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十七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二七)第三分沙門果經第八
如是我聞: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过: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舊童子菴婆園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那时,佛陀住在罗阅祇的耆旧童子庵婆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
爾時,王阿闍世韋提希子以十五日月滿時,命一夫人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當何所為作?」
那时,阿阇世王是韦提希的儿子,在十五日月亮圆满时,叫来一位夫人对她说:今夜这样明亮,和白天没有差别,该做些什么事呢?
夫人白王言:「今十五日夜月滿時,與晝無異,宜沐髮澡浴,與諸婇女五欲自娛。」
王后对国王说:今夜十五月圆,明亮如昼,应当洗沐净身,与宫女们共享五欲之乐。
時,王又命第一太子優耶婆陀而告之曰:「今夜月十五日月滿時,與晝無異,當何所施作?」
当时,国王又对第一太子优耶婆陀说:今夜是十五月圆之夜,如同白昼一般明亮,应当做些什么呢?
太子白王言:「今夜十五日月滿時,與晝無異,宜集四兵,與共謀議伐於邊逆,然後還此共相娛樂。」
太子向国王禀告说:今晚十五月圆之夜,明亮如白昼,应当集结四支军队,共同商议讨伐边境叛乱之事,待平定后再回来一起欢庆享乐。
時,王又命勇健大將而告之曰:「今十五日月滿時,其夜清明,與晝無異,當何所為作?」
当时,国王又命令一位勇猛强健的大将,对他说:如今十五日月亮圆满之时,那天夜晚明亮清净,与白昼没有差别,应当做些什么事呢?
大將白言:「今夜清明,與晝無異,宜集四兵,案行天下,知有逆順。」
大将禀告道:今夜清朗明亮,如同白昼一般。应当召集四军,巡行天下,查察谁人顺从、谁人违逆。
時,王又命雨舍婆羅門而告之曰:「今十五日月滿時,其夜清明,與晝無異,當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能開悟我心?」
那时,国王又对雨舍婆罗门说:今日十五月圆之夜,夜空澄净如同白昼。我该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能令我心开悟?
時,雨舍白言:「今夜清明,與晝無異。有不蘭迦葉,於大眾中而為導首,多有知識,名稱遠聞,猶如大海多所容受,眾所供養。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或開悟。」
那时,雨舍恭敬地说道:今夜如此明亮清澈,与白昼没有差别。有位不兰迦叶,在大众之中作为领袖,广有知见,名声远播,如同大海能容纳众多水流,受到众人的供养。大王!您应当前去拜访他,向他请教。大王若见到他,或许心中会有所领悟。
王又命雨舍弟須尼陀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宜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能開悟我心?」
国王又召来雨舍的弟弟须尼陀,告诉他:今夜明亮如昼,你去寻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能启发我觉悟?
須尼陀白言:「今夜清明,與晝無異。有末伽梨瞿舍利,於大眾中而為導首,多有知識,名稱遠聞,猶如大海無不容受,眾所供養。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或開悟。」
须尼陀说道:今夜明亮,如同白昼。末伽梨瞿舍利在大众中作为领袖,广为人知,声名远扬,如同大海无所不容,受到众人供养。大王应当前去拜访问候,大王若见到他,或许心中会有所领悟。
王又命典作大臣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當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能開悟我心?」
国王又命令主管事务的大臣,告诉他说:今夜如此明亮,与白天没有分别,我应当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能够开解觉悟我的心?
典作大臣白言:「有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於大眾中而為導首,多有知識,名稱遠聞,猶如大海無不容受,眾所供養。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或開悟。」
典作大臣禀告说:有位名叫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的修行者,在大众中被尊为领袖,拥有众多追随者,名声远扬。他如同大海般包容一切,深受众人敬奉。大王应当前去拜访请教,若得见此人,或许能使您心开意解。
王又命伽羅守門將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當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能開悟我心?」
国王又对守门将领伽罗下令说:今夜如此明亮,如同白昼,我该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才能开解我的心结呢?
伽羅守門將白言:「有婆浮陀伽旃那,於大眾中而為導首,多有知識,名稱遠聞,猶如大海無不容受,眾所供養。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或開悟。」
迦罗守门官禀告说:有位婆浮陀迦旃那,在大众中作为领袖,广结善缘,名声远扬,如同大海无所不容,深受众人供养。大王应当前往拜访请教。大王若见到他,或许能心开意解。
王又命優陀夷漫提子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當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能開悟我心?」
国王又对优陀夷漫提子下令说:今夜明亮如昼,应当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能让我心开悟?
優陀夷白言:「有散若夷毘羅梨沸,於大眾中而為導首,多所知識,名稱遠聞,猶如大海無不容受,眾所供養。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或開悟。」
优陀夷禀告道:有一位散若夷毗罗梨沸,在大众中担任领袖,广为人知,声名远扬,如同大海无所不容,受到众人供养。大王应当前去拜访请教,若见到他,或许能使心境开解领悟。
王又命弟無畏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當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能開悟我心?」
国王又命令弟弟无畏,对他说:今夜如此晴朗明亮,与白昼无异,应当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能够开解觉悟我的心?
弟無畏白言:「有尼乾子,於大眾中而為導首,多所知識,名稱遠聞,猶如大海無不容受,眾所供養。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或開悟。」
弟弟无畏恭敬地说:有位尼乾子修行者,在大众中作为导师领袖,广为人知,名声远扬,犹如大海无所不容,受到众人供养。大王应当前去拜访请教,若能见到他,或许能使心意开解领悟。
王又命壽命童子而告之曰:「今夜清明,與晝無異,當詣何等沙門、婆羅門所開悟我心?」
国王又对寿命童子说:今夜如此清明,与白昼无异,我应当去拜访哪位沙门或婆罗门,以开启我的心智?
壽命童子白言:「有佛、世尊今在我菴婆園中。大王!宜往詣彼問訊,王若見者,心必開悟。」
寿命童子恭敬地说道:有位佛陀、世尊现在正在我的庵婆园中。大王!您应当前去拜见问候。大王若是见到世尊,内心必定获得开悟。
王勑壽命言:「嚴我所乘寶象及餘五百白象。」
国王命令寿命说:装饰我所乘坐的宝象以及另外五百头白象。
耆舊受教,即嚴王象及五百象訖,白王言:「嚴駕已備,唯願知時。」
老臣领受教诲,立即备好国王的大象和五百头大象,然后禀告国王说:仪仗已经准备完毕,只等您下令出发。
阿闍世王自乘寶象,使五百夫人乘五百牝象,手各執炬,現王威嚴,出羅閱祇,欲詣佛所。小行進路,告壽命曰:「汝今誑我,陷固於我,引我大眾欲與冤家。」
阿阇世王亲自乘坐宝象,让五百位夫人各自乘坐五百头母象,每人手中都举着火把,展示国王的威严,从罗阅祇城出发,准备前往佛陀所在之处。行进一小段路后,他对寿命说:你现在欺骗我,陷害我,带领我的大批人马去见我的仇敌。
壽命白言:「大王!我不敢欺王,不敢陷固引王大眾以與冤家。王但前進,必獲福慶。」
寿限对国王说道:大王!我不敢欺骗您,不敢设下圈套引您和随从落入仇敌之手。您只管向前进发,必定获得福报吉祥。
時,王小復前進,告壽命言:「汝欺誑我,陷固於我,欲引我眾持與冤家。如是再三。所以者何?彼有大眾千二百五十人,寂然無聲,將有謀也。」
这时,国王稍稍向前移动,对寿命说:你欺骗我,设计陷害我,想带领我的军队交给仇敌。这样反复说了多次。为什么呢?因为对方有一千二百五十人的庞大队伍,却静默无声,必定在策划阴谋。
壽命復再三白言:「大王!我不敢欺誑陷固,引王大眾持與冤家。王但前進,必獲福慶。所以者何?彼沙門法常樂閑靜,是以無聲。王但前進,園林已現。」
寿命再次恭敬地对国王说:大王!我不敢欺骗误导,故意带领大王和随从落入仇敌手中。请大王只管前行,必定获得福报喜庆。为什么呢?那些沙门修行者一向喜欢寂静,所以没有声响。请大王继续前进,园林已经显现。
阿闍世王到園門,下象、解劍、退蓋,去五威儀,步入園門,告壽命曰:「今佛、世尊為在何所?」
阿阇世王来到花园门口,下了象、解下佩剑、放下华盖,除去五种威仪装饰,步行进入园门,对寿命童子说:佛陀世尊现在在哪里?
壽命報言:「大王!今佛在高堂上,前有明燈,世尊處師子座,南面而坐,王小前進,自見世尊。」
寿量回答说:大王!现在佛陀在高堂上,前面有明亮的灯,世尊坐在狮子座上,面向南方。大王可以稍向前进,自己见到世尊。
爾時,阿闍世王往詣講堂所,於外洗足,然後上堂,默然四顧,生歡喜心,口自發言:「今諸沙門寂然靜默,止觀具足,願使我太子優婆耶亦止觀成就,與此無異。」
这时,阿阇世王来到讲堂,先在门外洗脚,然后走上讲堂,安静地环视四周,心中生起欢喜,自言自语道:如今这些修行人如此安静沉默,止观修行都已圆满,但愿我的太子优婆耶也能成就这样的止观境界,与他们没有差别。
爾時,世尊告阿闍世王曰:「汝念子故,口自發言:『願使太子優婆耶亦止觀成就,與此無異。』汝可前坐。」
这时,世尊对阿阇世王说:你因为挂念儿子,自己说出心愿:希望太子优婆耶也能修成止观,达到这样的境界。你可以上前就座。
時,阿闍世王即前頭面禮佛足,於一面坐,而白佛言:「今欲有所問,若有閑暇,乃敢請問。」
这时,阿阇世王上前以头面顶礼佛足,在一边坐下,对佛陀说:现在我有个问题想问,如果您有空闲,才敢请教。
佛言:「大王!欲有問者,便可問也。」
佛说:大王,如果有问题想问,现在就可以问了。
阿闍世王白佛言:「世尊!如今人乘象、馬車,習刀、牟、劍、弓矢、兵仗、戰鬪之法,王子、力士、大力士、僮使、皮師、剃髮師、織鬘師、車師、瓦師、竹師、葦師,皆以種種伎術以自存生,自恣娛樂,父母、妻子、奴僕、僮使共相娛樂,如此營生,現有果報;今諸沙門現在所修,現得果報不?」
阿阇世王对佛陀说:世尊!现在的人骑乘象马、驾车,练习刀、矛、剑、弓箭、兵器及战斗方法,王子、力士、大力士、仆役、皮匠、理发师、花环师、造车师、陶匠、竹匠、苇匠,都以各种技艺谋生,自由享乐,与父母、妻儿、奴仆共同娱乐。这样的营生方式,现世就有果报;如今这些沙门所修行的,现世能得到果报吗?
佛告王曰:「汝頗曾詣諸沙門、婆羅門所問如此義不?」
佛陀问国王道:你可曾去其他修行者和婆罗门那里询问过这个问题的含义吗?
王白佛言:「我曾詣沙門、婆羅門所問如是義。我念一時至不蘭迦葉所,問言:『如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現有果報;今此眾現在修道,現得果報不?』彼不蘭迦葉報我言:『王若自作,若教人作,斫伐殘害,煮炙切割,惱亂眾生,愁憂啼哭,殺生偷盜,婬逸妄語,踰牆劫奪,放火焚燒,斷道為惡。大王!行如此事,非為惡也。大王!若以利劍臠割一切眾生,以為肉聚,彌滿世間,此非為惡,亦無罪報。於恒水南,臠割眾生,亦無有惡報。於恒水北岸,為大施會,施一切眾,利人等利,亦無福報。』」
国王向佛陀禀告:我曾到访沙门与婆罗门处询问此义。记得某次前往不兰迦叶处问道:世人驾驭象马战车,研习兵法,乃至经营各种生计,皆现世得报;如今这些修行者现世修道,能否现世得报?不兰迦叶回答我说:大王若亲自作恶,或教唆他人,砍伐杀戮,烹煮切割,扰恼众生,使其悲泣,行杀盗淫妄,翻墙劫掠,纵火焚烧,断路为恶。大王!如此行事并非罪恶。大王!纵然用利剑将一切众生碎割成肉山,充满世间,亦非作恶,更无恶报。在恒河南岸碎割众生,不会招致恶报;于恒河北岸广设布施大会,惠施众生,利益人天,也不会获得福报。
王白佛言:「猶如有人問瓜報李,問李報瓜。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而彼答我無罪福報。我即自念言:『我是剎利王,水澆頭種,無緣殺出家人,繫縛驅遣。』時,我懷忿結心,作此念已,即便捨去。」
王对佛陀说:好比有人问瓜却回答李,问李却回答瓜。他也是这样,我问现世是否得报应?他却回答我没有罪福报应。我就暗自思忖:我是刹帝利王,灌顶登基的种姓,无缘无故杀害出家人,捆绑驱逐他们。当时我心中充满愤怒,这样想后便离开了。
又白佛言:「我於一時至末伽梨拘舍梨所,問言:『如今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皆現有果報;今者此眾現在修道,現得報不?』彼報我言:『大王!無施、無與,無祭祀法,亦無善惡,無善惡報,無有今世,亦無後世,無父、無母,無天、無化、無眾生,世無沙門、婆羅門平等行者,亦無今世、後世,自身作證,布現他人。諸言有者,皆是虛妄。』世尊!猶如有人問瓜報李,問李報瓜。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彼乃以無義答。我即自念言:『我是剎利王,水澆頭種,無緣殺出家人,繫縛驅遣。』時,我懷忿結心,作此念已,即便捨去。」
我又对佛陀说:有一次我去见末伽梨拘舍梨,问他:如今世人乘象骑马、学习兵法,乃至经营各种生计,都能现世得报;现在这些人修行正道,能现世得报吗?他回答我:大王啊,没有布施,没有给予,没有祭祀之法,也没有善恶,没有善恶果报,没有今生,也没有来世,没有父亲,没有母亲,没有天神,没有化生,没有众生,世上没有沙门、婆罗门这样的平等修行者,既无今世,也无后世,自己无法证悟,更不能为他人显现。凡是说有的,都是虚妄。世尊啊,就像有人问瓜却答李,问李却答瓜。他也是这样,我问现世能否得报,他却用无意义的答案回应。我当时心想:我是刹帝利王,受过灌顶仪式,不该无缘杀害出家人,也不该捆绑驱逐他们。当时我心中郁结忿恨,这样想着就离开了。
又白佛言:「我於一時至阿夷陀翅舍欽婆羅所,問言:『大德!如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皆現有果報;今者此眾現在修道,現得報不?』彼報我言:『受四大人取命終者,地大還歸地,水還歸水,火還歸火,風還歸風,皆悉壞敗,諸根歸空。若人死時,牀輿舉身置於塚間,火燒其骨如鴿色,或變為灰土,若愚、若智取命終者,皆悉壞敗,為斷滅法。』世尊!猶如有人問李瓜報,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而彼答我以斷滅。我即念言:『我是剎利王,水澆頭種,無緣殺出家人,繫縛驅遣。』時,我懷忿結心,作此念已,即便捨去。」
我又对佛陀说:有一次我去见阿夷陀翅舍钦婆罗,问他:"尊者,就像人驾驭象马、学习兵法,乃至从事各种谋生事业,都能现世得到果报;如今这些修行人现世修道,能得现世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四大和合的生命结束时,地大回归地,水回归水,火回归火,风回归风,全部败坏,诸根归于虚空。人死后,床榻抬着尸体放到坟场,火烧骨头变成鸽灰色,或化为灰土。无论愚者智者,死后都会彻底败坏,归于断灭。"世尊啊!这就像有人问李瓜的果报,他却这样回答。我问现世果报,他却用断灭法回答。当时我想:"我是刹帝王族,受过灌顶仪式,不能杀害出家人,也不能捆绑驱逐。"那时我心中充满愤懑,这样想着就离开了。
又白佛言:「我昔一時至彼浮陀伽旃延所,問言:『大德!如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皆現有果報;今者此眾現在修道,得報不?』彼答我言:『大王!無力、無精進,人無力、無方便,無因無緣眾生染著,無因無緣眾生清淨,一切眾生有命之類,皆悉無力,不得自在,無有冤讐定在數中,於此六生中受諸苦樂。』猶如問李瓜報,問瓜李報。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彼已無力答我。我即自念言:『我是剎利王,水澆頭種,無緣殺出家人,繫縛驅遣。』時,我懷忿結心,作此念已,即便捨去。」
我又对佛陀说道:
有一次我去见浮陀伽旃延尊者,问他:“大德!就像人驾驭象马、学习兵法,乃至经营各种生计,都会得到相应的果报;现在这些人修行道业,是否也能现世得报?”
他回答我说:“大王!没有力量,没有精进;人没有力量,没有方法;众生染着没有原因,清净也没有原因;一切有生命的众生,全都无力,不得自在,没有冤仇定数,在六道轮回中承受苦乐。”
就像问李树得瓜果,问瓜藤得李果一样。他也是这样,我问现世能否得报,他却以‘无力’回答我。
我心想:“我是刹帝利王,受灌顶之位,无缘无故杀害出家人、捆绑驱逐他们并不合适。”
当时我心中愤懑,这样想后,便离开了。
又白佛言:「我昔一時至散若毘羅梨子所,問言:『大德!如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皆現有果報;今者此眾現在修道,現得報不?』彼答我言:『大王!現有沙門果報,問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非異非不異。大王!現無沙門果報,問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非異非不異。大王!現有無沙門果報,問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非異非不異。大王!現非有非無沙門果報,問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實,此事異,此事非異非不異。』世尊!猶如人問李瓜報,問瓜李報。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而彼異論答我。我即自念言:『我是剎利王,水澆頭種,無緣殺出家人,繫縛驅遣。』時,我懷忿結心,作是念已,即便捨去。」
我又对佛陀说:我曾有一次去散若毗罗梨子那里,问他:尊者,就像有人驾驭象马车辆、学习兵法,乃至从事种种谋生职业,都能现世获得果报;如今这些修行人现世修习正道,能否现世得报?他回答我说:大王,现世有沙门果报。这样问,就这样答。此事如此,此事真实,此事不同,此事非不同亦非不不同。大王,现世无沙门果报。这样问,就这样答。此事如此,此事真实,此事不同,此事非不同亦非不不同。大王,现世亦有亦无沙门果报。这样问,就这样答。此事如此,此事真实,此事不同,此事非不同亦非不不同。大王,现世非有非无沙门果报。这样问,就这样答。此事如此,此事真实,此事不同,此事非不同亦非不不同。世尊啊,这就像有人问梨子却答甜瓜,问甜瓜却答梨子。他正是这样,我问现世能否得报,他却用各种诡辩回答我。当时我心想:我是刹帝王族,受过灌顶仪式,不便杀害出家人或加以捆绑驱逐。那时我心中充满愤懑,这样想着就离开了。
又白佛言:「我昔一時至尼乾子所,問言:『大德!猶如人乘象、馬車,乃至種種營生,現有果報;今者此眾現在修道,現得報不?』彼報我言:『大王!我是一切智、一切見人,盡知無餘,若行,若住、坐、臥,覺悟無餘,智常現在前。』世尊!猶如人問李瓜報,問瓜李報。彼亦如是,我問現得報不?而彼答我以一切智。我即自念言:『我是剎利王,水澆頭種,無緣殺出家人,繫縛驅遣。』時,我懷忿結心,作此念已,即便捨去。
我又对佛陀说:“有一次我去尼乾子那里,问他:‘大德,就像有人乘坐象车、马车,乃至从事各种营生,都能现世得到果报;如今你们这些人在这里修行,能现世得到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大王,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无所不知,无论是行、住、坐、卧,都能完全觉悟,智慧常现在前。’世尊,这就像有人问李子的果报,却回答瓜的果报。他们也是这样,我问现世能否得报,他却回答我一切智。我当时心想:‘我是刹帝利王,是灌顶王族,无缘无故不能杀害出家人,也不能捆绑驱逐他们。’当时我心中怀着愤怒和不满,这样想后,就离开了。”
「是故,世尊!今我來此問如是義,如人乘象、馬車,習於兵法,乃至種種營生,皆現有果報;今者沙門現在修道,現得報不?」
因此,世尊!今天我前来请教这个道理:就像有人驾驭象车、马车,学习兵法,乃至从事各种谋生行业,都能现世获得果报;如今沙门现世修行正道,能否现世得到果报?
佛告阿闍世王曰:「我今還問王,隨意所答。云何,大王!王家僮使、內外作人,皆見王於十五日月滿時,沐髮澡浴,在高殿上與諸婇女共相娛樂,作此念言:『咄哉!行之果報乃至是乎?此王阿闍世以十五日月滿時,沐髮澡浴,於高殿上與諸婇女五欲自娛。誰能知此乃是行報者?』彼於後時,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平等法。云何?大王!大王遙見此人來,寧復起念言:『是我僕使不耶?』」
佛对阿阇世王说:我现在反问大王,请随意回答。大王,您家的仆役和内外工人,看到您在十五月圆时,洗发沐浴,在高楼上与宫女们一起娱乐,会不会想:哎呀!行为的果报竟能如此吗?这阿阇世王在月圆时洗发沐浴,在高楼上享受五欲之乐。谁能知道这是行为带来的果报呢?后来此人剃除须发,穿上僧衣,出家修行,奉行平等法。大王,您远远看见他过来,还会想这是我的奴仆吗?
王白佛言:「不也。世尊!若見彼來,當起迎請坐。」
国王对佛陀说:不是的,世尊!如果看见他来了,我会起身迎接,请他入座。
佛言:「此豈非沙門現得報耶?」
佛说:这难道不是出家人当下就得到的果报吗?
王言:「如是。世尊!此是現得沙門報也。」
国王说:“正是如此,世尊!这便是现世获得沙门果报的体现。”
「復次,大王!若王界內寄居客人食王廩賜,見王於十五日月滿時,沐髮澡浴,於高殿上與諸婇女五欲自娛。彼作是念:『咄哉!彼行之報乃如是耶?誰能知此乃是行報者?』彼於後時,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行平等法。云何,大王!大王若遙見此人來,寧復起念言:『是我客民食我廩賜。』耶?」
大王,还有一件事。如果大王领地里住着一个外来的客人,吃着大王的粮食,看见大王在十五月圆之夜,洗头沐浴,在高楼上和宫女们享受五欲之乐。他心里想:哎呀!他的福报竟然这么大吗?谁能知道这就是善行的果报呢?后来这个人剃除须发,穿上袈裟,出家修行,追求平等之道。大王,要是远远看见这个人过来,还会想着"这是我领地的客人,吃我粮食的"吗?
王言:「不也。若我見其遠來,當起迎禮敬,問訊請坐。」
王说:不是的。如果我看见他从远方来,应当起身迎接、恭敬行礼,问候并请他入座。
「云何,大王!此非沙門現得果報耶?」
大王,这难道不是沙门当下就能获得的果报吗?
王言:「如是,現得沙門報也。」
王说:“正是如此,当下便得沙门果报。”
「復次,大王!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於世,入我法者,乃至三明,滅諸闇冥,生大智明,所謂漏盡智證。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專念不忘,樂獨閑靜,不放逸故。云何,大王!此非沙門現在果報也。」
大王,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信奉我佛法的人,能够达到三明境界,消除一切愚痴黑暗,生起大智慧光明,这就是所谓的漏尽智证。为什么呢?这是由于他们精进修行,专心忆念佛法而不忘失,乐于独处闲静,不放纵自己的缘故。大王,这难道不是沙门修行所获得的现世果报吗?
王報言:「如是,世尊!實是沙門現在果報。」
国王回答道:确实如此,世尊!这确实是沙门现世应得的果报。
爾時,阿闍世王即從坐起,頭面禮佛足,白佛言:「唯願世尊受我悔過,我為狂愚癡冥無識,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無有偏枉,而我迷惑五欲,實害父王,唯願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過。」
这时,阿阇世王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顶礼佛足,向佛陀说道:恳请世尊接受我的忏悔。我因狂妄愚痴、蒙昧无知,被五欲迷惑。我的父亲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以正法治理国家,公正无偏,我却杀害了父王。唯愿世尊垂怜慈悯,接受我的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無識,但自悔過,汝迷於五欲乃害父王,今於賢聖法中能悔過者,即自饒益。吾愍汝故,受汝悔過。」
佛陀告诉国王说:你愚昧无知,但能自我悔过。你因沉迷五欲而杀害父王,如今能在圣贤法中悔改,便是利益自己。我怜悯你,接受你的忏悔。
爾時,阿闍世王禮世尊足已,還一面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王聞佛教已,即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唯願世尊及諸大眾明受我請。」
那时,阿阇世王向世尊顶礼后,退坐一旁。佛陀为他讲法,开示教导令他欢喜。国王听完佛法后,恭敬地对佛陀说:从今日起,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请允许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恳请世尊和诸位大德接受我的供养。
爾時,世尊默然許可。時,王見佛默然受請已,即起禮佛,遶三匝而還。
这时,世尊默然应允。国王见佛陀默然接受邀请后,便起身向佛行礼,绕行三圈后离去。
其去未久,佛告諸比丘言:「此阿闍世王過罪損減,已拔重咎。若阿闍世王不殺父者,即當於此坐上得法眼淨;而阿闍世王今自悔過,罪咎損減,已拔重咎。」
他离开不久,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阿阇世王的罪过已经减轻,重罪得以拔除。倘若阿阇世王不曾杀害父亲,此刻便能在座位上证得法眼净;然而阿阇世王如今悔过自新,罪业减轻,重罪已得拔除。
時,阿闍世王至於中路,告壽命童子言:「善哉!善哉!汝今於我多所饒益。汝先稱說如來指授開發,然後將我詣世尊所,得蒙開悟,深識汝恩,終不遺忘。」
那时,阿阇世王走到半路,对寿命童子说:好极了!好极了!你如今对我大有恩惠。你先转述如来指导开示,再带我去世尊那里,使我得以开悟,深深感激你的恩情,永不忘怀。
時,王還宮辦諸餚饍種種飲食,明日時到,唯聖知時。
当时,国王返回王宫置办了各种美味佳肴和丰富饮食。第二天时辰一到,只有圣者知晓正确时机。
爾時,世尊著衣持鉢,與眾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往詣王宮,就座而坐。時,王手自斟酌,供佛及僧,食訖去鉢,行澡水畢,禮世尊足,白言:「我今再三悔過,我為狂愚癡冥無識,我父摩竭瓶沙王以法治化,無有偏抂,而我迷於五欲,實害父王,唯願世尊加哀慈愍,受我悔過。」
那时,世尊披上袈裟手持钵盂,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同行,前往王宫,入座而坐。当时,国王亲手奉上饮食,供养佛陀及众僧。用完斋饭后,国王收去钵盂,端来净水供众人洗手。随后,国王向世尊顶礼,恭敬地说道:"我现在再三忏悔罪过。我因狂妄愚痴、蒙昧无知,沉迷于五欲之中,竟杀害了我的父王摩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他以正法治理国家,处事公正无偏。恳请世尊慈悲垂怜,接受我的悔过。"
佛告王曰:「汝愚冥無識,迷於五欲,乃害父王,今於賢聖法中能悔過者,即自饒益。吾今愍汝,受汝悔過。」
佛对国王说:你愚昧无知,沉迷于五欲,竟杀害父王。如今能在圣贤法中悔过,便是利益自己。我今怜悯你,接受你的忏悔。
時,王禮佛足已,取一小座於佛前坐,佛為說法,示教利喜。王聞佛教已,又白佛言:「我今再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唯願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
当时,国王向佛足行礼后,取了一个小座坐在佛前,佛陀为他讲法,开示教诲使他欢喜。国王听完佛的教导后,又对佛说:我现在再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希望允许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从今以后,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爾時,世尊為阿闍世王說法,示教利喜已,從坐起而去。
那时,世尊为阿阇世王说法,开示教导使他欢喜受益后,便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爾時,阿闍世王及壽命童子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那时,阿阇世王和寿命童子听了佛陀的教导,都满怀欢喜地依照实行。
CBETA 编码:T0001
© AI 帮你读佛经 - 如是我闻
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访问 rushiwowen.co 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