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菩薩戒本淺釋
梵網經菩薩戒本淺釋(依賢首疏等節錄)
沙門弘一撰
癸酉十月二十八日始屬稿、十一月十五日訖。匆促錄就、頗多未安之處。俟後有暇、再當改纂可耳。
┌梵網經 一部之 梵、此翻為極淨。 │ 通名也。 梵網既為一部之通名、應須通辨、文繁不錄。今且約戒釋義。 │ 梵者。聲聞小戒、不妨意惡、不破諸見、不名真梵。諸菩薩等 △題目┤ 所持三聚、具防三業、破見入理、方名實梵也。 網者。以喻菩 │ 薩戒相塵沙、微細差別、交雜出沒、屈曲難知、如網孔也。 經 │ 者。謂以聖言貫穿攝持所應說義、及所化眾生、故云經也。 └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菩薩戒本 當品之別名也。┐ ┌───────────────────────┘ │ ┌盧舍那佛 舉教主也。 梵本經中皆云 │ │ 毗盧遮那、此云光明遍照。 └此有三義┼說菩薩心地戒品 是一品通名也。 心者、菩薩所起信等五十 │ 心也。 地者、即是信等諸位、通名地也。 └菩薩戒本 品內別目也。 本者、標略異廣也。
△經文分科、至為詳密、具如疏中。今不寫錄。學者應檢尋之。
△盧舍那───千華上之千釋迦──千釋迦復一一各現百億釋迦 共計千個百億釋迦 └──┬──┘ └─此是化身。 此二皆是他受用報身。若約相顯為論、盧舍那身為十地後等覺位菩薩現、其千釋迦為初 地以上菩薩現也。
△偈文中、有二大段前段為化身傳誦實身序說、所云我者、指盧舍那也。後段為化身自演戒宗要故、所云我者、化身自謂也。
△甘露門開
謂此妙戒諸說中最、同於甘露味中之上。於此創演、故曰門開。
本師戒
謂此戒法、諸佛所師也。
明日月瓔珞珠
戒破罪闇、猶如日月。莊嚴行者、如瓔珞珠。
即入諸佛位
佛位有二、一發心滿位、二行果滿位。今入初故。
位同大覺已
初發之願無不周圓、與佛無異。如𣵀槃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也。
真是諸佛子
從佛法生、紹佛位故。
△初結木叉
未犯即制。故最初成佛、即結此戒。不同聲聞戒也。
┌父母、生育恩。 現生及過去也。 孝順有三境┼師僧、訓導恩。 └三寶、救護恩。
至道之法
謂至極之道、莫先此法。
孝名為戒
謂行此孝行、即是順教無違、名為持戒也。
亦名制止
戒謂制御三業、止滅諸惡、故亦名制止也。所以孝與戒名異義同也。
△發心菩薩
以信行不成位、故但云發心。
十發趣
十住。
十長養
十行。
十金剛
十向。
光光
光猶戒也。無量數多、故重言也。
有緣非無因及非青等
謂此戒光因緣生故、是故無性離相、故云非青等也。
此明戒體甚深。
是諸佛之本原等
此明戒用廣也。
△諸部重戒多少不同┐ ┌────────┘ ├菩薩善戒經 出家菩薩有八重戒、即梵網十重中初四及後四是也。以 │ 出家菩薩先受聲聞戒、具前四重。後受菩 │ 薩戒、更加後四也。 ├善生經 即優婆塞戒經。在家菩薩有六重戒、即梵網前六是也。酤酒說過、於在家 │ 人罪偏重故、於出家人則稍輕也。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持論 有四重戒、即梵網後四也。 └梵網經 具十重戒。通攝道俗、統該諸部也。
△殺戒
方便讚歎殺
或歎能殺之人有勝德、或歎所用殺法有功能。
自作教他讚歎隨喜
依賢首疏、十重戒中皆有此四、俱結重罪也。
因緣法業
有多釋。若約所作、即是自作為因、教他為緣、讚歎彼法、隨喜其業。十戒皆例此釋也。
常住慈悲心孝順心
制令起離相平等之心、故云常住。盜戒云佛性、亦此義也。
十重戒中、結罪緩急、諸家之說不同。余昔曾編表記詳列之。須者檢尋。
△盜戒
鬼神有主等
明物主也。
一針一草
出所盜物也。
△妄語戒
不見等
明妄差別、謂三業異也。先明口業妄、後明身意。
身
即現相也。
口
如說戒時默妄者是。
△故瞋戒
此於非怨境起瞋。故與輕戒第二十一不同。
△鬬謗欺賢戒
手捉香爐
即今禮懺時所用手香爐、又名柄香爐。唯導師一人用之。今則大眾皆用也。其製法、與今略似。上有蓋。內焚香粉。今則僅插香一枝乃訛誤耳。
餘者、乞檢賢首疏。
衰病纏綿、未能詳為輯錄。迄初四日遂爾中止、殊自傷耳。
弘一
┌─┐ │補│ └─┘
△無德詐師戒
十禪支(見後表)
┌──┬────────┬────────┬────┐ │總標│舊譯(義寂疏用)│新譯(太賢記用)│合取十支│ ┌─┼──┼────────┼────────┼────┤ │ │初 │覺支 │尋支 │○ │ │ │禪 │觀支 │伺支 │○ │ │ │五 │喜支 │同 │○ │ │ │支 │樂支 │同 │○ │ │ │ │一心支 │定支 │○ │ │四├──┼────────┼────────┼────┤ │ │二 │內淨支 │內等淨支 │○ │ │禪│禪 │喜支 │同 │ │ │ │四 │樂支 │同 │ │ │十│支 │一心支 │同 │ │ │ ├──┼────────┼────────┼────┤ │八│三 │捨支 │同 │○ │ │ │禪 │念支 │同 │○ │ │支│五 │慧支 │正知支 │○ │ │ │支 │樂支 │同 │ │ │ │ │一心支 │同 │ │ │ ├──┼────────┼────────┼────┤ │ │四 │不苦不樂支 │┌中受支 │○ │ │ │禪 │ │└捨受支 │ │ │ │四 │捨支 │同 │ │ │ │支 │念支 │同 │ │ │ │ │一心支 │同 │ │ └─┴──┴────────┴────────┴────┘
以此等功德法支持禪、故名為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