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圖志
平山堂位於江蘇揚州蜀岡,蜀岡在府城西北四里,東北抵茱萸灣,隔江與金陵相對。有三峯突起,中峯有平山堂棲靈寺,唐代鑒真和尚壯年遊學回揚,曾居於此。寺創建於劉宋孝武時(四五三~四六四)孝武以大明紀年,故名「大明寺」;隋文帝仁壽元年(六〇一)立九層浮圖,稱「棲靈寺塔」,從此「大明寺」與「棲靈寺」並稱,實為一寺也。唐會昌三年(八四三)塔為火焚,從此多稱大明矣!宋慶曆八年(一〇四八)歐陽修守揚州時,為堂於大明寺坤隅,名「平山堂」。其後大明舊寺漸毀,至明天順、弘治、正德間,經智滄溟祖孫三代之興建,規模始備;清初又廣建殿宇,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賜名「法淨寺」。後人不以寺稱,而直呼為平山堂者,通稱也。記平山堂,舊有汪應庚攬勝志、程夢星小志;乾隆年間,趙之璧復撰為圖志十卷,以山水為經,而以平山堂左右祠寺及園亭各勝為緯,分五門:宸翰、圖、名勝、藝文、雜識。宸翰一門,收清世祖、聖祖、世宗三朝之御製詩。名勝全圖一門,共收四圖;蜀岡保障河全景、由城闉清梵至蜀岡三峰再由尺五樓至九峰園圖、迎恩河東岸圖、迎恩河西岸圖,第二圖極其詳密,所佔頁數達一百十四面,蔚為長卷。名勝一門,以名勝為綱,錄各書所載有關該名勝之記載,皆冠以書名,並附以案語,共記五十二處名勝,其中法淨寺、觀音寺、慧因寺、蓮性寺等,乃蜀岡之佛刹也,法淨寺為蜀岡之主刹;觀音寺乃宋之摘星寺;慧因寺舊名舍利律院,宋寶祐間建;蓮性寺舊名法海寺,元至正間僧為正建。藝文一門,收各體文字。雜識一門,則錄方言、詩話、軼事與異聞。茲據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藏清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揚州官署原刊本景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