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清涼國師禮讚文
華嚴清涼國師禮讚文(并敘)
我们的祖师贤首国师,开创宗派、判释教法,穷尽一代经藏,义理超越百家。在解释唐代则天圣后时期所译《华严经》至第十九卷时,大愿未竟便安然圆寂。清凉国师最初求学于贤首法席,学习《起信论》等经义,感念求学不应固守一师,于是北上参访、南下求法,背负经卷游学四方,贯通经律论三藏。当他再返贤首门下时,恰逢祖师迁化。贤首的门徒中虽有慧苑、慧英等高足续补遗稿,却都未能承继古德真意。清凉不禁慨然长叹,因而重新撰著《新经疏》二十卷,并随经阐释作《演义钞》四十卷。这些疏钞皆未违背先师本意。
贤首门下弟子虽繁星众多,但唯有清凉如明月独照,超群拔萃。大宋高僧传义解篇中记载:华严一宗正传,付授于澄观。清凉国师还著有《随文手镜》百卷、《华严纲要》三卷、《法界玄镜》一卷、《镜灯说文》一卷、《三圣圆融观》一卷,以及关于华严、圆觉、四分律、中观等经律关要的著述三十余部,并绘制华严七处九会华藏世界图,撰《心镜说文》一卷、《大经了义备要》三卷、唐圣诞日应对御前说经文稿,连同一家祖述、诗表奏章等共八十余卷。斐休相国赞叹其著作如古锦纯金,随器任用,应机说法如海映千波,深奥雅正终究同归一路。
清凉国师历经九朝盛世,成为七帝门师,世寿一百零八岁,僧腊八十三载。身长九尺四寸,垂手过膝,双目夜间放光,白日凝然不瞬,言谈清雅,行止为世典范。才思敏捷可双笔同书,流传著述达四百余卷。以国师崇高的地位、深妙的解行,力扶佛教光明,智照宗门玄旨,纵使浩博渊微的佛学体系,在贤首之后能完整延续一代圣言者,实赖我师清凉之功。
每年仲冬,各方皆以贤首忌辰为重点设供赞颂,诸祖仅附列其间。想来推崇祖德之功,清凉理应独受专祭。近日得见浙闽传本画像,宗密、僧睿二位法师拱侍香案,清凉国师冰姿高朗,风神超迈,巍峨若真,见者皆生敬畏爱戴之心。特出资觅匠传写画像,适逢三月初六化忌之辰,谨备薄祭。诸多同修询及:盛设肴馔既备,独缺赞颂之文,请依古制撰文。遂不揣浅陋,略抒赞咏。凡修习华严疏钞、祖述清凉章句者,追思功德、感念深恩,力行祭奠,岂非理所应当?
以“义龙”相称的缘故是:昔年贤首初见云华智俨禅师,连发数问皆超常意,俨师叹道:“当今义龙辈学人,尚罕能触及如此深义,何况仁贤启发明慧!”又高僧慧荣曾立誓:“修学三十年若不成义龙,决不归返故里”,后果真声震四方。清凉在五台山撰华严疏时,曾梦化龙身,头枕南台,尾盘北台,鳞光普照而去,此乃法流广布之吉兆。斐休相国奉敕所作清凉妙觉塔铭亦云:“敕令图形,相即无相,海印大龙,蟠居方丈”。故今以“义龙”为称。若究清凉菩萨功德,岂止义龙之称?初学之人由此可无疑惑。
修行者进入道场后铺好坐具,恭敬礼拜三次,双膝跪地手捧香炉,虔诚唱诵:
恭敬地以通达一切的智慧法门,亘古不变的深邃法则。佛陀曾在七处九会中反复宣说,蕴含六相十玄的奥义而广开法筵。义理如大海般浩瀚无边,唯有究竟真理能诠释其高度;教法之圆融贯通,连声闻缘觉二乘都难以全然领会。微尘般的存在不曾移动,却已横遍整个法界;刹那瞬间未曾变动,却已纵贯无尽时空。穷尽性相二宗的宏大本源,圆满因果之间的平坦大道。超越众多经典,犹如群山推举出巍峨山岳;统摄一切经教,好似百川汇入无垠大海。如太阳升起使群星失辉,似皓月当空令众星隐曜。其幽深不可测度,奥秘难以思议,非寻常修行者所能知晓,唯有上等根器方能契入。
自龙宫选取殊胜经典,凤阙传译般若妙法,《华严经》光辉闪耀于天竺,贝叶经卷芬芳流传于东土。无私宣扬妙法,五天竺沐浴真理惠风;不设障碍广宣,万国皆蒙受佛法甘霖。圆融明澈的主伴关系,世代皆有传人;感应道交的圣凡世界,时时涌现贤哲。贤首大师首唱白雪般高妙义理,清凉国师继扬阳春般深邃教法。依据雄辩经论,开创五教修行途径;体悟究竟法义,指引十宗实践道路。示现中华身相,降迹大唐盛世。慕莲花中旃檀之香,羡林间沉香之贵。剃除须发,舍弃华服,豁然超出三界之家,顿悟觉醒四生之梦。辩才天纵自然,学问与生俱来,成为七帝的皈依导师,经历九朝的圣明时代。德行之云弥漫四方,声名之翼展翔天下。在僧众中卓然独立,于法侣间独步超群。教化因缘渐息,恰似花残柳谢的暮春;弘法事业圆满,正值莺啼燕来的时节。
今晨敬设斋供,斗胆以朴拙言辞,聊备清茶素果之奉。略报法乳深恩,微酬弘慈厚德。祈请慧眼明照,冀望他心通鉴。师徒感应道交,如水月交辉临照。鉴我至诚恳心,恭请慈悲降临。
我们虔诚地礼拜后起身,相互恭敬地跪坐着,手捧香炉祈请说:
- 一心奉請。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第六祖師清涼尊者。
向华严经中的菩萨大海致敬,普贤菩萨以慈悲大愿长久修持心性。 依循四依的德行妙通法义,五地功德熏修达难胜地。 三观修行已深超脱解脱境,即将证得十身功德入圆融。 分身无数普度众生化现唐朝,说法遍泽华夏众生。 声震天下皆为典范,名扬世间尽是宗师。 经藏如龙、戒律如虎间现人才,僧统与国师如昙花绽放祥瑞。
我这样对您说,但并不是真的要您执着于一种固定的修行方法。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出胎分慶時身清涼尊者。
佛陀化身降生王族,十月圆满圣胎成就。 祥瑞奇景万众称叹,光明璀璨四邻皆惊。 襁褓中蕴照世慧眼,衣被里含妙辩如海。 善才童子天然童真,性德重启珍宝法藏。
所以我诚心诚意地归顺敬拜。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嬉童入寺時身清涼尊者。
福报好比百个童子庄严佛塔佛像,嬉戏玩耍时用泥沙堆砌宝塔庙宇。虽无白马驮经前往青山求法,却有宝林禅寺高耸超越云中山岭。扫除六尘烦恼寻求解脱之道,精进修持四智学习菩提智慧。历经一年四季开启灵性机缘,三藏精深教义全都通达明了。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奉恩落䰂時身清涼尊者。
剃去青丝换上僧袍,从此告别世俗模样;谨记恩德严守戒律,正式踏入僧侣行列。金刀落下缕缕发丝飘散,帝王敕令如宝印庄严加持。剃度功德胜过建造佛塔,除去烦恼丝如卸下尘劳重担。外形改变而道心坚定,这般妙境难以言传;此刻恰似德云比丘从禅定中觉醒。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群經注演時身清涼尊者。
调理心性如驾驭智慧的利刃,从容应对万物展现锐利辩才。 楞严经与圆觉经透彻诠释佛法真谛,般若与涅槃智慧照亮觉悟之路。 如锦文章似江心垂落的玉钓,妙理真义若浪底抛出的金钩。 本意要在惊涛骇浪中度化众生,因而广设十四种方便法门。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精傳諸論時身清涼尊者。
宗派释经皆秉持求真之志,深入探究智慧学问不固执己见。十城封赏何及寒窗勤学,五日驰名岂如雪案苦功。《起信论》《瑜伽师地论》亲承指点,《因明》《宝性论》竭力师从。纵横九部论典如战鼓雄浑,更助僧肇畅谈四绝玄义。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優游觀法時身清涼尊者。
通达大道仰望佛陀慧眼,澄澈禅心践行深远佛行。 莲花止观超脱情识牵绊,法界色空忘却相状分别。 天台智境明明蕴藏智慧,终南圣境历历呈现本心。 回归本源寂静涤荡尘劳,顿证普照十方平等真理。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圓明眾戒時身清涼尊者。
那些曾堕入畜生道的众生如今都得以成佛,只因持守清净戒律、广修布施而获得新生。声闻乘的修行路径已探明究竟,菩萨乘的教法更需精心护持。戒律的开遮持犯蕴藏无上妙义,持戒的功夫如登高楼最上层。菩萨十种广大誓愿如同紧握的救生浮囊,三聚净戒犹如高悬的明镜宝鉴。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無名師證時身清涼尊者。
法界清净超越言语表达,禅宗离开妄念以心传心。教法通达根本又贯通枝末,禅悟深刻直参骨髓精髓。虚寂观照中体悟空寂真趣,无名的师尊超越名相可求。透彻明了言说与默然两相融,岂像数沙算数徒然自困。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聞經能演時身清涼尊者。
涅槃之心平易近人,差别智慧却少有人懂。 若不乘坐圆满的法轮,怎能到达智慧的海洋? 无穷佛法尽在掌中观照,玄妙法理皆由心印印证。 再度广宣震动十方之言,法界宏规今由你来传承。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五峯祈請時身清涼尊者。
佛祖智慧暗中加持祈愿众生积聚福德,龙天护法威神赐予力量。十年精进书写经文贯穿佛法精髓,五台山顶的经卷标示明月般清明志向。真诚同修恳请阐述创新见解,法师开创新局演绎全新经义。赤须罗汉与白足尊者共同弘扬真理,犹如宝瓶倾泻、云海翻涌般妙不可言。
- 一心頂禮。華嚴教誨賢首義龍。通儒助釋時身清涼尊者。
世俗学问再多也无益,佛陀早已告诫过这个道理。只有融会贯通儒释道三教,才能真正明白修行的大方向。
我秉持五教精髓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掌握九经要义当作准绳。
道家追求逍遥的境界是庄老的志向,儒家讲究仁义是孔颜的核心精神。
四面八方的经典章句和五明宗义,乃至《十翼》百家学说,我都用心钻研学习。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疏成感夢時身清涼尊者。
法音滋养人心如同吐出凤凰般珍贵,传承美好预示如同梦中化龙般吉祥。 光芒照亮天空如龙鳞闪耀双台,世间光明胜过皎洁的太阳。 迅捷如梭彰显无穷变化,分离如闪电之剑预示佛法广传。 百川归海皆同一味咸,如同裁锦操刀般功力深厚。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箋經普化時身清涼尊者。
五彩祥云凝聚天降吉兆,八方信众簇拥人间圣贤。 九州欢庆沐浴慈悲之风,四海远扬沾溉佛法甘霖。
师尊开讲吸引百千听众,学堂论道点燃万众心灯。 朝堂英才皆恭敬求教,舍命奔赴渴求智慧妙方。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群英雜述時身清涼尊者。
文采飞扬辅佐朝政,笔墨华美惠泽公卿。七姓高官珍藏珠玉,十寺名僧饱学锦绣。心要二门与五篇三圣观,诸法双镜映照九经图。根深本固方得百花绽放,枝繁叶茂全凭章句之功。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新經譯贊時身清涼尊者。
乌茶国王增辉妙理篇,圣贤共译参与译场间。 讲经何必梦中换头颅,弘法不借仙人唤药丹。 繁花铺锦上层层娇艳,云涌长空片片清新颜。 圣法高论感悟帝王心,国师更得赐号清凉禅。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談真歷遇時身清涼尊者。
寿比九代天子长,德高七国帝王师。四方英才敬拜您,三教贤达推尊首。赤诚之心传世俗智慧,晚年时光畅演佛法真谛。诗文章表震动朝廷殿堂,面对君王谈经欣逢盛会。
- 一心頂禮。華嚴教海賢首義龍。韜光順寂時身清涼尊者。
缘分散尽时,四心同归寂灭 韬光养晦三月间,示现无常真谛 重臣身着素服痛悼贤者 皇帝罢朝悲戚圣心哀切 石室灵龛受国礼厚葬 兴唐寺塑像感天动地 荼毗时舌根不坏如红莲绽放 数千舍利绽放温润光华
现在重新跪在香炉前,专注观想,怀着忏悔的心陈述五悔。
为一切众生——无论是今生来世的亲人、天地间的所有生命,都真诚祈愿能消除贪嗔痴三种障碍。我们全心全意地忏悔过错,改过自新。
我真心诚意地忏悔。
不要忘记自己本来具有的广大佛性,却在这无边的苦海中随波逐流。本如千瓣莲华清净的佛心,因为妄念执着而化作了五蕴缠身的众生相。本具的十种庄严身相被形壳所困,本有的十种智慧光明被迷惑遮蔽。一个道理不明白,所有道理都糊涂;一个妄念生起来,种种妄念跟着起。顿时把三种美德变成了三种毒害,哪里知道凡夫心本来即是圣者心。十方佛土的永恒光明,盲人看不见;十方世界的佛法宣讲,聋者听不到。虽然修学戒律却像狂象般难以调伏,已经落入魔障如同哑羊无法开悟。六相圆融的智慧明灯全然暗淡,十玄妙义的法界明镜长久缺失。用错误知见诽谤正法,造下重重罪业累劫难逃。我今以真空观照的智慧法门,践行全修全性圆融无碍的忏悔。
我真心忏悔,现在至诚归依佛、法、僧三宝。
我真心诚意地恳请您。
每个毛孔都容纳着微尘般的佛国 每一刹那都包含着无尽的讲经时光 如同镜中光芒与宝网交织的道场 愿佛法永远流传直至未来无尽
全心全意地随喜赞叹
十方世界无量诸佛,圆满成就八相功德,具足一切善法根本。六道众生种种修行,发愿积功累德之因,若能随喜赞叹,皆可汇入广大如海的功德。
诚心诚意地把这份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
我愿学习普贤菩萨的坚定信心与智慧,圆满修行一切善行如同虚空般广大无边。将菩提果报与一切众生共享,回向那清净澄明的真如法界。
我真心实意地发愿
永不放弃千轮功德的海洋,时时持守十部大华严。普遍接引众生剖开微尘中的经典,广泛救度众生破除心识的执藏。无论果位还是因行都能演说妙法,无论凡夫还是圣贤皆善修心性。就在普眼境界中亲见遮那佛,不离普贤行愿观照妙德。文殊、普贤与佛陀三圣圆融归于当下心念,佛陀十身无碍应现尘尘刹土。未来无尽劫的修行道场里,愿与法王长子同等弘深誓愿。
-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意。
-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