,内心不乱不违逆,心无妄念,没有我执没有人执,一切皆空无所有,没有来去,无所归宿,只依因缘果报,由罪福决定安危,守护各种因缘,诸佛世尊都因清净而成就道德,去除众恶,因此我们修行善业根本;这就是二十件。还有两件事增长善法。哪两件?明白善恶三品,行为不放纵;这就是两件。还有两件事。哪两件?欢喜培植德行,也不执着回报;这就是两件。还有五件事常喜爱真理。哪五件?不执着色、声、香、味、识;这就是五件。还有五件事常喜好佛法。哪五件?不贪恋色身感受,立志求得智慧,护持一切众生;这就是五件。还有六件事常喜爱佛法。哪六件?喜爱五根修行,不贪五欲享乐;喜爱佛法集会,不爱世俗闲谈;喜爱讲解佛经,不恋衣食享受;喜爱观察法义,不喜不净之事;喜爱实践修行,不执文字表面;喜爱佛法真理,不乐声闻缘觉之法;这就是六件。还有八件事得佛法真乐。哪八件?乐于宣讲佛道,不乐卑劣之事;乐于实践六度,不乐声闻缘觉之道;乐于赞叹四恩,不乐非法行为;乐于实践大慈悲,不乐世间俗务;乐于演说大乘之道,不乐轮回之说;乐于讲解缘起深法,不执常与无常、我、人、寿命;乐于空、无相、无愿的真理之法,不喜戏论,远离放纵念头;乐于庄严佛国净土,不执着寂灭;这就是八件事。”
还有五种对听闻佛法永不满足的情况。哪五种呢?广泛听闻增长智慧,能够明达事理,所以对听闻永不满足;普遍聆听坚持不懈,能够决断疑惑,所以对听闻永不满足;通过听闻觉悟了知烦恼嗔恨,所以永不满足;通过听闻断除欲望、消除众生的执着染污,所以永不满足;通过听闻勇猛精进断除一切疑惑,所以永不满足;这就是五种。
还有两种为了探究真理而求闻不倦的情况。哪两种呢?发起贤圣正见的修行,获得无碍辩才和总持要义;这就是两种。
还有十种听闻后能够奉行的情况。哪十种呢?利益众生而知足,安住闲静处;身口意寂静,进退安详;对所闻法义观察清净;独处少事,不喜喧闹;初夜后夜精进修行;敬重善知识;心怀惭愧;常以大悲心护念一切众生;平等修习圣贤禅定;德行圆满,以智慧救度天上人间;这就是十种。
还有五种具备出家品德的情况。哪五种呢?所修已成就,不再退失;灭除烦恼结使;内心舍离一切执着;诸佛世尊不会指责其过失;自己获得解脱,为被束缚者讲解解脱之法;这就是五种。
还有五种随顺出家戒律的情况。哪五种呢:持守戒律救度破戒者,随顺所闻救度少闻者,随顺禅定救度散乱者,随顺智慧救度邪见者,随顺度化知识使众人安住无为安稳;这就是五种。
还有五种舍弃的情况。哪五种呢?舍弃重担而消除五蕴,断除恩爱结缚及诸习气,常以寂定舍离寂灭,入于正道奉行八圣道,证入圣谛使众人安住真理之法;这就是五种。
还有四种常处树下的修行。哪四种呢?不惜身命,奉行一切善法,开发神通智慧,修行寂静令天人欢喜;这就是四种。
还有四种乐于闲居的情况。哪四种呢?发大悲心而安住闲居,为诸佛所赞叹;为救度众生,没有偏邪行为;当成佛时,庄严自在,不为尘劳所染;学习其他菩萨的圆满修行,积累闲居功德,进入城乡聚落为大众说法;这就是四种。
还有三种修习禅坐,最尊贵无上、功德微妙的圣贤行持。哪三种呢?不生憎爱也不希求;自在离欲,心无束缚;行动自由,平等对待一切,快速得定;这就是三种。
还有三种远离谄媚的情况:心地质朴正直没有嗔恨,安住于修行,种种结使便得断除;这就是三种。
还有八种具备出家品德的情况。哪八种呢?圣贤知足安住独处,懂得节制,博学多闻,舍弃怨恨修持忍辱,不退失道心,修行四念处,专精禅定契合智慧,一切行为以修持为重;这就是八种。
还有十种深入核心法义的情况。哪十种呢?见身性空诸法性空,身入清净一切法清净,见无自我诸法无我,自观身空不疑诸法空,己身无实诸法如回响,察身寂灭诸法静默,我性真实观诸法真实,我心深妙见诸法奥义,己身无闻诸法如聋,我无所受见一切法无可取著;这就是十种。
还有十种观法:诸法如幻,显现虚妄相;诸法如梦,所见不真实;诸法如阳焰,生起颠倒想,所见不真实故;诸法如影,所作因缘并无真实快乐;诸法如水月,不可捕捉,其相远离造作;诸法如回响,始终皆空;诸法如闪电,瞬间显现随即消失;诸法如画,远离贪嗔痴;诸法本来清净,不为客尘所染;诸法如虚空,生起即灭,无处可依;这就是十种。
还有两种不堕断见的情况。哪两种呢?具足随顺时机的智慧明了罪福因果,通达诸佛圣智光明;这就是两种。
还有两种不堕常见的情况。哪两种呢:一切说法无常的智慧,生起即灭,心念不会永存;这就是两种。
还有四种超越因缘法的情况。哪四种呢?无明习气导致生死轮回,无明灭除生死即断,不堕断见,不住常见;这就是四种。
还有四种远离邪见的情况。哪四种呢?通达空性不见人我,了悟无相不见寿命,明达无愿不见三界,分别缘起离于常见断见;这就是四种。
还有六种以神通自娱的情况。哪六种呢?不用恶眼看众生,得天眼通;闻恶声能忍辱,得宿命通;心不散乱,得他心通;培植德本,得知过去事;言行一致,得神足通;恭敬修行,不欺法师,得漏尽通;这就是六种。
还有六种得六通的情况。哪六种呢?因供灯故,得天眼通;布施音乐,得天耳通;无求布施,了知众生心;培植德本,知过去事;消除五盖,决断疑惑,得神足通;法布施,得漏尽通;这就是六种。
还有六种得通慧的情况。哪六种呢?见佛如来,得天眼通;闻法说法,得天耳通;降伏其心,见众生意;常修六念,得宿命通;弃除贪浊,成就神足,轻举能飞;遵修佛法,得漏尽通;这就是六种。
佛陀又告诉龙王:“菩萨具备神通而自在运用:声闻、缘觉以及外道、神仙、天人、龙神、鬼神、无善神、凤凰神王、山神王、甜柔神、人与非人,所有这些众生拥有的天眼,若与菩萨的眼睛相比,菩萨的眼睛最为殊胜无上,清澈明净,除了佛陀的眼睛之外,菩萨的眼睛没有看不见的。能洞悉天人光色皆是诸法本质,没有任何障碍。
声闻、缘觉以及天龙鬼神、人与非人,若与菩萨的耳朵相比,菩萨的耳朵最为殊胜无上,清澈明净,除了佛陀的耳朵之外,菩萨的耳朵没有听不见的。能遍闻天人音声皆是诸法演说,没有任何障碍。听闻一切音声即能通达三世因果,完全明了所有众生的心念,包括行为造作、念头起因、业报轮回,清净与否,执着与否,种种心念:逆反心、顺从心、束缚心、解脱心、依赖心、独立心、迷惑心、安定心、有所住心、无所住心,兴盛心、衰败心,都能清楚知晓。完全洞察众生根基而应机说法,凭借宿命通知晓彼此往昔因缘,始终来龙去脉无不通达。真诚不虚,神通自在,无拘无束,无所不显,这就是菩萨的五种神通。
再者,心意自在,所作皆能圆满,这就是菩萨的自在运用。示现佛身而入涅槃,却非永久寂灭。什么是菩萨的漏尽神通?菩萨超越声闻、缘觉所证境界,安住于佛陀智慧,明了众生本性清净,虽未断尽烦恼却不取证果位,为一切众生赞叹漏尽功德。这就是第六种神通。
还有四种方法能展现无碍智慧。哪四种?精进修持智慧德行,获得这五种神通;实践大慈大悲,通达四种解脱法门;运用善巧智慧,成就四种无碍辩才;安住于空、无相、无愿的禅定,达成三十七道品;这就是四种方法。”
佛陀再次告诉龙王:“什么是无障碍的智慧?能够清除一切烦恼污垢;看清所有障碍其实都是生死的根源,引导众生走向涅槃;显现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修行路径,引导众生到达觉悟的境地;根据众生的习性因缘,示现寂静的修行方式。这就是无障碍的智慧。
还有更深的无障碍智慧:能够洞见一切现象本质空寂,了知诸法寂灭而无所执着;虽然身处现象世界,却对超越概念的真理毫无障碍;超越五蕴遮蔽而证得无为境界,即便在有为法中也不受任何束缚,这就是菩萨展现的无碍智慧。
菩萨还具备四种了知众生心性的能力:随顺众生习气的智慧,清晰觉知意识活动,善用各种教化方法,在诸法中得大自在。这就是四种智慧。
另有五种永不满足的修行:自己获得安乐更要让众生安乐,坚定大悲心,视一切众生如己身,随顺众生根器示现相应行为,建立最殊胜的功德。这就是五种不懈怠的修行。
还有六种善解教化的能力:获得总持不忘,心住寂静,契入真理清净,智慧通达,辩才无碍,以方便智慧次第引导解脱。这就是六种教化智慧。
另有八种降伏魔怨的方法:了知五蕴如幻,远离贪欲执着而行空性观照;明白诸法本无生灭,随顺因缘善加开导;不退转菩提心,勇猛精进;不舍成佛誓愿,不畏惧三界;超越所有执着,如实观察众生;追求真理智慧,观照无常真相;不断积累功德;汇集智慧,不满足于声闻缘觉的小乘境界。这就是八种降魔方法。
还有十种行菩萨道时远离恐惧的方法:以庄严心行布施,持戒断除恶道,修忍辱令诸根不乱,精进积善不倦,修禅定心不散乱,成就智慧远离烦恼,善用方便通达无量智慧,理解法义具足辩才,获得总持解除众生疑惑,安住佛位护持正法。这就是十种无畏修行。
另有八种引导退心者的方法:言行一致,反省己过不指责他人,宁可舍命也不造恶业,得利不喜失意不忧,心怀慈悲引导众生向善,严持戒律不违师教,令众安乐不图自安,慷慨布施心无吝悔。这就是八种度化方法。
还有五种确保不退转成佛的方法:善用方便圆满修行无疑惑,深入妙法通达真理,神通无碍辨识根器,修行无著行无止境,通达缘起不证小果。这就是五种不退转修行。
另有三种安住无生法忍的境界:观众生清净无我,观诸法寂静清净,观智慧无著清净。这就是三种清净境界。
还有三种超越时空的清净:过去已灭法本清净,未来未生法本清净,当下不住法本清净。这就是三时清净。
另有三种身口意清净:身行清净功德广大,口业清净智慧崇高,意业清净禅定坚固。这就是三业清净。
还有四种得佛授记的条件:性情柔和依法修行,具足清净行为,获得智慧力解众生心,通达诸法本来清净不生不灭的真相。”
佛陀告诉龙王:“这就是菩萨修行的四种法门,因此得到佛陀、世尊的授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