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半水元禪師語錄
康熙丙午冬,雲海羅公、相廷朱公等請就本院開爐。上堂。拈香祝聖畢,末後拈香云:「此一瓣香,爇向爐中,耑為現住榮縣鼎新堂上傳臨濟正宗第三十二世上大下吼本師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上首白槌竟,問答罷,驀豎拄杖云:「七尺粼鱉鼻蛇,雲騰宇宙瑞三巴,條條穿過人無見,撿點將來未到家。」攛下拄杖,喝一喝!上首結槌,師便下座。
上堂。「發元請制此心良,三七長連九定香,坐到辰朝並午夜,索錢庫下買生薑。」
上堂。「言如箭急掌威獰,師象聲哮野干驚,珍重四來安穩坐,劈頭白棒豈無情?」
天柱居士請上堂。以坐具搭右肩,至座請又手作女人拜,乃陞座云:「庭前白日長,冬風送上堂,喝退三巴木,棒分午夜光。應須高著眼,惜取謝三娘。」
上堂。僧問:「萬法歸一即不問,如何是青州布衫?」師云:「千手大悲提不起。」進云:「問處分明答得親。」師噓一聲。乃云:「日日上堂道不信,時時說底耳邊風,卸卻袈裟歸舊位,來朝迎送又還通。」
上堂。僧問:「如何是戒?」師云:「穩口深藏舌。」進云:「如何是定?」師云:「知機到處安。」「如何是慧?」師便打。問:「金龍出現時如何?」師云:「雲從風隨。」僧便拜。師乃云:「有問有答,龐老笊籬;無問無答,三平木杓。且道者僧恁麼問、老僧拄杖恁麼答,還是笊離是木杓?」良久云:「莫教挨落崖前石,打破下方遮日雲。」
雲海羅居士請上堂。「重重撾鼓聚風雲,攪動魚龍噴浪驚,豎橫短棹人皆赴,登者須知不二艇。」招手云:「趕船底快來!」拽拄杖下座。
佛成道日,朱居士請上堂。「一棒一喝,當下領略;一機一境,覿面相呈。者事且止,昨夜瞿曇眼挂、當天乾坤皎潔、今日朱公母難。得此良辰,供佛齋僧、請法延齡,有何利益?萬仞峨眉柱,拈來作壽山。」
上堂。「單提白棒播宗風,鐵額銅頭孰敢逢?打破虛空如粉碎,雪流大地溢江東。」
上堂。「頻登樓閣,坐行正令,莫將泥彈子,喚作破沙盆。」靠拄杖下座。
上堂。「三峰山裡日初長,一段清暉喜法堂,助我也無些子力,扶持拄杖太郎當。」
解制上堂。「百日期圓有始終,莫輕語默快相逢,高捲幔𢅏隨取便,解開布袋合獰龍。截斷千差無異路,抬頭萬里有同風,諳時走遍還來此,再造陽春輔化崇。」
元宵後值雪,亨如萬公為子脫白,請上堂。「昨夜山頭堆雪,今朝銀樹玲垂,樓上洪鐘大扣,堂中撾鼓如雷。拂子倏然𨁝跳,拄杖入手揚威,雖共一時機發,憑他百世光輝。神通妙用,不是格外提持,亦非亨如飯僧設供,老僧特為啟迷。」喝一喝云:「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又召悟聖云:「卻帽脫鞋返本宜,赤身無礙亦無絲,從今放出三門去,遠續人間第一枝。」
上堂。「瞿曇今日示現,三峰受請上堂,雖是家無二主,要且同條共貫。」驀以拄杖作此,召眾云:「者是我釋迦老人初降王宮,周行七步,目顧四方,誇經賣紀,旁若無人,所以遭人撿點,自討其辱。今日光亨請老僧登座,秪得依樣裁奪,買帽相頭,與居士安名取諱,光輝佛日,喜美同流。且道文不加點作麼生慶賀?翠秀千株柏,吟風一樣松。」
胤鵬楊公為父母開奠,請上堂。「爐煙久冷未堪嚴,剔起眉毛又復然,今日為拈香一瓣,全仁全孝裔綿綿。」
陳居士請上堂。「昨夜瞿曇現瑞星,今朝座上偶傳心,眼親何似手親好?達者應知無二身。所謂釋迦見量不同,三峰用度各別。且道三峰越格手眼在甚麼處,敢爾自許?七十餘翁乍入場,休將者事抵門墻,就中若要深委悉,只貴閒忙自主張。」
雲海羅公薦嚴,請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惟有三峰無可得,直拈拄杖薦往生。大眾還見麼?」卓拄杖三下云:「六根纔動被雲遮,一念不生全體現。」
佛誕,張居士請上堂。「一聲㘞地許誰知?七步周行自強馳,指天指地施巧玅,全收全放甸邪畿。」
為羅孝廉封靈小參。「當年薦妣請陞堂,愧致于今兩鬢霜,覿面仰觀撾毒鼓,雲中鐵笛對誰揚?」
住興雲禪院,光祐請上堂。「世尊睹星悟道,別峰撾鼓陞堂,明人不作暗事,都盧一棒誰當?有不顧危亡者,出來與興雲相見!」良久無出者,師云:「別峰自己承當去也。」作痛聲,下座。
小參。「大眾入堂三日,個個吻嘴面壁,秪須頂門具眼,必要腳跟點地。三峰者裡無禪可參、無戒可持,即今法令當行,試問諸公:道得也與三十、道不得也與三十,試道看!」數僧下語皆不契,維那出,師便打,那云:「桑樹上著箭,柳樹上出漿。」師又打。
除夜小參。「人間世事忙如箭,獨我山中無所為,昨夜俄驚聞爆竹,也將鐵笛慢敲吹。」
茶話。舉盞子示眾云:「雲門餬餅趙州茶,會喫莫教動口牙,若有一人打濕嘴,罰油斤半付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