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正在准备内容...
页面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云门山志
民国
·
岑学吕编
目录
分卷
首篇
圖相
雲門祖師真相
雲公老和尚法相
雲門景圖
雲門山全景
大覺禪寺全景
大雄寶殿
法堂
韋馱殿
鐘樓
觀音嶺
桂花潭
前山新農場全體攝影
後山農林風景
農林集體工作攝影
後山茅蓬
序
凡例
目錄
第一篇 地域
第一章 形勢交通
一 山川形勢
二 交通路線
第二章 風景名勝
一 桂花潭
二 出米石
三 九仙巖
四 慈悲峯
五 雲門峯
六 雲門坳
七 鐘鼓石
八 觀音嶺
第三章 民情物產
一 人口生活
二 宗教習慣
三 各種產物
第二篇 寺院
第一章 梵宇
一 偃祖創建之規模
二 歷代修葺之概况
三 雲公重建之新猷
第三篇 宗統
第一章 偃祖傳略
一 幼年兒童及沙彌時代
二 壯年受具及參方時代
三 晚年為人天眼目時代
四 寂後示瑞
附大事年表
第二章 偃祖行錄
第三章 雲門宗法統
一 偃祖前歷代祖師傳承表
二 偃祖後各代法嗣一覽表
第四章 偃祖法語
第四篇 住持
第一章 開山住持
第二章 歷代住持
第三章 中興住持
第五篇 中興
第一章 雲公老和尚事略
一 出生在家時期
二 出家參方時期
三 隱居終南時期
四 西南弘化時期
五 弘化東南時期
六 弘化嶺南時期
第二章 雲公老和尚語錄
一 法語
一、雲門重新掛鐘板
二、元旦小參
三、元旦示眾
四、正月十五解制上堂
五、四月八佛誕日上堂
六、四月十五日結制
七、七月十五解制
八、中秋節上堂
九、十月十五結冬
一〇、冬至小參
二 普說
三 參禪的先決條件
四 參禪法要
五 禪堂開示
甲一 引言(中有複語因在禪七中開示者)
甲二 用功的入門方法
乙一 辦道的先決條件
丙一 深信因果
丙二 嚴持戒律
丙三 堅固信心
丙四 決定行門
乙二 參禪方法
丙一 坐禪須知
丙二 用功下手——認識賓主
丙三 話頭與疑情
丙四 照顧話頭與反聞聞自性
丙五 生死心切與發長遠心
甲三 用功兩種難易
乙一 初用心的難易
丙一 初用心難——偷心不死
丙二 初用心的易——放下來單提一念
乙二 老用心的難易
丙一 老用心的難——百尺竿頭不能進步
丙二 老用心的易——綿密做去
甲四 結論
六 參禪警語
七 除夕普茶示眾
八 修與不修
第三章 雲公老和尚中興雲門實紀
一 因緣
二 事蹟
一、更改山向
二、莊嚴法相
三、救濟農村
四、生產建設
三 感應
第六篇 護法
第一章 開山之護法
一 南漢王劉龑、劉晟、劉鋹
二 阮紹莊、李托、梁延鄂及岳雷、陳守中
第二章 歷代之護法
一 明代護法
趙佑卿
芳君
二 清代護法
黃士學
吳士恒
邑侯舒公
伍奕芳
江左桂
朱振翰
邱景恒
邵漢卿
袁廣壽
第三章 中興之護法
一 護法功德概述
二 護法芳名臚列
第七篇 產業
第一章 產業
一 偃祖開山時之產業
二 歷代增減之產業
三 雲公中興時之產業
第八篇 規約
第一章 規約
一 共住規約
二 客堂規約
三 雲水堂規約
四 禪堂規約
五 戒堂規約
六 愛道堂共住規則
七 衣缽寮規約
八 庫房規約
九 大寮規約
一〇 浴室規約
一一 農場組織簡章
第九篇 文獻
第一章 遺錄
一 請偃祖開堂疏
二 偃祖遺表
三 偃祖遺誡
第二章 碑文
一 大漢韶州雲門山光泰禪院故匡真大師實性碑并序>
二 大漢韶州雲門山大覺禪寺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碑銘并序
三 雲門寺山門記
四 修建雲門寺大雄寶殿募化疏代碑序
五 雲門寺重裝匡真祖師金身碑記
六 重修雲門寺記
七 重建雲門寺記
八 重修雲門寺並鼎建客堂韋馱殿記
九 鼎建祖師殿䦳門記
十 雲門寺田地山場碑記
十一 雲門寺蠲免大差碑記
十二 雲門寺免逋負碑記
十三 捐奉雲門寺香油田碑記
十四 (附錄)重興曹溪六祖道場記
(一)更改河流以避凶煞
(二)更正山向以成主體
(三)培主山以免坐空及築高左右護山以成大場局
(四)新建殿堂以式莊嚴
(五)驅逐流棍革除積弊
(六)清丈界址以保古蹟
(七)增置產業以維常住
(八)嚴守戒律以挽頹風
(九)創禪堂安僧眾以續慧命
(十)傳戒法立學校以培育人材
十五 雲公老和尚答某鉅公問法書
十六 虛公老和尚覆屈映光居士問法書
第三章 藝文
一 偃祖十二時歌
二 偃祖偈頌
三 圓明大師頌雲門三句語
一、函蓋乾坤
二、截斷眾流
三、隨波逐流
三句外別置一問
四 圓明大師餘頌八首
一、褒貶句
二、辨親疎
三、辨邪正
四、通賓主
五、擡薦商量
六、提綱商量
七、據實商量
八、委曲商量
五 雲公老和尚贈林鴻超居士七律一首并敍
六 雲公老和尚遇盜說偈三首
七 雲公老和尚贈蕭雪滄居士七律一首
跋
支持我们
登录
返回藏经
Toggle Sidebar
首篇
雲門山志
第一
首篇
繁
雲門山志
版权声明:本站原始经文数据源为
CBETA
译文由人工智能翻译,仅供学习参考,并非权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