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品生死經
十二品生死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我听到的是这样:
一時,佛遊舍衛祇樹給孤獨精舍。爾時佛告諸比丘:「我為汝說經。」比丘應:「唯然世尊!願受教勅。」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时佛陀告诉众比丘:我要为你们讲经。比丘们回应:是的,世尊!我们愿意接受教诲。
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無餘死者,謂羅漢無所著也;二曰度於死者,謂阿那含不復還也;三曰有餘死者,謂斯陀含往而還也;四曰學度死者,謂須陀洹見道迹也;五曰無欺死者,謂八等人也;六曰歡喜死者,謂行一心也;七曰數數死者,謂惡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謂凡夫也;九曰橫死者,謂孤獨苦也;十曰縛著死者,謂畜生也;十一曰燒爛死者,謂地獄也;十二曰飢渴死者,謂餓鬼也。
佛说:人的死亡有十二种,哪十二种呢?一是无余死者,指阿罗汉已断尽烦恼;二是度于死者,指阿那含不再轮回;三是有余死者,指斯陀含还需一次往来;四是学度死者,指须陀洹初见圣道;五是无欺死者,指八种贤圣;六是欢喜死者,指修行一心者;七是数数死者,指破戒造恶之人;八是悔死者,指未证果的凡夫;九是横死者,指孤苦无依之人;十是缚著死者,指畜生道众生;十一是烧烂死者,指地狱道众生;十二是饥渴死者,指饿鬼道众生。
「比丘!當曉知是,當作是學,勿為放逸,勿起婬色,遠離諸橫,以清淨心,所未得證,常令成就。所以者何?數數死為甚苦,悔死亦苦,橫死甚劇,縛著死亦劇,燒爛死甚痛,飢渴死亦痛。如是比丘!當作是學,習在閑居,若處樹下,學禪一心,無得輕戲,無得後悔。是為佛教,是佛法則。」
比丘啊!你们应当明白这些道理,并这样修学:不可放纵懈怠,不可生起淫欲之念,远离各种横死,以清净之心,使未证得的境界常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反复生死是极苦的,悔恨而死也是苦的,横死尤为剧烈,被束缚而死也很痛苦,烧烂而死极为疼痛,饥渴而死同样痛苦。比丘们啊!应当这样修学:习惯于独居静处,或在树下修习禅定,专注一心,不可轻浮嬉戏,不可事后懊悔。这就是佛陀的教法,这就是佛法的准则。
佛說如是,比丘歡喜,稽首而退。
佛陀这样说完,比丘们心生欢喜,恭敬行礼后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