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卷下
饿鬼畜生人,诸天如罗汉, 等同意差别,得成诸尘义。 过去如梦等,无差亦有二, 非有而作念,彼念顺义故。 义及成就义,彼智无分别, 彼无即无佛,得事即不成。 菩萨得神通,彼以信力故, 地等如是无,随善者觉见。 成就此智慧,勇健得禅定, 一切法正依,及见如是义。 智行分别中,及现一切义, 应知无义事,彼记永所无。
在般若波罗蜜中,无分别智没有优劣之分,正如《大品经》所说:菩萨安住般若波罗蜜中,因不执著而能圆满修行。何以通过不执著来圆满诸波罗蜜?因舍弃无种性之处、远离外道我见与处见、摒除未得正道菩萨的妄念分别、超脱世间与涅槃二边之执、舍离仅灭烦恼障而生喜乐之心、弃舍众生利益与无余涅槃界之住著。
声闻乘与菩萨乘有何殊胜?差别有五相胜故。无分别胜,唯蕴等法无分别故;非方域胜,证一切相智及依一切众生故;不住胜,因不住涅槃故;究竟胜无余,涅槃界中住至无量故;及无上胜果,此经中无乘能超越故。此中有偈:
怜悯一切众生,随顺种种心念,不贪世间利乐,皈依利益众生之事。远离一切障碍,佛陀出离世间,智慧遍知一切,皈依心解脱者。所有一切众生,断尽一切烦恼,纯净无杂染,皈依至高圣者。自然无有障碍,恒常安住禅定,一切危难之中,皈依能救度者。身相及所依处,言语智慧说法,心恒不退转,皈依善说法者。往昔通达语言,往来知他心念,众生虚妄之中,皈依善教导者。赞叹丈夫之法,一切众生见圣,见即生起恭敬,皈依善分别者。处所及诸威势,应身并本愿中,三昧智得自在,皈依到彼岸者。方便皈依清净,令利一切众生,大乘出世利益,皈依降魔使者。智慧灭除出世,作障并及演说,自他及诸外道,皈依不可退者。善于教化众生,远离两种染污,无护不可忘失,皈依引导众生。修行一切行门,圣者无不知晓,一切时皆了知,皈依真实义者。众生所作事业,圣观皆无违逆,作事无有间断,皈依不虚妄者。一日一夜之中,六时观察众生,成就大慈悲心,皈依益心者。行持以及证得,智慧并诸业果,声闻缘觉众中,皈依最上胜者。三身大菩提果,具足一切相好,周遍一切众生,皈依决疑者。
成就一切真实法,超越所有修行阶位, 达到一切众生之上,救度解脱一切众生。 具足无量无边功德,为世间所共景仰, 其境界深妙难测,一切人天不能窥见。
然而极其深奥最为深奥,诸佛法身之甚深义如何了知?于此说偈:
无生之中生诸佛,无住之中善安住, 一切自然所现事,食物分为四种食。 不破法身无边际,无量功德同一业, 不见而见诸业相,诸佛成就三身义。 无有能成菩提者,亦非一切非佛境, 念念刹那不可量,事与非事皆显现。 不染污处至染污,染污亦有其所依, 非染非净究竟已,契入真实法身中。 诸佛超越诸蕴界,安住正法蕴藏中, 彼非他物非自身,舍离中道善寂灭。 一切皆为杂染业,唯能脱离大海水, 所作事毕复再作,利他无有分别念。 不见众生诸过患,如破器中映明月, 遍照一切世间处,彼法光明似日轮。 或时示现成菩提,或时涅槃如薪尽, 无时之中本无灭,诸佛常住妙色身。 诸佛非仅是正法,亦非引人入恶道, 非离梵行另觅法,真实法身中运行。 彼于一切处遍行,亦于无住处运行, 观一切身悉具足,一切根尘无滞碍。 除灭烦恼如咒药,烦恼净尽到彼岸, 烦恼即是菩提道,世间即是寂灭处。 是故广大方便力,诸佛境界难思议。
然而这甚深境界有十二种应当了知,即:生成与业力安住的甚深、差别与数理业力的甚深、成就正觉的甚深、厌离世间的甚深、灭除五蕴的甚深、教化众生的甚深、应时示现的甚深、成道与示现涅槃的甚深、修行实践的甚深、显现自性法身的甚深、断灭烦恼的甚深、以及不可思议的甚深义理法身。
当菩萨们忆念诸佛时,他们怀着怎样的心念?简而言之,菩萨以七种方式随念诸佛。因为一切诸佛已证得时法自在,修习忆念诸佛能获得遍一切世界无碍神通。此中说偈:
障碍之中缺少因缘, 众生界中遍及一切, 诸佛亦无自在力, 必定二者随顺者。
诸佛如来之常住身,乃因真如远离烦恼垢染而得究竟解脱。诸佛如来之最极微密,乃因永断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故。诸佛自然成就者,乃因无间运作佛事而无休止故。诸佛具大威势者,乃因佛国净土清净庄严,受用无上大势乐故。诸佛无有染著者,虽现世间而生,然一切世间法不能染污故。诸佛如来具大义利者,乃示现成等正觉及般涅槃,令未度者得度、已度者得解脱故。此中说偈:
只在于自心,常时清净所显现, 无为而成就大法,报身因此所得。 不急切而能实行,显现彼又复多生, 一切一切佛,智者应当忆念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