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一)
序
民國六十年,我覺得身體有點異樣,想到人命無常,所以寫了《平凡的一生》。又將所有的寫作、講記,除《印度之佛教》、《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中國禪宗史》外,五十八年已編成《妙雲集》的上、中、下——三編,共二十四冊,又覆勘一遍。那年秋冬,生了一場瀕臨死亡邊緣的大病。本來,「出家來因緣所發展,到現在(可說)……因緣已了」;但「缺乏斷然拒絕,不顧一切的勇氣」(《平凡的一生》一五〇、二〇),在道源長老的勸告下,又再一次接受開刀手術,病總算慢慢的好了,可是後遺症嚴重,在半生不死的情況下,足足的度過了三年多的時光。大病以後,我還能為佛教做些什麼呢?在安靜的自修中,只有隨力寫一些。所寫的,主要是獨立成部的作品,如《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如來藏之研究》、《空之探究》、《印度佛教思想史》,及《雜阿含經論會編》。大部以外,還有些三萬字上下的,如《遊心法海六十年》、《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中國佛教瑣談〉、〈讀大藏經雜記〉等;有寫作而還沒有全部完成的,如《方便之道》等。總之,大部以外的寫作,是不多的。然在大病以前的講說,有人記錄出來的;也有曾發表在《海潮音》,卻沒有編入《妙雲集》的;還有早期的少數寫作。綜合起來(大部除外),大約也有七十萬字。
七十五年初冬,我移住南投(我稱之為「寄廬」)。環境相當安靜,可是身體卻在慢性的衰弱中;今年,衰瘦更加速了!老化衰瘦,再不能有所寫作,所以又想到把稿子再編集一下,分為五冊,名為《華雨集》。我的寫作,到此為止。過去講說而沒有記錄的(留有錄音帶);早年不成熟的作品而沒有編入的;也有沒有找到的。總之,《華雨集》所沒有編集的,就是我所不要保留的,無論說得對與不對,都不再是我的了,如舊物而已被丟棄了一樣。
附帶要說到的,在《妙雲集》下編《青年之佛教》中,有《初級佛學教科書》、《高級佛學教科書》(本分為十二冊,每冊十二課),本是為星洲彌陀學校編寫的。國內不知是那一位大德(傳說是臺南的),編寫了一部佛學的兒童讀本,並有圖畫。也許曾經參考過我的佛學教科書,竟標題為「印順導師原著」;臺北的慈濟文化中心,也有印行結緣的。我不是說這部書不好,只是說這與我的寫作無關,不敢掠人之美!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序於南投寄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