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悟大乘政理決
一、早期漢蕃佛教關係之史實
漢僧之入吐蕃,自文成公主以來,絡繹於途,若玄照、玄太,其著者也。是時適天竺者,取途吐蕃,每經泥波羅,今之尼泊爾也。義淨所記,如并州之道方、道生法師。京兆之末底僧訶,俱曾至泥波羅國。又言:
「復有二人,在泥波羅國,是吐蕃公主嬭母之息也。
初并出家,後一歸俗,住大王寺,善梵語并梵書,年三十五二十五矣。」
嬭母或指文成公主之乳母,其子且自藏至尼泊爾習梵文,此亦吐蕃早期佛教一趣事也。
大王寺或作天王寺。是時漢僧經吐蕃赴印,多得文成公主之庇護。《衛藏通志》卷六大招寺條記建寺緣起云:
「西藏第一番王,傳七世至曲結松贊噶木布,迎唐公主。又差頭人倫布噶爾迎巴勒布王鄂特巴爾郭恰之女拜木薩為妾。唐公主帶來釋迦牟尼佛像,拜木薩帶來墨居多爾濟佛,白木薩欲修廟宇,藏王擇地興修。」
大招寺建於拉薩,發議於尼泊爾(即巴勒布)公主,而設計則出於文成公主。傳說謂文成公主帶來釋迦像,是佛教傳入吐蕃,公主與有功焉。此寺,Bu Ston書稱 "Rasa hphrul snaṅ",漢人稱為大召寺。
《衛藏通志》又稱「小昭寺,大昭寺北半里許,番名喇木契……乃唐公主所建。因唐公主悲思中國,故東向其門。」按吐蕃乞黎蘇籠獵贊時所立碑文,直稱此寺建自唐國,蓋指文成公主也。
桑鳶寺碑文第一詔勅則云 "ra mo che" 乃唐人所建。ra mo che 譯音即「喇木昭」矣。
大昭、小昭二寺之建,皆與文成公主有關。公主入藏,下嫁吐蕃王松贊干布,在太宗貞觀十五年。(六四一)今拉薩布達拉宮尚有松贊與文成公主洞房舊址。大昭寺前圍牆中有柳二株,俗稱唐柳,又稱「公主柳」,傳說謂公主手植者也。
義淨述《南海寄歸傳》、《求法高僧傳》,在武后永昌元年,對於文成公主佚事多所熟聞,故備記之。此為吐蕃松贊干布王朝漢蕃佛教關係之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