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大乘論本
攝大乘論本卷上
總摽綱要分第一
在《阿毗达磨大乘经》中,佛陀面前那些已经深入理解大乘法的菩萨们,为了阐明大乘佛法的根本体系,提出:依据大乘教法,诸佛世尊有十种特别殊胜的教义。这些教义是:
第一,关于「生命根源」的殊胜教义; 第二,关于「现象本质」的殊胜教义; 第三,关于「认识实相」的殊胜教义; 第四,关于「修证因果」的殊胜教义; 第五,关于「修行次第」的殊胜教义; 第六,关于「清净戒律」的殊胜教义; 第七,关于「禅定修心」的殊胜教义; 第八,关于「般若智慧」的殊胜教义; 第九,关于「解脱果位」的殊胜教义; 第十,关于「究竟佛智」的殊胜教义。
通过这些教义,佛陀经典中的每一句话都证明:大乘佛法确实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真理。
这里有两段话:
我们所依靠的认知基础及其本质, 修行的因果法则与不同阶段, 戒定慧三学、觉悟成果与智慧, 这些都属于最上乘佛法的精华。
这些教法有些能被理解有些不能, 但正是成就无上觉悟的根本所在, 因此可确信大乘经典是佛陀真传, 通过这十大要义展现其殊胜价值。
再有,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讲这十个要点呢?因为菩萨修行,首先要透彻理解一切法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缘起的道理。接着,对于因缘所生的一切现象,要正确认识它们的真实相状,避免陷入"认为事物是实有的"或"否定因果存在"这两种极端误区。之后,这样踏实修行的菩萨应当正确认识所执取的对象,从而使内心从种种障碍中解脱出来。在通达真理实相之后,先前在修行阶段实践的六种波罗蜜,因为实证而变得更圆满,这时向上的愿力也得到了净化。接着,以清净愿力为基础的六种波罗蜜,在菩萨十地修行中逐步深化,应当精进实践;这需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长时间。之后,菩萨应当圆满戒定慧三学。三学圆满后,其果报——涅槃与无上正等菩提(圆满觉悟)自然现前证得。因此这十个要点要按这样的次第来说明。这一切教法涵盖了大乘佛法的完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