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發諸王要偈
勸發諸王要偈
明胜功德王,我已无其他所求, 诸佛所说的法,庄严要义是什么, 简略编撰圣贤颂,是大王应当听闻的。
如同用各种杂木,塑造如来佛像, 智者恭敬礼拜,因佛故而尊视。 我今以拙劣言辞,宣扬真实法藏, 有慧者应信受,依法聆听所述。
大王虽多次听闻,如来梵音说法, 胜解因多闻而生,屡闻则生深信, 如日照白绢,岂不更增其鲜明。
三宝施戒天,最胜说六念, 随顺诸功德,如实善观察。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远酒不醉乱,离邪修正命。
知财物为五家共有,无常不牢固, 布施有德者,贫苦及亲属。 所生福常随,布施最为胜, 不断亦不灭,不离不期果。
如是诸净戒,应善受持, 此为良福田,生诸功德故, 施戒忍精进,禅定无量慧, 诸波罗蜜门,慧者当修习, 能度三有海,得证牟尼尊。
若人孝父母,至心尽供养, 名为礼教门,清净天胜族, 名闻广流布,舍身生天上。
离杀盗淫欺,饮酒及三枝, 成就八分斋,随顺诸佛学, 舍身生六天,所欲皆如意。
悭谄幻伪慢,懈怠贪瞋痴, 族姓好容色,少壮多闻乐, 如是诸迷惑,应视如怨敌。
若修不放逸,则是不死路, 放逸为死径,世尊所宣说, 为增善法故,当修不放逸。
若人先造恶,后能不放逸, 则如月出云,光照世间明。
忍辱最无上,不随瞋恚心, 佛说能远离,得证不还道。 瞋心如画水,或如画土石, 若论超烦恼,初人则为胜, 改恶修慈忍,第三最上乘。
最胜者解说众生有三种善恶言语: 第一种能吸引人心,甜言蜜语如蜜糖; 第二种是真实语,犹如妙花盛开; 第三种虚伪不实,粗鄙污秽如粪土。 智者应当分辨,舍弃后者而修习前两种。
从光明走向光明,从黑暗沉沦黑暗, 有人从黑暗进入光明,也有人从光明堕入黑暗。 智者应透彻明了,舍弃三种而升华至最初的光明。
有人看似觉悟却未觉悟,有人看似未觉悟实则觉悟, 也有人介于两者之间,明慧者应仔细辨别。
勿注视他人妻女之色,若见则视如母女, 即便如此仍生妄念,当修不净观对治。
心意常散乱奔驰,应勤于善加守护, 如人珍视胜妙声誉,如护宝藏与爱子性命。
当观五欲之乐,犹如剧毒之蛇, 如怨敌、刀剑与烈火,精勤修习厌离之法。
五欲滋生无义,犹如频婆果, 外表美好实为欺骗,系缚众生轮回生死。 智者应当观察,弃舍勿令染着。
诸根常轻浮躁动,奔逐六尘境界, 若能善加调伏,方为真正勇健者。
此身如同行走的厕所,九窍常流污秽, 漏洞难填满,薄皮包裹不净物。 愚者被其欺瞒,智者应当厌离。
如同患疥疮之人,为除病痛而烤火, 短暂舒适后痛苦反增,贪欲正是如此。 若能深知欲望过患,由此远离诸苦; 欲见至高真理,佛陀说应观缘起, 应当精勤修习,此法最为殊胜。
出身高贵容貌庄严,多闻如同自戴璎珞, 若不修持戒定慧,这些并非真正殊胜; 若能具足戒慧二德,即使缺少其他仍为奇特。
利得与衰败、毁谤与赞誉, 称颂与讥讽、痛苦与快乐, 面对这八法心不倾动,方为圣王。
莫为诸天神、沙门婆罗门、 宗族亲友及宾客,杀害生灵造恶业, 命终堕入地狱时,无人能代受其苦。 若人造作恶业,并非即刻受报, 命终方尝苦果,届时悔之晚矣。
信心持戒布施多闻,智慧兼具惭愧心, 佛陀说此七圣财不与他人共,其余财物皆可共享。
赌博大型聚会,懈怠亲近恶友, 饮酒放纵昏沉,夜游毫无羞耻, 此六事玷污名声,智者应当远离。
知足是大财富,世尊所称赞, 若能修知足,虽贫贱实富。 譬如多头龙,多头则多苦, 自性结恨深,名为怨家妇, 傲慢不顺从,名为轻慢妇, 耗费丈夫财,则为盗贼妇, 贤者当远离,慎避此三妇。 柔顺如姊妹,友爱似善友, 慈爱如母亲,顺从似婢女, 此四贤良妻,方为夫眷属。 饮食如汤药,除去贪嗔痴, 仅为疗身苦,不为纵欲乐。 昼则勤修业,初夜后夜同, 中夜亦正念,勿令空梦过。 慈悲喜舍心,日夜恒修习, 纵未出世间,福报胜梵天。 离欲生欢喜,苦乐修四禅, 清净梵天乐,受此诸天福。 若人少作恶,广修无量善, 如撒一把盐,投于恒河中; 若人多作恶,少修清净德, 如投毒于食,置于小器中。 五阴如暗贼,劫夺人珍宝, 信为五根力,方能善守护。 生老病死苦,爱别离更苦, 沉沦不超脱,皆因自业过。 欲求生天乐,当勤修正见, 邪见虽行善,终得苦果报。 无常苦不净,应当善观察, 若不正思惟,四倒盲慧眼。 美色非是我,我亦非色主, 四阴亦如是,唯是空苦聚。 非时非无因,亦非自性有, 非由自在天,无明爱业起。 身见戒取疑,是三障解脱, 圣慧开脱门,自力不靠他。 净戒学禅定,精勤修四禅, 增上戒心慧,常当勤修学。 诸戒智三昧,悉入三学中, 身念处大力,佛说一乘道。 常当系心念,善巧勤守护, 若失此正念,则失诸善法。 身命极脆弱,如风吹水泡, 醒时尚难保,呼气未必还, 倏忽化微尘,当知无坚固。 大地须弥海,七日皆烧尽, 荡然无余烬,何况危脆身。 无常不可依,亦非庇护法, 此身不可恃,何不生厌离? 譬如海盲龟,偶遇浮木孔, 畜生得人身,难得更胜此。 既得人身宝,却不修善业, 如以宝器盛粪秽,是则愚痴人。 已获人身宝,反造诸恶行, 当知此愚夫,愚痴更过之。 得生佛法国,得遇善知识, 正见心成就,宿世有功德。 四宝轮具足,能出生死路, 亲近善知识,勤修梵行者, 佛说如是人,心得常寂灭。 邪见堕三途,不闻佛法音, 边地黑暗处,聋哑长寿天。 王已离八难,得此自在身, 当勤修善业,方便求涅槃。 生死长夜中,无量种种苦, 辗转为六亲,尊卑无常序。 永劫生死中,未曾不为子, 所饮慈母乳,量超四大海, 凡夫受生时,所饮复过之, 一人从无始,积骨高须弥。 所经诸人天,如大地微尘, 先为转轮王,后沦为仆役, 或上为帝释,诸天所恭敬, 下生粪土中,往返亦无数。 或时生天上,天女共娱乐, 眼见众妙色,耳闻万种声, 触身皆柔软,乐不可名状。 后堕地狱中,众苦无不历, 若生剑林树,身首随刃落, 或游须弥顶,升降随心意, 与诸天女俱,沐浴曼陀池, 宝华列庄严,清凉极快乐, 复入沸灰河,烹煮至糜烂。 六天五欲乐,梵世离欲欢, 死入无择狱,备受众苦毒。 或作日月天,光明照四方, 后生黑暗狱,不见自身形。 王当燃慧灯,勿再随长夜。 八大地狱中,烧炙割裂苦, 历经众楚毒,无量难为喻。 若人随愚痴,广造诸恶业, 呼气未返间,闻此诸大苦, 其心不惊惧,是则木石人。 眼见报应相,又闻智者说, 研读佛经典,内心正思惟, 则应生大畏,何况亲身历。 一切受苦中,无择最极苦, 一切受乐中,爱尽第一乐。 一日三时辰,三百枪贯身, 欲比无择苦,百千倍不及。 无量众楚毒,求死不可得, 受罪百千岁,恶业尽方止。 不净苦果报,身口业为因, 不种则不受,王当断苦本。 若堕畜生道,系缚杀害苦, 贪嗔狂乱心,怨结更相食。 或为取珠宝,毛皮肉骨用, 由此丧性命,肢解割截痛。 骏马有力足,穿颈受乘苦, 狂野不驯服,鞭打受楚痛。 饿鬼思饮食,所想皆难得, 饥渴寒热逼,长夜无休止。 或身如山岳,咽喉如针尖, 饥火内燃烧,见食不能餐, 或见粪脓唾,竞相奔走去, 到则自然灭,绝望增苦恼。 饥渴煎五脏,瘤痈发疮疽, 更互相撕咬,啃噬脓血腥。 羸瘦皮包骨,裸体披长发, 身长如枯木,烈焰口中出, 还自焚其身,状如焦多罗。
夏日渴望夜凉,月光反增炎热; 冬日思念昼暖,日出更结寒冰。 走近果树果实消散,行至河畔河水枯竭, 历经一万五千岁,业力维系生命不绝。
长受无量苦痛,皆因往昔罪缘, 种种烦恼逼迫,纯苦无有间歇。 贪吝悭吝执着,佛陀说此为饿鬼因由。
生天虽享快乐,福尽仍堕极苦, 此非贤圣果报,智者不以为依。 身失光泽不悦本座, 花冠骤然凋零,尘垢忽附其身, 腋下汗流如注,当知死期已至。
善道净业耗尽,复堕三恶道中, 或生阿修罗界,贪嫉常怀苦恼, 纵有聪慧明达,终不得见真谛。
生死六道轮回,辗转永无止息, 胜法本无生灭,有生即是众苦容器。 纵使头顶燃火,正念切勿动摇, 断绝后有之业,精勤专注修习。
持戒禅定智慧,寂静调伏不动, 当求涅槃大道,彻底超脱生死。 念处择法精进,喜轻安定舍离, 此七菩提分法,乃清净甘露之道。
无智则无禅定,无定亦无智慧, 二者俱得成就,方能出离生死洪流, 无边苦海茫茫,视如牛蹄迹水。
十四无记之论,佛陀诫止思议, 非是安稳之道,亦非寂灭归处。 无明缘生诸行,诸行复生识心, 名色从识而起,六入因名色生, 六入生六触受,触受引发诸爱, 诸爱滋生四取,四取成就三有, 因有而有来生,从生而至老死, 忧悲众苦聚集,生灭则皆寂灭。
最胜者所开显,甚深缘起妙法, 若能如实观察,即是真实见佛。 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命, 正念正精进,及正三摩提, 八支圣贤道,当修寂灭法。
生为真谛之苦,恩爱则是苦集, 苦灭名为解脱,抵达需行八道。 为见真实义理,恒常勤修正智, 虽处五欲享乐,慧者能得出离。
证得正法之人,皆从凡夫修起, 非从天降地涌,亦非凭空而生。 明哲无畏王者,要领不待多言, 当筑正法之桥,渡越生死深渊。
如上诸般深法,出家尚难精修, 何况世间君主,岂能圆满践行? 随缘渐次修习,莫令光阴虚度。
见人行善功德,常生随喜之心, 自修身口意业,回向无上佛道, 未来必得福报,无量无边无尽, 常生天界人间,成自在转轮王, 与大菩萨圣众,游戏显诸神通, 方便度化众生,庄严清净佛土。
布施持戒智慧,为人天安乐种, 无垢清净美名,流传十方国土。 世间人天导师,上升化乐天王, 令舍五欲享乐,远离诸般放逸。
众生迷失正途,漂泊随四流转, 无量生死苦难,度之到达彼岸, 缘此成就佛道,究竟大般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