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六)佛說長阿含第二分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摩羅醯搜人間遊行,與千二百五十比丘漸至摩樓國。
有一次,佛陀在摩罗醯搜地方游化,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渐渐来到了摩楼国。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云何比丘當自熾燃,熾燃於法,勿他熾燃?當自歸依,歸依於法,勿他歸依?於是,比丘內身身觀,精勤無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內外身身觀,精勤無懈,識念不忘,除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自熾燃,熾燃於法,不他熾燃;自歸依,歸依於法,不他歸依。
那时,佛陀对比丘们说:你们应当自己点燃光明,在正法中点燃光明,不要依赖他人点燃;应当自己皈依,皈依正法,不要依赖他人皈依。比丘们怎样做到自己点燃光明,在正法中点燃光明,不依赖他人点燃?自己皈依,皈依正法,不依赖他人皈依?比丘们应当这样修行:观察内在的身体,精进不懈,心念专注,断除对世间的贪欲和忧虑;观察外在的身体、内外交织的身体,精进不懈,保持觉知,断除对世间的贪欲和忧虑。对于感受、心念、现象也要这样观察。这就是比丘自己点燃光明,在正法中点燃光明,不依赖他人;自己皈依,皈依正法,不依赖他人皈依。
「如是行者,魔不能嬈,功德日增,所以者何?乃往過去久遠世時,有王名堅固念,剎利水澆頭種,為轉輪聖王,領四天下。時,王自在以法治化,人中殊特,七寶具足,一者金輪寶,二者白象寶,三者紺馬寶,四者神珠寶,五者玉女寶,六者居士寶,七者主兵寶。千子具足,勇健雄猛,能伏怨敵,不用兵杖,自然太平。堅固念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於虛空忽離本處,時,典輪者速往白王:『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於本處。』時,堅固王聞已念言:『我曾於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髮師,命下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如此修行的人,魔不能扰乱,功德日日增长。为什么呢?因为在过去久远的时代,有位国王名叫坚固念,是刹帝利灌顶种姓,成为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当时,国王自在以法教化人民,在人中最为殊胜,七宝具足:第一是金轮宝,第二是白象宝,第三是绀马宝,第四是神珠宝,第五是玉女宝,第六是居士宝,第七是主兵宝。他有一千个儿子,个个勇健雄猛,能降伏怨敌,不动用兵杖,天下自然太平。坚固念王统治很久之后,有一天,金轮宝忽然在虚空中离开了原来的位置。掌管轮宝的官员急忙报告国王:大王应当知道,现在轮宝已经离开了原位。坚固王听后心想:我曾听老一辈说过,如果转轮圣王的轮宝移动,说明国王的寿命不长了。如今我已享尽人间的福乐,应当进一步追求天上的福乐。于是决定立太子继承王位,统领四天下,自己则划出一块领地给剃发师,剃除须发,穿上三法衣,出家修道。
「時,堅固念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金輪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更方便遷受天福,今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為道,以四天下委付於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是時,太子受王教已,時,堅固念王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那时,坚固念王召来太子,对他说:你可知道?我曾听年高德劭的长者说过,如果转轮圣王的金轮离开原位,这位王的寿命就不长了。如今我已享尽人间的福乐,应当进一步追求天上的福乐。我决定剃除须发,穿上僧衣,出家修行。现在将这四方天下托付给你,你要勤勉努力,爱护百姓。太子听完父王的教诲后,坚固念王便剃除须发,披上僧衣,出家修道了。
「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彼金輪寶忽然不現,其典輪者往白王言:『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時王不悅,即往詣堅固念王所,到已白王:『父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時,堅固念王報其子曰:『汝勿懷憂以為不悅,此金輪寶者非汝父產,汝但勤行聖王正法,行正法已,於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婇女圍遶,昇正法殿上,金輪神寶自然當現,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
当时,国王出家七天后,那金轮宝忽然消失不见。负责看管轮宝的官员前来禀告国王:大王,您要知道,现在轮宝忽然不见了。国王心中不悦,立即前往父王坚固念王的住所,到达后禀告:父王,您要知道,现在轮宝忽然不见了。坚固念王告诉儿子:你不必忧虑烦恼,这金轮宝本就不是你父亲的财产。你只需勤修圣王的正法,依照正法行事。等到十五日满月时分,沐浴香汤,让宫女围绕,登上正法殿,那金轮神宝自然会重新出现。此轮有千根辐条,光彩庄严,乃天匠所造,非凡间之物。
「子白父王:『轉輪聖王正法云何?當云何行?』王告子曰:『當依於法,立法具法,恭敬尊重,觀察於法,以法為首,守護正法;又當以法誨諸婇女,又當以法護視教誡諸王子、大臣、群寮、百官及諸人民、沙門、婆羅門,下至禽獸,皆當護視。』
儿子对父王说:转轮圣王的正确法则是什么?应当如何实行?
国王告诉儿子:应当遵循法则,建立法则,完善法则,恭敬尊重法则,认真观察法则,以法则为首要,守护正确法则;还应当用法则教导宫女,还应当用法则护持教导各位王子、大臣、群臣、百官以及所有人民、沙门、婆罗门,下至禽兽,都应当护持关照。
「又告子曰:『又汝土境所有沙門、婆羅門履行清真,功德具足,精進不懈,去離憍慢,忍辱仁愛,閑獨自修,獨自止息,獨到涅槃,自除貪欲,化彼除貪;自除瞋恚,化彼除瞋;自除愚癡,化彼除癡。於染不染,於惡不惡,於愚不愚,可著不著,可住不住,可居不居。身行質直,口言質直,意念質直;身行清淨,口言清淨,意念清淨,正念清淨,仁慧無厭,衣食知足,持鉢乞食,以福眾生。有如是人者,汝當數詣,隨時諮問,凡所修行,何善何惡?云何為犯?云何非犯?何者可親?何者不可親?何者可作?何者不可作?施行何法,長夜受樂?汝諮問已,以意觀察,宜行則行,宜捨則捨。國有孤老,當拯給之;貧窮困劣,有來取者,慎勿違逆。國有舊法,汝勿改易,此是轉輪聖王所修行法,汝當奉行。』」
佛又告诉儿子说:在你的国土内,若有沙门、婆罗门行为清净,具足功德,精进不懈,远离骄慢,忍辱仁慈,独自修行,独自安住,独自证得涅槃;自己断除贪欲,也教化他人断除贪欲;自己断除嗔恚,也教化他人断除嗔恚;自己断除愚痴,也教化他人断除愚痴。面对染污而不被染污,面对恶行而不作恶,面对愚痴而不愚昧;该执着的却不执着,该停留的却不停留,该安住的却不安住。行为正直,言语正直,心念正直;行为清净,言语清净,心念清净,正念清净,仁爱智慧永不满足,衣食知足,持钵乞食,以福利益众生。若有这样的人,你应当常常去拜访,随时请教:哪些修行是善?哪些是恶?什么是犯戒?什么是不犯戒?哪些人可亲近?哪些人不可亲近?哪些事可做?哪些事不可做?修习什么法门,能长久安乐?你请教后,用心观察,该做的就做,该舍的就舍。国内若有孤寡老人,应当救济;贫穷困苦的人来求助,切勿拒绝。国家既有的法度,不可随意更改,这些都是转轮圣王所修行的法则,你应当遵循奉行。
佛告諸比丘:「時,轉輪聖王受父教已,如說修行,後於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昇高殿上,婇女圍遶,自然輪寶忽然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時,轉輪王默自念言:『我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剎利王水澆頭種,以十五日月滿時,沐浴香湯,昇寶殿上,婇女圍遶,自然金輪忽現在前,輪有千輻,光色具足,天匠所造,非世所有,真金所成,輪徑丈四,是則名為轉輪聖王。今此輪現,將無是耶?今我寧可試此輪寶。』
佛告诉各位比丘:那时,转轮圣王接受父亲的教导后,按照所说的去修行。后来在十五日月亮圆满时,用香汤沐浴,登上高殿,有宫女围绕。忽然间自然出现一个轮宝在他面前,轮子有一千根辐条,光彩完备,是天匠所造,非人间所有,由纯金制成,轮子的直径有一丈四尺。这时,转轮圣王心中默想:我曾听年长的前辈说过,如果刹利王受灌顶即位,在十五日月亮圆满时,用香汤沐浴,登上宝殿,有宫女围绕,自然会有金轮忽然出现在面前,轮子有一千根辐条,光彩完备,是天匠所造,非人间所有,由纯金制成,轮子的直径有一丈四尺,这就是转轮圣王。现在这个轮子出现,莫非就是如此?现在我应该试试这个轮宝。
「時,轉輪王即召四兵,向金輪寶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復以右手摩捫金輪,語言:『汝向東方,如法而轉,勿違常則。』輪即東轉。時,王即將四兵隨從其後,金輪寶前有四神導,輪所住處,王即止駕。爾時,東方諸小國王見大王至,以金鉢盛銀粟,銀鉢盛金粟,來趣王所,拜首白言:『善來,大王!今此東方土地豐樂,人民熾盛,志性仁和,慈孝忠順,唯願聖王於此治正,我等當給使左右,承受所當。』時,轉輪大王語小王言:『止!止!諸賢!汝等則為供養我已,但當以正法治,勿使偏枉,無令國內有非法行,此即名曰我之所治。』
这时,转轮王召集四种军队,向金轮宝袒露右臂,右膝跪地,又用右手抚摸金轮,说道:你向东方如法转动,不要违背常轨。金轮随即向东转动。转轮王便率领四种军队跟随其后,金轮宝前有四位天神引导。金轮停驻之处,转轮王就停下銮驾。当时东方各国的小国王见大王到来,用金钵盛满银粟,银钵盛满金粟,来到转轮王面前,恭敬叩首说道:欢迎您,大王!如今这东方土地富饶安乐,人口繁盛,民风仁厚,百姓慈孝忠顺,恳请圣王在此治理。我们愿随侍左右,听从差遣。转轮王告诉诸小国王:且住,诸位贤者。你们的心意已是供养于我。只需以正法治理,不要偏私枉法,莫让国中出现非法之行,这便是我的治国之道。
「時,諸小王聞此教已,即從大王巡行諸國,至東海表,次行南方、西方、北方,隨輪所至,其諸國王各獻國土,亦如東方諸小國比。時,轉輪王既隨金輪,周行四海,以道開化,安慰民庶,已還本國。時,金輪寶在宮門上虛空中住,時,轉輪王踊躍而言:『此金輪寶真為我瑞,我今真為轉輪聖王,是為金輪寶成就。』
那时,各小国国王听闻教导后,便跟随大王巡行各国。他们先到东海边,接着依次前往南方、西方、北方。金轮所到之处,各国国王都像东方小国那样献上国土。转轮王随金轮周游四海,以正道教化人民,安抚百姓,之后返回本国。这时,金轮宝停在王宫上方的虚空中。转轮王欢喜地说:这金轮宝确实是我的祥瑞,我现在真正成为转轮圣王了,这就是金轮宝的成就。
「其王久治世已,時,金輪寶即於虛空忽離本處,其典輪者速往白王:『大王!當知今者輪寶離於本處。』時,王聞已即自念言:『我曾於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輪寶移者,王壽未幾。我今已受人中福樂,宜更方便受天福樂,當立太子領四天下,別封一邑與下髮師,令下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
那位国王统治世间已经很久了。这时,金轮宝突然从空中离开了原本的位置。掌管轮宝的人急忙跑去禀告国王:大王应当知道,如今轮宝已经离开了原位。国王听闻后,心中思忖:我曾听年长的智者说过,若转轮圣王的轮宝移动,预示着国王的寿命将尽。如今我已享尽人间福乐,应当进一步追求天界福乐。我须册立太子治理天下,另划一处领地给予剃度师,命其剃除须发,披上三法衣,出家修行。
「時,王即命太子而告之曰:『卿為知不?吾曾從先宿耆舊所聞,若轉輪聖王金輪寶離本處者,王壽未幾。吾今已受人中福樂,當設方便遷受天樂,今欲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以四天下委付於汝,宜自勉力,存恤民物。』爾時,太子受王教已,王即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時,王出家過七日已,其金輪寶忽然不現,典金輪者往白王言:『大王!當知今者輪寶忽然不現。』時王聞已,不以為憂,亦復不往問父王意。時,彼父王忽然命終。
那时,国王召来太子告诉他:你可知道?我曾听前辈长者说过,若转轮圣王的金轮宝离开原位,国王寿命将尽。我如今已享尽人间福乐,应当设法转生天界享乐,现欲剃除须发,披上袈裟,出家修道。现将天下托付给你,你当勤勉治国,体恤百姓。
太子领受王命后,国王便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出家修道。国王出家七日后,那金轮宝突然消失不见。掌管金轮的官员禀告新王:大王须知,金轮宝现已消失。新王听闻,并不忧虑,也未去询问父王意见。不久,那位出家的父王忽然圆寂。
「自此以前,六轉輪王皆展轉相承,以正法治,唯此一王自用治國,不承舊法,其政不平,天下怨訴,國土損減,人民凋落。時,有一婆羅門大臣往白王言:『大王!當知今者國土損減,人民凋落,轉不如常。王今國內多有知識,聰慧博達,明於古今,備知先王治政之法,何不命集問其所知,彼自當答?』時,王即召群臣,問其先王治政之道。時,諸智臣具以事答,王聞其言,即行舊政,以法護世,而由不能拯濟孤老,施及下窮。
在此之前,共有六位转轮王相继统治,都以正法治理国家。唯独这一位国王刚愎自用,不遵循传统法度,施政不公,导致天下怨声载道,国土日渐衰败,人口不断减少。当时有位婆罗门大臣向国王进言:"大王应当知晓,如今国土衰败,人口凋零,情况每况愈下。现今国内多有见识广博、通晓古今的智者,他们完全了解历代先王的治国之道。何不召集他们询问治国良策?他们自会给出答案。"于是国王立即召集群臣,询问先王治国之道。这些智慧的大臣详细陈述了先王的治国方略。国王听取建议后,开始恢复传统政令,以法度护持世间。然而仍未能救济孤寡老人,恩泽也未惠及贫苦百姓。
「時,國人民轉至貧困,遂相侵奪,盜賊滋甚,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願王治之。』王即問言:『汝實為賊耶?』答曰:『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時,王即出庫物以供給之,而告之曰:『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後,勿復為賊。』餘人轉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於是復行劫盜他物,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願王治之。』王復問言:『汝實為賊耶?』答曰:『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時,王復出庫財以供給之,復告之曰:『汝以此物供養父母,并恤親族,自今已後,勿復為賊。』
那时,国家的百姓越来越贫困,开始互相抢夺,盗贼越来越多。官府抓住盗贼后,带到国王面前禀报:这人是盗贼,请大王治罪。国王就问:你真是盗贼吗?盗贼回答:是的。我贫穷饥饿,活不下去,才做了盗贼。国王就拿出国库的财物给他,并告诫:你用这些财物奉养父母,救济亲族,从今以后别再偷盗了。其他人听说做盗贼能得到国王赏赐,又开始抢劫他人财物。官府又抓住盗贼带到国王面前禀报:这人是盗贼,请大王治罪。国王又问:你真是盗贼吗?盗贼回答:是的。我贫穷饥饿,活不下去,才做了盗贼。国王又拿出国库财物给他,再次告诫:你用这些财物奉养父母,救济亲族,从今以后别再偷盗了。
「復有人聞有作賊者,王給財寶,於是復行劫盜他物,復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願王治之。』王復問言:『汝實為賊耶?』答曰:『實爾!我貧窮飢餓,不能自存,故為賊耳。』時王念言:『先為賊者,吾見貧窮,給其財寶,謂當止息,而餘人聞,轉更相効,盜賊日滋,如是無已,我今寧可杻械其人,令於街巷,然後載之出城,刑於曠野,以誡後人耶!』
又有一个人听说有人做了盗贼,国王会赐予财宝,于是又去抢劫别人的财物,再次被巡逻的人抓获,押到国王面前禀告说:这人是个盗贼,请大王惩治他。国王又问:你确实做了盗贼吗?那人回答:确实如此!我贫穷饥饿,无法生存,所以才做了盗贼。这时国王心想:先前那个盗贼,我见他贫穷,就给了他财宝,以为他会停止作恶,但其他人听说后,反而互相效仿,盗贼日益增多,这样下去没完没了,我现在不如用镣铐锁住这人,让他在街巷示众,然后用车拉出城外,在荒野处刑,以此来警诫后人!
「時,王即勅左右:『使收繫之,聲鼓唱令,遍諸街巷,訖已載之出城,刑於曠野。』國人盡知彼為賊者,王所收繫,令於街巷,刑之曠野。時,人展轉自相謂言:『我等設為賊者,亦當如是,與彼無異。』於是,國人為自防護,遂造兵杖、刀劍、弓矢,迭相殘害,攻劫掠奪。自此王來始有貧窮,有貧窮已始有劫盜,有劫盜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殺害,有殺害已則顏色憔悴,壽命短促。時,人正壽四萬歲,其後轉少,壽二萬歲,然其眾生有壽、有夭、有苦、有樂。彼有苦者,便生邪婬、貪取之心,多設方便,圖謀他物。是時,眾生貧窮劫盜,兵杖殺害,轉轉滋甚,人命轉減,壽一萬歲。
那时,国王立即命令左右侍从:将此人逮捕关押,击鼓宣告,走遍大街小巷,之后押出城外,在荒野处决。百姓都知道那是个盗贼,被国王逮捕,游街示众,处决于荒野。当时人们互相传话说:我们要是做了盗贼,也会这样,和他没有区别。于是百姓为了自我保护,就制造武器、刀剑、弓箭,互相残害,攻击抢夺。从此国王统治下开始出现贫穷,有了贫穷就开始有抢劫,有了抢劫就开始有武器,有了武器就开始有杀害,有了杀害就导致面色憔悴,寿命缩短。当时人的正常寿命是四万岁,之后逐渐减少到两万岁,那时众生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有的受苦、有的享乐。那些受苦的,就生起邪淫、贪取之心,多方设法,图谋他人财物。那时众生因贫穷而抢劫,使用武器互相杀害,情况越来越严重,人的寿命继续减短,只有一万岁。
「一萬歲時,眾生復相劫盜,為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為賊,願王治之。』王問言:『汝實作賊耶?』答曰:『我不作!』便於眾中故作妄語。時,彼眾生以貧窮故便行劫盜,以劫盜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殺害,以殺害故便有貪取、邪婬,以貪取、邪婬故便有妄語,有妄語故其壽轉減,至于千歲;千歲之時,便有口三惡行始出于世,一者兩舌,二者惡口,三者綺語,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至五百歲;五百歲時,眾生復有三惡行起,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此三惡業展轉熾盛,人壽稍減,三百、二百,我今時人,乃至百歲,少出多減。
到了一万岁的时候,众生又开始互相偷盗。被人发现后,就带到国王面前说:这人是盗贼,请国王惩治他。国王问:你确实偷盗了吗?那人回答:我没有!于是当众故意说谎。当时那些众生因为贫穷就行偷盗,因为偷盗就有了刀兵争斗,因为刀兵争斗就有了杀害,因为杀害就有了贪婪夺取、邪淫,因为贪婪夺取、邪淫就有了妄语,有了妄语之后寿命就逐渐减少,到了一千岁;一千岁时,开始出现三种口恶行,一是挑拨离间,二是恶言相向,三是花言巧语,这三种恶业不断蔓延盛行,人的寿命逐渐减到五百岁;五百岁时,众生又出现三种恶行,一是非法的淫欲,二是非法的贪婪,三是错误的见解,这三种恶业不断蔓延盛行,人的寿命逐渐减少到三百岁、二百岁,现在的人寿命最多一百岁,多数人活不到这个岁数。
「如是展轉,為惡不已,其壽稍減,當至十歲,十歲時人,女生五月便行嫁。是時世間酥油、石蜜、黑石蜜,諸甘美味不復聞名,粳粮、禾稻變成草莠,繒、絹、錦、綾、劫貝、白㲲,今世名服,時悉不現,織麤毛縷以為上衣。是時,此地多生荊棘,蚊、虻、蠅、虱、蛇、蚖、蜂、蛆,毒蟲眾多,金、銀、琉璃、珠璣、名寶,盡沒於地,遂有瓦石砂礫出於地上。
世间众生如此循环作恶不止,人的寿命逐渐减少,最终减至十岁。十岁时的人类,女子出生五个月便出嫁。那时世上再无酥油、石蜜、黑石蜜等甘美饮食,粳米稻谷退化成杂草,丝绸锦缎等现今华美衣物尽皆消失,人们只能编织粗毛麻布蔽体。大地上荆棘丛生,蚊蝇蛇蝎蜂蛆等毒虫肆虐,金银琉璃珍珠等珍宝悉数埋入地下,唯有瓦砾沙石裸露于地表。
「當於爾時,眾生之類永不復聞十善之名,但有十惡充滿世間。是時,乃無善法之名,其人何由得修善行?是時,眾生能為極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忠不義,返逆無道者便得尊敬。如今能修善行,孝養父母,敬順師長,忠信懷義,順道修行者便得尊敬。爾時,眾生多修十惡,多墮惡道,眾生相見,常欲相殺,猶如獵師見於群鹿。時,此土地多有溝坑,溪㵎深谷,土曠人希,行來恐懼。爾時,當有刀兵劫起,手執草木,皆成戈鉾,於七日中,展轉相害。
那时,世间众生再也听不到十善的名称,只有十恶充斥世间。那时连善法的名称都不存在,人们如何能修行善业?那时众生专行极恶之事,不孝养父母,不敬重师长,不忠不信,叛逆无道之人反而受到尊崇。而现今能修行善业,孝养父母,敬顺师长,忠信守义,依正道修行之人受到尊敬。那时众生多行十恶,大多堕入恶道,众生相见常欲互相残杀,犹如猎人见到鹿群。那时大地遍布沟壑深谷,土地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往来充满恐惧。那时将会兴起刀兵劫难,人们手中草木皆化为兵器,在七日之中互相残害。
「時,有智者遠逃叢林,依倚坑坎,於七日中懷怖畏心,發慈善言:『汝不害我,我不害汝。』食草木子以存性命,過七日已,從山林出。時有存者,得共相見,歡喜慶賀言:『汝不死耶?汝不死耶?』猶如父母唯有一子,久別相見,歡喜無量。彼人如是各懷歡喜,迭相慶賀,然後推問其家,其家親屬死亡者眾,復於七日中悲泣號咷,啼哭相向。過七日已,復於七日中共相慶賀,娛樂歡喜,尋自念言:『吾等積惡彌廣,故遭此難,親族死亡,家屬覆沒,今者宜當少共修善,宜修何善?當不殺生。』
那时,有智慧的人逃往山林,躲在坑洞里,七天里怀着恐惧心,发出善意的言语:你不伤害我,我也不伤害你。他们吃草木的果实来维持生命。七天过后,他们从山林里出来。幸存的人互相见面,欢喜庆贺说:你还活着啊!你还活着啊!就像父母只有一个孩子,久别重逢,无比欢喜。人们都怀着喜悦,互相庆贺,随后询问各自的家,得知亲属大多死去,又在七天里悲伤哭泣,相对痛哭。七天过后,又在七天中共同庆贺,欢乐喜悦。他们随即想到:我们积累的恶行太多,所以遭遇这场灾难,亲人死去,家眷丧亡,如今应该稍作善行,应当修什么善行呢?应当不杀生。
「爾時,眾生盡懷慈心,不相殘害,於是眾生色壽轉增,其十歲者壽二十歲。二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行,不相殘害故,壽命延長至二十歲,今者寧可更增少善,當修何善?已不殺生,當不竊盜。』已修不盜,則壽命延長至四十歲。四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邪婬。』於是,其人盡不邪婬,壽命延長至八十歲。
那时,众生都心怀慈悲,不再互相残害,因此众生的容貌寿命逐渐增长,原本活到十岁的人能活到二十岁。到了二十岁时,人们又想:我们因为稍微修习善行、不再互相残害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到二十岁,现在何不再增加一些善行?应当修什么善行呢?已经做到不杀生,接下来应当做到不偷盗。修习不偷盗后,寿命便延长到四十岁。四十岁时人们又想:我们因为稍作善行,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一些善行?应当修什么善行呢?应当做到不邪淫。于是人们都不再邪淫,寿命便延长到八十岁。
「八十歲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妄語。』於是,其人盡不妄語,壽命延長至百六十。百六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壽命延長,我今寧可更增小善,何善可修?當不兩舌。』於是,其人盡不兩舌,壽命延長至三百二十歲。三百二十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少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惡口。』於是,其人盡不惡口,壽命延長至六百四十。
八十岁的人又这样想:我们因为稍微修善,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一点善行,修什么善好呢?应当不说谎话。于是这人完全不说谎,寿命延长到一百六十岁。一百六十岁时人们又这样想:我们因为稍微修善,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一点善行,修什么善好呢?应当不挑拨离间。于是这人完全不挑拨离间,寿命延长到三百二十岁。三百二十岁时人们又这样想:我们因为稍微修善,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一点善行,修什么善好呢?应当不说恶语。于是这人完全不说恶语,寿命延长到六百四十岁。
「六百四十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綺語。』於是,其人盡不綺語,壽命延長至二千歲。二千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慳貪。』於是,其人盡不慳貪而行布施,壽命延長至五千歲。五千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不嫉妬,慈心修善。』於是,其人盡不嫉妬,慈心修善,壽命延長至於萬歲。
六百四十岁时,人们又这样想:我们因为修善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增加一些善行,有什么善可以修呢?应当不说虚妄不实的话。于是,人们都不说虚妄不实的话,寿命延长到二千岁。二千岁时,人们又这样想:我们因为修善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增加一些善行,有什么善可以修呢?应当不吝啬贪心。于是,人们都不吝啬贪心,乐于布施,寿命延长到五千岁。五千岁时,人们又这样想:我们因为修善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增加一些善行,有什么善可以修呢?应当不嫉妒,以慈心修善。于是,人们都不嫉妒,以慈心修善,寿命延长到一万岁。
「萬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行正見,不生顛倒。』於是,其人盡行正見,不起顛倒,壽命延長至二萬歲。二萬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滅三不善法,一者非法婬,二者非法貪,三者邪見。』於是,其人盡滅三不善法,壽命延長至四萬歲。四萬歲時人復作是念:『我等由修善故,壽命延長,今者寧可更增少善,何善可修?當孝養父母,敬事師長。』於是,其人即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壽命延長至八萬歲。
人们活到一万岁时,又这样想:我们因为修善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些善行?该修什么善呢?应当践行正见,不起颠倒之想。于是人们都奉行正见,不起颠倒,寿命延长到两万岁。两万岁时人们又想:我们因为修善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些善行?该修什么善呢?应当断除三种不善法:一是邪淫,二是非法贪欲,三是邪见。于是人们都断除这三种不善法,寿命延长到四万岁。四万岁时人们又想:我们因为修善的缘故,寿命得以延长,现在何不再增加些善行?该修什么善呢?应当孝顺供养父母,恭敬奉事师长。于是人们都孝顺供养父母,恭敬奉事师长,寿命延长到八万岁。
「八萬歲時人,女年五百歲始出行嫁。時,人當有九種病,一者寒,二者熱,三者飢,四者渴,五者大便,六者小便,七者欲,八者饕餮,九者老。時,此大地坦然平整,無有溝坑、丘墟、荊棘,亦無蚊、虻、蛇、蚖、毒蟲,瓦石、沙礫變成琉璃,人民熾盛,五穀平賤,豐樂無極。是時,當起八萬大城,村城隣比,雞鳴相聞。當於爾時,有佛出世,名為彌勒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如今如來十號具足,彼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諸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亦如我今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證。彼當說法,初言亦善,中下亦善,義味具足,淨修梵行,如我今日說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彼眾弟子有無數千萬,如我今日弟子數百。彼時,人民稱其弟子號曰慈子,如我弟子號曰釋子。
八万岁寿命的人,女子五百岁才出嫁。那时,人们会有九种病:一是寒冷,二是炎热,三是饥饿,四是口渴,五是大便,六是小便,七是欲望,八是贪食,九是衰老。那时,大地平坦整齐,没有沟壑、坑洼、丘陵、荆棘,也没有蚊子、虻虫、蛇、蚖、毒虫,瓦石沙砾都变成琉璃。人口繁盛,五谷丰登,价格低廉,快乐无尽。那时,会出现八万座大城,村庄与城市相邻,鸡鸣声彼此相闻。那时,将有佛出现于世,名为弥勒如来、至真、等正觉,具备十种尊号,就像现在的如来具备十种尊号一样。他将在诸天、帝释、梵天、魔王、魔众、天神、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中,亲自证悟,就像我现在在诸天、帝释、梵天、魔王、魔众、天神、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中,亲自证悟一样。他将宣说佛法,初善、中善、后善皆圆满,义理深邃,修习清净梵行,就像我现在宣说佛法,上中下皆真实不虚,义理深邃,梵行清净。他的弟子有无数千万,就像我现在的弟子有数百人。那时,人们称他的弟子为慈子,就像我的弟子称为释子一样。
「彼時,有王名曰儴伽,剎利水澆頭種轉輪聖王,典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寶具足,一金輪寶、二白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寶、七主兵寶。王有千子,勇猛雄烈,能却外敵,四方敬順,不加兵杖,自然太平。爾時,聖王建大寶幢,圍十六尋,上高千尋,千種雜色嚴飾其幢;幢有百觚,觚有百枝,寶縷織成,眾寶間廁。於是,聖王壞此幢已,以施沙門、婆羅門、國中貧者,然後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修無上行,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那时,有位国王名叫儴伽,属于刹帝利灌顶种姓的转轮圣王,统治四方天下,以正道治理国家,无人不臣服。他拥有七种珍宝:一是金轮宝,二是白象宝,三是青马宝,四是神珠宝,五是玉女宝,六是居士宝,七是主兵宝。国王有一千个儿子,个个勇猛刚毅,能击退外敌,四方都恭敬顺从,无需动用武力,天下自然太平。
当时,圣王竖立起一座大宝幢,周长十六寻,高达千寻,用千种杂色庄严装饰宝幢;宝幢有百个棱角,每个棱角分出百条枝,由宝缕编织而成,各种珍宝交错点缀。后来,圣王拆毁这座宝幢,将其布施给沙门、婆罗门和国内的贫困者,随后剃除须发,穿上三法衣,出家修道,修习无上之行,在现世中亲身体证,生死已断尽,梵行已确立,所应作的都已完成,不再受后有之身。
佛告諸比丘:「汝等當勤修善行,以修善行,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猶如諸王順行轉輪聖王舊法,則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比丘亦如是,當修善法,壽命延長,顏色增益,安隱快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
佛陀告诉诸位比丘:你们应当精进修持善行。通过修持善行,就能寿命延长、气色转好、安稳快乐、财宝丰足、威德具足。就像诸位国王遵循转轮圣王的传统法则,就能寿命延长、气色转好、安稳快乐、财宝丰足、威德具足。比丘们也是如此,应当修持善法,就能寿命延长、气色转好、安稳快乐、财宝丰足、威德具足。
「云何比丘壽命延長?如是比丘修習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修精進定、意定、思惟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是為壽命延長。何謂比丘顏色增益?於是比丘戒律具足,成就威儀,見有小罪,生大怖畏,等學諸戒,周滿備悉,是為比丘顏色增益。何謂比丘安隱快樂?於是比丘斷除婬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行第一禪;除滅覺、觀,內信歡悅,撿心專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行第二禪;捨喜守護,專心不亂,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樂行,行第三禪;捨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護念清淨,行第四禪,是為比丘安隱快樂。
比丘如何能延长寿命?这样的比丘修习欲定,精进不懈,灭除烦恼而成就,以此修习神足通;修习精进定、意定、思惟定,精进不懈,灭除烦恼而成就,以此修习神足通,这就是延长寿命的方法。
比丘如何能容光焕发?这样的比丘持戒圆满,具足威仪,即使见到微小过失,也会生起极大怖畏,平等修学所有戒律,完全无缺,这就是比丘容光焕发的原因。
比丘如何能安隐快乐?这样的比丘断除淫欲,舍弃不善法,有觉有观,远离尘垢而生起喜乐,安住于初禅;灭除觉观,内心清净而喜悦,专注一心,无觉无观,由定生起喜乐,安住于二禅;舍弃喜乐而保持正念,专心不乱,自知身心安乐,这是圣者所追求的,护持正念、安住于乐,行于三禅;舍离苦乐,先灭除忧喜,不苦不乐,保持清净正念,安住于四禅,这就是比丘安隐快乐的方法。
「何謂比丘財寶豐饒?於是比丘修習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周遍廣普,無二無量,除眾結恨,心無嫉惡,靜默慈柔,以自娛樂,悲、喜、捨心亦復如是,是為比丘財寶豐饒。何謂比丘威力具足?於是比丘如實知苦聖諦,習、盡、道諦亦如實知,是為比丘威力具足。」
什么是比丘财宝丰饶?就是说比丘修行慈心,遍满一方,其他方向也一样,普遍广大,没有分别无量无边,消除一切怨恨,心中没有嫉妒恶意,安静柔和,自得其乐,悲心、喜心、舍心也是如此,这就是比丘财宝丰饶。什么是比丘威力具足?就是说比丘如实了知苦圣谛,如实了知集、灭、道圣谛,这就是比丘威力具足。
佛告比丘:「我今遍觀諸有力者無過魔力,然漏盡比丘力能勝彼。」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陀对比丘们说:我现在观察一切有力量的事物,发现没有能超过魔的力量的。但证得漏尽通的比丘,其力量能胜过魔的力量。当时,比丘们听完佛陀的教诲,都欢喜地遵照实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六
CBETA 编码:T000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