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一六)佛說長阿含第二分善生經第十二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那时,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
爾時,世尊時到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時,羅閱祇城內有長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詣園遊觀,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東、西、南、北、上、下諸方,皆悉周遍。
那时,世尊到了时间,整理好衣服,拿着钵,进城乞食。当时,罗阅祇城里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名叫善生,清晨出城,到花园游玩观赏,刚沐浴完毕,全身还湿着,向各个方向行礼,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每个方向都恭敬礼拜。
爾時,世尊見長者子善生詣園遊觀,初沐浴訖,舉身皆濕,向諸方禮。世尊見已,即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緣,清旦出城,於園林中,舉身皆濕,向諸方禮?」
那时,世尊看见长者之子善生来到花园游玩,刚沐浴完毕,全身湿透,向各方行礼。世尊见到后,就走到他面前,对善生说:你因为什么缘故,清晨出城,在园林中全身湿透,向各方行礼?
爾時,善生白佛言:「我父臨命終時,遺勅我言:『汝欲禮者,當先禮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奉承父教不敢違背,故澡浴訖,先叉手東面,向東方禮;南、西、北方,上、下諸方,皆悉周遍。」
那时,善生对佛陀说:我父亲临终时嘱咐我:你要礼拜的话,应当先礼拜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我遵从父亲的教导不敢违背,所以沐浴完毕后,先合掌面向东方,向东方行礼;南西北方、上下各方,也都依次遍礼。
爾時,世尊告善生曰:「長者子!有此方名耳,非為不有;然我賢聖法中,非禮此六方以為恭敬。」
那时,世尊告诉善生说:善生子!这只是世间之名相,并非不存在;但在我贤圣的教法中,不以礼拜这六方作为恭敬的方式。
善生白佛言:「唯願世尊善為我說賢聖法中禮六方法!」
善生向佛陀禀告:恳请世尊为我详细解说圣贤法门中礼拜六方的方法。
佛告長者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佛告诉长者之子:仔细听着,认真思考,我要为你解说。
善生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善生回答:“是的,我很乐意听!”
佛告善生:「若長者、長者子知四結業不於四處而作惡行,又復能知六損財業,是謂,善生!長者、長者子離四惡行,禮敬六方。今世亦善,後獲善報,今世根基,後世根基,於現法中,智者所稱,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善生!當知四結行者:一者殺生,二者盜竊,三者婬逸,四者妄語,是四結行。云何為四處?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癡。若長者、長者子於此四處而作惡者,則有損耗。」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佛告诉善生:如果有长者或长者的子女明白四种束缚身心的恶业,不在四种情况下作恶,又能懂得六种损耗财富的行为,善生啊,这就称为远离四种恶行、恭敬六方的善人。他们现世平安,来世得善报,现世奠定根基,来世也有根基。在今生今世,他们被智者称赞,获得世间福报,死后转生天界或善道。
善生,你要知道四种束缚身心的恶业:第一是杀生,第二是偷盗,第三是邪淫,第四是妄语,这就是四种恶业。什么是四种情况?第一是贪欲,第二是嗔恨,第三是恐惧,第四是愚痴。如果长者或长者子女在这四种情况下作恶,就会遭受损失。
佛说完这些,又说了一首偈颂:
「欲瞋及怖癡,有此四法者;
名譽日損減,如月向于晦。」
贪欲、嗔怒、恐惧与愚痴,
怀此四法之人;
名誉日渐衰损,
犹如残月渐晦。
佛告善生:「若長者、長者子於此四處不為惡者,則有增益。」爾時,世尊重作頌曰:
佛对善生说:如果长者或长者的儿子在这四个方面不做坏事,就会得到好处。这时,世尊又说了一首偈颂:
「於欲恚怖癡,不為惡行者,
名譽日增廣,如月向上滿。」
不因欲望、嗔怒、恐惧与愚痴而行恶之人,
其美名与日俱增,犹如渐盈的明月。
佛告善生:「六損財業者:一者耽湎於酒,二者博戱,三者放蕩,四者迷於伎樂,五者惡友相得,六者懈墮,是為六損財業。善生!若長者、長者子解知四結行,不於四處而為惡行,復知六損財業,是為,善生!於四處得離,供養六方,今善後善,今世根基,後世根基,於現法中,智者所譽,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善生!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鬪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善生!博戱有六失,云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疎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戱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戱不已,其家產業日日損減,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佛陀告诉善生:有六种损害财富的行为:一是沉迷饮酒,二是赌博游戏,三是生活放荡,四是沉迷歌舞娱乐,五是结交恶友,六是懈怠懒惰,这就是六种损财之事。善生啊!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懂得远离四种恶行,不在四种场合作恶,又能明白这六种损财之事,那么,善生啊!他就能远离四种过失,敬奉六方,获得今生来世的利益,建立今生后世的根基,在现世中被智者称赞,获得世间的福报,命终之后往生天界或善道。善生啊!要知道饮酒有六种过失:一是损失财物,二是引发疾病,三是挑起争斗,四是败坏名声,五是增长瞋怒,六是减损智慧。善生啊!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持续饮酒,家产就会日益减少。善生啊!赌博有六种过失:一是财产日渐消耗,二是即使赢了也会结怨,三是遭智者责备,四是不被他人敬重信任,五是被人疏远排斥,六是容易产生偷盗之心。善生啊!这就是赌博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持续赌博,家产就会日益减少。放荡生活有六种过失:一是不懂得保护自身,二是不守护财物,三是不顾念子孙,四是常怀恐惧,五是常被种种苦恼恶法缠绕,六是容易滋生虚妄念头。善生啊!这就是放荡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持续放荡,家产就会日益减少。
「善生!迷於伎樂復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內早,五者多羅槃,六者首呵那,是為伎樂六失。若長者、長者子伎樂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惡友相得復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處,三者誘他家人,四者圖謀他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他過,是為惡友六失。若長者、長者子習惡友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懈墮有六失:一者富樂不肯作務,二者貧窮不肯勤修,三者寒時不肯勤修,四者熱時不肯勤修,五者時早不肯勤修,六者時晚不肯勤修,是為懈墮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懈墮不已,其家財業日日損減。」佛說是已,復作頌曰:
善生,沉迷于歌舞娱乐有六种过失:一是追求歌唱,二是追求舞蹈,三是追求琴瑟音乐,四是沉迷波内早游戏,五是沉迷多罗槃游戏,六是沉迷首呵那游戏,这就是歌舞娱乐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沉迷于这些娱乐不能自拔,家中的财产就会日渐减少。结交恶友也有六种过失:一是用手段欺骗他人,二是喜欢隐秘行事,三是引诱他人眷属,四是图谋他人财物,五是将利益据为己有,六是喜欢揭发他人过失,这就是恶友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长期与恶友为伍,家中的财产就会日渐减少。懈怠懒惰有六种过失:一是富裕安乐时不肯劳作,二是贫穷时不肯勤奋努力,三是天冷时不肯勤奋努力,四是天热时不肯勤奋努力,五是早晨不肯勤奋努力,六是傍晚不肯勤奋努力,这就是懈怠懒惰的六种过失。如果长者或长者之子持续懈怠懒惰,家中的财产就会日渐减少。佛陀说完这些后,又说了一首偈颂:
「迷惑於酒者,還有酒伴黨;
財產正集聚,隨己復散盡。
飲酒無節度,常喜歌舞戱;
晝則遊他家,因此自陷墜。
隨惡友不改,誹謗出家人;
邪見世所嗤,行穢人所黜。
好惡著外色,但論勝負事;
親要無返復,行穢人所黜。
為酒所荒迷,貧窮不自量;
輕財好奢用,破家致禍患。
擲博群飲酒,共伺他婬女;
翫習卑鄙行,如月向於晦。
行惡能受惡,與惡友同事;
今世及後世,終始無所獲。
晝則好睡眠,夜覺多悕望;
獨昏無善友,不能修家務。
朝夕不肯作,寒暑復懈墮;
所為事不究,亦復毀成功。
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
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沉迷饮酒的人,总有酒肉朋友相伴;
钱财刚积攒起来,转眼又挥霍一空。
酗酒不知节制,终日沉迷歌舞嬉戏;
白天到处游荡,因此陷入堕落深渊。
与恶友厮混不思悔改,还诽谤出家修行人;
邪见遭世人耻笑,秽行被大众唾弃。
贪恋美色争强好胜,满口都是输赢之事;
对待亲友反复无常,秽行终将被世人摒弃。
被酒瘾蒙蔽心智,贫穷仍不知收敛;
挥霍无度爱奢华,败尽家产招祸端。
聚众赌博酗酒作乐,结伴寻访风月场;
沾染种种卑劣行径,如同月亮渐入晦暗。
作恶终将自食恶果,与恶人同流合污;
今生来世两头空,始终得不到善报。
白天昏睡不醒,夜里妄想纷飞;
独处时浑噩度日,连家务都不愿打理。
一年四季懒散懈怠,早晚都不肯劳作;
凡事半途而废,还败坏已得的成就。
若能不畏寒暑,朝夕勤奋操持;
世间事业皆可成,终生无忧无烦恼。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親,汝當覺知。何謂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順,四者惡友。」
佛陀告诉善生:有四种像亲友一样的冤家,你应当觉察认清。是哪四种呢?一是因畏惧而屈服你的人,二是用甜言蜜语讨好你的人,三是表面恭敬顺从你的人,四是引你作恶的损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先與後奪,二者與少望多,三者畏故強親,四者為利故親,是為畏伏四事。」
佛陀告诉善生:令人畏惧屈服的行为有四种。哪四种呢?一是先给予后夺取,二是给予少许却图谋更多,三是出于畏惧而勉强亲近,四是为谋利而假意亲近。这就是令人畏惧屈服的四种行为。
佛告善生:「美言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善惡斯順,二者有難捨離,三者外有善來密止之,四者見有危事便排濟之,是為美言親四事。敬順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先誑,二者後誑,三者現誑,四者見有小過便加杖之,是為敬順親四事。惡友親復有四事,云何為四?一者飲酒時為友,二者博戱時為友,三者婬逸時為友,四者歌舞時為友,是為惡友親四事。」世尊說此已,復作頌曰:
佛陀告诉善生:“美好的言语亲近有四种表现,是哪四种呢?一是无论善恶都顺从,二是有困难时舍弃远离,三是外面有人来行善却暗中阻止,四是见到他人遭遇危难便出手救助,这就是美好的言语亲近的四种表现。恭敬顺从的亲近也有四种表现,是哪四种呢?一是先欺骗,二是后欺骗,三是当面欺骗,四是见到他人有小过错就加以责打,这就是恭敬顺从的亲近的四种表现。恶友亲近也有四种表现,是哪四种呢?一是饮酒时为友,二是赌博时为友,三是淫逸时为友,四是歌舞时为友,这就是恶友亲近的四种表现。” 世尊说完这些后,又说了一首偈颂:
「畏伏而強親,美言親亦爾;
敬順虛誑親,惡友為惡親。
此親不可恃,智者當覺知;
宜速遠離之,如避于嶮道。」
因畏惧而勉强亲近,甜言蜜语也是虚情;
表面恭敬实则欺骗,此类亲友实为恶缘。
此等亲缘不可依赖,明智者应速觉察;
当急远离此等恶友,犹如避走险峻山路。
佛告善生:「有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云何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為四親可親,多所饒益,為人救護,當親近之。善生!彼止非有四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云何為四?一者見人為惡則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為四止非,多所饒益,為人救護。
佛陀告诉善生:有四种亲友值得亲近,能带来诸多利益,为人提供庇护。是哪四种呢?一是能制止过错的人,二是心怀慈悲的人,三是助人利他的人,四是共同行善的人。这四种亲友值得亲近,能带来诸多利益,为人提供庇护,应当亲近他们。善生啊!能制止过错的人有四种表现,能带来诸多利益,为人提供庇护。是哪四种呢?一是看到他人作恶时能劝阻制止,二是教导他人正直之道,三是以慈悲心关怀他人,四是指引他人走向善道。这就是四种制止过错的表现,能带来诸多利益,为人提供庇护。
「復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見利代喜,二者見惡代憂,三者稱譽人德,四者見人說惡便能抑制,是為四慈愍,多所饒益,為人救護。利益有四,云何為四?一者護彼不令放逸,二者護彼放逸失財,三者護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誡,是為四利人,多所饒益,為人救護。同事有四,云何為四?一者為彼不惜身命,二者為彼不惜財寶,三者為彼濟其恐怖,四者為彼屏相教誡,是為四同事,多所饒益,為人救護。」世尊說是已,復作頌曰:
此外,慈愍包含四种行为:一是见他人得利代为欢喜,二是见他人遭难代为忧愁,三是称扬赞叹他人美德,四是见人毁谤他人时能制止。这四种慈愍能广利众生,为人提供庇护。利益他人有四种方式:一是守护他人不令放逸,二是守护放逸者免遭财物损失,三是消除他人恐惧,四是私下劝导教诲。这四种利他行为能广利众生,为人提供庇护。共同行事有四种准则:一是为他人不惜生命,二是为他人不惜财物,三是为他人解除恐惧,四是为他人私下劝诫。这四种同事情谊能广利众生,为人提供庇护。世尊说完这些后,又说偈颂道:
「制非防惡親,慈愍在他親;
利人益彼親,同事齊己親。
此親乃可親,智者所附近;
親中無等親,如慈母親子。
若欲親可親,當親堅固親;
親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抑制恶行是亲近,慈悲关怀是亲近;
利益他人是亲近,平等共事是亲近。
这样的亲近才值得亲近,智者常相随;
世间无有更胜亲近,如慈母爱子。
若想亲近值得亲近者,当亲近坚定者;
亲近者具足戒德,如明灯照世间。
佛告善生:「當知六方,云何為六方?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黨為北方,僮僕為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善生!夫為人子,當以此五事敬順父母,父母復以五事敬親其子。云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善生!子於父母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佛陀告诉善生:要知道六方。什么是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子为西方,亲友为北方,仆役为下方,出家修行者与德行高尚者为上方。善生啊!为人子女,应当以五件事敬重顺从父母。哪五件?第一,供给所需使父母不匮乏;第二,凡做事必先禀告父母;第三,对父母的行为恭顺不违逆;第四,父母正确的教诲不敢违背;第五,不中断父母传承的正当事业。善生啊!为人子女,应当以这五件事敬顺父母。父母也以五件事爱护子女。哪五件?第一,管教子女不让他们作恶;第二,教导他们行善之道;第三,发自内心地慈爱子女;第四,为子女操办合适的婚事;第五,适时供给子女所需。善生啊!子女对父母恭敬孝顺,这一方就会安宁,没有忧虑恐惧。
「善生!弟子敬奉師長復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給侍所須,二者禮敬供養,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師有教勅敬順無違,五者從師聞法善持不忘。善生!夫為弟子當以此五法敬事師長,師長復以五事敬視弟子,云何為五?一者順法調御,二者誨其未聞,三者隨其所問令善解義,四者示其善友,五者盡以所知誨授不悋。善生!弟子於師長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弟子恭敬侍奉师长还有五件事,是哪五件?一是供给所需,二是礼敬供养,三是尊重敬仰,四是师长教诲恭敬听从不违背,五是从师长那里听闻教法好好记住不忘。善生!作为弟子应当用这五种方式恭敬侍奉师长,师长也以五件事爱护弟子,是哪五件?一是依照佛法教导调伏,二是教授未曾听闻的教法,三是随弟子所问让他正确理解义理,四是指示善友,五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传授教导。善生!弟子对师长恭敬顺从,师长才能安稳,没有忧虑畏惧。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二者威嚴不𡤏,三者衣食隨時,四者莊嚴以時,五者委付家內。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於妻,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云何為五?一者先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為夫之於妻敬待,如是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丈夫敬重妻子有五件事。哪五件?一是以礼相待,二是不失威严,三是适时供给衣食,四是适时装扮,五是将家事托付给她。善生,丈夫以这五件事敬待妻子,妻子也以五件事恭敬丈夫。哪五件?一是先起身,二是后落座,三是言语温和,四是恭敬顺从,五是事先领会丈夫心意。善生,这就是丈夫对妻子的敬重。如此,家庭便能安稳,没有忧虑恐惧。
「善生!夫為人者,當以五事親敬親族,云何為五?一者給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為五事親敬親族,親族亦以五事親敬於人,云何為五?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失財,三者護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誡,五者常相稱歎。善生!如是敬視親族,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作为人,应当以五种方式亲近敬重亲族。哪五种呢?一是给予布施,二是说善言,三是帮助获得利益,四是共同分享利益,五是不欺骗。善生!这就是亲近敬重亲族的五种方式。亲族也会以五种方式亲近敬重于人。哪五种呢?一是防止放逸,二是防止因放逸而损失财物,三是保护处于恐怖中的人,四是私下教导劝诫,五是时常称赞。善生!这样敬重对待亲族,就能使彼此安稳,没有忧愁畏惧。
「善生!主於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為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飲食隨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藥,五者縱其休假。善生!是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復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為五?一者早起,二者為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以次,五者稱揚主名。是為主待僮使,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善生,主人对待仆人要以五件事教导和照顾:一是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工作,二是按时提供饮食,三是适时给予慰劳,四是生病时给予医治,五是允许他们休假。善生,这就是主人教导和照顾仆人的五件事。仆人也要以五件事侍奉主人:一是早起,二是做事周到细致,三是不偷拿东西,四是按顺序完成工作,五是称赞主人的名声。这样,主人对待仆人,才能使仆人安心,没有忧虑和畏惧。
「善生!檀越當以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云何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門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為六?一者防護不令為惡,二者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世尊說已,重說偈曰:
善生,施主应当以五种方式恭敬供养沙门和婆罗门。是哪五种呢?一是以慈心对待他们的身体,二是以慈心对待他们的言语,三是以慈心对待他们的心意,四是适时布施,五是不阻拦他们进出。善生,如果施主以这五种方式恭敬供养沙门和婆罗门,沙门和婆罗门也应当以六种方式教导施主。是哪六种呢?一是防止施主作恶,二是指引施主行善,三是教导施主心怀善念,四是让施主听闻未曾听闻的教法,五是对已听闻的教法使施主正确理解,六是为施主开示升天的途径。善生,施主如此恭敬供养沙门和婆罗门,就能使自身安稳,远离忧患和恐惧。
世尊说完后,又用偈颂重复道:
「父母為東方,師長名南方,
妻婦為西方,親族為北方,
僮僕為下方,沙門為上方。
諸有長者子,禮敬於諸方;
敬順不失時,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輭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與人共。
此四多負荷,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則無有孝養。
此法在世間,智者所撰擇;
行則獲大果,名稱遠流布。
嚴飾於床座,供設上飲食;
供給所當得,名稱遠流布。
親舊不相遺,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於此得善譽。
先當習伎藝,然後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宜當自守護。
出財未至奢,當撰擇前人;
欺誑觝突者,寧乞未舉與。
積財從小起,如蜂集眾花;
財寶日滋息,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業勿怠,
三當先儲積,以擬於空乏,
四耕田商賈,澤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業,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則家無損減;
財寶日滋長,如海吞眾流。」
父母代表东方,师长代表南方,
妻子代表西方,亲族代表北方,
仆役代表下方,僧侣代表上方。
所有尊贵之子,当礼敬诸方;
恭敬顺从不错失时机,死后皆得生天。
布施与善言,利益众人多益处,
共享利益平等对待,所有财物与人共。
这四种善行多承担,责任重大如车轮;
世间若无此四德,则无孝养可言。
此法存于世间,智者所选择;
践行则获大果,美名远播扬。
庄严床座陈设,供奉上等饮食;
供给应得之物,名声远传四方。
亲友故旧不相弃,示以有利之事;
上下和睦共处,由此获得善誉。
先当学习技艺,然后获取财富;
财富既已具备,应当善加守护。
施财不至奢侈,当选择施与对象;
欺诈蛮横之人,宁可乞讨也不给。
积财从小开始,如蜂采集众花;
财宝日益增长,最终无有损耗。
一知饮食知足,二修业不懈怠,
三当预先储蓄,以防不时之需,
四种经营之道:耕种、经商、畜牧、开发湿地,
五当建造佛塔寺庙,六立僧侣房舍,
在家勤修六业,善加修持不误时。
如此修业之人,家业不会减损;
财宝日益增长,如大海容纳百川。
爾時,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實過本望,踰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閉者得開,迷者得悟,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如來所說,亦復如是,以無數方便,開悟愚冥,現清白法。所以者何?佛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故能開示,為世明導。今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世尊聽我於正法中為憂婆塞,自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
这时,善生恭敬地对佛陀说:太好了,世尊!您的教导远超我的期望,胜过父亲的教诲。您让跌倒的人得以站起,封闭的人得以开启,迷惑的人得以觉悟,就像在黑暗的屋子里点亮明灯,让有眼睛的人能够看见。如来说法也是如此,用种种善巧方法开导愚昧众生,展现清净的真理。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是如来、至真、正等正觉,所以能为我们开示真理,成为世间的明灯。现在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恳请世尊允许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从今日起直至命终,持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
爾時,善生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这时,善生听完佛陀的教导,心中欢喜,依教奉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CBETA 编码:T000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