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知淨土論
識知淨土論一卷(四十四問荅)
弁阿作
問曰一切菩皆同應修淨土行乎。
荅云智論九十二云諸菩莊嚴佛土為令眾生易度故。
問曰眾生根性萬差故菩行願不一准一切菩何必莊嚴佛土乎。
荅云菩縱雖行願不同修因感果全是同故因行果德無有毀减是故一切菩皆修淨土行也。
問曰一切菩六度滿足而登究竟𭫸位之時因圎果滿皆等者三世諸佛皆悉應有淨土穢土乎。
荅云三世諸佛每佛各有如恒河沙淨穢也是故智論三十二云自欲得如三世佛功德無所减少耳(乃至)東方有國純以黃金為地(乃至)當知彼諸佛皆是我身如是東方恒河沙等無量世有莊嚴者不莊嚴者皆是我身而作佛事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乃至)陀佛亦有嚴淨不嚴淨世如釋迦文佛國諸佛大悲徹於骨髓無不以世好醜隨應度者而教化之如慈母愛子雖沒在廁溷勒求拯不以為𢙣(已上)如此文者一切諸佛各皆有如恒沙無量淨土穢土也。
問曰一切諸佛因位之時淨佛土者何淨之乎。
荅云智論九十二云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摩訶淨佛國土乎佛言有菩從初發心已來自除身麁業除口麁業除意麁業亦淨佗人身口意麁業(已上)。
問曰一切菩除身口意麁業者云何得成淨土行乎。
荅云言穢土者於身口意三業造𢙣故是不淨也不淨故是穢土也言淨土者於身口意三業造善()故是清淨也清淨故是淨土也是故菩身口意業清淨功德即淨佛國土行也。
問云言麁業者是何等乎。
荅云言麁業者是對紬業但麁細義展轉不定也或取不善業為麁或取善法相為細(乃至)涅槃事相名字法皆名為麁業以無相空畢竟空者名為細業六波羅密尚有名字有名字故是非實相能行之人所行之法並是畢竟空畢竟空者即是實相名之為細業除此實相外餘者皆虚誑著此虚誑法是名麁業也。
問曰一切菩修事理行而淨自佗身口意者𥾸穢土佛尤所論也何今必言淨佛土行耶。
荅智論九十二云我今是三世中十方佛子般若是我是我母今不應復隨遂虚誑(已上)此文意者三世菩以諸佛為父以般𠰥為母是故菩不值諸佛遠離般若成佛道者無有是處譬如人子㓜少之時不應遠離父母邊然於般若修行菩必具自行化佗功德譬如鳥之翼亦喻人左右手也依之菩從初發心至于𭫸位所修之業麁細之業皆為淨土穢土一切眾生也若又偏限淨土眾生而捨穢土之眾生者化佗之行不可滿足菩云何得成道此知菩為淨佛國除身口意麁業者能居佛身所居國土依正二報俱是清淨而導我等穢土眾生除身口意麁業者佛身清淨悉皆金色具三十二相備八十種好身放光明口轉法輪見之聞之一切眾生煩惱永断除三業清淨矣。
問云願生淨土一切菩皆悉應修六度行乎。
荅云此是淨土宗一大㕝也今即以此一大事因緣故造此書也然古今諸人暗淨土法門諸方學者迷菩修行爰龍樹大士沗蒙世尊之授記甭𭤩㓕後之遺法普演釋迦一代𢼂法廣明菩六度行願幸我等愚癡之身今逢龍樹菩論𢼂其造論中淨土細相埵妙行具以明之所謂於六度菩有二種一者於穢土修六度菩二者於淨土修六度菩於此穢土修行六度断迷開悟入聖得果此是娑婆入聖菩也又六波羅密者尸羅波羅密是持戒禪那波羅密是禪定也般𠰥波羅密是智惠也檀忍辱精進是戒定惠之加行也菩行三禪之時以慈悲普修檀度伏慳貪心外現柔和忍辱之形內懷慈悲養𮨇之思伏瞋恚心或運念念精進之志剎那片時不致懈怠戒定惠若離精進不可成就精進即是遍筞法故戒是善定是行善或四時行之或無間行之任菩意樂依行者根耳前五波羅密功德成就開發第六般若波羅密當於此時断無明惑顕法性理即是穢土中而入聖得果六度菩也又不堪此穢土修行有㝡下劣一種根性即為之設勝方便明菩本願說諸佛淨土勧一切眾生皆令往生也或說十方淨土或說𭫸樂淨土誘穢土眾生送佗方淨土此是如來巧方便也故於淨土行與福德名不與波羅密名智論第七云莊嚴佛㕝大獨行功德不能感故要須願力譬如牛力雖能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至淨佛世願亦復如是福德如牛願力如御者。
問云若不作願不得福乎。
荅雖得不如有願願能𦔳福常令所行福德增長(已上)又論九十三云菩摩訶皆遠離麁業相自布亦𢼂佗人布願食與食願衣與衣(乃至)種種布持是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之廻向淨佛國土故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惠亦復如是(乃至)是菩自成就一切善法亦成就一切眾生善法是菩受身端正所化眾生亦得端正所以者何福德因緣厚故須菩提菩摩訶如是淨佛國土(云云)凡披此論一部始終以淨佛土菩之行皆悉名福又観無量壽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云云)。
問曰往生淨土功德善根何必名福乎。
荅菩修行有二種一者六度修行菩二者福德修行菩六度修行即是𭰹行福德修行即是淺行如彼聖道所明六度此是𭰹位菩行也入聖得果以為所期是故以甚𭰹之行說六波羅密也如今淨土所明三福此是淺位菩行也往生淨土以為所期是故以淺近之行說名福德不名波羅密所以然者人天因果是名為福以淨土福若准此土如彼天上自然福樂又似人中五欲福樂其人天福但是妄想㒹倒世間著樂也淨土樂者出世無漏自然快樂也。
問云於淨土業或可云善或可云行何名福乎。
荅淨土機者是淺近機若以淨土業名六波羅密者淺識凢夫忽成怖畏不可近也名福之時願其福故而於淨土眾生易近是故為令淺識機欣暮淨土佛設方便故名福德不名善行也。
問云言猒捨穢土往生淨土者為是權說為是實說。
荅實說(云云)。
問云出離生死者是大事因緣或修三福之中一福或以稱名等之少行何離生死何生淨土量知為誘凢夫行者假設權說更非實說乎。
荅雖是少福少善以佛願力故出生死往生淨土此是大善非小善也此是實說非權說也。
問云唯稱佛名是佛本願三福等善更非本願乎。
荅於淨土法門不廣學之人多致此疑也如彼般若經智度論中盛明菩淨佛國土之本願也然一切菩淨佛國土之時皆以三福為其本願是則㧾而言之智度論一部之意也別而言之淨土品(并)往生品之意也抑又菩淨佛國土之本願者是即𭰹位之境也凢夫淺智非測所闚况菩從初地初住至于等覺一轉之位經颰陀刧送恒沙刧從一佛國至一佛國值遇諸佛學之行之為一切眾生廻巧度方便因小果大不可思議之本願也既是𭫸佛境信外之凢夫可仰取信何况非一佛二佛之本願十方三世諸佛通願也故観經云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又智論云願食與食願衣與衣(乃至)種種資生所願盡給與之亦教佗人種種布持是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之廻向淨佛國土持戒忍辱禪定智惠亦復如是(已上)雖是世間淺行少福菩成就淨土願之時所化之功德前立已成就此是菩不可思議本願力也不可思議神通力也不可思議方便力也不可思議智惠力也若𥾸凢夫之所見者檀一分持戒一分五戒十善等皆是少福少善也若𥾸大聖之知見者此等少福少善皆是淨佛國土之本願故此是出離生死徃生𭫸樂之大善也故十住毘婆娑論以淨土者名易行道(已上)。
問曰淨土門名易行道其意如何。
荅大智度論九十二云無生無滅故無四諦故無佛法僧寳故如是等諸法皆壞今諸法實空(乃至)實相亦空眾生愚癡㒹倒故之故於眾生中起悲心故欲出故求佛身力令眾生信受其語捨㒹倒入諸法實相是故雖知諸法空而亦為利益眾生分別說若眾生自知諸法空菩住空相中不須學分別一切法菩行菩道從初發意已來如是思惟一切法無定實性但從因緣和合起是眾因緣各各從和合起(乃至)至畢竟空畢竟空唯是一法實餘者無性故虚誑我從無始世來着是虚誑法於六道中然受苦惱我今是三世中十方佛子般若是我母今不應復隨遂虚誑是故菩(乃至)畢竟空中亦不着何况餘法所謂檀波羅密等(乃至)𠇍時菩歡喜作是念眾生易度耳所以者著皆是虚誑無實譬如人有一子喜在不淨中聚土為榖以草木為鳥獸而生愛著人有奪者瞋恚啼哭其父此子今雖愛著此子易離耳以大自𠇲何以故此物非真故菩亦如是観眾生愛著不淨臭身及五欲是無常種種苦因如是眾生得信等五善根成就時即能捨離若小児所著實是真物年至百歲著之轉𭰹不可得捨(乃至)即能遠離所著大自慚愧譬如狂病所作非法醒悟之後羞慚無顏菩知眾生易度已安住般若中以方便力教化眾生(已上)此是般若源底也此是淨土奥藏也真宗學者尤可甘心夫般若經意以畢竟空無相法門名為實相其實相者不生不滅凢夫迷之而於虚妄㒹倒之法成執著故於六道中受生死苦聖人悟之而安住畢竟空不隨逐虚誑法故出離生死成佛得道佛陀如父般𠰥喻母依之釋尊慈父救其子言但附般𠰥母不著餘妄法六道即是生死之境輪回之苦永以不停淨土即是不滅之處常住之樂何時有盡尤可猒穢土之生死尤可欣者淨土之無生早趣易往之要路速悟出離之正道如此𢼂之即是般𠰥法門也如此學之即是淨土之奥義也𭫸樂淨土三部經者從此般𠰥母胎因所出生也故知般𠰥即是淨土之根本也三部妙典是其枝末也然則母子不異本末是同者也𠰥探實㕝得意之時般𠰥即是淨土淨土即是般𠰥其意在文敢勿疑惑。
問云𠰥於此土修行般𠰥入聖得果𥾸其機者即是易行何故偏𥾸淨土一機而名易行乎。
荅法門癈立隨時不定𠰥有上根上智人修行般𠰥已行其證可名易行其行易成已得證故𠰥有下根下智之人修行般𠰥其證難得可名難行其行難成未得證故𠰥𥾸往生淨土機者縱雖下根下智人万行之中但取一行畢命為期而勒行之臨終之時必得往生此是易行中易行今明菩淨佛國土言易度故是即易行義也。
問云近代善導一門之流以念佛往生名易行道為往生業以諸行往生名難行道不許往生此義云何。
荅此日諸方淨土學者皆存此㫖(云云)其義不然所以者何善導和尚非是直人陀化身三昧證者所立之義皆隨佛𢼂勧化之趣悉順佛願是故大師所釋更不可背佛意爰以第子普學法門廣撿聖𢼂於佛所說談有左右所謂如法𬜻經云唯佛與佛乃能窮盡又如無量義經云四十余年未顕真實若此等說者唯有法𬜻出離㝡要余經余法更非要也雖然又如二夜經曰從得道夜至泥洹夕所說之法皆實不虚依此說者一代五十年之所說大小乘之一切經教皆為眾生出離㝡要是即說教隨機是非依時故也以之案之善導和尚瞻大聖之教致化導之時任如來之化儀存是非之兩說所謂諸行非往生行非之捨之稱名一行是往生行是之取之但是被稱名一機也但是課念佛一處也是則偏任本願之理且立專修之義永以非蕳諸行往生故觀經云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如此說者念佛諸行不可是非三福九品之行因皆悉往生之正業與般𠰥經其意大同夫般𠰥經意菩修行意樂不同或有具修六度菩或有修行一度菩故於菩行有具不具也又菩淨佛土之時六度之中取事法門名三福業為淨土因亦是機分上下故行有通別也或有通修三福之機或有別行一福之根若夫諸師意或依律宗故以持戒持律而立往生行廢餘諸行更非所蕳或依三論宗故般𠰥一行以畢竟空為往生行廢餘諸行亦非所蕳天台𬜻嚴真言逹磨等皆亦如是今善導依淨土故但立稱名一行而為往生正行廢餘諸行此是各𥾸一機勸一緣也餘佛與餘行共牟尼所說自宗與他宗更勿偏執。
問曰𠰥尒於善導宗所廢之雜行還可用之歟云何。
荅曰如來說法本隨機故𠰥為念佛根性之人任我本意以念佛教之𠰥為雜行根性之人隨其樂欲以三福教之然則雜行用不隨機依時者也。
問曰𠰥依善導意者一向專修念佛而可由之何故念佛之外以三福等行而教之耶。
荅曰濁世無佛之凢夫滅後末代之我等於大聖之金言者可仰取信者也然般𠰥經所說淨佛國土六度菩者即是淨土經所明三福修行之菩也同是大乘之所說也共是菩之修行也金口誠言不可不信是故善導宗意且取多分往生故偏勸念佛也般𠰥經(并)観經意不捨少分故普明諸行也𠰥尒經釈相順文義不鉾楯耳。
問曰如觀經中念佛諸行共明之般𠰥經中念佛諸行共可明之耶。
荅曰般𠰥經中念佛諸行共明之也。
問曰𠰥尒般𠰥經中所明念佛是為稱名將當如何。
荅曰智度論中往生品意引法藏菩選擇念佛故此是稱名念佛也。
問曰法藏菩何故但以稱名為選擇本願耶。
荅曰智度論淨土品云是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十方國土中諸佛讚歎眾生聞是佛名必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上)此是明菩淨佛國土也此文中聞是佛名之言可染肝耳是則淨土之淵底往生之奥藏尤可甘心尤可甘心。
問曰聞是佛名者是為阿陀佛名將當可通諸佛名耶。
荅曰通阿𨹔佛及諸佛名也(云云)。
問曰通諸佛名其意云何。
荅曰一切諸佛因位之昔修淨佛國土之行成就唱正覺時十方諸佛讚歎眾生聞是佛名必可成就也以之案之法藏菩因位之時選擇名号為往生願菩別意在之而已。
問曰淨佛國土菩㝡初正覺之時何必讚歎佛名功德而不讚歎三福等善耶。
荅曰於諸法中名前躰後是故經以題名為其㝡前佛以名号為第一也僧寳亦如是𠰥談畢竟空之時不論名躰之差別明万法諸佛有之日先舉其名次知躰也所謂八万四千法門六波羅密法門十方三世諸佛(乃至)𭫸樂淨土阿陀等皆是先聞其名次悟躰也然龍樹大士是法性菩哀像末眾生故出五濁世無佛時𭓩如日月輪照凢夫暗夜須仰四依之所說偏取一向之信心今案所造論云一切淨土佛成正覺之時十方諸佛讚歎眾生聞其佛名必至菩提我等既蒙諸佛讚歎隨喜餘身感淚難禁稱名甘露以味口念佛醍醐倍以美舌世間之人稱名謂淺今見龍樹說佛名尤甚𭰹所以者何十方讚佛異口同音讚歎佛名豈非甚𭰹哉如諸教所立法門種種不同所謂法𬜻實相真如𬜻嚴三界唯心三論八不中道逹磨是心是佛真言法界大日等是也然於此等法門諸佛更不讚歎唯於佛名功德諸佛同時讚歎定知阿陀如來於𭫸樂中央菩提樹下始成正覺之時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異口同音同時讚歎一切眾生聞其南無阿陀佛名决定往生必至菩提我等果報雖是至拙阿陀佛初正覺時為十方諸佛蒙讚歎隨喜念佛行者稱名在之於此一文𭞅得證㨿幸甚幸甚喜悅喜悅但至三福等善何不讚歎難者三福唯是淨業正因𠰥望佛名尚是次故諸佛不讚歎之復次佛名即實相之名實相即是一切法門是故讚歎佛名之時一切法門皆是讚歎之此即名躰不二性相一如故也是故智論云以佛名号為實相法(云云)又法𬜻文句云至理無名名流四天下真乘不動動出三界外(已上)。
問曰穢土之諸佛等正覺之時十方諸佛可讚歎其名耶。
荅曰如智論云淨土菩成正覺之時於其佛名而讚歎之非穢土佛名(云云)。
問曰於佛國土雖有淨穢之差別其佛名不可有優劣諸佛何故唯讚歎淨土佛名耶。
荅曰智論九十三云。
問曰一切佛𠰥人好心聞名皆當至佛如法𬜻中說福德𠰥大𠰥小皆當作佛何以獨說淨土佛。
荅曰人聞餘佛名字謂受生與人無異但有一切智得道為異心不敬重故雖種善根亦不能𭰹是中是法性身佛身無量無邊光明說法音聲遍滿十方國土國中眾生皆是進佛道者(乃至)是佛一一毛孔邊常出無量無邊阿僧刧化佛一一諸佛等無有異於化佛邊展轉復出隨應度眾生見優劣根本真佛無有分別大小之異如是等𠰥見聞如是功德深信敬故所種善根亦是𭰹重必定作佛復次是佛說法時無有疑者(乃至)無一人言是為非佛所說悉皆是法(已上)又論三十四云有二種佛一者法性身佛二者隨眾生優劣現化佛為法性身佛故說(乃至)聞名得度為隨眾生現身佛故說共佛住隨業因緣有墮地獄者(已上)案此等文意淨土佛者法性身故諸佛讚歎其佛名号穢土佛者應化身故諸佛不讚歎其佛名号 又淨土眾生於佛不生疑穢土眾生於佛生疑心是則𥾸佛者實無差別𠰥𥾸機緣者真佛化佛優劣遙異(云云)。
問曰於淨土機緣有淺𭰹不同𭰹位菩不可於佛而生疑心淺位菩其智淺薄故於淨土佛何不生疑耶。
荅曰諸佛因位之昔發淨佛國土大願已來承仕諸佛及行六度不可思議神通力故方便力故智惠力故本願力故改穢土作淨土却不定聚淨土即是正定聚故於其位者雖有淺𭰹於其身者一向不退外具三十二相內備平等之心菩大願業力感得正定聚國此是彼土自然所得之果報也是故國中眾生其心一味平等一切無疑佛者。
問曰諸佛出穢土為穢土眾生聞淨土佛名之時於其佛名可生疑心耶。
荅曰穢土機有二種一者敬順信心之機二者疑謗違背之機是故穢土眾生聞其淨土佛名或有信敬眾生或有疑謗眾生例如釋迦出五濁世說淨土佛名之時或生信心或致疑謗(云云)。
問曰穢土眾生中聞淨土佛名還生疑謗墮𢙣道者佛於此眾生正成何思耶。
荅曰論九十三云佛言如是罪人破諸法實相故死墮地獄𢙣道中諸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見諸罪人得來生死中以佛神力出眾生令住正定聚中不墮三𢙣道是名淨佛土是佛土中無如是諸過(已上)此文意者穢土諸佛代代出世讚淨土佛名眾生聞之或致信敬或生疑謗此疑謗人依謗法罪故死墮𢙣道佛還起慈悲而囬方便力此𢙣道苦遂令生淨土也。
問曰如我等者值遇釈尊滅後遺教已聞陀佛名致信臨命終時預佛來迎必得往生𠰥尒我等先世之時於阿陀佛殖何下種耶。
荅曰案智論云我等常沒之凢夫流生死海底量知前佛出世時疑謗陀佛名故也然則以此謗法逆緣為下種也。
問曰言下種者是善根也言謗法者更非善緣必是墮獄之因緣也何以謗法為下種耶。
荅曰眾生於佛結下種緣有二種緣一者順緣二者逆緣今以謗法為者是逆緣也順緣者即是純善下種結緣也逆緣者或成歒或成謗法而於眾生結下種緣也𠰥無因緣者不預佛化故以方便力結此逆緣也但於順緣者前立預利益於逆緣者經歷多刧漸漸改𢙣歸以蒙引導也是故智論意於其佛名致信敬心無疑心無疑心者此是早得往生之機也又有疑謗佛名之人佛於此人還垂憐愍出𢙣道引導淨土今我等之身是也但至謗法是𢙣非下種善難者所謗之法是實相法實相法是善根奥藏其實相法即是佛名佛名即是實根也謗此實相法成下種緣云逆緣也。
問曰佛名之外亦以餘法可為下種耶。
荅曰今以佛名名為實相其實相者是一切法一切法者即是餘法亦以餘法名為實相即是為下種也是故智論九十三云乃至不遠離三十七品𦔳道法(乃至)是菩自成就一切法亦成就一切眾生善法(已上)此文意者一切善法皆是下種也。
問曰十𢙣五逆罪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唱十念佛名往生淨土者此人前世之時於阿陀佛為結下種之緣將當如何。
荅曰此是淨土宗一大事也末學輒以不可解之雖然信自佗和融之心談往生淨土義之時倩案種𤏅脫之道理豈無下種而有𤏅脫乎但至善導䟽第四云一生修福念佛即入無漏無生之國者善導意為勸𢙣逆眾生且舉一類之機明其往生也非一切𢙣逆之往生也(云云)或又為顕稱名念佛甚𭰹之義且隂第一第二種𤏅直談第三解脫歟依之道綽安樂集云今此經中但說一生造罪臨命終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不論過去有因者直是世尊引接當來造𢙣之徒令其臨終捨𢙣歸善往生是以隂其𪧐因此是世尊隂始顕終沒因談果(乃至)十念成就者皆有過因不虚𠰥彼過去無因者善知識尚不可逢遇何况十念而可成就也。
問曰無𪧐因者善知識尚不逢者經論之中有證㨿耶。
荅曰道綽禪師引涅槃經如彼安樂集今復案智論九十三云諸有薄福之人於諸佛及弟子中不種善根不隨善知識又論云福德因緣厚故(云云)以之思之觀經下品下生之人遇善知識得往生者皆是於𪧐世善根𤏅之人也。
問曰淨佛國土菩於三𢙣道眾生結下種緣之時現何身耶。
荅曰往生品中龍樹菩言舎利弗菩摩訶行般𠰥波羅密時變身如佛為地獄中眾生說法為畜生餓鬼中眾生說法(已上)。
問曰菩教化三𢙣道眾生之時以菩身可教化之何現佛身耶。
荅曰又龍樹菩言復次世間佛名字是大悲是世尊𠰥以佛身入地獄者則𨵻羅王諸鬼神不㝵是我所尊重師如何可(已上)菩以天眼見𢙣道眾生有變化佛身可苦之機緣者即施身通現佛身形令無㝵亦以菩身為可得度者實如所難(云云)。
問曰造十𢙣或犯五逆或誹謗三寳酬如此等𭰹重之罪感地獄等𭰹重苦果而無間熾然也菩得何隙現佛身等苦與樂耶。
荅曰墮獄眾生依自業自得之道理故受苦無間雖然大悲菩哀重苦眾生患累難堪故以無妨無㝵自在神力蹈破䥫湯消滅獄火禁制獄率休息其苦當於此時菩放光照之說法令聞苦與樂得脫也是故智度論三十九云菩以不思議神通力破鑊滅火禁獄率放光照之眾生心樂乃為說法聞則受持(已上)。
問曰地獄道得脫者何義耶。
荅曰大悲菩修淨土時於地獄界受苦眾生令結下種緣非三乘得道乎地獄道者苦無極是非入聖得果之器故大小乘中同以所蕳也。
問曰地獄眾生不得三乘道者何有文證耶。
荅曰論三十九云雖不得道種得道善根因緣所以者何以重苦故不應得道畜生道中或當分別或得者或不得者如阿那婆逹多龍王娑竭羅龍王等得菩道鬼神中夜叉密金剛鬼子母等有見道是大菩。
問曰地獄眾生依菩利生離地獄等苦而生何處耶。
荅曰論三十四云大菩身入徧十方三𢙣道中令地獄火滅湯冷其中眾生心清淨故生天上人中令餓鬼道飢渴飽滿開發善心得生人天中令畜生道隨意得食離諸恐怖發善心亦得生人天中如是名為一切三𢙣道得解脫(已上)。
問曰地獄眾生預菩化滅除罪苦生人天者為酬五戒十善修因將當如何。
荅曰生人天中有二修因一者依五戒十善等修因二者依聞法受持修因今則大悲菩入地獄中說法信樂受持其乘急力生人天中例如法𬜻云以乘力當生忉利或生都率是故論云乃至說法聞即受持(云云)。
問曰大悲菩現何形狀化度鬼畜二界眾生耶。
荅曰多是畜生身(云云)。
問曰以佛身形可化度何現畜身耶。
荅曰智度論畢定品云菩摩訶為利益眾生故隨而受身以是身利益眾生須菩提菩摩訶作畜生時有是方便力𠰥𮚆欲來殺害以無上忍辱無上慈悲心捨身不惱賊汝諸聲聞辟支佛無有是力不須菩提無也以是故須菩提當知菩摩訶具足大悲心為憐愍利益眾生故受畜生身(云云)又淨土品云若從畜生聞法即便信受如本生說菩受畜生身為人說法又以希有故無不信受又謂畜生心直不誑故(已上)有此等義故多現畜趣也依之三祗菩或成白禹或成金鹿(云云)。
問曰阿陀佛利益穢土眾生之時現何形狀耶。
荅曰見漢朝往生傳於安息國變成鸚鵡於執師子國化成大魚或時顕鳥或時現魚此是多畜生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