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二五)佛說長阿含第三分倮形梵志經第六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委若國金槃鹿野林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有一次,佛陀在委若国的金槃鹿野林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在一起。
時,有倮形梵志姓迦葉,詣世尊所,問訊已,一面坐。倮形迦葉白佛言:「我聞沙門瞿曇呵責一切諸祭祀法,罵諸苦行人以為弊穢。瞿曇!若有言:『沙門瞿曇呵責一切諸祭祀法,罵苦行人以為弊穢。』作此言者,是為法語,法法成就,不誹謗沙門瞿曇耶?」
那时,有位裸形修行的梵志,名叫迦叶,来到佛陀的住所,问候之后,坐在一旁。裸形迦叶对佛陀说:我听说沙门瞿昙谴责所有的祭祀方法,斥责苦行之人,认为他们污秽。瞿昙!如果有人说:沙门瞿昙谴责所有的祭祀方法,斥责苦行之人,认为他们污秽。说这样的话,是符合佛法的,与佛法相应,没有诽谤沙门瞿昙吧?
佛言:「迦葉!彼若言:『沙門瞿曇呵責一切諸祭祀法,罵苦行人以為弊穢。』者,彼非法言,非法法成就,為誹謗我,非誠實言。所以者何?迦葉!我見彼等苦行人,有身壞命終,墮地獄中者;又見苦行人身壞命終,生天善處者;或見苦行人樂為苦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者;或見苦行人樂為苦行,身壞命終,生天善處者。迦葉!我於此二趣所受報處,盡知盡見,我寧可呵責諸苦行者以為弊穢耶?我正說是,彼則言非,我正說非,彼則言是。迦葉!有法沙門、婆羅門同,有法沙門、婆羅門不同。迦葉!彼不同者,我則捨置,以此法不與沙門、婆羅門同故。
佛陀说:迦叶!如果有人声称“瞿昙沙门否定一切祭祀仪式,辱骂苦行之人是污秽的”,这种言论是错误的,不符合正法,是在诽谤我,并非真实之语。为什么呢?迦叶!我见过一些苦行者死后堕入地狱,也见过苦行者死后转生天界善处;见过乐于苦行之人死后堕入地狱,也见过乐于苦行之人死后转生天界。迦叶!我对这两种行为带来的果报全然知晓,怎会一概否定苦行者是污秽的呢?我所肯定的,他们否定;我所否定的,他们却肯定。迦叶!有些法是沙门与婆罗门共通的,有些法则不同。迦叶!那些不同的法,我便搁置不论,因为这些法与沙门、婆罗门之道不相应。
「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沙門瞿曇於不善法、重濁、黑冥、非賢聖法,彼異眾師於不善法、重濁、黑冥、非賢聖法,誰能堪任滅此法者?迦葉!彼有智者作是觀時,如是知見,唯沙門瞿曇能滅是法。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推求,如是論時,我於此中則有名稱。
迦叶!如果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沙门瞿昙对于不善之法、沉重污浊、黑暗愚昧、非圣贤之道,其他教派的导师对于不善之法、沉重污浊、黑暗愚昧、非圣贤之道,谁能承担灭除这些法的重任?迦叶!当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时,就会明白只有沙门瞿昙能灭除这些法。迦叶!如果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这样推究、这样讨论时,我在这其中就得到称誉。
「復次,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沙門瞿曇弟子於不善法、重濁、黑冥、非賢聖法,彼異眾師弟子於不善法、重濁、黑冥、非賢聖法,誰能堪任滅此法者?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知見,唯沙門瞿曇弟子能滅是法。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推求,如是論時,我弟子則得名稱。
此外,迦叶!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沙门瞿昙的弟子对于不善法、沉重污浊、黑暗蒙昧、非圣贤之法的态度,与其他教派弟子对于不善法、沉重污浊、黑暗蒙昧、非圣贤之法的态度,谁能真正灭除这些法呢?迦叶!有智慧的人如此观察,如此了知,唯有沙门瞿昙的弟子能灭除这些法。迦叶!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这样推究,这样讨论时,我的弟子就会获得声誉。
「復次,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沙門瞿曇於諸善法、清白、微妙及賢聖法,彼異眾師於諸善法、清白、微妙及賢聖法,誰能堪任增廣修行者?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知見,唯有沙門瞿曇堪任增長修行是法。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推求,如是論時,我於此中則有名稱。
再有,迦叶!那些有智慧的人会这样观察:沙门瞿昙对于各种善法、清净、微妙以及贤圣之法,与其他导师在这些善法、清净、微妙以及贤圣之法上相比,谁能胜任并进一步修行增长这些法呢?迦叶!那些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后,会明白只有沙门瞿昙能够胜任修行并增长这些法。迦叶!那些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这样推求、这样讨论时,我在其中就会获得名声。
「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沙門瞿曇弟子於諸善法、清白、微妙及賢聖法,彼異眾師弟子於諸善法、清白、微妙及賢聖法,誰能堪任增長修行者?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知見,唯有沙門瞿曇弟子能堪任增長修行是法。迦葉!彼有智者作如是觀,如是推求,如是論時,於我弟子則有名稱。迦葉!有道有迹,比丘於中修行,則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時說、實說、義說、法說、律說。
迦叶,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瞿昙僧人的弟子们对于各种善法、清净、精妙及圣贤之法,与其他教派弟子相比,谁能更好地增长修行?迦叶,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这样认知,就会明白唯有瞿昙僧人的弟子能真正增长修行这些法门。迦叶,有智慧的人这样观察、这样推究、这样讨论时,便会认可我的弟子。迦叶,有这样一种道路和途径,比丘依此修行时,就能亲自了知、亲眼见证:瞿昙所说皆是应时之言、真实之言、正义之言、正法之言、戒律之言。
「迦葉!何等是道?何等是迹?比丘於中修行,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時說、實說、義說、法說、律說。迦葉!於是比丘修念覺意,依止息,依無欲,依出要;修法、精進、喜、猗、定、捨覺意,依止息,依無欲,依出要。迦葉!是為道,是為迹,比丘於中修行,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時說、實說、義說、法說、律說。」
迦叶,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正行?比丘依此修行,便能亲自证知、亲见。这是沙门瞿昙如实宣说、真理之教、法义之教、律仪之教。迦叶,比丘修习念觉支时,安住于止息,安住于离欲,安住于解脱;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时,安住于止息,安住于离欲,安住于解脱。迦叶,这便是正道,这便是正行。比丘依此修行,便能亲自证知、亲见。这是沙门瞿昙如实宣说、真理之教、法义之教、律仪之教。
迦葉言:「瞿曇!唯有是道、是迹,比丘於中修行,自知自見。沙門瞿曇時說、實說、義說、法說、律說。但苦行穢污,有得婆羅門名,有得沙門名。何等是苦行穢污,有得婆羅門名,有得沙門名?瞿曇!離服倮形,以手自障蔽,不受夜食,不受朽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食,不受兩刀中間食,不受兩杇中間食,不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姙家食,狗在門前不食其食,不受有蠅家食,不受請食。他言先識則不受其飡,不食魚,不食肉,不飲酒,不兩器食,一飡一咽,至七飡止,受人益食,不過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復食果,或復食莠,或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𥠆稻,或食牛糞,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花實,或食自落果;或披衣,或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身,或衣鹿皮,或留髮,或被毛編,或著塚間衣;或有常舉手者,或不坐床席,或有常蹲者,或有剃髮留髭鬚者,或有臥荊棘上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倮形臥牛糞上者;或一日三浴,或一夜三浴,以無數苦,苦役此身。瞿曇!是為苦行穢污,或得沙門名,或得婆羅門名。」
迦叶说道:
瞿昙!只有这条正道、这条途径,比丘依此修行,能自知自见。沙门瞿昙的教导真实、如法、合义、依律。但有些苦行污秽不净,却能借此获得婆罗门或沙门的名号。什么是污秽苦行却能得名呢?瞿昙!有人赤身裸体,用手遮掩;不食夜饭,不食腐坏食物,不食两墙间之食,不食两人间之食,不食两刀间之食,不食两勺间之食,不食共食者家中的饭食,不食孕妇家中的饭食,见狗在门前便不食其食,不食有蝇之家,不受人邀请而食;若他人说“已认识你”便不食其餐,不吃鱼、肉,不饮酒,不用两器进食,每口仅咽一食,最多七口;受他人施食不过七次,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一食;或食野果,或食杂草,或饮米汤,或嚼麻米,或食稗稻,或食牛粪、鹿粪,或嚼树根枝叶花果,或食自然落果;或披粗衣,或裹莎草,或缠树皮,或束草裙,或穿鹿皮;或蓄发不剪,或披毛编衣,或着坟场裹尸布;或常举双手,或拒坐床席,或终日蹲踞,或剃发留须;或卧荆棘,或躺瓜果,或裸身睡牛粪上;或一日三浴,或一夜三浴,以无数苦行折磨此身。瞿昙!这些便是污秽苦行,却有人借此博得沙门或婆罗门之名。
佛言:「迦葉!離服倮形者,以無數方便苦役此身,彼戒不具足,見不具足,不能勤修,亦不廣普。」
佛说:迦叶!那些舍弃衣物赤身裸体的人,用种种方法折磨这个身体,他们的戒律不完善,见解不圆满,既不能精进修持,也无法广度众生。
迦葉白佛言:「云何為戒具足?云何為見具足?過諸苦行,微妙第一。」
迦叶向佛陀请教:什么是戒律圆满?什么是见解圆满?能够超越各种苦行,最为殊胜第一。
佛告迦葉:「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佛对迦叶说:仔细听,好好思考,我来为你解说。
迦葉言:「唯然。瞿曇!願樂欲聞。」
迦叶说:“是的,世尊!我们很乐意聆听。”
佛告迦葉:「若如來、至真出現於世,乃至四禪,於現法中而得快樂。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一心,樂於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是為戒具足,見具足,勝諸苦行,微妙第一。」
佛陀告诉迦叶:当如来、至真者出现于世间,乃至修得四禅境界,就能在现世中获得安乐。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精勤修行,专心一意,乐于清净独处,不放纵自己的缘故。迦叶啊!这就是戒律圆满、正见圆满,超越各种苦行,最为微妙殊胜的修行之道。
迦葉言:「瞿曇!雖曰戒具足,見具足,過諸苦行,微妙第一,但沙門法難,婆羅門法難。」
迦叶说:“瞿昙啊,虽然你持戒圆满,见解圆满,超越了各种苦行,精妙绝伦,但修行沙门之道很难,修行婆罗门之道也很难。”
佛言:「迦葉!此是世間不共法。所謂沙門法、婆羅門法難,迦葉!乃至優婆夷亦能知此法。離服倮形,乃至無數方便苦役此身,但不知其心:為有恚心、為無恚心,有恨心、無恨心,有害心、無害心?若知此心者,不名沙門、婆羅門,為已不知故,沙門、婆羅門為難。」
佛陀说:迦叶,这是世间不共法。所谓沙门修行之道、婆罗门修行之道确实艰难。迦叶,就连在家女居士也能明白这个道理。有人舍弃衣饰裸形修行,甚至用无数方法折磨身体,却不懂得观察自心:究竟存在嗔恚还是无嗔恚?怀有怨恨还是无怨恨?存着害念还是无害念?若能真正了知此心,就不配称为沙门或婆罗门。正因未能彻知,沙门与婆罗门的修行才显得艰难。
爾時,迦葉白佛言:「何等是沙門、何等是婆羅門,戒具足、見具足,為上為勝,微妙第一?」
这时,迦叶向佛陀问道:什么是真正的沙门,什么是真正的婆罗门?他们如何通过持戒圆满、正见圆满,达到至高无上、微妙第一的境界?
佛告迦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
佛陀对迦叶说:仔细听,仔细听,好好思考,我来为你解说。
迦葉言:「唯然。瞿曇!願樂欲聞。」
迦叶说:“是的,世尊!我们很乐意聆听。”
佛言:「迦葉!彼比丘以三昧心,乃至得三明,滅諸癡冥,生智慧明,所謂漏盡智生。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靜,不放逸故。迦葉!此名沙門、婆羅門,戒具足、見具足,最勝最上,微妙第一。」
佛陀说:迦叶!那比丘以禅定之心,乃至获得三种智慧,消除一切愚痴黑暗,生起智慧光明,也就是漏尽智的显现。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精进修行,专心忆念而不忘失,乐于独处清净,不放逸的缘故。迦叶!这才叫做真正的沙门、婆罗门,具足戒行、具足正见,是最殊胜、最上等、最微妙、第一等的修行者。
迦葉言:「瞿曇!雖言是沙門、婆羅門,見具足、戒具足,為上為勝,微妙第一。但沙門、婆羅門法,甚難!甚難!沙門亦難知,婆羅門亦難知。」
迦叶说:瞿昙,虽然你说这些沙门和婆罗门见解圆满、戒行圆满,是最上等、最殊胜、最微妙、最第一的。但沙门和婆罗门的修行之道,实在非常困难!极其困难!沙门难以真正了解,婆罗门也难以真正了解。
佛告迦葉:「優婆塞亦能修行此法。」白言:「我從今日能離服倮形,乃至以無數方便苦役此身,不可以此行名為沙門、婆羅門,若當以此行名為沙門、婆羅門者,不得言沙門甚難!婆羅門甚難!不以此行為沙門、婆羅門故,言沙門甚難!婆羅門甚難!」
佛陀告诉迦叶:在家居士也能修习这种法门。迦叶禀告说:我从今日起能远离衣物赤身修行,乃至以无数方法苦修此身,但不可将这种行为称为沙门或婆罗门。若将这种行为称作沙门、婆罗门,就不能说沙门极难成就!婆罗门极难成就!正因为不以这种行为作为沙门、婆罗门的标准,才说沙门极难成就!婆罗门极难成就!
佛告迦葉:「我昔一時在羅閱祇,於高山七葉窟中,曾為尼俱陀梵志說清淨苦行。時梵志生歡喜心,得清淨信,供養我、稱讚我,第一供養稱讚於我。」
佛陀告诉迦叶:从前我在罗阅祇国的高山七叶窟中,曾为尼俱陀梵志讲解清净苦行的道理。当时这位修行者心生欢喜,获得了清净的信心,他供养我、赞叹我,这种供养赞叹是最上等的。
迦葉言:「瞿曇!誰於瞿曇不生第一歡喜、淨信、供養、稱讚者?我今於瞿曇亦生第一歡喜,得清淨信,供養、稱讚,歸依瞿曇。」
迦叶说道:瞿昙啊,有谁会对您不生起最高的欢喜、纯净的信仰、虔诚的供养和由衷的赞叹呢?如今我也对您生起至上的欢喜,获得清净的信心,诚心供养、赞叹,并归依于您。
佛告迦葉:「諸世間諸所有戒,無有與此增上戒等者,況欲出其上?諸有三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無有與此增上三昧、智慧、解脫、見解脫慧等者,況欲出其上?迦葉!所謂師子者,是如來、至真、等正覺,如來於大眾中廣說法時,自在無畏,故號師子。云何,迦葉!汝謂如來師子吼時不勇捍耶?勿造斯觀,如來師子吼勇捍無畏。迦葉!汝謂如來勇捍師子吼時不在大眾中耶?勿造斯觀,如來在大眾中勇捍師子吼。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作師子吼不能說法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作師子吼,善能說法。
佛陀告诉迦叶:世间所有的戒律,没有能与此增上戒相比的,何况想超越它?各种禅定、智慧、解脱、见解脱慧,没有能与此增上禅定、智慧、解脱、见解脱慧相比的,何况想超越它们?迦叶,所谓狮子,指的是如来、至真、等正觉。如来在大众中广说法时,自在无畏,所以称为狮子。迦叶,你认为如来作狮子吼时不勇猛无畏吗?不要这样想,如来作狮子吼时勇猛无畏。迦叶,你认为如来勇猛作狮子吼时不在大众中吗?不要这样想,如来是在大众中勇猛作狮子吼。迦叶,你认为如来在大众中作狮子吼不能说法吗?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无畏,作狮子吼,善于说法。
「云何,迦葉!汝謂如來於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眾會聽者不一心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云何,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而不歡喜信受行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多力,能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歡喜信受。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歡喜信受,而不供養耶?勿造斯觀,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善能說法,諸來會者皆一心聽,歡喜信受,而設供養。
迦叶,你认为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无畏,如狮子吼般善说法义,而听众却心不专一吗?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无畏,如狮子吼般善说法义,与会者都专心聆听。迦叶,你认为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无畏,如狮子吼般善说法义,与会者都专心聆听,却不欢喜信受奉行吗?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有力,能作狮子吼,善说法义,与会者都专心聆听,欢喜信受。迦叶,你认为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无畏,如狮子吼般善说法义,与会者欢喜信受,却不作供养吗?不要这样想。如来在大众中勇猛无畏,如狮子吼般善说法义,与会者都专心聆听,欢喜信受,并作供养。
「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為師子吼,乃至信敬供養,而不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信敬供養,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迦葉!汝謂如來在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而不究竟梵行,至安隱處,無餘泥洹耶?勿造斯觀。所以者何?如來於大眾中勇捍無畏,乃至出家修道,究竟梵行,至安隱處,無餘泥洹。」
迦叶,你是否认为如来在众人中勇敢无畏,如狮子般吼叫,甚至受到人们的信仰尊敬和供养,却没有剃除须发、穿着僧衣、出家修道呢?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来在众人中勇敢无畏,甚至受到信仰尊敬和供养,剃除了须发,穿着僧衣,出家修道。迦叶,你是否认为如来在众人中勇敢无畏,甚至出家修道,却没有完成清净修行,到达安稳之处,达到无余涅槃呢?不要这样想。为什么呢?如来在众人中勇敢无畏,甚至出家修道,完成了清净修行,到达了安稳之处,达到了无余涅槃。
時,迦葉白佛言:「云何,瞿曇!我得於此法中出家受具戒不?」
这时,迦叶对佛陀说:瞿昙,我能在这法门中出家受具足戒吗?
佛告迦葉:「若異學欲來入我法中出家修道者,當留四月觀察,稱可眾意,然後當得出家受戒。迦葉!雖有是法,亦觀其人耳。」
佛陀告诉迦叶:如果有其他教派的人想加入我的教法出家修行,应当先留他们观察四个月。如果大家都没有意见,才可以让他们出家受戒。迦叶啊,虽然有这个规定,但也要根据具体的人来灵活判断。
迦葉言:「若有異學欲來入佛法中修梵行者,當留四月觀察,稱可眾意,然後當得出家受戒。我今能於佛法中四歲觀察,稱可眾意,然後乃出家受戒。」
迦叶说:如果有其他外道想进入佛法中修清净行,应当留四个月观察,得到大众认可,才可以出家受戒。我现在能在佛法中观察四年,得到大众认可,然后才出家受戒。
佛告迦葉:「我已有言,但觀其人耳。」
佛对迦叶说:我已说过,只需观察这个人就可以了。
爾時,迦葉即於佛法中出家受具足戒。時,迦葉受戒未久,以淨信心修無上梵行,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即成阿羅漢。
当时,迦叶就在佛法中出家并受具足戒。迦叶受戒不久,以清净的信心修习无上的梵行,在现世中亲自证悟,生死已断除,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应做的事已完成,不再有未来的轮回,于是成为阿罗汉。
爾時,迦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时,迦叶听到佛陀的教导,心中欢喜,恭敬地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实践。
CBETA 编码:T000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