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經
父子合集經卷第一
淨飯王始發信心品第一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那时,佛陀在舍卫国讲法教化众生,完成了应做的事情后,前往迦毗罗国。他在离城不远的尼拘律陀林中,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一起。这些比丘都是阿罗汉,烦恼已尽,不再有迷惑,心与智慧都得到解脱,如同大龙王一般,完成了修行,放下了重担,获得了自己的利益,断除了一切束缚,心自在无碍,达到了最高的究竟彼岸。
这些比丘的名字是:阿若憍陈如、摩诃迦摄、优娄频罗迦摄、伽耶迦摄、那提迦摄、舍利弗、大目乾连等,他们都是大众所熟知的阿罗汉。
此外,还有各种不同背景的人——舍弃邪见、归向正法的外道、尼乾子、沙门、婆罗门等,无数大众聚集而来。他们包括:
调伏者及调伏众, 寂静者及寂静众, 善于超越彼岸者及超越彼岸众, 善于安住安稳者及安住安稳众, 出离烦恼者及出离烦恼众, 能离罪恶者及能离罪恶众, 洗除罪垢者及洗除罪垢众, 善于超越三有者及超越三有众, 远离五尘者及远离五尘众, 脱离障碍者及脱离障碍众, 清净意乐者及清净意乐众, 具足诸根者及具足诸根众, 违顺解脱者及违顺解脱众, 善护自身者及善护自身众, 具正念者及具正念众, 具四神足者及具四神足众, 乐说明记者及乐说明记众, 明了缘谛者及明了缘谛众, 善寂诸根者及善寂诸根众, 决定信解者及决定信解众, 乐求义利者及乐求义利众, 观察无我者及观察无我众, 离诸分别者及离诸分别众, 断除疑惑者及断除疑惑众, 身行轻安者及身行轻安众, 自在爱乐者及自在爱乐众, 心善解脱者及心善解脱众, 慧善解脱者及慧善解脱众, 住圣种族者及住圣种族众。
这些大众身心安乐,乐于获得善利,各自带领徒众来到佛陀所在之处,如同繁茂圆满的钵罗奢树,清净安住。
那时,世尊在初夜时分露天静坐,周围寂静无声,所有大众恭敬围绕。如来观察在场的比丘众,问道:谁能够前往度化净饭王,劝导他发起清净信心与理解?
这时,尊者憍陈如从座位上起身,袒露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掌行礼,说道:世尊,我愿意前往。
佛说:憍陈如!你在声闻弟子中最为尊贵,最先领悟真谛,享有盛名,一切众生都像尊敬老师一样尊奉你。暂且停止这个提议,不必你前去。
当时法会中四大迦摄与舍利弗、目犍连等弟子,各自行礼致敬,说道:我们愿意前去度化净饭圣王。佛陀均未应允,依旧制止他们。
当时大目犍连心中想道:不知如来现在要派谁去父王那里?于是入定观察,看见如来心光远远照向优陀夷,如同明亮的阳光穿过楼阁,从东窗直射到西墙。目犍连出定后,来到尊者优陀夷面前,对他说:世尊召你去度化父王。特来告知。
优陀夷回答:承蒙教诲,定当遵从。
目犍连说道:尊者此行极为艰难,应当审慎思量以免后悔。为何如此?那位灌顶刹帝利王威德庄严,性情不容侵犯,谁能引荐通达?有何途径得以召见?更何况要教化他生起信心?且容我举几个譬喻,您便能明白。譬如百人经年累月搬运干柴,堆积成巨大柴垛,纵火焚烧时烈焰冲天,再浇酥油于火上;可有人能安然行走于这片熊熊火海而不受伤害?又譬如有人欲从最威猛的龙象口中拔取獠牙,此人必定反受其害。如今您欲前往教化净饭圣王,其艰难程度正是如此。我方才略举浅喻,望您临事权衡,善自安定心意。
于是世尊召唤尊者优陀夷前来,对他说:在我的声闻弟子中,你出身释迦族,具足无碍辩才善说法要,现在可前往度化净饭父王,以善巧方便启发他的菩提心。
当时优陀夷承蒙佛陀指点,恭敬领受教诲。他禀告说:世尊!我现在就前往,只愿您大慈大悲不必挂怀。纵使父王或许会发怒,仍盼望您的慈光在冥冥中加以庇护。
那时,世尊对优陀夷说出偈语:
贤明的优陀夷啊,现在请听我说。你具备智慧与辩才,在众人中最为出众,净饭王见到你必定心生欢喜,因此你应当前往,尽快劝他发心向道。若能教化父王,使他生起清净信念,诸天与世人都会增长善根利益。
安于闲逸不修善行,如同即将崩塌的堤岸,应当在现世生活中,消除我慢与疑惑;富贵转眼即逝,只会增加放纵与贪著,如同旅途困顿无财之人,心中所思唯有痛苦。身处最胜宫殿,享受殊妙欲乐,若不了知佛法,乐境坏灭时便生悲恼。
拥有四军护卫、七宝眷属,随心自在无碍,乐境坏灭时仍生悲恼。夜叉鬼神啖食众生精气,令人染患众病,为何不守护自身?积聚珍宝如须弥山,却被愚痴烦恼束缚,不能自我观照。
因愚痴覆蔽心识,无法明了善法,犹如身处梦境,怎能有所知觉?凡夫失去明慧,必定遭受忧怖,如同远行之人,中途丧失伴侣。因此优陀夷,应当以善巧方便,劝国王树立信心之幢,摧伏我慢高傲。
他人不具善巧,你应助其发心,你具微妙辩才,能开示三界之苦。我忆念过去劫中,有王出现于世,名称遍传十方,号为真实聚王。以善法治理世间,疆域直至海边,数千万亿臣民,全都归附尊奉。
城镇村落之中,多种花果繁茂,大地唯生软草,无有瓦砾荆棘,流泉林木环绕,处处清幽庄严,千百乾闥婆众,交替奏响音乐。贤圣聚集于此,百姓物资丰足,众多比丘僧众,依止持守净戒。
还有诸外道众,大仙大智者等,其数成百上千,舍弃所修苦行,皆生真实正见,信乐佛陀正法,畏惧三恶道苦,愿得生天果报。彼王有太子,名为坚固慧,值遇过去诸佛,久植善德根本。
数千万亿人民,皆来亲近随学,观察五欲过患,心常生起厌离。见父王所居处,犹如天宫殿堂,后妃竞相围绕,享欲乐无极限。那时坚固慧,启白父王言:我今以诚实心,誓求无上佛道,对于宫女眷属,毫无恋慕之意。
年少贪欲之人,乐坏苦即降临,如往古大仙人,栖止于深山谷,五欲非究竟乐,寂静方为真乐。王告坚固慧言:莫作如此言语,若不受用欲乐,怎称是我子嗣?享有国之富贵,如多闻天自在,宫殿楼阁巍峨,众宝庄严璀璨。
千百伎乐围绕,周匝常作供养,具足最胜色相,如同天女无异,面貌圆满端正,唇红齿白齐密,额广而又平正,目如青莲叶片,形仪挺拔端直,肌肤洁净如雪,作众妙歌舞技,共相娱乐无厌。
年少肤色鲜白,犹如枝头繁花,你当安住于此,莫弃荣华富贵。我今实语告你,非是毁亦非誉,太子应善了知,王位极为尊胜。我闻此说之后,决志求出离难,对于五欲境界,不著如处梦中。
再白父王言:自念从无始来,被欲念所沉溺,纵情不知惭愧,犹如盲眼之人,艰辛行于险道,自弃平坦大道,凭谁为作救赎?若不了知欲患,何能解脱苦缚?当远离于险道,此心非是颠倒,若能远离诸欲,安稳消除过患。
当知贪欲之人,如盲无所见,欲境如瀑流涌,倾注难防护。世间明智之人,当生厌离怖畏,欲为众苦之因,损害胜于蛇噬,刀杖毒药烈火,皆与之相似。坚固慧王子,含悲白父王:我志在山林中,离欲求取解脱。
此身深可厌离,老病苦常萦缚,不顾王者宝位,愿允准我出家。当时王族之中,有童子名月施,见太子出家已,随修梵行同道。太子出家之后,具足勇猛精进,获得五神通力,善修四无量心。
人中之释师子,说法无所畏惧,教化诸众生类,皆令入佛正道。彼月施童子,以善巧方便力,开示五欲过患,劝王发菩提心。优陀夷当知,往昔坚固慧者,于你意云何?今即我身是。
其月施童子,乐修真实行持,同属释种族中,今即你身是。因此优陀夷,你今应当前往,劝父王发道心,增长诸善利益。
当时,尊者优陀夷听闻佛陀世尊说完这首偈语后,恭敬秉承慈悲教诲,行礼告退。清晨时分手持钵盂,前往迦毗罗城来到王宫门前,见有成千上万的释迦皇族共聚一处。人群中有一位名叫月面的释迦族人,与优陀夷原是旧识,远远望见尊者便上前问候:因何缘故来到此地?
优陀夷说:我如今从世尊所住的尼拘律陀林,一路匍匐而来,奉佛陀慈悲的旨意,受命教化净饭父王,启发清净的信心。
他听闻后,这样说道:昔日太子若不出家,必定成为转轮圣王,以十善法教化治理四天下,将有七宝自然显现,即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兵宝、主藏神宝;更有千子围绕左右,一切人民皆恭敬尊重。如今既已出家,志在空寂之境,便失去了如此广大的富贵。今日众人集会,正是商议此事。
话未说完,净饭王当即召集释迦族众人列队庭前,对他们宣告:尔等当知,悉达太子舍弃国位与无上安乐,甘居山林旷野,实为大谬。自今而后,汝等不得前往其处供奉礼拜。若有违逆者,必当施以杖责严惩。
当时有一位释迦族人名叫善悟,聪慧明达,精通各种善巧之法。他来到宫门前遇见优陀夷,便以方便法门接近,渐渐走到僻静之处,才敢恭敬询问:"世尊导师起居安泰平稳快乐否?四大调和否?病痛烦恼可少?教化度脱众生可曾疲倦?"
还有释种名叫无忧,还有释种名叫离忧,来到尊者住处问候世尊,一如先前所说:我们都想前往世尊那里,但适才奉到国王旨意,所有释种等人不得对佛亲近供养。若有违背逾越者,必定施加捶打处罚。因为畏惧严厉的敕令,没有人敢前去。
当时优陀夷听闻后叹息道:净饭父王为何如此?如来慧日出现世间,对众生广施利益,一切人民、四大天王、帝释天主、梵天王等竞相供养,从未间断,我应当求见净饭王详细陈述这些事。于是入定观察,知悉那位父王信根已经成熟,必定可以度化。
那时,尊者优陀夷威仪具足,结跏趺坐,腾空而起,高达七棵多罗树,随即展现种种神通变化。净饭王远远望见尊者凌空而来,心生欢喜,合掌仰望,并诵偈言:
稀有成就殊胜行, 显现神变具威仪, 腾空来此缘何事? 唯愿圣者速宣说。
那时,尊者优陀夷用偈颂回答道:
我是圣王子之子,依止如来法中住。 愿王速发净信心,于胜福田兴供养。
太子弃国成佛道,具胜吉祥大名称。 身光常照于世间,智光能破诸痴暗。
犹如赫日除云翳,空中普放大光明。 龙子智光亦复然,于三有中常照耀。
又如皎月舒盛光,掩蔽游空诸宿曜。 龙子智光亦复然,能伏一切诸外道。
又如师子吼岩谷,众兽闻已悉奔窜。 龙子宣畅妙法音,摧诸异论令开解。
苦行外仙邪妄智,不能入解无我理。 流转轮回三界中,由无胜慧迷真谛。
一切世间诸有情,盲无慧眼难出离。 如来开发智光明,为破无始无明翳。
善恶二途极明显,一为平坦一险阻。 如来善为指其迷,没淤泥者能救拔。
譬若云能含众水,普滋大地无高下。 佛施法雨亦复然,增长人天诸善种。
雨能充洽诸山林,药草根茎及枝叶。 众妙花卉悉开敷,周遍庄严于大地。
亦如龙子雨法雨,滋荣佛法功德树。 十力无畏不共法,成熟菩提智花果。
海中众宝弥卢山,焕赫岿然而不动。 佛处声闻大会中,最胜光明无与等。
三十三天帝释主,广兴供养妙庄严。 龙子巍巍大沙门,诸天见者咸开悟。
欲入佛法解脱海,成就智慧法宝藏。 当以戒定为船筏,能至念处摩尼聚。
太子昔修诸苦行,或住陂池或岩窟。 或依迥绝旷野中,善达空无相无作。
牟尼大仙师子吼,指诱群迷生觉悟。 如是善巧方便力,难化能化使柔顺。
佛为最上调御师,能施众生诸法宝。 寂静妙乐奢摩他,戒定功德坚固藏。
若能依教修诸行,除惑灭罪令清净。 是故天人阿修罗,常乐闻持佛正法。
于是净饭王对尊者优陀夷说了一首偈言:
我儿舍弃家庭无丝毫欢乐,或缺少饮食或缺少卧具, 犹如鲜洁的青莲花,被放在陆地上必将枯萎。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如来以神通自在游戏, 常享禅悦无饥渴, 安住寂静妙定中, 如金莲花体坚固。
这时,净饭王又用诗句说道:
太子从前在皇宫时,千百宫女常围绕, 睡梦间常闻歌舞声;如今栖居山林有何乐趣?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佛陀安住于解脱的殊胜境界, 深心依止于各种禅定之中, 行住坐卧威仪端正时, 常生欢喜安乐未曾有苦。
这时,净饭王又用诗句说道:
太子从前在皇宫时, 铺着各种美妙的坐垫和卧具, 千百盏灯烛长明不熄, 直到夜晚也不知黑暗为何物。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牟尼广修殊妙行, 以四无量作床褥, 心常利益诸众生, 于平凡境无愚钝。
这时,净饭王又用诗句说道:
昔日太子居于深宫, 享受种种欢乐游戏, 左右侍从恭敬承奉; 独自栖居山林又有何益?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如来所居之处皆清净殊胜, 乐于安住寂静的阿兰若, 以平等心观照世间众生, 恒常获得天龙的恭敬供养。
这时,净饭王又用诗句说道:
昔日太子住在王宫时,妃嫔们争相侍奉,用上等涂香为他洁净身体;如今栖居山林,又能得到什么?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牟尼以持戒为浴池, 永远洗去一切恶业,清净无染, 能使自己与他人都得清净, 远离尘垢,到达彼岸。
这时,净饭王又用诗句说道:
太子所穿的华美衣裳, 金线串缀珠宝璎珞, 檀香调和妙好涂香; 隐居山林有何可得?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牟尼以惭愧为最上服饰,菩提分法如同珠串, 持戒清凉犹如涂香,以此庄严功德之身。
这时净饭王又诵出偈语道:
太子居住之地常有严密的守卫,千百勇士手持兵刃身披铠甲, 华盖高举遮蔽日光;独自前往山林谁来守护?
尊者优陀夷用诗回答:
牟尼圆满具足十种智慧力, 面对一切怖畏心志坚定不动摇, 慈悲之心普覆庇护众生, 沙门佛子常随围绕身边。
这时净饭王又用偈语说道:
善哉,您精妙地宣说了佛的功德,不久将前往听闻佛法要义。愿您现在先接受我的供养,再携带香饭供奉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