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流攝守因經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有一次,佛陀在拘留国的留国集会中深入思惟法义。这时,佛陀对比丘们说:"比丘们!"比丘们恭敬回应:"是的,世尊。"于是比丘们专心聆听佛陀的教导。佛陀开示道:
"有智慧、能如实知见的比丘,就能断除烦恼之流;没有智慧、不能如实知见的比丘,就无法断除烦恼之流。什么是'有智慧能断烦恼,无智慧不能断烦恼'的关键呢?就在于是否建立正确的观照,还是陷入错误的观照。
错误观照的人,欲望还没生起时就会生起欲望,已经生起的欲望更会增长不止;尚未生起的执着和愚痴也会生起,已经生起的执着愚痴更会不断增长。比丘啊,那些没有听闻正法的人,世间凡夫,不曾见过有智慧的人,也没有向有智慧的人请教佛法,没有接受智者的教导,没有请智者分析解说义理,就会产生错误的念头。这样就会让未生的烦恼生起,已生的烦恼增长不息;未生的执着愚痴生起,已生的执着愚痴越发增长。
因为不了解、不明白,就像这样:不该执着的反而执着,该执着的反而不执着。该执着的不执着,不该执着的反而执着,贪爱的烦恼就会生起,已生的贪爱烦恼更加增长不止;未生的贪爱愚痴生起,已生的贪爱愚痴越发增长。
而听闻正法的比丘,佛弟子们,因为见过有智慧的人,向有智慧的人请教,接受智者的教导,请智者分析解说义理,就能如实现知。错误的观照会使未生的贪爱生起,已生的贪爱增长不止;未生的贪爱愚痴生起,已生的贪爱愚痴增长不止。正确的观照则能令未生的贪爱不生起,已生的贪爱能够舍弃;未生的贪爱愚痴不生起,已生的贪爱愚痴能够舍弃。
像这样如实知见后,对于不该执着的就不执着,该执着的就执着。不该执着的不执着,该执着的执着,就能让未生的贪爱不生起,已生的贪爱得以断除;未生的贪爱愚痴不生起,已生的贪爱愚痴得以断除。"
世尊继续开示:比丘们啊,有七种烦恼的洪流,它们会引发痛苦、焦灼和忧愁。究竟是哪七种呢?诸位比丘请听好:
第一种烦恼要通过正见来斩断; 第二种烦恼要靠收摄身心来平息; 第三种烦恼需要主动避开诱因; 第四种烦恼必须用对治方法转化; 第五种烦恼需以安忍功夫消融; 第六种烦恼凭借智慧观照破除; 第七种烦恼仰仗正念修行截断。
比丘啊,什么样的烦恼是从错误见解中断除的呢?你们要仔细听:那些愚痴无闻的世间人,既不曾见过贤德之人,也不曾领受贤者的开导,更不曾依循贤者的教诲来修正自己。他们总是怀着虚妄的念头反复纠结:
"前世的我是否存在过? 前世的我是否不曾存在? 前世的我究竟是什么形态? 前世的我经历过什么? 来世的我会继续存在吗? 来世的我会消失不见吗? 来世的我会变成什么样子? 来世的我将归向何处?"
对于当下这个身心,他们也充满疑虑: "这个生命从何处来? 死后又将去向何方? 生命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因为这些虚妄的念头,产生了六种疑惑,滋生出种种烦恼执着: "这个身体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个身体是虚无的吗?" ——这些疑惑产生了对身体的执着。
他们又继续妄想: "这个身体就是'我'吗? 这个身体属于'我'吗? 这个身体与'我'是同一的吗? 这个身体与'我'是分离的吗?"
所有这些感受、言说、行为、经历,起心动念的种种造作,无论行善作恶承受果报,还是止息妄想的修行,都因这些根本疑惑而不断生起流转。
比丘们啊!那些让人产生执着、产生怀疑的,那些不正当的见解和恶意的猜疑,就像藤蔓纠缠不清——这就是没有听闻正法的世间人的状态。他们不知道痛苦从何而生,不知道痛苦如何累积,不知道痛苦如何产生。
而听闻正法的弟子们则不同:他们真正明白痛苦的本质,真正明白痛苦形成的原因,真正明白痛苦止息的方法,真正明白通往灭苦的修行之道。当他们达到这样的认知与见地时,三种束缚就会彻底断除:一是对身体的执着,二是对真理的怀疑,三是对世俗行为的贪求。
断除了这三种束缚,就能证得初果,不再堕入恶道,必定达到解脱。无论投生人间或天界,最多经过七次往返就能彻底结束轮回之苦。
比丘们啊!如果不知道、看不见生命之流的根源,就会产生烦恼热恼;而通过正确知见就能截断这个流转。当烦恼热恼不再生起,这就叫做“从见地截断生命之流”。
比丘啊,什么叫做"通过守护而断除烦恼之流"呢?听我为你解说:当修行人眼睛看到外物时,应当收摄眼根、守护自心,观察事物不净的本质,并忆念这些感受都是从因缘而生。比丘啊,如果眼根没有收摄守护,不修持不净观,不忆念缘起本末,就会产生烦恼躁热与忧愁。若能收摄守护眼根,如实观察事物不净的本质,看清缘起真相,那么烦恼躁热与忧愁便不会产生。这就是比丘所说的"通过守护而断除烦恼之流"。耳朵听声、鼻子嗅香、舌头尝味、身体触尘、意识想法也都是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