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摩訶剎頭經
佛說摩訶剎頭經(亦名灌佛形像經)
伟大都市的天众、人民与长者,皆当清晰聆听。
得人身难,成无上道亦难;人命难得,值遇佛世更难。释迦文佛于无量劫前,身为白衣时,累世积功累德,每生克己修行;轮回五道之间,不贪财宝,广行布施。终得成为王太子,于四月八日夜半明星现时降生。落地行七步,举右手指天而言:天上天下,我当为一切众生之师。
太子诞生之时,天地皆为之震动。第七梵天、第二忉利天释提桓因,及第一四天王,俱从天下,持十二妙香汤、种种鲜花,沐浴太子之身。太子立地成佛,开显正道法门,以教化世间众生。
佛告诉天下人民:十方诸佛都是在四月八日的夜半时分降生;十方诸佛都是在四月八日的夜半时分离开家庭进入山中修行学道;十方诸佛都是在四月八日的夜半时分证得佛道;十方诸佛都是在四月八日的夜半时分进入般涅槃。
佛祖说:为何选在四月八日?春夏交替时罪业已尽,万物生长而毒气未发,不冷不热气候和宜。因今日是佛诞日,诸天与百姓共同感念佛德,浴洗佛像如佛在世,以此因缘昭示世人。
佛说:我在菩萨道修行时,曾三十六次转生为天王释提桓因,三十六次成为金轮圣王,三十六次作飞行皇帝。今日诸位贤者,若有怀揣善心、感念释迦文佛恩德之人,以香花沐浴佛像以求无上福报,诸天鬼神皆可作证明鉴。
佛陀说:人身难得,佛经难闻。若能节制自身欲望,以本属五家共有的财物沐浴佛像,便可随愿成就。若想求度世无为之道,永脱生死轮回,可以达成;若想求如释迦文佛般精进勇猛、立身成道,可以达成;若想得文殊师利菩萨及不退转菩萨飞行教化、具足圆满相好,可以达成;若想证辟支佛、阿罗汉果位,可以达成;若愿断绝三恶道之根,往生天上人间,可以达成;若愿成为第七梵天或第二忉利天主帝释,可以达成;若想作飞行皇帝,可以达成;若求世间显贵,可以达成;若求财富亿万、家宅丰饶,可以达成;若求百子千孙,可以达成;若求长寿无病,可以达成。世人宁愿舍弃身上一块肉,也不愿丢失一枚钱币。然而人生不带一钱来,死亦不带一钱去,财物永留世间,亡者却要承受苦报;若将财物用于浴佛,功德必生生世世相随,永无断绝。
佛说:阎浮提内外一切天神、梵天、帝释、鬼神、龙众,都应当护佑供奉佛陀形像之人,由此因缘,得证佛果涅槃之道。
佛说:用上等香料制成的香汤沐浴佛像者,自身获得福报,所在之处清净美名远扬;以鲜花供奉佛者,自身获得福报,来世容貌端正殊胜无匹;以丝绸幡幢供养佛者,自身获得福报,所生之处恒得自然天衣,妙服无尽。
我通过长期积累功德、修行善法、持守至诚,严格持戒、忍辱负重、精进不懈、专心一意、修习智慧,由此自行证得佛果。
供养佛像所得财物应分为三份:一份为佛财、一份为法财、一份为比丘僧财。佛财用于造作佛像,或金铸、或铜造、或木雕、或泥塑、或彩绘,以佛财修缮庄严;法财用于建造楼阁佛塔、精舍庭院、篱笆围墙、内外屋舍,此为法财之用;比丘僧众若得万钱,应由千比丘共同分配。若无众多比丘,则单独分配时,须将其中一份供给法财。数人分配亦按三份均分,取其中一份支出。对于后续法财与僧财,即使一文亦不可妄用。若私取一钱自用,假借布施惠人,现世必遭极贫,后世长受苦难。宁可利刃割肉施与他人,不可挪用供养佛财一钱私作恩惠;宁可吞饮熔铜,不可取用供佛一钱妄施恩情;宁可自投烈火,不可将供佛一钱给予妻儿。若共同管理财物却私用饮食,现世必遭怖畏,后世魂神当受剧痛。世人多有发愿祈求者,布施之时不应计较多少,但求尽力充盈功德事业。若因恭敬供养而致疲困,众人剩余膳食未能食尽,应当妥善安置处置。
佛说:无论多少供养,皆应送至嵩寺,供养护持正法的出家众。僧团共同分配施物,以此功德回向众生超升。若只顾自己播种食用,福德如何生长?不应各自争夺分配、将物资带回给妻儿。这如同将种子撒在石头上,根系枯焦永无生长之日。如今将布施所余福德,再次供养僧众,便是施一得万报。
四月八日浴佛时,用都梁香、藿香、艾纳三种草香,揉碎浸泡制成青色香水;若香料不足,可用绀黛、秦皮暂代。郁金香以手揉碎浸于水中,可制成赤色香水;若香料短缺,可用胭脂临时替代。丘隆香捣碎后浸泡,可制成白色香水;香料不足时可用胡粉补充,若缺乏则以白粉暂代。白附子捣碎浸泡,可制成黄色香水;若无白附子,可用栀子临时替代。玄水呈黑色,最终需保持清净,现以清晨初汲的井水(井华水)称为玄水。
右侧以五色水灌顶,方法同前文疏释。
以清水洁净灌沐圣像后,当用白绢或白绸擦拭。此后每逢自观修行时皆重新灌沐,称为清净灌。此法所获福德与初灌功德平等无别。
佛說摩訶剎頭經
此经在宋藏中称为灌洗佛形像经,法炬所译。查考经文内容,与宋藏中的摩诃刹头经相混淆,此乃宋藏编排错乱所致。现依据丹本,此经实为摩诃刹头经,系圣坚所译。今遵从丹本校订,更换经题与译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