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經
佛說長阿含第四分世記經忉利天品第八
佛告比丘:「須彌山王頂上有三十三天城,縱廣八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上廣六十由旬。城門高六十由旬,廣三十由旬,相去五百由旬有一門,其一一門有五百鬼神守侍衛護三十三天,金城銀門,銀城金門,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其大城內復有小城,縱廣六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廣六十由旬,城門相去五百由旬,高六十由旬,廣三十由旬,一一城門有五百鬼神侍衛門側,守護三十三天。金城銀門,銀城金門,水精城琉璃門,琉璃城水精門,赤珠城馬瑙門,馬瑙城赤珠門,車𤦲城眾寶門。
佛告诉比丘:须弥山顶有三十三天的城池,长宽八万由旬。城墙有七层,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树木,四周装饰精美,用七种宝物建成。城墙高一百由旬,顶部宽六十由旬。城门高六十由旬,宽三十由旬,每五百由旬设一个城门。每个城门有五百鬼神守卫,保护三十三天。金城的门是银的,银城的门是金的,还有无数鸟儿一起鸣叫,声音悲切。大城里面还有小城,长宽六万由旬,城墙也是七层,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树木,四周装饰精美,用七种宝物建成。城墙高一百由旬,宽六十由旬,城门相距五百由旬,高六十由旬,宽三十由旬。每个城门有五百鬼神守在旁边,保护三十三天。金城的门是银的,银城的门是金的,水晶城的门是琉璃的,琉璃城的门是水晶的,赤珠城的门是玛瑙的,玛瑙城的门是赤珠的,砗磲城的门是各种宝物做的。
「其欄楯者,金欄銀桄,銀欄金桄,水精欄琉璃桄,琉璃欄水精桄,赤珠欄馬瑙桄,馬瑙欄赤珠桄,車𤦲欄眾寶桄。其欄楯上有寶羅網,其金羅網下懸銀鈴,其銀羅網下懸金鈴,琉璃羅網懸水精鈴,水精羅網懸琉璃鈴,赤珠羅網懸馬瑙鈴,馬瑙羅網懸赤珠鈴,車𤦲羅網懸眾寶鈴。其金樹者金根金枝銀葉花實,其銀樹者銀根銀枝金葉花實,其水精樹水精根枝琉璃花葉,其琉璃樹琉璃根枝水精花葉,其赤珠樹赤珠根枝馬瑙花葉,馬瑙樹者馬瑙根枝赤珠花葉,車𤦲樹者車𤦲根枝眾寶花葉。
栏杆的构造是这样的:金栏杆配银横木,银栏杆配金横木,水晶栏杆配琉璃横木,琉璃栏杆配水晶横木,赤珠栏杆配玛瑙横木,玛瑙栏杆配赤珠横木,砗磲栏杆配众宝横木。栏杆上方悬挂着宝罗网,金罗网下挂着银铃铛,银罗网下挂着金铃铛,琉璃罗网下挂着水晶铃铛,水晶罗网下挂着琉璃铃铛,赤珠罗网下挂着玛瑙铃铛,玛瑙罗网下挂着赤珠铃铛,砗磲罗网下挂着众宝铃铛。金树有金根金枝银叶花果,银树有银根银枝金叶花果,水晶树有水晶根枝琉璃花叶,琉璃树有琉璃根枝水晶花叶,赤珠树有赤珠根枝玛瑙花叶,玛瑙树有玛瑙根枝赤珠花叶,砗磲树有砗磲根枝众宝花叶。
「其七重城,城有四門,門有欄楯,七重城上皆有樓閣臺觀周匝圍遶,有園林浴池,生眾寶花,雜色參間,寶樹行列,華果繁茂,香風四起,悅可人心,鳧雁、鴛鴦、異類奇鳥,無數千種,相和而鳴。其小城外中間有伊羅鉢龍宮,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那座七重城墙的城池,每面城墙各开四座城门,每座城门都设有雕花栏杆。七重城墙上矗立着层层楼阁台观,四周环绕着园林浴池,池中盛开着各种珍宝化成的莲花,五彩斑斓错落其间。宝树排列成行,繁花硕果压满枝头,清雅香风弥漫四方,令人心旷神怡。野鸭、鸿雁、鸳鸯等千百种珍禽异鸟,发出宛转和鸣。
内城中央坐落着伊罗钵龙王宫殿,方圆六千由旬。宫墙共有七重,每重都装饰着七重雕栏、七重珠网与七重宝树,皆以金银琉璃等七宝铸成。无数珍奇异鸟在此共鸣,其声哀婉动人,景象亦如前所述。
「其善見城內有善法堂,縱廣百由旬,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其堂下基純以真金,上覆琉璃,其堂中柱圍十由旬,高百由旬,當其柱下敷天帝御座,縱廣一由旬,雜色間廁,以七寶成,其座柔軟,軟若天衣,夾座兩邊左右十六座。
善见城内有一座善法堂,长宽各有一百由旬,周围有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树木,层层装饰,都用七种宝物构成。堂的底部完全由纯金打造,顶部覆盖着琉璃。堂中的柱子周长十由旬,高度一百由旬。柱子下方铺设着天帝的御座,长宽各一由旬,色彩交错,用七种宝物制成,座位柔软如天衣。御座两侧各有十六个座位。
「堂有四門,周匝欄楯,以七寶成,其堂階道縱廣五百由旬,門郭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善見堂北有帝釋宮殿,縱廣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善見堂東有園林,名曰麤澁,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麤澁園中有二石垛,天金校飾,一名賢,二名善賢,縱廣各五十由旬,其石柔軟,軟若天衣。
大殿有四座门,四周环绕着栏杆,都用七宝制成。殿前台阶和道路长宽达五百由旬,外围有七重城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周边装饰都用七宝制成。还有无数鸟儿在此和鸣,景象也是如此庄严。善见堂北面有帝释的宫殿,长宽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周边装饰都用七宝制成,无数鸟儿在此悲鸣,景象也是如此。善见堂东面有座园林,名叫粗涩园,长宽千由旬,园墙七重,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周边装饰都用七宝制成,无数鸟儿在此和鸣,景象也是如此。粗涩园中有两座石垛,用天金装饰,一座叫贤,一座叫善贤,每座长宽各五十由旬。这些石头非常柔软,柔软得像天衣一样。
「善見宮南有園林,名曰畫樂,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其園內有二石垛,七寶所成,一名晝,二名善晝,各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善見堂西有園林,名雜,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其園中有二石垛,一名善見,二名順善見,天金校飾,七寶所成,各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善見堂北有園林,名曰大喜,縱廣千由旬,園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其園中有二石垛,一名喜,二名大喜,車𤦲校飾,縱廣五十由旬,其垛柔軟,軟若天衣。
善见宫南面有一座园林,名叫画乐,长宽各一千由旬,园墙有七重,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排列的树木,四周装饰精美,由七宝构成,还有无数鸟儿一同鸣唱,也是如此。园中有两座石台,由七宝构成,一座名叫昼,另一座名叫善昼,每座长宽各五十由旬,石台柔软如天衣。
善见堂西面有一座园林,名叫杂,长宽各一千由旬,园墙有七重,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排列的树木,四周装饰精美,由七宝构成,还有无数鸟儿一同鸣唱,也是如此。园中有两座石台,一座名叫善见,另一座名叫顺善见,以天金装饰,由七宝构成,每座长宽各五十由旬,石台柔软如天衣。
善见堂北面有一座园林,名叫大喜,长宽各一千由旬,园墙有七重,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排列的树木,四周装饰精美,由七宝构成,还有无数鸟儿一同鸣唱,也是如此。园中有两座石台,一座名叫喜,另一座名叫大喜,以车𤦲装饰,长宽各五十由旬,石台柔软如天衣。
「其麤澁園、畵樂園中間有難陀池,縱廣百由旬,其水清澄,無有垢穢,七重寶塹周匝砌廁,欄楯七重、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其池四面有四梯陛,周匝欄楯間以七寶,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又其池中生四種花,青、黃、赤、白、紅縹雜色間廁,其一花葉蔭一由旬,香氣芬熏聞一由旬,根如車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其池四面復有園林。其雜園林、大喜園林二園中間有樹名晝度,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樹外空亭縱廣五百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在那粗糙的园林和彩绘游乐园林之间,有一座难陀池,长宽各一百由旬,池水清澈澄净,毫无污秽。池边有七重宝沟环绕,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排列的树木,周围装饰精美,皆由七宝构成。池的四面各有四道台阶,周围栏杆间也装饰着七宝,更有无数众鸟和鸣,景象同样美妙。池中生长着四种莲花,青色、黄色、赤色、白色以及红蓝相间的杂色花朵交错其间。其中一朵花的叶子能遮蔽一由旬的范围,香气芬芳,飘散一由旬远。花根粗如车轴,流出的汁液洁白如牛奶,味道甘甜如蜂蜜。
池的四面还有园林。在那杂色园林和大喜园林之间,有一棵名为昼度的大树,树干粗达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向四周伸展五十由旬。树外有一座空亭,长宽各五百由旬,周围环绕着七重宫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排列的树木,装饰华美,皆由七宝构成,亦有无数众鸟和鸣,景象同样殊胜。
「其餘忉利天宮殿縱廣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其諸宮殿有縱廣九百、八百,極小百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諸小天宮縱廣百由旬,有九十、八十,極小至十二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圍遶,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其余忉利天的宫殿长宽各有一千由旬,七重宫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四周装饰精美,由七宝构成,还有无数鸟儿和鸣,其他宫殿也是如此。这些宫殿有的长宽九百由旬,有的八百由旬,最小的也有一百由旬,七重宫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四周装饰精美,还有无数鸟儿和鸣,同样如此。那些小天的宫殿长宽一百由旬,有的九十由旬,有的八十由旬,最小的十二由旬,七重宫墙,七重栏杆,七重罗网,七重行道树,四周环绕,由七宝构成,还有无数鸟儿和鸣,也是如此。
「善見堂北有二階道至帝釋宮殿,善見堂東有二階道至麤澁園,復有階道至畵樂園觀,復有階道至雜園中,復有階道至大喜園,復有階道至大喜池,復有階道至晝度樹,復有階道至三十三天宮,復有階道至諸天宮,復有階道至伊羅鉢龍王宮。若天帝釋欲麤澁園中遊觀時,即念三十三天臣,三十三天臣即自念言:『今帝釋念我。』即自莊嚴駕乘寶車,與無數眾前後圍遶至帝釋前,於一面立。帝釋復念其餘諸天,諸天念言:『今帝釋念我。』即自莊嚴,與諸天眾相隨至帝釋前,於一面立。帝釋復念伊羅鉢龍王,伊羅鉢龍王復自念言:『今帝釋念我。』龍王即自變身出三十三頭,一一頭有六牙,一一牙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大蓮華,一一蓮花有一百葉,一一花葉有七玉女,鼓樂絃歌,抃舞其上。時,彼龍王作此化已,詣帝釋前,於一面立。
善见堂北面有两条台阶通向帝释的宫殿,东面有两条台阶通向粗涩园。还有台阶通向画乐园观,又有台阶通向杂园,还有台阶通向大喜园,又有台阶通向大喜池,还有台阶通向昼度树,又有台阶通向三十三天宫,还有台阶通向诸天宫,又有台阶通向伊罗钵龙王宫。
当帝释想到粗涩园中游玩时,便默念三十三天臣,三十三天臣随即心想:“现在帝释在念我。”于是便装扮庄严,驾乘宝车,与无数随从前后围绕,来到帝释面前,站在一旁。
帝释又默念其余诸天,诸天心想:“现在帝释在念我。”于是便装扮庄严,与众天一起跟随,来到帝释面前,站在一旁。
帝释又默念伊罗钵龙王,伊罗钵龙王心想:“现在帝释在念我。”龙王随即变化身形,现出三十三个头,每个头有六颗牙,每颗牙有七个浴池,每个浴池有七朵大莲花,每朵莲花有一百片花瓣,每片花瓣上有七位玉女,在上面奏乐、歌唱、舞蹈。
龙王变化完毕后,便来到帝释面前,站在一旁。
「時,釋提桓因著眾寶飾,瓔珞其身,坐伊羅鉢龍王第一頂上,其次兩邊各有十六天王,在龍頂上次第而坐。時,天帝釋與無數諸天眷屬圍遶詣麤澁園。有自然風,吹門自開;有自然風,吹地令淨;有自然風,吹花散地,眾花積聚,花至于膝。時,天帝釋於賢、善賢二石垛上隨意而坐,三十三王各次第坐,復有諸天不得侍從見彼園觀,不得入園五欲娛樂。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復有諸天得見園林而不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娛樂。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復有諸天得見、得入,不得五欲共相娛樂。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不同。復有諸天得入、得見,五欲娛樂。所以者何?斯由本行功德同故。
那时,天帝释提桓因佩戴着各种珍宝装饰,璎珞缠绕身体,坐在伊罗钵龙王头顶正中央的位置,左右两侧各有十六位天王,依次坐在龙王的头顶上。天帝释与无数天众眷属围绕,一同前往粗涩园。有自然之风,吹开园门;有自然之风,吹净地面;有自然之风,吹散鲜花,花瓣飘落堆积,深达膝盖。天帝释在贤、善贤两座石台上随意坐下,三十三位天王依次就座。另有一些天众不能随从进入园林,无法在园中享受五欲之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往昔所修功德不同的缘故。还有一些天众能够看见园林却不能进入,不能共同享受五欲娱乐。为什么呢?这也是因为他们往昔所修功德不同的缘故。另有一些天众能够看见也能进入,但不能共同享受五欲娱乐。为什么呢?这还是因为他们往昔所修功德不同的缘故。还有一些天众既能进入又能看见,可以共同享受五欲娱乐。为什么呢?这是因他们往昔所修功德相同的缘故。
「遊戲園中,五欲自娛,一日、二日,至於七日,相娛樂已,各自還宮。彼天帝釋遊觀畵樂園、雜園、大喜園時,亦復如是。何故名之為麤澁園?入此園時,身體麤澁。何故名為畵樂園?入此園時,身體自然有種種畵色以為娛樂。何故名為雜園?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除阿須倫女,放諸婇女與諸天子雜錯遊戲,是故名為雜園。何故名為大喜園?入此園時,娛樂歡樂,故名大喜。何故名為善法堂?於此堂上思惟妙法,受清淨樂,故名善法堂。何故名為晝度樹?此樹有神,名曰漫陀,常作伎樂以自娛樂,故名晝度。又彼大樹枝條四布,花葉繁茂如大寶雲,故名晝度。
在天帝的花园中,他们以五种感官享受自娱自乐,一天、两天,直到七天,娱乐结束后各自返回宫殿。天帝释游览画乐园、杂园、大喜园时也是如此。为什么称其为粗涩园?进入此园时,身体会变得粗糙干涩。为什么称为画乐园?进入此园时,身体自然呈现出各种彩绘般的颜色以供娱乐。为什么称为杂园?通常在每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除了阿须伦族的女子外,会让其他宫女与天子们混杂在一起游戏,因此称为杂园。为什么称为大喜园?进入此园时,感到极度的快乐与欢喜,所以称为大喜。为什么称为善法堂?在此殿堂中思考精妙的佛法,享受纯净的快乐,因此称为善法堂。为什么称为昼度树?这棵树有神灵,名叫漫陀,常常演奏音乐自娱自乐,所以称为昼度。此外,这棵大树的枝条向四周伸展,花朵和叶子繁茂如巨大的宝云,因此称为昼度。
「釋提桓因左右常有十大天子隨從侍衛。何等為十?一者名因陀羅,二名瞿夷,三名毘樓,四名毘樓婆提,五名陀羅,六名婆羅,七名耆婆,八名靈醯嵬,九名物羅,十名難頭。釋提桓因有大神力,威德如是。閻浮提人所貴水花: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須乾頭花,柔軟香潔。其陸生花:解脫花、薝蔔花、婆羅陀花、須曼周那花、婆師花、童女花。拘耶尼、欝單曰、弗于逮、龍宮、金翅鳥宮水陸諸花,亦復如是。阿須倫宮水中生花: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柔軟香潔。陸生花:殊好花、頻浮花、大頻浮花、伽伽利花、大伽伽利花、曼陀羅花、大曼陀羅花。四天王、三十三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所貴水陸諸花,亦復如是。
天帝释提桓因身边常有十大天子随从护卫。这十大天子是:第一位名因陀罗,第二位名瞿夷,第三位名毗楼,第四位名毗楼婆提,第五位名陀罗,第六位名婆罗,第七位名耆婆,第八位名灵醯嵬,第九位名物罗,第十位名难头。释提桓因具足大威神力,功德如此庄严。
阎浮提人所珍视的水中花有:青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白莲花、须干头花,这些花都柔软芬芳洁净。陆生花有:解脱花、茉莉花、婆罗陀花、须曼周那花、婆师花、童女花。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东胜神洲以及龙宫、金翅鸟宫的水陆各类名花,也都如此殊胜。阿修罗宫的水生花有:青莲花、红莲花、黄莲花、白莲花,柔软芬芳洁净。陆生花有:殊好花、频浮花、大频浮花、伽伽利花、大伽伽利花、曼陀罗花、大曼陀罗花。
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所珍重的各种水陆名花,同样具备这些庄严特质。
「天有十法,何等為十?一者飛去無限數。二者飛來無限數。三者去無碍。四者來無碍。五者天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脉、血肉。六者身無不淨大小便利。七者身無疲極。八者天女不產。九者天目不眴。十者身隨意色,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眾色,隨意而現。此是諸天十法。人有七色。云何為七?有人金色,有人火色,有人青色,有人黃色,有人赤色,有人黑色,有人魔色。諸天、阿須倫有七色,亦復如是。
天界众生有十种特性,哪十种呢?第一,能无限次自由飞去。第二,能无限次自由飞来。第三,飞行时毫无障碍。第四,返回时毫无障碍。第五,天人身躯没有皮肤、骨骼、筋脉、血肉。第六,身体不会排泄大小便秽物。第七,永远不会感到疲倦。第八,天女不会生育。第九,天眼从不眨动。第十,身体能随心变色,想显青色就现青色,想显黄色就现黄色,红、白等种种颜色都能随意显现。这便是诸天的十种特性。
人间众生有七种肤色。哪七种呢?有人肤色如金,有人肤色如火,有人肤色泛青,有人肤色蜡黄,有人肤色赤红,有人肤色黝黑,有人肤色如魔。诸天与阿修罗同样具备这七种肤色。
「諸比丘!螢火之明不如燈燭,燈燭之明不如炬火,炬火之明不如積火,積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宮殿、城墎、瓔珞、衣服、身色光明,四天王宮殿、城墎、瓔珞、衣服、身色光明不如三十三天光明,三十三天光明不如焰摩天光明,焰摩天光明不如兜率天光明,兜率天光明不如化自在天光明,化自在天光明不如他化自在天光明,他化自在天光明不如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不如光念天光明,光念天光明不如遍淨天光明,遍淨天光明不如果實天光明,果實天光明不如無想天光明,無想天光明不如無造天,無造天光明不如無熱天,無熱天光明不如善見天,善見天光明不如大善天,大善天光明不如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光明不如地自在天,地自在天光明不如佛光明。從螢火光至佛光明,合集爾所光明,不如苦諦光明,集諦、滅諦、道諦光明。是故,諸比丘!欲求光明者,當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光明,當作是修行。
诸位比丘!萤火虫的光明不如灯烛,灯烛的光明不如火把,火把的光明不如篝火,篝火的光明不如四天王宫殿、城墙、璎珞、衣服和身体的光明,四天王宫殿、城墙、璎珞、衣服和身体的光明不如三十三天的光明,三十三天的光明不如焰摩天的光明,焰摩天的光明不如兜率天的光明,兜率天的光明不如化自在天的光明,化自在天的光明不如他化自在天的光明,他化自在天的光明不如梵迦夷天宫殿、衣服和身体的光明,梵迦夷天宫殿、衣服和身体的光明不如光念天的光明,光念天的光明不如遍净天的光明,遍净天的光明不如果实天的光明,果实天的光明不如无想天的光明,无想天的光明不如无造天,无造天的光明不如无热天的光明,无热天的光明不如善见天的光明,善见天的光明不如大善天的光明,大善天的光明不如色究竟天的光明,色究竟天的光明不如地自在天的光明,地自在天的光明不如佛陀的光明。从萤火虫的光明到佛陀的光明,所有这些光明加在一起,也不如苦谛的光明,集谛、灭谛、道谛的光明。因此,诸位比丘!想要寻求光明的人,应当寻求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光明,应当这样修行。
「閻浮提人身長三肘半,衣長七肘,廣三肘半;瞿耶尼、弗于逮人身亦三肘半,衣長七肘,廣三肘半;欝單曰人身長七肘,衣長十四肘,廣七肘,衣重一兩;阿須倫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四天王身長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衣重半兩;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衣重六銖;焰摩天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廣二由旬,衣重三銖;兜率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廣四由旬,衣重一銖半;化自在天身長八由旬,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他化自在天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衣重半銖。自上諸天,各隨其身而著衣服。
阎浮提人身高三肘半,衣服长七肘,宽三肘半;瞿耶尼人和弗于逮人身高也是三肘半,衣服长七肘,宽三肘半;郁单曰人身高七肘,衣服长十四肘,宽七肘,衣服重一两;阿须伦身高一由旬,衣服长二由旬,宽一由旬,衣服重六铢;四天王身高半由旬,衣服长一由旬,宽半由旬,衣服重半两;忉利天身高一由旬,衣服长二由旬,宽一由旬,衣服重六铢;焰摩天身高二由旬,衣服长四由旬,宽二由旬,衣服重三铢;兜率天身高四由旬,衣服长八由旬,宽四由旬,衣服重一铢半;化自在天身高八由旬,衣服长十六由旬,宽八由旬,衣服重一铢;他化自在天身高十六由旬,衣服长三十二由旬,宽十六由旬,衣服重半铢。以上诸天,各自根据身体穿着衣服。
「閻浮提人壽命百歲,少出多減。拘耶尼人壽命二百歲,少出多減。弗于逮人壽三百歲,少出多減。欝單曰人盡壽千歲,無有增減。餓鬼壽七萬歲,少出多減。龍、金翅鳥壽一劫,或有減者。阿須倫壽天千歲,少出多減。四天王壽天五百歲,少出多減。忉利天壽天千歲,少出多減。焰摩天壽天二千歲,少出多減。兜率天壽天四千歲,少出多減。化自在天壽天八千歲,少出多減。他化自在天壽天萬六千歲,少出多減。梵迦夷天壽命一劫,或有減者。光音天壽命二劫,或有減者。遍淨天壽命三劫,或有減者。果實天壽命四劫,或有減者。無想天壽命五百劫,或有減者。無造天壽命千劫,或有減者。無熱天壽命二千劫,或有減者。善見天壽命三千劫,或有減者。大善見天壽命四千劫,或有減者。色究竟天壽命五千劫,或有減者。空處天壽命萬劫,或有減者。識處天壽命二萬一千劫,或有減者。不用處天壽命四萬二千劫,或有減者。有想無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或有減者。齊此為眾生,齊此為壽命,齊此為世界,齊此名為生、老、病、死往來所趣,界、入聚也。」
南瞻部洲的人寿命为一百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西牛货洲的人寿命为二百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东胜身洲的人寿命为三百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北俱芦洲的人寿命固定为一千岁,没有增减。饿鬼的寿命是七万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龙和金翅鸟的寿命是一劫,有的会减少。阿修罗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一千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四天王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五百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忉利天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一千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焰摩天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二千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兜率天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四千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化自在天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八千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他化自在天的寿命相当于天上的一万六千岁,大多活不到这个年龄。梵迦夷天的寿命是一劫,有的会减少。光音天的寿命是二劫,有的会减少。遍净天的寿命是三劫,有的会减少。果实天的寿命是四劫,有的会减少。无想天的寿命是五百劫,有的会减少。无造天的寿命是一千劫,有的会减少。无热天的寿命是二千劫,有的会减少。善见天的寿命是三千劫,有的会减少。大善见天的寿命是四千劫,有的会减少。色究竟天的寿命是五千劫,有的会减少。空处天的寿命是一万劫,有的会减少。识处天的寿命是二万一千劫,有的会减少。不用处天的寿命是四万二千劫,有的会减少。有想无想天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劫,有的会减少。这就是众生的寿命极限,这就是世界的范围,这就是生、老、病、死轮回的领域,这就是界、入的聚集之处。
佛告比丘:「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摶、細滑食為第一,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彼彼眾生所食不同。閻浮提人種種飯、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拘耶尼、弗于逮人亦食種種飯麵、魚肉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欝單曰人唯食自然粳米,天味具足以為摶食,衣服、洗浴為細滑食。龍、金翅鳥食黿鼉、魚鱉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阿須倫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四天王、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食淨摶食以為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自上諸天以禪定喜樂為食。何等眾生觸食?卵生眾生觸食。何等眾生念食?有眾生因念食得存,諸根增長,壽命不絕,是為念食。何等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天,是名識食。
佛陀对比丘们说:所有生命依靠四种食物维持生存。哪四种呢?团块食物与细滑食物为第一,触觉食物为第二,意念食物为第三,心识食物为第四。不同众生摄取的食物各不相同。
阎浮提洲的人类以各种饭食、面食、鱼肉作为团块食物,以衣服、洗浴为细滑食物。拘耶尼洲与弗于逮洲的人类同样食用各种饭食、面食、鱼肉作为团块食物,以衣服、洗浴为细滑食物。郁单曰洲的人类只食用自然生长的粳米,这些米具足天界美味,作为团块食物,衣服洗浴为细滑食物。
龙族与金翅鸟以鼋鼍、鱼鳖作为团块食物,洗浴衣服为细滑食物。阿修罗以清净团块食物为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物。四天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们以清净团块食物为食,洗浴衣服为细滑食物。更高层次的天界众生则以禅定产生的喜乐为食。
哪些众生以触觉为食?卵生众生以触觉为食。哪些众生以意念为食?有些众生依靠意念食物得以存活,诸根得以增长,寿命得以延续,这就是意念食物。哪些众生以心识为食?地狱众生及无色界天众,这就称为心识食物。
「閻浮提人以金銀、珍寶、穀帛、奴僕治生販賣以自生活。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寶市易生活。弗于逮人以穀帛、珠璣市易自活。欝單曰人無有市易治生自活。閻浮提人有婚姻往來、男娶女嫁。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欝單曰人無有婚姻、男女嫁娶。龍、金翅鳥、阿須倫亦有婚姻、男女嫁娶。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自上諸天無復男女。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成陰陽。拘耶尼、弗于逮、欝單曰人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龍、金翅鳥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阿須倫身身相近,以氣成陰陽。四天王、忉利天亦復如是。焰摩天相近以成陰陽。兜率天執手成陰陽。化自在天熟視成陰陽。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自上諸天無復婬欲。
阎浮提人以金银、珍宝、谷物布匹、奴仆经商谋生来维持生活。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宝交易生活。弗于逮人以谷物布匹、珠宝交易自活。郁单曰人无需买卖谋生便能自足。
阎浮提人有婚姻往来,男婚女嫁。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也有婚姻,男娶女嫁。郁单曰人没有婚姻,男女自然结合。龙、金翅鸟、阿须伦也有婚姻,男女嫁娶。四天王、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也有婚姻,男娶女嫁。更高层次的天界则不再有男女之分。
阎浮提人男女交合,身体相触以成阴阳。拘耶尼、弗于逮、郁单曰人也是身体相触以成阴阳。龙、金翅鸟同样身体相触以成阴阳。阿须伦身体相近,以气息交感成阴阳。四天王、忉利天也是如此。焰摩天彼此靠近以成阴阳。兜率天只需握手即可成阴阳。化自在天凝视片刻便能成阴阳。他化自在天只需短暂相视即可成阴阳。更高层次的天界则不再有淫欲之事。
「若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此後識滅,泥梨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畜生中,此後識滅,畜生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墮餓鬼中,此後識滅,餓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得生人中,此後識滅,人中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
如果有众生行为造恶,言语造恶,心念造恶,死后身体毁坏,这时旧识消失,地狱的新识产生,由识产生名色,由名色产生六入。
如果有众生行为造恶,言语造恶,心念造恶,死后身体毁坏,堕入畜生道,这时旧识消失,畜生的新识产生,由识产生名色,由名色产生六入。
如果有众生行为造恶,言语造恶,心念造恶,死后身体毁坏,堕入饿鬼道,这时旧识消失,饿鬼的新识产生,由识产生名色,由名色产生六入。
如果有众生行为行善,言语行善,心念行善,死后身体毁坏,得以转生人道,这时旧识消失,人道的新识产生,由识产生名色,由名色产生六入。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四天王,此後識滅,四天王識初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彼天初生,如此人間一、二歲兒,自然化現,在天膝上坐,彼天即言:『此是我子。』由行報故,自然智生,即自念言:『我由何行,今生此間?』即復自念:『我昔於人間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此行故,今得生天。我設於此命終,復生人間者,當淨身、口、意,倍復精勤,修諸善行。』兒生未久便自覺飢,當其兒前有自然寶器,盛天百味自然淨食,若福多者飯色為白,其福中者飯色為青,其福下者飯色為赤。彼兒以手探飯著口中,食自然消化,如酥投火。彼兒食訖,方自覺渴,有自然寶器盛甘露漿,其福多者漿色為白,其福中者漿色為青,其福下者漿色為赤。其兒取彼漿飲,漿自消化,如酥投火。
有些众生身体做善事,口中说善言,心中存善念,死后就会投生到四天王天。这时前世的意识消失,四天王天的意识初生,因为意识而有名色,因为名色而有六根。那些天人初生时,就像人间一两岁的孩子,自然化现在天人的膝上坐着,天人就会说:"这是我的孩子。"由于业报的缘故,自然产生智慧,就会自己想:"我因为什么行为,今生到这里?"接着又想:"我过去在人间身体做善事,口中说善言,心中存善念,因为这些行为,现在得以生到天上。如果我在这里命终,再投生人间的话,一定要清净身口意,加倍精进,修行各种善行。"孩子出生不久就觉得饿,在他面前自然出现宝器,盛着天界的各种美味清净食物,福报多的饭是白色,福报中等的饭是青色,福报少的饭是红色。那孩子用手抓饭放入口中,食物自然消化,就像酥油投入火中。孩子吃完才觉得渴,有自然宝器盛着甘露浆,福报多的浆是白色,福报中等的浆是青色,福报少的浆是红色。那孩子取浆饮用,浆自然消化,就像酥油投入火中。
「彼兒飲食已訖,身體長大,與餘天等,即入浴池沐浴澡洗,以自娛樂。自娛樂已,還出浴池,詣香樹下,香樹曲躬,手取眾香,以自塗身。復詣劫貝衣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衣,著其身上。復詣莊嚴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莊嚴,以自嚴身。復詣鬘樹,樹為曲躬,取鬘貫首。復詣器樹,樹為曲躬,即取寶器。復詣果樹,樹為曲躬,取自然果,或食或含,或漉汁而飲。復詣樂器樹,樹為曲躬,取天樂器,以清妙聲和絃而歌,向諸園林。彼見無數天女鼓樂絃歌,語笑相向,其天遊觀,遂生染著,視東忘西,視西忘東,其初生時,知自念言:『我由何行,今得生此?』當其遊處觀時,盡忘此念。於是便有婇女侍從。
那孩子吃完饭后,身体渐渐长大,和别的天人一样高,就走进浴池洗澡,以此自娱。洗完澡后,从浴池出来,走到香树下,香树弯下腰来,让他亲手取下各种香料,涂在身上。接着走到劫贝衣树下,树也弯下腰来,让他取下各种衣服穿在身上。又走到庄严树下,树弯下腰来,让他取下各种装饰品打扮自己。再走到花鬘树下,树弯下腰来,让他取下花环戴在头上。又走到器皿树下,树弯下腰来,让他取走宝器。再走到果树下,树弯下腰来,让他摘下自然生长的果子,有的吃,有的含在嘴里,有的榨汁喝。最后走到乐器树下,树弯下腰来,让他取走天界的乐器,用清亮美妙的声音和着琴弦唱歌,走向各处园林。他看见无数天女弹琴唱歌,谈笑风生,这天人四处游玩观赏,渐渐生出贪恋之心,看东边就忘了西边,看西边又忘了东边。刚出生时,他还记得自问:‘我因为做了什么善行,如今能生在这里?’但当他到处游玩观赏时,就把这个念头全忘了。于是便有侍女跟随伺候。
「若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後識滅,彼初識生,因識有名色,因名色有六入。彼天初生,如閻浮提二、三歲兒,自然化現,在天膝上,彼天即言:『此是我男,此是我女。』亦復如是。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㷔摩天,其天初生,如閻浮提三、四歲兒。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兜率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四、五歲兒。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五、六歲兒。或有眾生身、口、意善,身壞命終,生他化自在天,其天初生,如此世間六、七歲兒,亦復如是。」
如果有众生身体行善,口说善言,心念善念,死后就会投生到忉利天。这时前一世的意识消失,新的意识产生。因为意识而有名色,因为名色而有六根。天人刚出生时,像人世间两三岁的孩子,自然化现,坐在天人的膝上。天人就会说: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女儿。同样道理,有的众生身口意都善,死后会投生到焰摩天,天人刚出生时像人世间三四岁的孩子。有的众生身口意都善,死后会投生到兜率天,天人刚出生时像人世间四五岁的孩子。有的众生身口意都善,死后会投生到化自在天,天人刚出生时像人世间五六岁的孩子。有的众生身口意都善,死后会投生到他化自在天,天人刚出生时像人世间六七岁的孩子,也是同样的情形。
佛告比丘:「半月三齋。云何為三?月八日齋、十四日齋、十五日齋,是為三齋。何故於月八日齋?常以月八日,四天王告使者言:『汝等案行世間,觀視萬民,知有孝順父母,敬順沙門、婆羅門,宗事長老,齋戒布施,濟諸窮乏者不?』爾時,使者聞王教已,遍案行天下,知有孝順父母,宗事沙門、婆羅門,恭順長老,持戒守齋,布施窮乏者,具觀察已,見諸世間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濟窮乏者,還白王言:『天王!世間孝順父母,敬事師長,淨修齋戒,施諸窮乏者,甚少!甚少!』爾時,四天王聞已,愁憂不悅,答言:『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若使者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則還白天王言:『世間有人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施諸窮乏者。』四天王聞已,即大歡喜,唱言:『善哉!我聞善言,世間乃能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
佛陀对比丘们说:每月有三次斋戒日。是哪三天呢?初八、十四、十五这三天。为什么要在初八斋戒呢?因为每逢初八,四大天王会吩咐使者:你们去人间巡查,看看百姓们是否孝顺父母,是否恭敬沙门和婆罗门,是否侍奉长辈,是否持戒布施、救济穷人?使者们领命后便巡视天下,发现世间孝顺父母、恭敬修行者、侍奉长辈、持戒布施的人很少,便回禀天王:世人行善者极少啊!四大天王听后忧愁叹息:唉!世人多造恶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持斋戒,不济贫困,这将导致天人减少,阿修罗增多。若使者见到有人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严持斋戒、救济贫困,就回禀天王:世间仍有行善之人。四大天王听闻便欢喜赞叹:善哉!听闻此言实在欣慰。世人能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苦,这将使天人增多,阿修罗减少。
「何故於十四日齋?十四日齋時,四天王告太子言:『汝當案行天下,觀察萬民,知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不?』太子受王教已,即案行天下,觀察萬民,知有孝順父母,宗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具觀察已,見諸世間有不孝順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者,還白王言:『天王!世間孝順父母,敬順師長,淨修齋戒,濟諸貧乏者,甚少!甚少!』四天王聞已,愁憂不悅言:『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修齋戒,不濟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太子若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即還白王言:『天王!世間有人孝順父母,敬順師長,勤修齋戒,施諸貧乏者。』四天王聞已,即大歡喜,唱言:『善哉!我聞善言,世間能有孝事父母,宗敬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是故十四日齋。
为什么要在十四日持斋?因为在十四日斋戒时,四天王会告诉太子说:你去巡视天下,观察百姓,看看有没有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人的人?太子接受四天王的教令后,便巡视天下,观察百姓,了解有没有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人的人。详细观察后,发现世间有很多人不孝顺父母、不恭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救济穷人,于是回去禀告四天王说:天王!世间孝顺父母、恭敬师长、清净持斋、救济穷人的人,非常少!非常少!四天王听后,忧愁不悦地说:唉,怎么会这样!世人多造恶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救济穷人,这会减少天众,增加阿须伦众。如果太子见到世间有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人的人,就回去禀告四天王说:天王!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勤修斋戒、救济穷人。四天王听后,非常欢喜,赞叹说:善哉!我听到这样的善言,世间还有人能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勤修斋戒、布施穷人,这会增加天众,减少阿须伦众。所以要在十四日持斋。
「何故於十五日齋?十五日齋時,四天王躬身自下,案行天下,觀察萬民,世間寧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不?見世間人多不孝父母,不事師長,不勤齋戒,不施貧乏。時,四天王詣善法殿,白帝釋言:『大王!當知世間眾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貧乏。』帝釋及忉利諸天聞已,愁憂不悅言:『咄此為哉!世人多惡,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修齋戒,不施窮乏,減損諸天眾,增益阿須倫眾。』四天王若見世間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還詣善法堂,白帝釋言:『世人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帝釋及忉利諸天聞是語已,皆大歡喜,唱言:『善哉!世間乃有孝順父母,敬事師長,勤修齋戒,布施貧乏者,增益諸天眾,減損阿須倫眾。』是故十五日齋戒。是故有三齋。爾時,帝釋欲使諸天倍生歡喜,即說偈言:
为何要在十五日持斋?十五日斋戒时,四大天王亲自降临人间,巡视天下,观察众生,看世间是否有人孝顺父母、恭敬师长、精进修持斋戒、布施贫苦。若见世间人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勤修斋戒、不施济贫乏,四大天王便前往善法殿,禀告帝释天说:“大王当知,世间众生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持斋戒、不施贫苦。”帝释及忉利诸天闻言,心生忧愁,不悦说道:“可叹啊!世人多造恶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持斋戒、不济穷困,这将减损天众数量,增长阿修罗众势力。”若四大天王见世间有人孝顺父母、恭敬师长、精进修斋、布施贫苦,便返回善法堂,向帝释天禀告:“世间尚有孝亲尊师、勤修斋戒、布施贫乏之人。”帝释及忉利诸天听闻此言,皆大欢喜,赞叹道:“善哉!世间竟有孝亲敬师、持斋布施之人,这将增长天众势力,减损阿修罗众。”因此要在十五日持斋。由此形成三斋日。当时,帝释为使诸天倍加欢喜,即说偈言:
「『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齋戒,其人與我同。』」
每逢每月初八、十四和十五日,
持守斋戒修善行,此人与我无二致。
佛告比丘:「帝釋說此偈,非為善受,非為善說,我所不可。所以者何?彼天帝釋婬、怒、癡未盡,未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未離苦本。若我比丘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平等解脫。如此比丘應說此偈:
佛告诉比丘说:帝释天说的这首偈颂,不是善巧的领受,也不是善巧的宣说,我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那位天帝释的贪欲、嗔怒、愚痴还未断尽,没有脱离生、老、病、死、忧愁、悲伤、痛苦、烦恼。我说这个人还未脱离痛苦的根源。如果是我的比丘,烦恼已尽,成为阿罗汉,该做的事都已做好,放下了重担,自己已获得利益,断尽了一切束缚,得到平等的解脱。这样的比丘才应该说这首偈颂:
「『常以月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化修齋戒,其人與我同。』」
每月初八、十四和十五日,
持守斋戒修善行,
此人与我心相印。
佛告比丘:「彼比丘說此偈者,乃名善受,乃名善說,我所印可。所以者何?彼比丘婬、怒、癡盡已,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其人離於苦本。」
佛陀告诉比丘:那位诵出此偈的比丘,堪称善领佛法、善宣正理,已得我亲口印证。何以故?此人已彻底断尽淫欲、嗔恚、愚痴,永脱生死轮回及老病死忧悲苦恼。我断言此人已斩断痛苦根源。
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城名城,依國名國,依土名土,依山名山,依河名河。」
佛陀告诉比丘们:所有百姓居住的房屋都有鬼神居住,没有一处是空的。所有街道、十字路口、屠宰场、市场以及坟地间,也都有鬼神存在,没有一处空缺。凡是各类鬼神,都是根据他们所依附的事物来命名的——依附于人便称为人鬼,依附于村落便称为村鬼,依附于城池便称为城鬼,依附于邦国便称为国鬼,依附于土地便称为土鬼,依附于山岳便称为山鬼,依附于河流便称为河鬼。
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
佛陀对比丘们说:所有树木,即使小到像车轴那么细,都有鬼神依附居住,没有一棵是空的。所有男女刚出生时,都有鬼神跟随守护;等到人临命终时,那些守护的鬼神就会收取他的精气,这人便死去了。
佛告比丘:「設有外道梵志問言:『諸賢!若一切男女初始生時,皆有鬼神隨逐守護;其欲死時,彼守護鬼神攝其精氣,其人則死者。今人何故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設有此問,汝等應答彼言:『世人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至有一神護耳。譬如群牛、群羊,若百若千,一人守牧,彼亦如是,為非法行,邪見顛倒,作十惡業,如是人輩,若百若千,乃有一神護耳。若有人修行善法,見正信行,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譬如國王、國王大臣、有百千人衛護一人。彼亦如是,修行善法,具十善業,如是一人有百千神護。以是緣故,世人有為鬼神所觸嬈者,有不為鬼神所觸嬈者。』」
佛陀对比丘们说:如果有外道修行者问你们:诸位贤者,如果所有人在出生时都有鬼神跟随守护,临死时守护鬼神收走其精气,人才会死。那为何现在有人被鬼神侵扰,有人却不受侵扰?遇到这种提问,你们应当回答:世间人行非法之事,持邪见颠倒妄想,造十恶业,这样的人即使成百上千,也只有一个神明守护。就像成群的牛羊,成百上千只由一人放牧看管。同理,行非法之事、持邪见颠倒、造十恶业者,哪怕千百人众,也仅得一位神明守护。若有人修行善法,具正知正见,圆满十善业,这样的人一人就有千百神明守护。好比国王或重臣出行,千百人护卫一人。修行善法、具足十善业者也是如此,一人即有千百神明守护。因此世间有人被鬼神侵扰,有人不受侵扰。
佛告比丘:「閻浮提人有三事勝拘耶尼人。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拘耶尼。拘耶尼人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多牛,二者多羊,三者多珠玉。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有三事勝弗于逮。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弗于逮。弗于逮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其土極廣,二者其土極大,三者其土極妙。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佛陀对比丘们说:南瞻部洲的人在三个方面胜过西牛货洲的人。是哪三个方面?第一是勇敢聪慧,能造作善业恶行。第二是勇敢聪慧,能勤修清净梵行。第三是勇敢聪慧,佛陀降生于此。因此这三方面胜过西牛货洲。西牛货洲的人在三个方面胜过南瞻部洲。是哪三个方面?第一是牛多,第二是羊多,第三是珠宝多。因此这三方面胜过南瞻部洲。南瞻部洲在三个方面胜过东胜神洲。是哪三个方面?第一是勇敢聪慧,能造作善业恶行。第二是勇敢聪慧,能修清净梵行。第三是勇敢聪慧,佛陀降生于此。因此这三方面胜过东胜神洲。东胜神洲在三个方面胜过南瞻部洲。是哪三个方面?第一是土地极其宽广,第二是土地极其辽阔,第三是土地极其美妙。因此这三方面胜过南瞻部洲。
「閻浮提有三事勝欝單曰。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能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以此三事勝欝單曰。欝單曰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無所繫屬,二者無有我,三者壽定千歲。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餓鬼趣。餓鬼趣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他作自受。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龍、金翅鳥。龍、金翅鳥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身大,三者宮殿。以此三事勝閻浮提。
阎浮提有三件事胜过郁单越。是哪三件?一是勇猛强记,能造作善恶业行;二是勇猛强记,能修清净梵行;三是勇猛强记,有佛出兴于世。因这三件事胜过郁单越。郁单越也有三件事胜过阎浮提。是哪三件?一是无有隶属束缚,二是无有我执,三是寿命固定千岁。因这三件事胜过阎浮提。阎浮提人也以上述三事胜过饿鬼道。饿鬼道有三件事胜过阎浮提。是哪三件?一是寿命长久,二是身形巨大,三是他人造业自己受报。因这三件事胜过阎浮提。阎浮提人也以上述三事胜过龙族、金翅鸟。龙族、金翅鸟也有三件事胜过阎浮提。是哪三件?一是寿命长久,二是身形巨大,三是宫殿庄严。因这三件事胜过阎浮提。
「閻浮提以上三事勝阿須倫。阿須倫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宮殿高廣,二者宮殿莊嚴,三者宮殿清淨。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以此三事勝四天王。四天王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以此三事勝閻浮提。閻浮提人亦以上三事勝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此諸天復有三事勝閻浮提。何等為三?一者長壽,二者端正,三者多樂。」
阎浮提有三方面胜过阿须伦。阿须伦也有三方面胜过阎浮提。是哪三方面?一是宫殿高大宽广,二是宫殿装饰华丽,三是宫殿洁净无染。因这三方面胜过阎浮提。阎浮提人则以前述三方面胜过四天王。四天王也有三方面胜过阎浮提。是哪三方面?一是寿命长久,二是相貌庄严,三是享乐众多。因这三方面胜过阎浮提。阎浮提人同样以前述三方面胜过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这些诸天又有三方面胜过阎浮提。是哪三方面?一是寿命长久,二是相貌庄严,三是享乐众多。
佛告比丘:「欲界眾生有十二種。何等為十二?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人,五者阿須倫,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色界眾生有二十二種:一者梵身天,二者梵輔天,三者梵眾天,四者大梵天,五者光天,六者少光天,七者無量光天,八者光音天,九者淨天,十者少淨天,十一者無量淨天,十二者遍淨天,十三者嚴飾天,十四者小嚴飾天,十五者無量嚴飾天,十六者嚴飾果實天,十七者無想天,十八者無造天,十九者無熱天,二十者善見天,二十一者大善見天,二十二者阿迦尼吒天。無色界眾生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空智天,二者識智天,三者無所有智天,四者有想無想智天。」
佛陀告诉比丘:欲界众生有十二种。哪十二种?一是地狱,二是畜生,三是饿鬼,四是人,五是阿须伦,六是四天王,七是忉利天,八是焰摩天,九是兜率天,十是化自在天,十一是他化自在天,十二是魔天。色界众生有二十二种:一是梵身天,二是梵辅天,三是梵众天,四是大梵天,五是光天,六是少光天,七是无量光天,八是光音天,九是净天,十是少净天,十一是无量净天,十二是遍净天,十三是严饰天,十四是小严饰天,十五是无量严饰天,十六是严饰果实天,十七是无想天,十八是无造天,十九是无热天,二十是善见天,二十一是大善见天,二十二是阿迦尼吒天。无色界众生有四种。哪四种?一是空智天,二是识智天,三是无所有智天,四是有想无想智天。
佛告比丘:「有四大天神。何等為四?一者地神,二者水神,三者風神,四者火神。昔者,地神生惡見言:『地中無水、火、風。』時,我知此地神所念,即往語言:『汝當生念言:「地中無水、火、風。」耶?』地神報言:『地中實無水、火、風也。』我時語言:『汝勿生此念,謂地中無水、火、風。所以者何?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地大得名。』」
佛陀对比丘们说:有四种大天神。是哪四种呢?第一是地神,第二是水神,第三是风神,第四是火神。过去地神曾生出邪见说:地中没有水、火、风。当时我知道地神的心念,就去对他说:你心里认为地中没有水、火、风吗?地神回答:地中确实没有水、火、风。我便告诉他:你不要这样想,不要认为地中没有水、火、风。为什么呢?因为地中确实存在水、火、风,只是地的成分占多数,所以以地大来命名。
佛告比丘:「我時為彼地神次第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我時知其心淨,柔軟歡喜,無有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爾時,地神即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遂得法眼,無有狐疑,見法決定,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而白我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陀对比丘们说:那时我依次为地神说法,消除她的错误见解,教导她、使她欢喜。我讲布施的道理、持戒的道理、升天的道理,说明欲望是污秽的,烦恼是祸患,出离才是上策;我详细开示清净的修行方法。当时我知道她内心清净、柔和欢喜,没有烦恼遮蔽,容易教化,就按照诸佛的常法,为她讲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一一阐明开示。这时,地神在座位上立刻远离尘垢,获得了清净的法眼。就像干净的白布容易染色一样,她的信心清净,立刻证得法眼,不再怀疑,确知正法,不会堕入恶道,不会走向歧途,成就了无畏之心,对我说: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请允许我成为正法中的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水神生惡見言:『水中無地、火、風。』時,地神知彼水神心生此見,往語水神言:『汝實起此見,言:「水中無地、火、風。」耶?』答曰:『實爾。』地神語言:『汝勿起此見,謂水中無地、火、風。所以者何?水中有地、火、風,但水大多故,水大得名。』時,地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時,地神知彼水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時,彼水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得法眼淨,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白地神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陀对比丘们说:从前有位水神产生邪见,声称水中不存在地、火、风三种元素。地神知晓此事后,前去询问水神:你是否真的认为水中无地火风?水神回答确实如此。地神便告诫:莫持此谬见。水中实具地火风三性,只因水势强盛,故以水为名。
于是地神为其说法,破除邪见,开示正道。讲述布施之福、持戒之德、生天之乐,阐明欲念污秽、烦恼过患,指出解脱为最上。广说清净梵行之法。见水神心识调柔,欢喜信受,障盖尽除,地神便依诸佛常法,宣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
此刻水神如素白之布易染色彩,顿断尘惑,得法眼净。确信无疑,证得圣果,永不堕恶道。遂发无畏宣言: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祈允我成为正法中的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火神生惡見言:『火中無地、水、風。』時,地神、水神知彼火神心生此見,共語火神言:『汝實起此見耶?』答曰:『實爾。』二神語言:『汝勿起此見。所以者何?火中有地、水、風,但火大多故,火大得名耳。』時,二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二神知彼火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諦、苦滅諦、苦出要諦,演布開示。時,彼火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遂得法眼,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白二神言:『我今歸依佛、法、聖眾,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
佛陀对比丘们说:从前有位火神产生邪见,声称火中没有地、水、风元素。地神与水神知晓后,一同询问火神:你当真持此见解?火神答确实如此。二神告诫道:切勿执持此见。何以故?火中实具地、水、风性,只因火势强盛,故以火为名。
二神随即为其说法,破除邪见。开示布施持戒得生天界,阐发爱欲污秽、有漏过患及出离之道,广演清净梵行。见火神心识调柔,欢喜信受,障垢净除,如染素帛易受色泽,便依诸佛教法,宣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
火神即时远离尘垢,获法眼净。犹如白衣受染无碍,其心澄明证得法眼,断除疑惑,必得圣果,不堕恶道,唯向解脱,成就无畏。遂向二神宣誓:今当皈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祈允于正法中成为优婆夷。
佛告比丘:「昔者,風神生惡見言:『風中無地、水、火。』地、水、火神知彼風神生此惡見,往語之言:『汝實起此見耶?』答曰:『實爾。』三神語言:『汝勿起此見。所以者何?風中有地、水、火,但風大多故,風大得名耳。』時,三神即為說法,除其惡見,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敷演開示,清淨梵行。三神知彼風神其心柔軟,歡喜信解,淨無陰蓋,易可開化,如諸佛常法,說苦聖諦、苦集、苦滅、苦出要諦,演布開示。時,彼風神即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淨潔白衣,易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淨,逮得法眼,無有狐疑,決定得果,不墮惡趣,不向餘道,成就無畏,白三神言:『我今歸依佛、法、聖眾,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願聽我於正法中為優婆夷,慈心一切,不嬈眾生。』」
佛陀对比丘们说:从前有位风神产生邪见,声称:风中没有地、水、火三种元素。地神、水神、火神知道风神生起这种邪见,就去问他:你真的抱有这种见解吗?风神回答:确实如此。三位神祇说道:你不要坚持这种错误见解。为什么呢?风里本就含有地、水、火三种元素,只因风势强盛,才以风为名。
当时三位神祇就为风神说法,破除他的邪见,开示教导使他获益欢喜。他们讲述布施的功德、持戒的果报、生天的福乐,指出欲望是染污的根源,沉溺欲乐会招致祸患,唯有出离才是至高之道;详细阐释清净梵行的要义。三位神祇观察到风神心已调柔,欢喜信受,内心清净无碍,易于教化,便依照诸佛常规教法,宣说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出要圣谛,一一开示。
这时风神立刻远离尘垢,获得清净法眼。就像洁净的白布容易染色,他的心也是这样——以清净信心证得法眼净,不再有疑虑,确信能得圣果,不会堕入恶道,不必再受轮回,成就无所畏惧的境界。于是风神恭敬地对三位神祇说:从今日起,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圣僧,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请允许我在正法中成为优婆塞,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永不侵扰有情。
佛告比丘:「雲有四種。云何為四?一者白色,二者黑色,三者赤色。四者紅色。其白色者地大偏多,其黑色者水大偏多,其赤色者火大偏多,其紅色者風大偏多。其雲去地或十里、二十里、三十里,至四十四千里,除劫初後時雲上至光音天。電有四種。云何為四?東方電名身光,南方電名難毀,西方電名流炎,北方電名定明。以何緣故,虛空雲中有此電光?有時身光與難毀相觸,有時身光與流炎相觸,有時身光與定明相觸,有時難毀與流炎相觸,有時難毀與定明相觸,有時流炎與定明相觸。以是緣故,虛空雲中有電光起。復有何緣,虛空雲有雷聲起?虛空中有時地大與水大相觸,有時地大與火大相觸,有時地大與風大相觸,有時水大與火大相觸,有時水大與風大相觸。以是緣故,虛空雲中有雷聲起。
佛陀告诉比丘们:云有四种。哪四种呢?一是白色云,二是黑色云,三是赤色云,四是红色云。白色云中地大偏多,黑色云中水大偏多,赤色云中火大偏多,红色云中风大偏多。这些云距离地面有时十里、二十里、三十里,甚至四万四千里,除了世界初成时和劫末时的云会上升到光音天。闪电有四种。哪四种呢?东方的闪电叫身光,南方的闪电叫难毁,西方的闪电叫流炎,北方的闪电叫定明。为什么虚空的云中会有这些闪电呢?有时身光与难毁相接触,有时身光与流炎相接触,有时身光与定明相接触,有时难毁与流炎相接触,有时难毁与定明相接触,有时流炎与定明相接触。因此缘故,虚空的云中会有闪电出现。又是什么原因,虚空的云中会有雷声响起呢?虚空中有时地大与水大相接触,有时地大与火大相接触,有时地大与风大相接触,有时水大与火大相接触,有时水大与风大相接触。因此缘故,虚空的云中会有雷声响起。
「相師占雨有五因緣不可定知,使占者迷惑。云何為五?一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以火大多故,燒雲不雨,是為占師初迷惑緣。二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有大風起,吹雲四散,入諸山間,以此緣故,相師迷惑。三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時,大阿須倫接攬浮雲,置大海中,以此因緣,相師迷惑。四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而雲師、雨師放逸婬亂,竟不降雨,以此因緣,相師迷惑。五者雲有雷電,占謂當雨,而世間眾庶非法放逸,行不淨行,慳貪嫉妬,所見顛倒,故使天不降雨,以此因緣,相師迷惑。是為五因緣,相師占雨不可定知。」
占卜师预测降雨有五种原因难以确定,导致占卜者困惑。是哪五种呢?
第一,云层出现雷电,占卜者认为会下雨,但由于火势过旺,烧毁云层导致无雨,这是占卜师第一种困惑原因。
第二,云层出现雷电,占卜者认为会下雨,却遇大风吹散云层,飘入群山之间,因此占卜师困惑。
第三,云层出现雷电,占卜者认为会下雨,但此时阿修罗王将浮云揽入大海,因此占卜师困惑。
第四,云层出现雷电,占卜者认为会下雨,但司云、司雨之神放逸淫乱,最终不降雨水,因此占卜师困惑。
第五,云层出现雷电,占卜者认为会下雨,但世间众生违背正法、行为不端、吝啬嫉妒、见解颠倒,致使天不降雨,因此占卜师困惑。
这就是五种导致占卜师难以准确预测降雨的原因。