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尼關要事義
第二卷砥
音紙。磨石也。周道如砥。頌周文王之德。公平如砥也。故言有道。砥直謂有道平直也。羸
音雷。瘦也。五鈍使
一貪欲使 貪即引取無厭也。謂諸眾生貪著世間色欲財寶。恣縱心情而無厭足。由此貪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
二瞋恚使 瞋即忿怒。謂諸眾生於違情境上。起諸瞋恚。惱亂自他。由此瞋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三無明使 無明即迷惑不了。乃癡惑也。謂諸眾生以迷心緣境。於一切法不能明了。由此癡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
四慢使 慢即自恃輕他也。謂諸眾生自恃種姓富貴有德有才。輕蔑於他。由此慢心之所驅役。流轉三界。
五疑使 疑即猶豫不決也。謂諸眾生迷心乖理。不能通達法相。由此疑惑之所驅役。流轉三。界故名為使。五利使
一身見使 身見者。謂諸眾生於名色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中。妄計為身也。由此身見。驅役心神。流轉不息。
二邊見使 邊見者。謂諸眾生於前之身見。或執為斷。或執為常。各執一邊也。由此邊見。驅役心神。流轉不息。
三邪見使 邪見者。謂諸眾生邪心取理。撥無因果。斷滅一切善根也。由此邪見。驅役心神。流轉不息 撥者絕也。
四見取使 見取者。謂諸眾生於諸見之中。隨執一見。於非真勝法中。謬計涅槃。生心取著。於邪見中。執為正見也。由此見取。驅役心神。流轉不息。
五戒取使 戒取者。謂諸外道於非戒中。謬以為戒。無利勤苦所依為業。如牛狗鷄等邪戒。及投灰拔髮。五熱炙身。斷絕飲食。以為真戒。取以進行也。乃至雖受佛戒。志求生天。作輪王等。皆屬戒取所攝。由此戒取驅役。必神流轉不息。故名為使 俱舍問云下三諦何意無身邊二見。答身邊二見唯於苦果處。執身為我。名為身見。執身斷常名為邊見。三諦非身。故無二見。問戒取之人何故迷苦道二諦耶。答戒體是苦。取以為淨。故述苦諦。邪戒非道。取以為道。故迷道諦。問何以戒取集滅處無。答戒取有二。一非因計因。迷苦果起。二非道計道。迷道起故。集滅無也。集滅離三見者。身邊二見及戒取身是苦本。見苦諦時。已斷邊見。依身故亦隨斷集諦。不計道非道為道滅諦。又非修行之位故。皆無戒取可斷也。獨
音瀆。單也。孤也。老而無子曰獨。無夫無子故曰單獨。伺
音四。候也。察也。即伺候察訪。婬戒
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乃至塵不可出婬。為生死根本。反之則不續矣。圓覺云。一切眾生皆因婬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由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縱有禪定。乃至魔女魔不斷婬。而修禪定魔定。順惑易得成就。功深者為上品。功淺者為中下。雖不斷欲。而修定修福。隨福優劣。故成三品。以邪定力。報得五通。以有漏福。生天魔界。隨得少定。不辯邪正。各各自謂成無上道。犯四禁罪。墮在地獄。今以修禪之功。且落魔鬼等道。若約未來輪轉。則應備歷三塗。垣
音員。墻也。卑曰垣。高曰墉。柵
音折。編木為之。又音訕。籬也。絆
音半。繫足曰絆。繫首曰覊。杻械
上音丑。手械也。下音解。乃器仗之總名也。邏
羅去聲。巡也。遮也。躭
答平聲。嵐
音婪。鸜鵒
上音渠。下音育。此言八哥。魯昭公二十五年春。鸜鵒來巢里兒。剔其舌端。教以語言。甚慧。杙
音亦。橛也。樴也。刳
音枯。剖也。瓠
音胡。鰐
音諤。鼉
音陀。水蟲類。魚有足長丈餘。甲如鎧。皮堅厚可冐鼓。叡
音胃。深明通達。窣
孫入聲。徙
西上聲。遷移也。弭
音米。稅
水去聲。以物遺人曰稅。儉
箝上聲。少也歲歉也。盜戒
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偷。乃至生死相續不與取。起心即犯。故云其心不偷。禪智現前。貪盜不除。縱止婬殺。亦落邪道。精靈妖魅。及諸邪人皆能惑亂。令眾歸附。不惜衣食。盡命供給。若不修禪。直入地獄。精靈妖魅。豈越塵勞。而屬五家
一水。二火。三盜賊。四惡兒。五官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